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華為提供一種人機自然對話的方法;像貓耳朵的手機?vivo手機新專利曝光;手機自帶超大相機鏡頭?海信手機新專利曝光
1.【專利解密】華為提供一種人機自然對話的方法
2.像貓耳朵的手機?vivo手機新專利曝光
3.手機自帶超大相機鏡頭?海信手機新專利曝光
4.微軟新專利:從不同視點捕獲2D圖像來生成3D骨架
5.英偉達新專利:實現90-240fps低延遲高幀率流式傳輸
6.專為殘疾人設計的輸入設備?微軟新專利曝光
1.【專利解密】華為提供一種人機自然對話的方法
集微網消息,網絡普及初期,有人說「你永遠不知道,電腦那頭是男是女」。如今,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你可能也無法知道,電話那頭的是不是機器人。
現在有許多公司都各自的推出了智能助手,如Apple Siri、Google Now、微軟小娜(Microsoft Cortana)、Facebook M、百度度秘和微軟小冰等等,這些智能助手能夠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並且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務,但是現有的智能助手存在只考慮自動問答,對話中問題的回覆具有準確率低的缺點。
華為在2016年7月提供了一種用於人機對話的方法、神經網絡系統和用戶設備,可以實現與用戶進行自然語言交互,並且依據知識庫作出基於事實的正確的自然語言答案。
該專利的方案包括先構建結構化知識庫(本文簡稱為知識庫)和訓練數據。
此處的知識庫是基於一些「事實」(facts)組成。結構化的知識庫中包括記錄(records)或者「元組(tuple)」。可以從網際網路獲取結構化知識庫。
需要了解的是,知識庫具體可以由多個三元組構成,也可以由包括多條結構化的記錄的資料庫構成,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以知識庫由多個三元組構成為例,可以從百度百科、互動百科、豆瓣等百科知識網站抓取網頁,並通過對網頁中的表格解析得到結構化的三元組。
經過進一步的處理,例如可以包括去噪、合併等處理。最終抽取得到多個三元組,構成結構化知識庫。如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逐一掃描上述「問題-答案」對數據,檢查是否與知識庫中的某個或多個三元組「匹配」,其中,「匹配」的定義可以是:1、三元組的元素出現在問題中;2、三元組的元素出現在答案中;3、三元組的元素不出現在問題中。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知識庫的大小和訓練數據的大小可以根據訓練需要進行調整。在一個具體的例子中,結構化知識庫中可以包括5.5M個三元組,「問題-答案」對可以包括132M個,從中選取出696K個「問題-答案」對作為訓練數據。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每個詞可以對應一個獨熱(one-hot)向量。所謂獨熱向量是指,對於某種語言而言,共有A個詞,對每一個詞進行編號,任一個詞對應一個獨熱向量,該獨熱向量具有M維,其中該詞的編號對應的元素為1,其餘的元素為零。獨熱向量為高維向量。
設輸入的自然語言問題為序列x=(x1,x2,...,xT),即將自然語言問題分解為T個詞,分別對應x1,x2,...,xT。xi為獨熱向量。
設輸出的自然語言答案為y=(y1,y2,...,yT′),即自然語言答案為T′個詞組合而成的,T′個詞分別對應y1,y2,...,yT′。yi為獨熱向量。
三元組為t=(ts,tp,to),ts/p/o均為獨熱向量,分別表示三元組中的主語、謂詞和賓語。
請參見下圖,該專利的用於人機對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1中自然語言問題可以由用戶通過麥克風等進行語音輸入,也可以通過鍵盤、滑鼠等進行文字或圖形的輸入,還可以是其它的一些輸入形式,系統根據用戶輸入的自然語言問題能夠轉化為序列x=(x1,x2,...,xT)。
步驟S102中可以將自然語言問題作為神經網絡系統的第一神經網絡模塊的輸入,計算獲得該自然語言問題對應的問題向量。具體地,用戶輸入的多個自然語言問題可以看作是多個長度變化的詞序列x= (x1,x2,...,xT)。
步驟S103,以知識答案為三元組為例,則是獲得與自然語言問題相關的至少一個三元組,其中,至少一個三元組與至少一個三 元組向量對應。
步驟S104仍以知識答案向量為三元組向量為例,可以將問題向量和至少一個三元組向量作為神經網絡系統的第二神經網絡模塊的輸入,計算獲得基於結構化知識庫的中間結果向量。
對於候選的三元組向量集合中的每個三元組向量t,其與問題向量的相似度通過如下方式計算:S(x,t)=qTMut,其中,上式中q為問題的向量表示H的分量,即q可以從H中得到。
步驟S105將問題向量和中間結果向量作為神經網絡系 統的第三神經網絡模塊的輸入,計算獲得自然語言問題的自然語言答案。第三神經網絡模塊的作用為將問題向量與匹配結果的中間結果向量進行綜合,並輸出自然語言答案。
該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用於人機對話的方法,該方法通過將自然語言問題和知識庫向量化,通過向量計算,將對話和基於知識庫的問答結合,能夠與用戶進行自然語言交互,並且依據知識庫作出基於事實的正確的自然語言答案,避免了現有技術只考慮自動問答,或只考慮自然語言對話,對對話中問題的回覆具有準確率低的缺點。
