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發展趨勢

2020-11-22 光纖日報
光子晶體光纖的起源

    1992年,P.St.J.Russel首次提出光子晶體光纖(PCF)的概念。光子晶體光纖是指在垂直於光纖縱軸的橫截平面內具有二維周期性的折射率結構,並且這種二維周期性結構在光纖縱軸方向上不變的光纖,光子晶體光纖最顯著的特點是在光纖橫截面上的周期性結構。

    光子晶體光纖的結構與常規光纖迥然不同,普通的光纖是由實體的纖芯和包層構成的,而光子晶體光纖的包層由空氣孔和石英構成,空氣孔在纖芯的外圍以正六邊形的樣子規則排列。石英-空氣複合結構的光子晶體光纖大折射率反差、高度可控制的周期性折射率變化,為光的傳導與控制提供了新的機理及途徑。光子晶體光纖具有許多獨特而神奇的物理特性:可控的非線性、無盡單模特性、可調節的奇異色散、低彎曲損耗、大模場等,這些特性是常規石英單模光纖很難或無法實現的,因此,光子晶體光纖引起了科學工作者的濃厚興趣,並開展了深入的理論與試驗研究。

    1996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學研究中心J.C.Knight等在《Opt.Lett.》首次報導了所研製的實芯光子晶體光纖樣品,並將4個不同波長的光源注入1米長的該光纖中,測試其近場與遠場特性,證實了光在光子晶體光纖中的傳導特性。1998年J.C.Knight等在《Science》首次報導「光纖中的光子帶隙導波效應」,發現類似電子能帶來的光子帶隙效應,並製備出光子帶隙型光子晶體光纖。1999年,R.F.Cregan等在《Science》首次報導「空氣芯單模光子帶隙光纖」。2003年,P.St.J.Russel在《Science》發表光子晶體光纖的論文,闡述了光子晶體光纖的新穎特性與應用前景。

光子晶體光纖的奇異特性

1.超強的抗彎曲特性

    光子晶體光纖採用空氣與石英玻璃複合的材料結構,該結構可以大幅度提高纖芯與包層之間較大的折射率反差,這種結構可以很好地將光波電磁場嚴格限制在光纖芯中。圖1是3種典型的不同結構的FTTH用光子晶體光纖。

圖1 3種不同結構的抗彎曲光子晶體光纖

    這種空氣與石英複合結構的新型光纖具有很強的抗彎性。其抗彎能力相比當前的G.657.B3光纖提升100倍以上,彎曲半徑可以降低到2毫米以下,可以用於高端有線制導領域。

2.靈活的色散裁剪特性

    改變光子晶體光纖中的空氣孔大小與間距,光子晶體光纖的色散和色散斜率會急劇變化。如實心光纖的零色散點在1300nm波長附近,也可以通過設計將零色散點向長波長移動,但是難以獲得短波長的零色散。光子晶體光纖就可以實現傳統實心光纖無法實現的短波長零色散特性、寬波段的色散平坦特性(如圖2),以及超大負色散特性。

    Huttunen等報導了一種具有高折射率纖芯的雙芯光子晶體光纖,色散係數為-59000ps/(nm.km),並且能夠實現105nm的寬帶色散補償。Huttunen還提出了一種有效面積為80μm2、內芯折射率為1.5、外芯折射率為1.3859的雙芯光子晶體光纖,其1550nm的色散係數為-1600ps/(nm.km),補償帶寬達330nm,可實現整個C+L波段(1530nm~1625nm)的色散補償。

