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進展——光子晶體

2021-01-16 趣玩科普

光子晶體是近年來科學與技術方面的一個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為了明白光子晶體是什麼,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晶體。晶體是由大量微觀物質單元(原子、分子等)按一定規則有序排列的周期性結構。晶體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如食鹽就是氯化鈉晶體,雪花也是晶體,而且具有多種不同的形狀。

人們非常熟悉且每天都離不開的半導體也是晶體。我們熟知的高性能晶片就是大規模、超大規模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能夠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因為半導體這種晶體具有電子的禁帶、導帶。科學家利用電子的能帶結構對電子進行精確的控制。但由於電子是帶電的,相鄰電子之間有相互作用,這給控制電子帶來了困難。尤其是當結構的尺寸非常小時,精確地控制電子變得極為困難。這使得進一步提高晶片的性能也變得極為困難。即存在量子極限的限制。

如何進一步提高晶片的性能呢?這時,人們想到了光子。光子不帶電,光子之間沒有相互作用。控制光子比控制電子更簡單。因此,通過控制光子,可以更容易突破量子極限,從而進一步提高晶片的性能。如何才能精確地控制光子呢?人們發現,如果傳導光的材料具有晶體一樣的結構,那麼,這種材料也會具有光子的禁帶、導帶。這不就是傳導光的晶體嗎!光子晶體就這樣產生了。人們還發現,可以把在半導體中很多控制電子的現成的方法和技術用到對光子的控制上來。

半導體是帶電粒子的周期性晶體結構,電子的行為受到周期性的約束和影響。而材料對光傳播特性的影響只能通過折射率(介電常數)來實現。因此,光子晶體一定是折射率(介電常數)在空間的周期性排列,以使光子受到周期性的約束和影響。折射率的周期分布可以是一維、二維或三維的,它們分別對應於一維、二維和三維光子晶體。

光子晶體具有光子能帶結構。有的能帶禁止某些頻率的光在其中傳播,這些頻率(顏色)的光不能在這個帶中存在,這就是光子禁帶。有的能帶允許某些頻率的光在其中傳播,對於這些頻率的光這個能帶就是光子的導帶。

當光子晶體被白光照射射時,其能帶對某些頻率的光是導帶,這些頻率的光可以進入材料並在其中傳播。而對其他某些頻率的光來說,這個能帶是禁帶,這些頻率的光不能進入材料而被完全反射出來。因此,材料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自然界中很多東西有鮮豔的彩色,這其實就與光子晶體有密切關係。如:南美洲有些蝴蝶的翅膀呈現出美麗的色彩,有的蜥蜴類動物也有非常漂亮的顏色,產於澳洲的蛋白石也具有鮮豔的色彩,等等。

光子晶體的概念是美國的E.Yablonovitch和加拿大的S.John在1987年提出的。Yablonovitch的研究是為了降低雷達的電力消耗,以及提高雷達的隱身性能。而S.John的工作是光子局域,即,將光子限制在空間的某個範圍內。他們的研究目標完全不同,但卻分別提出了相同的新概念。他們的文章於1987年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上先後發表。兩人原來並不認識,看到對方的文章後,兩人互相聯繫,決定見一次面。在這次見面中,他們討論了這個新概念的意義,及今後的進一步研究方向。正是在這次見面會上,經過協商,他們共同為這個新生事物起了一個嶄新而響亮的名字—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

光子晶體的概念提出後,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極大興趣和高度重視。一個光子晶體的研究熱潮在世界範圍內興起。

既然光子晶體的最大特點是光子的能帶結構,人們自然希望光從各個方向照射時都存在禁帶,而不是只在一個方向照射才有禁帶,這就是全空間禁帶。人們還希望禁帶能夠寬一些。人們發現,半導體研究中的很多技術可以用到光子晶體中來。純淨的半導體不好用,按照理論設計摻入雜質(摻雜),半導體的性能明顯提高。於是,人們就把摻雜技術引入到光子晶體的研究中來,從而大大改善了光子晶體的特性。科學家們在光子晶體研究中,還把一定程度上破壞微觀對稱性,增加某些宏觀的旋轉對稱性這些半導體研究中的方法移植過來,都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以有多種方法製作光子晶體,如物理學中的分子束外延,光刻,離子束刻蝕,晶體生長,光學全息,化學中的自組裝等技術。

