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以印歐風格的風格坐落在阿格拉,從五樓的陽臺上就能看到泰姬陵。把你的行李放下,用裡面的自助餐。在阿城,我遇到了很多來自中國的遊客,一個是深圳旅行團,另一個是北京旅遊團,都是為期六天的所謂「金三角遊」,包括德裡、阿格拉和齋浦爾,分布就像等邊三角形。在阿格拉,前往阿格拉。
這座城堡是由莫臥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爾大帝修建的,他在不到14年(1571-1584年)的時間裡把首都遷到了法特普爾西克裡,並返回阿格拉建造了這座古城。阿格拉堡的主要建築材料是紅砂巖,故又名「紅堡」,與德裡紅堡的另一個地方同名,但阿格拉堡的規模和奢華遠遠超過德裡紅堡。
這座城堡融合了傳統的印度建築、濃厚的伊斯蘭教和歐洲基督教。亞穆納河橫跨阿格拉市,城堡建在河邊,面對著泰姬陵。城堡的大門由紅砂巖製成,兩邊各有一對半圓形堡壘。在大門上,豎起了兩座警衛室。紅砂巖宮殿是一座有著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兩層長而平衡的建築,沒有門柱,用簡單的假牆裝飾線條,鑲嵌著大理石的邊緣,鮮紅和白色,宏偉壯觀。這個石罐是由巨大的石頭雕刻而成,據說裡面裝滿了金銀財寶。
皇帝和他的臣民們在大廳裡發號施令,大廳裡滿是黃色和白色的沙石柱子,讓我想起了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的石柱。開放的私人大廳與德裡的紅堡(red fort)類似,但更為豪華,周圍有多個柱廊。在被軟禁期間,沙賈汗經常去泰姬陵表達他的想法、擔憂和沮喪。臨死前一直無法站在亭子上觀看,依然被倒映在公主墓前的寶石倒映著,可恨而終。
八角亭區也有清真寺、花園和一些宮殿建築。大理石牆壁上鑲嵌著彩色的石頭圖案和許多圓拱形的格子窗。泰姬陵給每一位遊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沙賈汗和他妻子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來體驗、見證這永恆的愛。沙賈汗煞費苦心地建造了泰姬陵。
晚年,他獨自站在那間禁閉室裡,可以看到泰姬陵。最後,他在泰姬陵的映照下默默地死去。這滴血的美麗,是歷史可以洗刷的!印度政府意識到汙染會對古蹟造成破壞,所以遊客在到達泰姬陵前需要在兩公裡外的一個車站換乘無煙巴士。在我看來,20年前的泰姬陵似乎比現在更白,如果這是真的,那幾年的汙染真的很可怕。為了保持白色大理石原有的外觀,電池車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必須改善周邊環境。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能有幸享受這一世界遺產和藝術瑰寶。
泰姬陵莊嚴、平衡、寧靜,從任何角度看都令人難忘。八角形白色大理石主體建築位於雙層基礎之上,以白色穹頂為背景。四角有尖塔,牆上有許多伊斯蘭教的拱形窗戶,牆上有雕刻圖案。大理石上鑲嵌著各種彩石,文字、花卉等各種圖案,十分精緻。格臺兩側的兩座大清真寺與泰姬陵的宏偉相比顯得格外醒目,每座清真寺前面都有一個用於淨化的水池。面對泰姬陵有一條長長的噴泉水道,白色的泰姬陵,綠樹綠樹,藍天白雲,這樣靜靜地映在碧綠的水面上,這就是著名的「泰姬陵倒影」。
水道將長方形的大花園分割成四個部分,幾何平衡中的流動的水講述了這種非凡的愛的故事。泰姬酒店的建築以大理石為主,建築材料來自世界各地,利用當地著名的馬賽克,馬賽克用鮮花和植物為主,嵌入黑瑪瑙,瑪瑙、珊瑚、棕色的ruby,黃玉,青綠色,綠色瑪瑙,灰色的瑪瑙,老虎的眼睛和其他的石子和貝殼,在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一千年之後,仍然保持原有的光澤。你可以想像沙賈汗是如何煞費苦心地從世界各地收集珍寶,把他對蒙塔茲的思念融入到紅色的玉石碎片中。
人們在欣賞瑰麗的藝術瑰寶時,清楚地聽到遠處傳來的悲傷的喊聲。我們參觀了陵墓三次。在大理石中空屏風的護戒上,有兩塊石制石棺,這是沙賈汗與穆塔茲合葬的願望。石棺中沒有屍體,屍體是未知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舉了亞洲的一些世界遺產,其中,泰姬陵、吳哥窟、長城和印度尼西亞婆羅洲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四個景點。阿格拉以其大理石工藝品在印度乃至世界聞名。我們參觀了精彩的泰姬陵。當我們參觀大理石工廠時,我們無法抗拒誘惑。工廠裡擠得水洩不通,回家又辛苦,經常讓我想起去泰姬陵的旅行。在紅堡,我的妻子買了一把孔雀扇子和一個簡單圖案的小石盒,這讓我們經常想起美麗的地方和背後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