圖2 不同結構的光子晶體光纖色散裁剪特性

3.良好的非線性特性

    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的非線性係數是普通石英單模光纖的幾十至幾百倍,可以高達245W-1.km-1。因此,在光子晶體光纖中不需要超快飛秒脈衝,所用脈衝泵浦的峰值功率可以低到次千瓦量級,這比常規光纖所需的功率低1~2個數量級,在此情況下就可以產生較大的非線性頻率變換和雙倍程(400nm~1600nm)的超連續光譜(如圖3)。另外,光子晶體光纖的色散特性具有較大的設計靈活性,保持包層內空氣孔間距不變而增大空氣的填充比例就可以減小纖芯面積從而增強非線性效應,同時纖芯和包層之間極大的折射率差使得波導色散增大,結果零色散波長可以移至短波長波段(670nm~880nm),使得這些光纖特別適合採用摻鈦藍寶石雷射或Nd3+泵浦雷射光源的超連續光發生器。

圖3 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產生的超連續光譜

4.獨特的光子帶隙特性

    更為神奇的是,光子晶體光纖還有一神奇的「變種」。如果去除光子晶體光纖的實心纖芯,換成「空心」就形成了類似於宇宙「蟲洞」的時光隧道,大大減小了光纖傳輸的非線性效應、色散和損耗,可用於大功率雷射傳輸、新型通信及光纖傳感,圖4是一種空心帶隙型光子晶體光纖。

圖4 空心帶隙型光子晶體光纖端面

5.良好的耐輻照特性

    光子晶體光纖的纖芯可以不摻雜,實現純二氧化矽的纖芯,因此該光纖可以具有很強的耐輻照性,在航空航天和光纖陀螺等領域有諸多應用。其中摻鉺耐輻照光子晶體光纖採用空氣包層進行設計,纖芯中摻鉺,但是不引入具備色心特性的金屬鍺元素,大大提升了其在太空中應用的耐輻照可靠性。圖5是一種摻鉺光子晶體光纖,其在1530nm的吸收為2.5dB/m,內包層數值孔徑0.50。

圖5 摻鉺耐輻照光子晶體光纖端面

6.大模場特性

    採用光子晶體光纖技術製造雙包層摻鐿光纖可以解決大有效面積與單模傳輸的矛盾,它可以根據雷射器件的要求,設計製造纖芯摻雜濃度高、模場面積大、內包層數值孔徑大,同時維持纖芯單模傳輸的高要求。

    雙包層摻鐿光子晶體光纖的基本原理就是:內包層採用小佔空比的空氣微孔點陣,實現纖芯的單模傳輸,既能夠實現較大的模場面積,減小高功率雷射傳輸形成的非線性效應,又能夠實現高光束質量的雷射輸出;外包層採用較大的空氣孔,形成較大的折射率反差,從而增大內包層的數值孔徑,提高泵浦光耦合效率,其內包層975nm的數值孔徑可以達到0.9。而且外包層中分布著較大的空氣孔,沒有光輻射到光纖的塗層上,大大地提高了該光纖雷射器的散熱性能和耐熱性能。

    C.D.Brooks等對纖芯直徑為100μm、內包層直徑290μm、外包層直徑1.5mm摻鐿雙包層光子晶體光纖(如圖6),進行增益階段的主振蕩功率放大(MOPA)試驗,獲得了峰值功率4.5MW的單橫模雷射輸出,光譜線寬20GHz,光束質量因子M2~1.3。該光纖是迄今為止報導的纖芯直徑最大的雙包層摻鐿光子晶體光纖。

圖6 超大模場的雙包層摻鐿光子晶體光纖的端面掃描

7.空分復用特性

    光子晶體光纖具有靈活的空間排布工藝技術,可利用光子晶體復用光纖技術製造空分多芯光纖,如雙芯光纖、7芯光纖、19芯光纖等(如圖7)。Jun Sakaguchi等利用長16.8km的7芯光纖、97路100GHz間隔的WDM波分復用通道、2路PDM傳輸86-Gb/s的QPSK信號,總速率達到109Tb/s。7芯光纖傳輸串擾很低,可以忽略不計。該實驗首次突破了以往100Tbit/s的單纖傳輸容量限制,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紀錄,顯現出作為未來大容量傳輸媒質的多芯光纖巨大潛力。該研究團隊採用19芯光纖傳輸高達305TB/s的信號。

