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2021年1月7日訊 6日,我國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中央氣象臺6日18時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已拉開帷幕,北方大部地區最低氣溫不足-10℃。南方各城市氣溫則會在7日至8日觸底。
北京:創21世紀以來最低溫紀錄
6日,北京大幅降溫。根據北京市氣象臺監測,截至6日18時55分,北京南郊觀象臺的氣溫為-17.3℃,低於2010年的-16.7℃,創近20年來新低。當天,不少北京市民直呼冷!很冷!非常冷!
北京市氣象臺消息,6日夜間,北京市最低氣溫降至-19℃,陣風7、8級左右,山區陣風可達9級左右。預計到13日,北京氣溫都將持續偏低,夜間最低氣溫在-10℃以下。有網友直言:「不去東北也能玩潑水成冰」……
烏魯木齊:溫度偏低
但在正常幅度內
近一周,新疆烏魯木齊持續處於-20℃左右。5日,氣溫更是降至-25℃。
據烏魯木齊市氣象局消息,自去年12月以來,烏魯木齊氣溫呈波動式下降,平均氣溫顯著低於歷年同期,偏低6~8℃左右。
烏魯木齊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王健:溫度雖然較歷年同期是偏低的,但溫度偏低的幅度以及低溫值還是在正常幅度以內。
今冬為啥這麼冷?
這次降溫後的低溫程度有一定的極端性,一些地方氣溫之低甚至可能是歷史同期少見。
是什麼導致氣溫偏低?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
第一就是北極海冰。
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
第二個原因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
一般而言,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拉尼娜事件會有利於冷空氣從高緯度地區南下,同時,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難以阻擋冷空氣南下。
大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多大?
這次寒潮過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風大!
氣象專家介紹,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
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中,人們找出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係,並大致計算出這樣的數據: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不過,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所以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儘量減少裸露在外的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北方大部大風降溫,為何雨雪難覓?
此次寒潮南下過程中,帶來的雨雪天氣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主要是大風降溫,雨雪很少。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最近由於南支槽比較不活躍,沒有明顯的水汽上來,雖然到了降雪的溫度,沒有水汽就沒法出現降雪。所以這次過程,整體上雖然寒冷,但是雨雪的範圍並不是太大。
專家提示:未來幾天氣溫低,北方風寒效應顯著、南方溼冷,大家都儘量減少外出,尤其是小孩、老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穿上厚衣服、注意保暖。
央視新聞綜合中國天氣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