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鄰國印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4000年的悠久歷史,被譽為「世界文化大熔爐」和「宗教王國」。但可悲的是,隨著世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每年印度僅有1000萬左右的外國遊客到訪,其中僅有28萬人次的中國遊客會來到這個充滿爭議的國度(2018年),反觀2018年中國接待印度入境遊客的數量則是86.4萬人次。
遊客人身安全問題,環境衛生問題,基礎設施落後等等諸多難題如果一直擺在印度面前不能解決,那麼即使這個國家擁有再多人文和自然資源,外國遊客仍然很難翻牌印度。實際上,在我們去過印度旅行之後,對它的一些深度人文景觀印象頗深,其中有些地方對遊客和旅行攝影師來說確實非常有價值。
外國遊客的印度之旅,一般離不開三個北部宗教城市的深度探訪,即德裡,阿格拉和齋浦爾,由於它們在地圖上大致呈三角形分布,故而也被稱為「旅遊金三角」。如果你喜歡攝影旅行或者自駕遊,建議落地印度後租一輛車,從熙熙攘攘的德裡市場,到齋浦爾色彩豔麗的街道和堡壘,再到肅穆華麗的阿格拉泰姬陵,最後返回到德裡,逆時針走一個環線,四到五天時間,會過得非常充實。尤其是對攝影師而言,這條環線遊覽路線可以稱之為「攝影金三角之旅」!
儘管是一國首都,但顯然德裡還不具備現代國際都市的風範。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人來車往,交通秩序相對混亂,但這就是真實的印度,起碼你應該花一點時間體驗一下它的各種「與眾不同」。當然,在德裡有幾個地方還是比較適合深入探訪的,比如堪稱亞洲最大的卡裡寶利香料市場(Khari Baoli)。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各種奇奇怪怪的香料,關鍵還能拍到各種交易場景和印度人的街頭百態。Tips:推薦沿著主樓梯去清真寺旁的市場樓頂拍攝,那裡的視角比較獨特。
如果你受不了香料市場的氣味,可以去附近號稱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的賈瑪清真寺走走。這座清真寺據說是莫臥兒王朝時期的建築典範,建築出自泰姬陵的同一工匠班底之手,所以參觀遊覽和建築本身的價值都比較高。
在德裡期間,如果你可以早起一回,推薦你去亞穆納河邊走走,去看看壯觀的河畔水鳥景觀(Yamuna Ghat)。最好包一條當地人的小船,把你送到河上觀賞或者拍攝。一般當地的船主都掌握一個特殊的技能——可以來叫附近的飛鳥聚在你周圍,感覺會很壯觀。
從印度首都新德裡去齋浦爾雖然有高速公路,但路況環境真不是一般的差,260多公裡的路要開五六個小時。速度慢的原因主要是除了汽車、摩託、農用車都走高速以外,駱駝和行人有時也會出現在高速公路上,而且我們還遇到好幾輛在路上拋錨佔道的汽車,所以平均時速也就是60公裡。有著「拉賈斯坦邦瑰寶」之稱的齋浦爾(Jaipur)因為整體城市的色調呈粉色,所以也被稱為「粉紅之城」。城裡的交通秩序比德裡更差,駱駝、人力車、牛、摩託車和行人完全混行。
齋浦爾的街道和民居建築大多被塗上了色彩,當地人的生活比較原生態,沒有太多現代城市痕跡,所以這裡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座印度城市。賈爾瑪哈爾「水上宮殿」(Jal Mahal)是齋浦爾城最著名的旅遊景點,那是一座建造於十六世紀的古典宮殿,古蹟就在薩加爾湖中。據說當初拉賈斯坦邦的君主修建這座水宮的目的,就是為了避暑,也不知道他們當初有沒有考慮水上建築容易招蚊子的問題?
帕特裡卡門(Patrika Gate)在當地被稱為「第九重門」,是一種基於宗教、建築和自然的和諧理念而建的傳統建築,主要特點在於色彩誇張,結構對稱,是個比較有拍攝和參觀價值的建築景點。
從齋浦爾到阿格拉(Agra)的路不好走,全程230公裡得走5個小時,大多路況類似於我們的省道,而且中間要經過很長一段人口密集的村鎮,路上人多車也多,想快也快不起來。阿格拉的地標性景點是大名鼎鼎的泰姬陵(Taj Mahal)。個人感覺,現實中的泰姬陵比照片上看上去更美。
泰姬陵在印度人心裡的地位大約相當於中國人對長城的態度,所以這裡無時無刻都是遊人如織的狀態。如果你想要圖個清淨的遊覽拍攝環境,就得在每天景區開門之前到景區門口排隊(可提前一天預定門票),並且儘量別帶太多隨身物品,否則安檢掃描也會拖慢你的進場速度。
阿格拉是印度許許多多塵土飛揚、秩序混亂的小城市之一,能來這座小城市遊玩的外國遊客基本上都是抱著參觀泰姬陵的目的,其實當地的堡壘,陵墓和集市也很值得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