圖7 3種多芯光子晶體光纖

光子晶體光纖的應用前景

1.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

    光纖雷射器已經廣泛應用於雷射切割、雷射焊接、雷射鑽孔、雷射雕刻、雷射打標、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和空間技術以及雷射醫學等領域。國際上,摻鐿光纖雷射器單根光纖已經實現了9600W的單模雷射功率輸出。2016年,我國摻鐿光纖雷射器的單纖輸出雷射功率達到5kW。常規摻鐿雙包層光纖利用摻雜實現光纖包層與纖芯之間的折射率差,使得維持單模傳輸的纖芯面積難以增加,限制了雙包層摻鐿光纖雷射器性能的進一步提高。

    雙包層摻鐿光子晶體光纖的誕生,可以解決大有效面積與單模傳輸的矛盾,它可以根據雷射器件的要求,設計製造纖芯摻雜濃度高、模場面積大、內包層數值孔徑大,同時維持纖芯單模傳輸的高要求,大大地提高了該光纖雷射器的散熱性能和耐熱性能。2005年德國Jena公司採用雙包層摻鐿光子晶體光纖,單纖獲得了1530W的雷射輸出。

2.光子晶體光纖放大器

    鉺鐿共摻光子晶體光纖放大器是近年來光纖放大器的研究熱點,國外在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基礎應用研究。Akira等將0.7nJ、700fs、47MHz、32mW的1557nm種子光注入到9米鉺鐿共摻雙包層光子晶體光纖,在7.1W的975nm泵浦光功率作用下,在1550nm獲得了100fs、74nJ、350mW的放大雷射輸出,光束質量因子M2小於1.05,表現出單橫模特性。該鉺鐿共摻雙包層光子晶體光纖的參數為:晶格常數Λ=22μm,佔空比d/Λ=0.54,空氣外包層直徑222μm,纖芯Er3+和Yb3+的濃度分別為140ppm和2000ppm,模場直徑26μm,纖芯數值孔徑為0.04,內包層數值孔徑為0.58,976nm泵浦吸收係數為1.6dB/m。

3.超連續光譜與新型光源   

    超連續譜(SC)是高功率密度脈衝雷射通過非線性介質產生的強烈光譜展寬,利用光脈衝在光子晶體光纖中的自相位調製(SPM)、受激喇曼散射(SRS)以及四波混頻(FWM)等非線性效應,可使輸入脈衝展寬得到超連續譜,在超連續光譜中取出特定波長的雷射就可以製造不同波長的新型光源。超連續譜光源在飛秒雷射脈衝的相位穩定、光學相干層析(OCT)、超短脈衝壓縮、雷射光譜學和傳感技術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4.光開關與傳感器

光子晶體光纖由於具有較高的非線性效應,包括自相位調製、交叉相位調製等,利用該非線性效應可以研製高速、偏振無關的高性能集成化微型全光開關。全光開關是波長路由全光網絡和下一代光網絡的核心部件,P.Petropolous等提出基於光子晶體光纖自相位調製效應的全光開關方案,J.E.Sharping等提出基於光子晶體光纖的交叉相位調製效應的全光開關方案。

光子晶體光纖中分布著許多空氣微孔,將不同的液體、氣體、固體材料填充到空氣微孔中就可以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傳感器。Thomas Tanggaard等將液晶填充到PBG型光子晶體光纖的空氣微孔中,製造出一種全光傳感器件,該器件對溫度非常敏感,0.4℃的溫度變化就可以產生60dB的消光比,是一種較好的溫度傳感器件或光開關。

5.光剎車與全光通信 

    為了實現高速全光通信,首先必須實現能夠光速控制與光的存儲。2005年1月,美國康奈爾(Cornell)大學的Yoshitomo Okawachi等首次利用光纖中受激布裡淵散射(SBS)非線性效應實現了可調諧的慢光時延,通過調整泵浦雷射波長可以調節被時延的波長,通過調節泵浦光的光強可以實現時延的大小變化,試驗中實現了25ns的時延。

