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裡位於印度北部,全稱為德裡國家首都轄區,是印度首都,分為舊德裡和新德裡兩部分。舊德裡為舊城區部分,目前仍保有許多重要古蹟,新德裡為新城區部分,則是印度現代化的象徵。作為八朝古都和當代印度的政治及文化中心,德裡有諸多名勝古蹟與文化遺產,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印度德裡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
一、德裡紅堡
德裡紅堡位於德裡市東北部的老城區,是莫臥兒帝國時期的皇宮,因整個建築用紅褐色砂石建造而得名。德裡紅堡建於17世紀中葉,由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賈汗主持修建,由於幾經戰亂,今日的紅堡儘管失去了昔日的華麗,但從拉合爾門的雄偉氣勢上仍可以感受到昔日的輝煌。
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與印度著名的阿格拉堡相似。高大的紅色城牆壯觀氣派,城堡內的大廳和博物館值得參觀,牆壁和石柱上還保存著精美繁複的雕刻。城堡外由護城河環繞,大片的草地讓這裡成為當地人休閒放鬆的最佳場所。傍晚時分前來,可以欣賞到壯觀的日落景象。
二、德裡印度門
印度共有兩座印度門,分別是德裡印度門和孟買印度門。德裡印度門又稱德裡門,位於德裡市中心的國王大道上,與總統府、國會大廈遙遙相望。印度門建於1921年,外觀上與法國的「凱旋門」類似,是德裡的地標,也是新舊德裡的分界線。
印度門最初稱為全印戰爭紀念館,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犧牲的印度將士,上面密密麻麻的刻了9萬多個陣亡將士的名字。頂端有一個圓石盆,是一盞大油燈。每到重大節日,盆內盛滿燈油,夜間可燃起1米多高的火焰。
三、蓮花廟
蓮花廟又名巴哈伊寺、靈曦堂,位於德裡市東南部,建於1986年,是一座巴哈伊教禮拜堂。因外貌像一朵盛開的蓮花,象徵不同宗教的相互包容與共存,故稱蓮花廟,又因外形酷似雪梨歌劇院而被互稱為可以相互對話的兩座建築。是德裡的地標式建築。
蓮花廟高34.27米,底座直徑74米,由三層花瓣組成,全部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底座邊上有9個連環的清水池,拱託著這巨大的「蓮花」。白色是該廟最主要的色調,高大空闊的聖殿既無神像,也無雕刻、壁畫等裝飾物。包容性很強的巴哈伊教規定,無論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在這裡為自己的神祗做禱告。
四、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位於德裡的東南郊,始建於1556年,是莫臥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陵墓融合了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建築風格,整個建築莊嚴肅穆、亮麗清新,堪稱印度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精品。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陵墓主體由紅色砂巖構築,陵體呈方形,四面有門,頂部的半球形白色大理石圓頂十分醒目。胡馬雍和皇后的石棺安放在寢宮正中,兩側宮室放著莫臥兒王朝五位帝王的石棺。石棺上有雕刻精美的圖案,宮室頂部也有精美的幾何形圖案。陵園內的花園景色優美,花草樹木遍布。
五、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又稱顧特卜塔,位於德裡以南約15公裡的梅特烏裡村,建於1193年,由奴隸王朝第一個國王古特伯·烏德·丁主持修建,後由其繼承人在14世紀中葉最後完工。該塔是早期伊斯蘭教勢力入侵印度代表性的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
古特伯高塔的塔身由紅、白雙色大理石砌成,塔高73米,從下往上逐漸變細。塔分五層,每一都層有突出的陽臺,外表由交替的三角形和圓形折紋組成。塔身上鐫刻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經文和各種花紋圖案。目前塔身已出現一定程度的傾斜,出於安全考慮,遊客只能觀看外觀,而不能進入內部遊覽。
六、賈瑪清真寺
賈瑪清真寺位於舊德裡古城東北角,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寺廟中的院子可容納25000名信眾。寺廟修建於1650年,由莫臥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主持修建,他也是泰姬陵和德裡紅堡的興建者。該寺歷經7年建成,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
賈瑪清真寺可謂是建築學中的奇蹟,整個建築完全沒有使用木料,地面、頂棚和牆壁都使用精磨細雕的白石,以鉛水灌縫,堅固而不可摧。兩支尖塔與白色的伊斯蘭圓頂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賈瑪」意為「星期五」,每逢星期五和節日,這裡會舉行儀式,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朝聖。
對於印度德裡這六個最值得遊覽的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