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
把咖啡灑到身上
或是
在大庭廣眾的注視之下跌倒在地
會是一件好事?
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搞笑經歷時
你是否會帶有一點點小自豪?
為什麼從煙囪摔下來的聖誕老人
讓人覺得那麼可愛?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說法,像這樣笨拙的錯誤會給個人帶來比你想像中更多的優勢。
這種神奇的效應被稱為Pratfall效應、出醜效應或者叫仰巴腳效應。除了心理學相關領域,它在社會科學領域仍然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理論。它主要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傾慕;而全然無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最討人喜歡的人物往往是精明而帶有小缺點的人。
仰巴腳效應最初在1966年由艾略特·阿倫森(Elliot Aronson)描述,此後進行了大量研究,以隔離性別、自尊和嚴重程度的錯誤對吸引力或可愛程度的改變的影響。
有時也被稱為「汙點效應」作為一種營銷形式,「pratfall效應」的泛化常常被用來描述犯錯誤的違反直覺的好處。
艾略特·阿倫森曾做過一個試驗,他把四段情節類似的訪談錄像分別放給他準備要測試的對象:
在第一段錄像裡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裡面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
在接受主持人採訪時,他的態度非常自然,談吐不俗,表現得非常有自信,他的精彩表現,不時地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第二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不過他在臺上的表現略有些羞澀。
在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他所取得的成就時,他非常緊張,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還將主持人的褲子淋溼了。
第三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兩位成功人士那樣有著不俗的成績。
整個採訪過程中,他雖然不太緊張,但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發言。
第四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很普通的人。
在採訪的過程中,他表現得非常緊張,和第二段錄像中一樣,他也把身邊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溼了主持人的衣服。
當教授向他的測試對象放完這四段錄像,讓他們從上面的這四個人中選出一位他們最喜歡的,選出一位他們最不喜歡的。
最不受測試者們喜歡的當然是第四段錄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幾乎所有的被測試者都選擇了他。
可奇怪的是,測試者們最喜歡的不是第一段錄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錄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測試者選擇了他。
再來看一個小故事。
一次羅志祥為基隆某區房地產代言。出席記者會活動上臺發言時,不料嘴唇下方沾到了麥克風上的顏料,染成了一塊黑色三角形,看似山羊造型。(如下圖)
當時場面尷尬他趕緊下臺整理,再笑稱這是最新造型,形成有趣「NG」畫面。雖然有這一個小插曲,但是這卻讓很多人覺得他可愛有趣。
從以上這兩個實驗和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心理學裡著名的出醜效應。
對於那些取得過突出成就的人來說,一些微小的失誤比如打翻咖啡杯這樣的細節,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好感。相反,還會讓人們從心理感覺到他很真誠,值得信任。而如果一個人表現得完美無缺,我們從外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點,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夠真實,恰恰會降低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信任度,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是沒有任何缺點的,儘管別人不知道,他心裡對自己的缺點也可能是心知肚明的。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難免出醜犯錯。當某些人的表現完美無缺時,一般人就會感到他不夠真實,難以親近。和完美的人在一起,普通人往往認為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這樣失衡的人際關係是難以保持長久的,因為它很可能導致一方生活在自卑和壓抑之中。由此,被認為傑出或優秀的人偶爾出醜,不但不會影響他的人際吸引力,反而會讓他更具人格魅力。
所以呀,所謂「出醜效應」並不是要你故意出醜來譁眾取寵,而是倡導人不用過分追求完美。在不慎犯錯的時候也要能夠用一顆平常心接納自己,因為或許說不定還為你加分了呢!
Reference
en.wikipedia.org/wiki/Pratfall_effect
http://online.brescia.edu/psychology-news/pratfall-effect/
http://www.managetrainlearn.com/page/the-pratfall-effect
文/金琪琛
編輯/童毓文 何思齊
排版/何思齊
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
重理工心理健康與成才服務中心
守護在你身邊,為你保駕護航。
心理熱線:62563208(每晚7:00-10:00)
辦公室電話:花溪校區62563201
兩江校區6256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