光子晶體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內得到了應用。光子晶體已經被廣泛用於生物成像、光譜學、人臉識別、雷射雷達、虛擬實境等眾多領域。而到目前為止,光子晶體最成功的應用莫過於光子晶體光纖。通過特殊的設計,用光子晶體材料做成光纖,這個光纖的中心對於通訊頻率的光具有導帶,光可以在芯中自由傳播。而芯的周圍對於通訊頻率的光卻是禁帶,不允許這個頻率的光存在。因此,光在光纖的芯中傳播時沒有任何損耗,且不會跑到芯的外部。這使得光纖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光子晶體光纖還具有其他突出的優良性能,因涉及較多的專業知識,這裡不詳細論述了。最近比較熱門的有關隱身衣的研究也要用到光子晶體材料。

在固態物理中,與光子相對應的是頻率更低的聲子。由此,科學家們把光子晶體引申到聲子晶體。而聲子的頻率更低,波長更長,聲子晶體也更容易製作。因此,聲子晶體的研究與應用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繼光子晶體後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正如前面所述,由於光子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對光子可以實現比電子更精確的控制,因此更容易突破量子限制,從而使基於光子晶體的晶片性能能夠比現在的半導體晶片有較大的提高。這將為未來的光計算、光學邏輯,光開關,光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基礎。

