科學家發現雷射光特性的改變可以只需要依賴一個晶體

2021-01-12 OFweek維科網

  雷射的應用可能受益於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協會(NIST)和中國的山東大學的科學家們的晶體研究。他們發現了一種潛在的方法,用來規避長期存在的作為雷射技術中關鍵部分的晶體製造的困難。但他們的這個發現也讓背後的科學專家們苦思冥想了一番。

  今天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這個研究發現,相對較大的晶體用於更改雷射器中幾個光特性,這對於使雷射器成為實用的工具是至關重要的變化,可由生長起來更容易、更便宜的更小的杆形微晶進行堆疊製作出來。

  到目前為止,團隊研究出來的微晶體在某些特性方面要優於常規晶體,表明可利用他們這一研究成果,是實現快速、經濟開發大的晶體長期探索告一段落的一個信號,沒有這種方法製造大晶體則會極為昂貴。但微晶也挑戰傳統的科學理論,為什麼他們表現如此特性。

  你在雷射的光中看到的顏色往往是不同於它最初生成的樣子。很多雷射創建紅外光,然後通過一個晶體傳遞它的能量,由此將其波長轉換為可見的顏色,如綠色或藍色。

  通常,那種晶體是由焦磷酸鉀(KDP)製作,這是一種常見的材料,由於其具有的特性使得它非常寶貴:不僅焦磷酸鉀晶體可以改變光的顏色,它也可以充當一個開關,改變光的偏振(其中其電場振動的方向)或防止它在雷射發射之前穿過晶體。雷射通過光纖線纜攜帶的數據取決於光的偏振,許多應用程式依賴於雷射脈衝的定時。

  小型焦磷酸鉀晶體的製作是很容易的,和那些使用在口袋中的雷射指針和電信系統相似。但對於更高能量的應用場景,科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找能使大型、高質量的晶體可以生存反覆的暴露於強雷射脈衝中,但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研究團隊由焦磷酸鉀晶體生長的溶液中發現了有用的結果。這些晶體採取的形式是六角形的空心管和幾個微米寬的長杆結構。在相同條件下,單獨的這些焦磷酸鉀微晶體的能量轉換效率超越甚至最好的焦磷酸鉀晶體,這就導致了直接的晶體生長用於通信的可能性。

  研究小組還建議晶體棒能堆積得像木柴那樣,建設一塊較大的幾十億的微小的細絲。他們都堆積在一起之前他們可以塗一層薄薄的導電材料,進行導熱,使他們能夠處理的高強度雷射光重複的脈衝,這可能擴大其應用範圍,如果可以找到一種恰當的方式進行堆疊。

  神秘的是,為什麼微晶的表現特性是如此。基本物理定律是無法解釋的。

  常規物理模型表明,如果用於進行能量的轉換,這些微晶似乎打破這條規則,像晶體,光學介質不必圍繞其中心對稱。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協會的物理學家鄧璐說,"我們接觸過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專家,他們都不能解釋這種現象,目前沒有理論可以解釋這個奇特的晶體的初始生長機理。從我們目前的理解來看,這將是結晶學到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研究的一個挑戰。"

