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克群
張克群,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受教於建築學大家梁思成先生。畢業後一直從事建築設計工作。
家學淵源深厚,親友中名人輩出。父親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母親陸士嘉,流體力學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兒子高曉松,音樂製作人。
崇拜伊斯蘭教的莫臥兒帝國統治印度時,各地建造了大量清真寺、陵墓、經學院和城堡。這些建築的形式和規格雖受中亞、波斯的影響,但已具有了獨立的特徵。穹頂有了很大的改進,清真寺、陵墓多以大穹頂為中心作集中式構圖,四角則是體形相似的小穹頂襯託。立面設有尖券的龕,牆體多用紫赭色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裝飾。廣泛使用大面積的大理石雕屏和窗花,建築輪廓飽滿,色彩明朗,裝飾華麗,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輝煌的,要數泰姬·瑪哈爾陵了。
圖片攝圖網
泰姬·瑪哈爾陵(又稱泰姬陵)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裡200 多公裡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臥兒王朝第5 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后,來自波斯的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
阿姬曼·芭奴美麗聰慧且多才多藝,沙賈汗封她為"泰姬·瑪哈爾",意思是宮廷的皇冠。她入宮19 年,為皇帝生了14 個孩子後香消玉殞。這位皇帝是個情種,一夜之間白了頭髮。有一種說法認為,本來他還在不遠的地方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形狀相似,然而全黑的陵墓。後因種種原因沒建,可惜了。如果建成了,我是無論如何都要去看看的,這一個已經太美了。可我丈夫嫌印度熱,老是拖著不肯去。
說到這兒,不免要嘮叨幾句印度的宗教了。在印度,大多數人都信著某一個教。信徒最多的是印度教,佔總人口的80 %。這個教是公元前16 世紀雅利安人剛來時創立的。公元8 世紀,阿拉伯帝國入侵印度,於是伊斯蘭教傳入。10 世紀後,北方各王朝多信伊斯蘭教,尤其是莫臥兒王朝。大量的伊斯蘭風格建築就是這會兒留下的。
泰姬陵於1631 年(也有說1632 年的,大約是不同的日曆吧)開始動工,歷時22 年,每天動用2 萬役工。除了匯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沙賈汗還聘請了中東、伊斯蘭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國庫(共耗費4000 萬盧比),從而導致莫臥兒王朝的衰落。
泰姬陵剛完工不久,奧朗則布(Aurangzeb)弒兄殺弟篡位成功,作為老爸的沙賈汗本人也被囚禁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宮內。此後整整8 年的時間,沙賈汗每天只能透過小窗,悽然地遙望著遠處河裡浮動的泰姬陵倒影,後來因長期看這個,沙賈汗的視力惡化,僅借著一顆寶石的折射,來觀看泰姬陵,直至最終憂鬱而死。幸虧還算懂事的後人在沙賈汗死後將他合葬於泰姬陵內他的愛妃泰姬的身旁,讓他不至於太孤單。
圖片攝圖網
泰姬陵整個陵園是一個長方形,長576 米,寬293 米,總面積為17萬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紅砂石牆圍繞。正中央是陵寢,在陵寢東西兩側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辯廳這兩座式樣相同的建築,兩座建築對稱均衡,左右呼應。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達40 米,內有50 層階梯,是專供穆斯林阿訇拾級登高的。大門與陵墓由一條寬闊筆直的用紅石鋪成的甬道相連接,左右兩邊對稱,布局工整。在甬道兩邊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間修建了一個"十"字形噴水池。
泰姬陵的建築群總體布局很簡明,陵墓是唯一的構圖中心,它不像胡瑪雍陵那樣居於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於中軸線末端,在前面展開方形的草地,因之讓人有足夠的觀賞距離。
建築群的色彩沉靜明麗,湛藍的天空下,草色青青,襯託著晶瑩潔白的陵墓和高塔,兩側赭紅色的建築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蕩漾在澄澈的水池中,當噴泉飛濺水霧四散時,景象尤其迷人。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著樂生的歡愉氣息。
另一特點是構圖穩重舒展。你看,寬闊的臺基和主體約略成一個方錐形,但四座塔又使輪廓空靈,同青空相穿插滲透。陵寢建築體形極簡練,各部分的幾何形狀明確,沒有含糊不清的東西。它的比例和諧,主要部分之間有大體相近的幾何關係,主次之間大小、高低、粗細也各得其宜。中央的穹頂統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兩側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襯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們反過來襯託出中央的闊大宏偉。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層次進退、光影變化、虛實對照,大小穹頂和高塔造成的活潑的天際輪廓,穹頂和發券柔和的曲線,等等,使陵墓於肅穆的紀念性之外,又具有開朗親切的性格。
庭院的布局同樣頗具匠心。陵園分為兩個庭院:前院古樹參天,奇花異草芳香撲鼻,開闊而幽雅;後面的庭院佔地面積最大,十字形的寬闊水道交匯於方形的噴水池。噴水池中一排排的噴嘴,噴出的水柱交叉錯落,如遊龍戲珠。後院的主體建築,就是陵墓。陵墓的基座為一塊高7 米,長、寬各95 米的正方形大理石。象徵智慧之門的拱形大門上,刻著《古蘭經》。中央墓室放著泰姬和沙賈汗的兩具石棺,寶石閃爍。
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上下左右工整對稱,邊長近60 米,中央圓頂高62 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塔,塔與塔之間聳立著鑲滿35 種不同類型寶石的墓碑。陵園大門也用紅砂石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11 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賈汗和愛妃的墓室,室中央則擺放著石棺,莊嚴肅穆。
這個偉大的建築告訴了世人:誰說沒有永恆的愛情?請看泰姬陵。
-
END
文:張克群
圖:《外國古建築小講》插圖、
網絡圖片(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