原文:京師物理

相關焦點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進展 | 二維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取得新進展
    拓撲光子學在近十幾年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及研究,尤其是在拓撲邊界態的應用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例如單向傳輸、拓撲雷射等。除了邊界態外,最近國內外很多課題組提出在高階拓撲絕緣體中存在零維拓撲角態,並且已經在多種體系中實現,包括二維的光子晶體結構。這種零維的高階拓撲態為設計具有高品質因子的拓撲光學微腔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 進展|二維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取得新進展
    拓撲光子學在近十幾年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及研究,尤其是在拓撲邊界態的應用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例如單向傳輸、拓撲雷射等。除了邊界態外,最近國內外很多課題組提出在高階拓撲絕緣體中存在零維拓撲角態,並且已經在多種體系中實現,包括二維的光子晶體結構。
  •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異質結構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不平衡光傳輸示意圖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具體表現在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光學性質研究方面因此研究光子晶體中的結構、材料與光子帶隙的相互作用是將其應用於新型納米光子器件、光信息傳輸和光晶片等領域的基礎。  近年來,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費廣濤課題組致力於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之前課題組的王彪等人在完整光子晶體的製備、光子帶隙的特性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期,課題組的商國亮等人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光學性質方面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 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
  • 科學網—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研製取得進展 由於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具有普通階躍型光纖所不具備的特殊色散和高非線性,是產生超連續譜雷射的核心器件。超連續譜是一種具有超寬的光譜和高度方向性的高亮度寬帶光源,在生物醫學、超快光譜學、光纖通信、高分辨成像、傳感技術等方面有著重要應用。 高非線性石英光子晶體光纖由多圈尺寸在波長量級的空氣微孔包圍細小的纖芯構成,其結構精細複雜,拉制工藝難度極高。
  • 光子晶體
    光子晶體是近年來科學與技術方面的一個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 理化所發表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的研究員王京霞就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研究進展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自然界光子晶體圖案的神奇功能演化及仿生圖案化光子晶體在製備策略、功能演變和應用研究方面的新進展。文章首先介紹了光子晶體圖案的製備策略,包括模板誘導的組裝和不帶模板的直寫。
  • 光子晶體電浸潤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而光子晶體表面的特殊浸潤性設計會賦予材料更多優異性能及新應用,比如可有效加速光子晶體的傳感及檢測、可實現具有超強防汙的光子晶體光學器件等,因此光子晶體超浸潤性研究得到了廣泛關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理化所江雷院士等發表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綜述文章
    近日,中科院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院士團隊的王京霞研究員就仿生光子晶體圖案研究進展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自然界光子晶體圖案的神奇功能演化及仿生圖案化光子晶體在製備策略、功能演變和應用研究方面的新進展。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在本期專刊中,香港科技大學的陳子亭教授對光子晶體和拓撲光子學的發展和研究方向作了深入的評述。除此之外本期專刊還包含有三篇研究文章和三篇評論文章。 我們知道,光子帶隙的存在意味著光子晶體可以作為低損耗的分布反饋鏡,因此,它們可以實現光場的限制,並且可以用來實現高精度的諧振腔,以便於觀察量子電子學現象。
  • 光子晶體光纖及其應用
    文章綜述了光子晶體光纖的研究進展,給出其分類,並重點介紹了光子晶體光纖在超短脈衝、光頻測量、光纖通信等科研領域的重要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光子晶體光纖(photonic crystalfiber,PCF)是基於光子晶體技術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傳輸光纖。由於光子晶體光纖結構的可控性可以滿足人們對於不同信號傳輸特性的PCF的需要,因此引起了很多相關科研領域的極大興趣。光子晶體光纖的概念最早是由Russell St J p等人於1992年提出的。
  • 化學所在新型結構三維光子晶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氧等離子刻蝕改變膠體光子晶體晶格示意圖光子晶體因其對光的調控作用顯現出巨大的研究價值。通過Bottom-Up方法將單分散亞微米膠體顆粒組裝成為三維周期性堆積結構,具有操作過程簡單、成本低、可大規模製備等優點,成為光子晶體走向應用的重要製備途徑。
  • 光子晶體光纖在光纖雷射器中的應用分析
    引言  光纖雷射器作為雷射領域的新興技術, 近年來成為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光纖雷射器採用光纖作為增益介質,泵浦光在纖芯內形成高功率密度,當加入正反饋迴路時,便產生雷射輸出。光子晶體光纖由於其靈活的光學可控性和特殊結構,可具有大模面積且保持無限單模的特性, 有效地克服了常規光纖的設計缺陷。以這種具有新穎波導結構和特性的光纖作為有源摻雜的載體, 並把雙包層概念引入到光子晶體光纖中, 將使光纖雷射器的各種性能有了顯著提高[4]。因此,基於光子晶體光纖的光纖雷射器以其高輸出功率、低閾值、高效率、窄線寬和可調諧等優點,其發展和應用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 飛秒雷射加工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研究獲進展
    光子晶體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領域,製備並研究非線性極化率周期變化的非線性光子晶體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用非線性光子晶體拓展光學領域、製作光學器件是非線性光子晶體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早期的研究中,南京大學研究組採用晶體生長條紋技術和室溫極化技術成功研製出了一維、二維非線性光子晶體,並展示了其在非線性光束整形、光量子信息處理等方面許多新的應用。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也期待著能研製出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從中揭示更多的新奇效應。然而,傳統製備技術,包括晶體生長技術、室溫電場極化技術等,都難以在晶體內部實現三維電疇結構的排列。
  • 獲得高度有序反蛋白石結構鍺三維光子晶體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李垚教授科研團隊採用膠體晶體模板技術獲得了高度有序反蛋白石結構鍺三維光子晶體。
  • 光子前沿:納腔光子晶體雷射器
    目前納腔結構光子晶體的問世,又將光限制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納腔的體積甚至小于波長的立方。    納腔光子晶體雷射器的目標不只是實現世界上最小的雷射器。波士頓大學光子學中心的Hatice Altug表示:「光子晶體利用納腔控制自發輻射,大大增加了耦合到雷射模式的能量,從而降低了雷射閾值。因為納腔的尺寸約等于波長的平方,因而可以獲得很高的信號調製速率。」
  • 3分鐘了解光子晶體光纖
    功能光纖可細分為:微結構光纖、集成式光纖和新材料光纖。近20年關於微結構光纖的研究較多,通過靈活設計微結構光纖,可巧妙地把玻璃材料和空氣孔相結合,該結構不僅可以用於無盡單模光信號傳輸,也可以實現空芯低損耗傳輸等。光子晶體源於對動物體表的研究。
  • 科研人員成功製備出高質量硫化鋅光子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佳課題組在光子晶體領域取得新進展,成功製備出高質量硫化鋅光子晶體,不僅獲得近100%的高反射率,而且飽和度
  • 工學院楊槐課題組在電場響應型液晶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楊槐教授課題組在響應型柔性光子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響應型光子晶體因其可調控的周期性結構和對特定頻率光波的有效控制,被認為是一種新型智能材料並在下一代納米光子技術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精細的微觀結構和複雜的製備工藝要求為其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在眾多有機和無機材料當中,液晶材料既具有晶體的微觀分子排列結構又具有液體的宏觀流動性,因此可自組裝形成周期性結構且對外界刺激保持高敏響應,是製備響應型光子晶體的一種理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