    光纖中實現慢光是慢光研究歷史上的裡程碑,它直接將慢光技術推向實際工程化應用,充分發揮了光交換的快速高效特性。2007年12月,美國杜克(Duke)大學的Daniel J. Gauthier等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利用光纖中的受激布裡淵散射(SBS)非線性效應,成功進行了慢光的讀寫試驗,實現了慢光的全光緩存技術,這是全光通信史上的重大技術突破,並且實現了6個歸一化脈衝時延,這是目前光纖SBS慢光的最大歸一化時延。

    展望未來,光子晶體光纖將在如下幾個領域取得突破性應用。

    高速大容量長途傳輸:光子晶體光纖具有靈活可裁剪色散特性,可以製造出色散平坦、大有效面積,同時具備無盡單模特性的光子晶體光纖,並且可以製造出少模光纖和多芯光纖,少模與多芯光子晶體光纖可望在Tbit/s超大容量的高速光纖通信領域實現應用。

    寬帶光源與波長變換器件:超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非線性係數是常規單模光纖的100倍以上,能夠實現1000nm的超連續光譜,可以為光通信DWDM系統提供光源,節省大量雷射光源成本;同時利用非線性實現的波長變化器件,其靈活性是其它非線性光纖器件無法比擬的,可以實現超跨度波長變換。

    光載微波保密通信:採用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與差頻技術,其保密功能非常強,可以實現ROF通信。

    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採用光子晶體光纖技術製造的大模場摻稀土光子晶體光纖,具備良好的抗熱損傷能力,同時雷射光束質量好,空氣形成的內包層數值孔徑較大,大大提高雷射二極體與光纖的耦合效率,實現kW級雷射輸出,在大功率切割焊接以及雷射打標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慢光與光存儲:利用光子晶體光纖的超高非線性效應,可以實現光速減慢與光速控制,這為未來的光存儲與光交換奠定了技術基礎,也為全光通信提供了技術實現的新路徑。

    光子晶體光纖具有普通光纖所不具備的各種新穎特性,其在光器件領域應用遠遠不止這些,光子晶體光纖靈活而善變的新奇特性給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想像與創新的空間,預示著微結構光纖將會在光通信、光器件、光傳感、先進雷射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作者:江蘇亨通光纖科技有限公司 陳偉