  雖然理論正在趕實驗數據,鄧說他們的團隊正專注於可堆疊微晶棒生長的工程挑戰。

  "我們可以實現每十分鐘生長超過1,000個微組織在單一的玻璃片上,所以大面積的生長不是一個問題,"他說。"我們需要弄清楚是如何進行種植出具有近乎均勻截面的大結構,因為對於最後的組裝它將是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利用雷射雷達測量距離、識別目標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其反射的雷射束可以探測周圍的環境,為自動駕駛汽車、農用機器和工廠機器人提供關鍵數據。   目前的技術會從移動的鏡子中反射雷射束,此種機械法會導致掃描速度慢且出現誤差,而且還需要尺寸較大且較複雜的設備以容納雷射器和鏡子。
  • 雷射全息光刻法製作光子晶體LED
    實驗中採用的雙光束全息裝置是由波長325nm的He-Cd雷射器組成的,在晶片上製作出方形排列的圓空氣孔二維光子晶體,刻蝕深度為100nm,未深入到有源層。由圖3可見,注入電流為1mA,無光子晶體時整個器件表面都有廣場分布,強度較弱,且大部分光從晶片邊緣發射;而相比之下,晶格常數為500nm的光子晶體很好地限制了橫嚮導波,光主要從晶片中心集中發射。
  • 科學家發現新光,超出目前我們對光的認知
    按照普朗克定律,沒有什麼可以發射出比假設的物體吸收更多的輻射的假設了,它完全吸收能量,即所謂的「黑體」。倫斯勒理工學院的首席作者兼物理學教授肖恩·於林發現的新材料違反了普朗克定律的局限性,其發出的相干光類似於雷射或LED產生的光,但是卻沒有製造這種材料所需的昂貴結構,刺激了這些技術的發展。
  • 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發展趨勢
    1998年J.C.Knight等在《Science》首次報導「光纖中的光子帶隙導波效應」,發現類似電子能帶來的光子帶隙效應,並製備出光子帶隙型光子晶體光纖。1999年,R.F.Cregan等在《Science》首次報導「空氣芯單模光子帶隙光纖」。2003年,P.St.J.Russel在《Science》發表光子晶體光纖的論文,闡述了光子晶體光纖的新穎特性與應用前景。
  • 雷射晶體Nd:YAG晶體
    科學家在掌握了晶體的生長規律與習性的基礎上,可以製造出符合人類需求,甚至自然界並不存在的各類實用晶體。在各類晶體應用中,有一類晶體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科研、工業、醫療、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這類晶體就是雷射晶體。雷射晶體是絕大多數固體雷射器的核心(或稱工作物質),對於雷射技術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和作用, 「一代材料、一代器件」。
  • 時間晶體是什麼?科學家發現了愛因斯坦曾預言的時間晶體
    後來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驗一一證實了不少愛因期坦的預言。其中有關「時間晶體」的概念就是愛因期坦眾多預言中的一個,而且也是最讓科學家難以理解的存在之一。何謂「時間晶體」?可能很多說想說這難道一種我們沒有見過的晶體物質?當然不是,所謂的時間晶體它和我們現實中的晶體完全是兩個概念,這是一種僅存在於幻想中的東西。按照現代物理學理論,物質內部的分子或原子運動都是需要外界能量來維持的。
  • 新發現現象解決了雷射的一個常見難題
    這一前所未見的現象將對光子學研究的一個新興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其中包括有一天將利用光而不是電子來製造編碼信息的微晶片,該研究於2019年2月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雷射是一种放大光的裝置,通常只產生一束狹窄的光。光束的強度取決於製造雷射的材料,光通過這種材料,產生一種由波長相似光波構成的光束,將大量能量集中到一個小區域。這種能夠放大光束能量的材料特性被稱為「增益」。
  • 科學家用超短雷射脈衝撞擊晶體發現物質「隱藏狀態」!
    科學家用超短雷射脈衝撞擊晶體意外發現物質「隱藏狀態」!據了解,該晶體是一種叫做三碲化鑭的晶體物質,這種物質由一個鑭原子和三個碲原子組成。物理學家們用超短雷射脈衝衝擊該晶體後,發現了藏在晶體內物質的新狀態。科學家認為超短的雷射脈衝改變了電子穿過晶體的方式,改變了電荷密度波的狀態,這種改變足以將其轉化為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電荷密度波什麼是電荷密度波呢?
  • 物理鞋架們發現通過可彎曲晶體,更有助於測量X射線脈衝的特性
    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儀器定製晶體的一個令人沮喪的缺陷激發了一個重要科學挑戰的解決方案:如何從強大的X射線雷射器精確測量每個脈衝的顏色,超薄矽晶體是SLAC的Linac相干光源分離X射線雷射脈衝的一部分,因此它們可以通過兩個獨立的實驗共享,X射線科學研究與開發人員科學家YipingFeng
