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Agra)的城東南,亞穆納河南側,距印度首都新德裡200多公裡。泰姬陵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
它是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的第三任妻子已故皇后亞珠曼德·貝儂·比古姆(也譯作: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竣工於1653年。泰姬陵被譽為「完美建築」,又稱為「印度的珍珠」。
它和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裡長城、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羅馬的大鬥獸場、亞歷山大墓和索菲亞大教堂被稱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蹟。它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泰姬陵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珍寶和世界遺產中被廣泛讚美的傑作之一」。
泰姬陵是莫臥兒建築的最精美的例子,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的風格。雖然白色大理石圓頂陵墓是泰姬陵最讓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個泰姬陵是一個擁有多處建築的複雜建築群。泰姬陵大約在1632年開始建造,在1653年完工,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工匠。
泰姬陵的建造被委託給一個建築師團隊,並由皇帝總監,團隊中包括有Abd ul-Karim Ma'mur Khan,Makramat Khan和烏斯塔德·艾哈邁德·拉合裡(Ustad Ahmad Lahauri),波斯建築師拉合裡被認為是首席設計師。
1632年,泰姬陵在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這項工程的首要工作是種植樹木,由於樹的成長極為緩慢,因此至少要有10年的時間讓樹來成長。當時極負盛名的建築師拉何利以德裡的胡馬雍陵為藍圖,動員2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匠和書法家,融合中亞、波斯和印度的本土風格,用了22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座純白色及以大理石興建的藝術建築,總費用估計為3,200萬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