來源:通信世界全媒體

相關焦點

  • 【研究】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發展趨勢
    1.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已經廣泛應用於雷射切割、雷射焊接、雷射鑽孔、雷射雕刻、雷射打標、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和空間技術以及雷射醫學等領域。國際上,摻鐿光纖雷射器單根光纖已經實現了9600W的單模雷射功率輸出。2016年,我國摻鐿光纖雷射器的單纖輸出雷射功率達到5kW。
  • 光子晶體光纖及其應用
    ——光子晶體光纖已經在很多科研技術領域得到了應用。文章綜述了光子晶體光纖的研究進展,給出其分類,並重點介紹了光子晶體光纖在超短脈衝、光頻測量、光纖通信等科研領域的重要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光子晶體光纖(photonic crystalfiber,PCF)是基於光子晶體技術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傳輸光纖。由於光子晶體光纖結構的可控性可以滿足人們對於不同信號傳輸特性的PCF的需要,因此引起了很多相關科研領域的極大興趣。光子晶體光纖的概念最早是由Russell St J p等人於1992年提出的。
  • 【分析】光子晶體光纖發展現狀及趨勢解析
    廉博士還指出,在光子晶體光纖生產領域擁有特別技術的丹麥NKT公司的封閉態度也是導致學術界興趣消退的原因。NKT掌握在光子晶體光纖生產中氣壓控制的關鍵專利,而且收費很高。除非開發新的生產工藝,否則很難繞過NKT的專利壟斷。儘管如此,廉博士指出,光子晶體光纖在中國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以長盈通為例,他們現在可以為客戶定製任何要求的光子晶體光纖。由於暫時沒有商業應用,所以不存在專利侵權。
  • 光子晶體光纖在光纖雷射器中的應用分析
    對於採用常規光纖的光纖雷射器,要求注入到纖芯的泵浦光為單模,這就限制了泵浦光的入纖效率。且當雷射器高功率運轉時,由於纖芯的非線性效應,也將限制輸出功率的極限值。光子晶體光纖由於其靈活的光學可控性和特殊結構,可具有大模面積且保持無限單模的特性, 有效地克服了常規光纖的設計缺陷。
  • 光子晶體光纖的原理、結構、製作及潛在應用
    摘要: 傳統光纖中的光能損耗和色散是阻礙其進一步向大容量和遠距離通信方向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製造具有低色散和低損耗的光子晶體光纖成為光纖技術努力的方向。在介紹光子晶體光纖的製作、導光原理和特點的基礎上,研究了普通光纖不具備,而光子晶體光纖所具有的無休止的單模特性、奇異的色散特性、可控的非線性和易於實現的多芯傳輸等特點。研究結果表明,光子晶體光纖在光纖傳感器、光子晶體天線、超寬色散補償、光學集成電路等多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光子晶體光纖催化中國光纖行業
    Eli Yablonovitch等將此類結構命名為 「光子晶體」。很快,這一結構在光纖領域得到了移植應用。1992年,Phillip Russell等人提出「光子晶體光纖」(微結構光纖中的一類)。光子晶體光纖是由一簇細小的石英毛細管按照六邊形周期性排列,從橫截面上看去,就像是蜂窩結構。由於優良的傳輸特性,光子晶體光纖迅速在全球受到重視。
  • 3分鐘了解光子晶體光纖
    根據應用和產業化成熟度,可將光纖分為通信光纖和功能光纖,通信光纖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功能光纖應用廣泛並且其多項技術已經成功實現產業化。功能光纖可細分為:微結構光纖、集成式光纖和新材料光纖。圖1 (a)孔雀的彩色羽毛;(b)通過電子顯微鏡看到的放大的孔雀羽毛;(c)藍色蝴蝶;(d)通過電子顯微鏡看到的蝴蝶翅膀細節第一根光子晶體光纖(PCF)則是在1996年由Knight 等成功製備出。光子晶體光纖是由一簇細小的毛細管周期性排列製備而成。由於具有優良的傳輸特性,光子晶體光纖迅速在全球受到重視。
  • 光子晶體光纖壓力傳感器穩定性研究
    摘要: 光子晶體光纖傳感器的穩定性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具有重要影響。文章分析了光子晶體光纖壓力傳感器的基本原理, 介紹了光子晶體光纖壓力傳感器的系統組成, 從理論上分析了傳感器系統相對於光源波長變化、輸出信號光強起伏及環境溫度波動的穩定性。
  • 北航研製的光子晶體光纖陀螺首飛成功
    7/7/2017,2017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的高精度光子晶體光纖陀螺實現了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首次搭載飛行,獲圓滿成功,這是國際上光子晶體光纖陀螺的首次空間應用,驗證了光子晶體光纖陀螺作為新一代光學陀螺的技術可行性。
  • 光子晶體光纖改變超短脈衝的波長
    Uwe Brinkmann當一個飛秒脈衝通過一段光纖傳輸時,輸出脈衝通常和輸入脈衝有很大不同。超快脈衝固有的光譜很寬,在光纖中傳播會出現常規色散;而且,雷射場被強有力地限制在光纖纖芯內,由此導致的高強度脈衝峰值將引發非線形光學效應。例如,高強度會改變折射,引發自相位調製的累積。