  • 光子晶體光纖改變超短脈衝的波長
    在使用光子晶體光纖(PCF)的過程中,無論在其物理性質還是潛在應用方面,研究者們都發現一些有趣的結果。來自Max-Planck-Institut für Quantenoptik、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和Lomonosov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在理論和實驗上都發現:當一個低於6飛秒的Ti:藍寶石雷射脈衝進入一個特別設計的PCF時,會分裂成不同脈衝,其中之一將變成孤波,在傳輸過程中波長不斷變長。
  • 中國科學家發現可縮短雷射波長光學晶體
    2 月19日的《自然》雜誌,以《中國藏匿的晶體》為題,用3頁篇幅對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陳創天院士率領的團隊,發現並生長出一種最新的光學晶體———氟代硼鈹酸鉀(KBBF)晶體進行了詳細報導,並稱「中國實驗室成為這種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晶體的唯一來源,它表明中國在材料科學領域實力日益增強」。
  • 光的新屬性被發現!一種新發現的光的特性,也是一種從未被預測過的特性
    一個隸屬於西班牙和美國幾家機構的研究小組近期宣布,他們發現了光自扭矩的一種新特性。
  • 日本研發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或可製成指尖大小的雷射雷達系統
    看似隨機的光子晶體允許雷射束以不同的角度發射,從而使雷射雷達技術更加靈活和緊湊(圖片來源:京都大學)目前的技術會從移動的鏡子中反射雷射束,此種機械法會導致掃描速度慢且出現誤差,而且還需要尺寸較大且較複雜的設備以容納雷射器和鏡子。
  • 3分鐘了解雷射自倍頻晶體
    (SHG),是利用非線性晶體在強雷射作用下的二次非線性效應,使頻率為ω的雷射通過晶體後變為頻率為2ω的倍頻光,也是首個在實驗上被觀測到的非線性光學效應。1961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Franken等人發現紅寶石雷射(694.3 nm)通過石英晶體後產生了一條波長為347.15 nm的新譜線[1],新產生的光的頻率正好是原入射光的兩倍,也就是光倍頻現象。這不同於以往的線性光學現象,標誌著非線性光學的開端。
  • 時間晶體存在嗎?科學家真造出來了
    時間晶體具有特殊的原子結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具有周期性。它們處於一種穩定的最低能量狀態,能夠在不需要能量的情況下維持振動。 現在,這一發現已經成為了官方消息——研究人員詳細解釋了如何製作並且測量這種怪異的晶體。兩組獨立的科學研究團隊聲稱,他們已經根據設計圖在實驗室環境下創造出時間晶體, 從而,確認了這一嶄新物質形態的存在。
  • 好文分享:深度解讀高效雷射波長轉換晶體-PPLN
    (a)在光刻膠上光刻圖案化;(b)蝕刻光刻膠;(c)向反轉鐵電極化區域施加電壓。33. 周期性極化鈮酸鋰(PPLN)應用PPLN晶體最重要的應用在於雷射頻率轉換,通過PPLN晶體可以獲得已有雷射器不能獲得的波長。
  • 深圳先進院實現雷射程控形狀記憶光子晶體的無墨彩寫與複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學敏團隊實現雷射程控形狀記憶光子晶體的無墨彩寫與複印:利用雷射即可在光子晶體智能材料上實現無墨彩色直寫和複印功能,有望拓展光子晶體在信息存儲等領域的應用,相關研究結果以Inkless Multi-color writing and copying
  • 超表面雷射的超扭曲光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研究人會研究出一個新的超表面雷射可以發射出高純、非對稱的超手性光 ,同時具有前所未有的在源頭上進行控制角動量的能力。一個新的超表面雷射可以發射出高純、非對稱的超手性光 ,同時具有前所未有的在源頭上進行控制角動量的能力。
  • 只使用中等能量就可以獲得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實現所謂「超連續譜產生」的新過程後,已經從一臺雷射上產生了多種顏色。超連續譜的產生,是指一種顏色的強雷射在一種材料(如玻璃)中傳播,並擴展成一種顏色的光譜。這種效果讓科學家可以產生針對生物成像、光學通信和材料基礎研究等領域的特定應用而量身定做顏色的光。
  • 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近年來,無序晶體材料以超寬帶的發光特性,成為超快雷射領域重要的增益介質。ABCO4型(A=Ca,Sr,Ba;B=稀土元素;C=Ga,Al或過渡元素)雷射晶體以高的結構無序度、優良的熱學性能和較低的聲子能量,被認為是有可能獲得商用發展的超快雷射增益介質,可應用於醫療、工業、科研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