華為就該技術方案在中國、歐洲、美國就該技術布局了專利,對應的公開號為:CN106844368A、WO2017092380A1、US20180276525A1。(校對/詩詩)
2.像貓耳朵的手機?vivo手機新專利曝光
集微網消息,今天外媒曝光了兩款vivo手機專利,兩款造型上方均凸出,其中一款手機的外觀類似貓耳朵。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款前置相機位於中間,但是在屏幕之外。這種設計與之前華為曝光的專利非常相似。後部裝有一個雙攝像頭,垂直放置在左側。底部似乎也預留了3.5mm耳機孔。
第二種設計與第一種模型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上方完全不同,前置攝像頭分開放置,使設計看起來像一個貓耳朵。除了這裡,其他地方兩款模型基本一致。
該專利由vivo移動通信公司於2018年中期向世界知識產權局提交,於2019年5月14日在全球設計資料庫中發布。(校對/木棉)
3.手機自帶超大相機鏡頭?海信手機新專利曝光
集微網消息,近日外媒公布了海信提交的新手機專利,專利顯示海信智慧型手機配有專業相機鏡頭。該設備採用全屏設計,非常薄。
從專利圖看到,正面包含全屏設計,只在底部我們看到一個窄屏邊框。接收器放在了屏幕上,前置攝像頭似乎在這個設計中沒有位置。至少沒有可見的自拍相機,也沒有彈出式相機系統。側面包含了音量和開關鍵,並且也保留了3.5mm耳機插口。
值得注意的是,海信新機後置超大相機鏡頭,快門按鈕位於設備側面。所以如果使用海信新機進行拍照,將非常適合拍攝風景照片,因為它有點像小型相機,在拍照時可以像使用相機那樣握住手機進行拍照。遺憾的是,從專利說明書中還不清楚是否也可以更換鏡片。
青島海信新手機外觀設計專利在2018年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申請,於2019年5月14日發布。(校對/木棉)
4.微軟新專利:從不同視點捕獲2D圖像來生成3D骨架
集微網消息,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微軟一項名為「3d Skeletonization Using Truncated Epipolar Lines(利用截平極線的3D骨架化)」的專利。
這份發明文件主要描述了利用從不同視點捕獲的目標對象二維圖像來生成三維骨架的技術。微軟指出:「可以從不同的攝像頭角度捕獲對象的圖像。可以在捕獲的圖像中識別對象的特徵關鍵點。」
微軟進一步解釋說,可以接收和分析從不同視點描繪目標對象的圖像,從而檢測目標對象的可識別特徵。然後,可以利用截平的極線來關聯各個圖像中的關鍵點。
具體來說,關鍵點的深度信息可用於截平利用關鍵點創建的極線。相關特徵關鍵點可用於為對象的相關特徵創建三維特徵坐標。可以使用三維特徵坐標生成三維骨架。可以將一個或多個三維模型映射到三維骨架並進行渲染。渲染的一個或多個三維模型可以顯示在一個或多個顯示設備上。
專利文件繼續寫道,所述的一個或多個三維模型可以「輸出到全息顯示設備或其他類型的顯示設備。」
這項專利最初於2017年11月提交,並在日前由美國專利商標局正式公布。(校對/木棉)
5.英偉達新專利:實現90-240fps低延遲高幀率流式傳輸
集微網消息,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英偉達一項名為「Method And System For Low Latency High Frame Rate Streaming(用於低延遲高幀率流式傳輸的方法和系統)」的專利申請。這家科技巨頭在文件中介紹了一種旨在實現90FPS-240FPS,同時無需令可用帶寬過載的低延遲解決方案。
英偉達解釋說:「通過將比特率限制為傳統60 FPS流式傳輸解決方案所使用的相同值。客戶端設備和伺服器設備進行協作並主動監視和控制視頻流,在必要時調整頻率或解析度來改善流式傳輸體驗,從而在延遲和視頻質量之間保持可接受的平衡。當伺服器設備以更高的速率捕獲和發送幀時,即使在限制為60Hz的顯示設備上,在客戶端設備上執行的軟體堆棧都能夠顯示具有較小延遲的幀,從而實現額外的延遲減少。」
在一個實施例中,訪問用於將幀流式傳輸到遠程客戶端設備的更高幀速率限制,更低幀速率限制和目標幀速率;根據客戶端設備的性能調整用流式傳輸比特率;確定幀的質量,當幀的質量低於質量下限時降低目標幀速率,當幀的質量高於質量上限時增加目標幀速率,並根據目標幀速率和流式傳輸比特率將幀流傳輸到客戶端設備。英偉達指出,可以針對多個幀重複上述步驟。
這項專利最初於2018年11月提交,並在日前由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校對/木棉)
6.專為殘疾人設計的輸入設備?微軟新專利曝光
集微網消息,今天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微軟一項Xbox Adaptive Controller的設計專利,這是微軟為Windows個人電腦和Xbox One視頻遊戲機設計的一款視頻遊戲控制器。該控制器是為殘疾人設計的,以幫助用戶更容易地輸入視頻遊戲。
下圖是微軟Xbox自適應控制器的設計圖。
今天,微軟被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專利D848423。微軟最初是在2018年3月30日申請這項設計專利的。(校對/木棉)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