  • 光子晶體
    半導體是帶電離子的周期性晶體結構,電子的行為受到周期性的約束和影響。而材料對光傳播特性的影響只能通過折射率(介電常數)來實現。因此,光子晶體一定是折射率(介電常數)在空間的周期性排列,以使光子受到周期性的約束和影響。折射率的周期分布可以是一維、二維或三維的,它們分別對應於一維、二維和三維光子晶體。
  • 光子晶體光纖的導光原理和製作
    因此它要求光纖的纖芯必須具有高於包層的折射率。這種光纖已經在光通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很難向大容量和遠距離通信的方向發展。其主要原因是光纖中的光能損耗和色散。因此。消除色散和降低損耗成為光纖技術努力的方向。色散可以分為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其中。模式色散可以通過單模光纖來克服;材料色散是由所用介質材料引起的;單模光纖的波導色散取決于波導的結構。如光纖剖面的折射率分布-纖芯直徑等。
  • 保偏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實驗研究
    折射率引導型光子晶體光纖(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可通過調整光纖空氣孔徑和空氣孔周期比(d/A),及內外包層中空氣孔的大小和密度,實現大單模模場面積及大內包層數值孔徑設計,同時纖芯的高濃度稀土摻雜為採用較短長度的光纖構建大功率雷射器提供了可能。深圳大學在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
  • 大模場光子晶體光纖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本報上海7月10日訊(記者黃辛)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陳丹平與胡麗麗率領的石英光纖材料課題組在大模場有源光子晶體光纖的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通信網絡中光纖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為了利用光纖的1550nm長窗口的低損耗特性和成熟的光放大技術(EDFA),而又想具有低色散,可以對光纖的結構進行設計,從而使零色散波長產生位移,設計出了色散位移光纖,即G.653光纖。G.653光纖在1550nm波長窗口的低損耗和低色散特性非常適合光纖孤子通信的需要,在高速光纖孤子通信系統中得到了大量應用,但是它1550rim處的色散為零,在進行WDM時會產生嚴重的FWM效應,不適應波分復用系統的需要。
  • 科學新進展——光子晶體
    半導體是帶電粒子的周期性晶體結構,電子的行為受到周期性的約束和影響。而材料對光傳播特性的影響只能通過折射率(介電常數)來實現。因此,光子晶體一定是折射率(介電常數)在空間的周期性排列,以使光子受到周期性的約束和影響。折射率的周期分布可以是一維、二維或三維的,它們分別對應於一維、二維和三維光子晶體。光子晶體具有光子能帶結構。
  • 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
  • 科學網—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廖梅松帶領非線性光纖課題組劉垠垚、吳達坤等人,在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的研製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由於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具有普通階躍型光纖所不具備的特殊色散和高非線性,是產生超連續譜雷射的核心器件。超連續譜是一種具有超寬的光譜和高度方向性的高亮度寬帶光源,在生物醫學、超快光譜學、光纖通信、高分辨成像、傳感技術等方面有著重要應用。 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由多圈尺寸在波長量級的空氣微孔包圍細小的纖芯構成,其結構精細複雜,拉制工藝難度極高。
  • 上海瀚宇正式代理Crystal Fibre A/S公司光子晶體光纖
    作為全球領先的最大的光子晶體光纖開發和生產商,Crystal Fibre A/S公司從1996年以來,向全球的用戶不斷推出新型的特種光子晶體光纖系列產品,目前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產品系列,並且持續推出新的光子晶體光纖產品。
  • 光子前沿:納腔光子晶體雷射器
    [3]對於納腔陣列光子晶體雷射器,雖然總閾值增加,但每個納腔的閾值仍然很低,同時由於陣列的空間面積較大,其響應時間也相應地變長。    增加光子晶體雷射器輸出功率的另一種方法是設計耦合納腔陣列,使雷射在陣列平面中輸出,從而使得光從結構邊緣耦合進入光纖成為可能。在2007年5月的CLEO會議上,南加州大學報導了他們的重大研究成果:進入多模裸光纖的峰值功率高達6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