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荷葉、薏米、黃芪、小米四物合用,祛溼和胃,養陰固表止...

2021-01-21 瀟湘名醫

團隊醫學導師:

知名養生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毎日一膳】或湯,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盡顯嶺南飲食之文化,中醫藥膳之精華。感恩自然所賜予毎一種食材的特性,感恩毎一種食材為人的健康帶來無限的可能。人類在獲得健康的同時,我們更要愛護地球。地球健康,人才能長久健康!

今日推薦

消暑益氣粥

材料:

鮮荷葉1張,薏米50克,黃芪30克,小米100克,食鹽或白砂糖適量。

做法:

(1)先將鮮荷葉及黃芪放入清水中,慢火煮30分鐘,然後撈去荷葉及黃芪,放入薏米和小米,繼續煮30分鐘。

(2)最後加食鹽或加白砂糖調味即可。喜歡肉食之朋友,可以在粥煮好後,加60克肉沫,煮至肉沫熟,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

荷葉清暑化溼,薏米利水祛溼,有利於祛除夏季的溼氣。黃芪有益氣固表的功效,中醫益氣固表止汗的名方「玉屏風散」中,黃芪就是其中一味很重要的中藥。小米和胃養陰,補充體內津液以防汗出過多而虧陰液。四物合用,祛溼和胃,養陰固表止虛汗,很適合暑天時而太陽猛烈,時而夏雨傾盆的天氣食用。若脾胃虛寒之人,可適當添加生薑及陳皮同煮。

小貼士:

孕婦不建議食用。

↑點擊進入,全面分析您的健康狀況

福利

《每日一膳》全面升級啦!

我們會定期評選「粉絲靚菜」,參與製作的您,會得到一份神秘大獎哦!

掃一掃,來投稿,驚喜大獎等著您~

溫馨提示

【每日一膳】設立了每期當值醫生,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可以留言提問。

本期當值醫生:林淑嫻

中級營養醫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廣東省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從事臨床營養工作5年。擅長各種慢性病的飲食指導和各種臨床常見病的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臨床擅長運用各種營養測量、營養評價、膳食調查等方法進行個體化的膳食及營養狀況評估,並進行一對一的飲食指導和制定各種營養治療方案。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健脾祛溼喝什麼茶 試試這幾種
    喝茶是很多人養生的方式,早起一杯茶,快活似神仙,很多老年人都是茶杯不離手,那麼如果想要健脾祛溼喝什麼茶呢?健脾祛溼的食物有哪些?下面小編就做具體的介紹,如果真的想要了解的話,那就跟著一起來學習下!3、香蘭涼茶藿香9克、佩蘭9克、茶葉6克製作方法藿香9克、佩蘭9克洗淨,和茶葉6克一起放茶壺中,用500毫升開水衝溶,上蓋悶5分鐘,加入冰塊冷卻待飲。解熱祛風,清暑化溼,開胃止嘔。4、荷葉涼茶荷葉涼茶可以防暑降溫,健脾祛溼。
  • 【中醫醫案分享】祛溼吃紅豆薏米、荷葉有用嗎?
    專業擅長:慢性咽喉炎、神經性耳鳴、過敏性鼻炎等耳鼻喉科常見疾病的中醫治療,以及中醫內科、頸肩腰腿痛治療和亞健康調理。對針灸理療等傳統康復和運動康復、疼痛康復、產後康復等現代康復,有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法。 醫案分享:祛溼 梅雨季節一到,
  • 黃芪補氣健脾,西洋參補氣養陰,哪個補氣效果更好?藥師說出實情
    在中藥學上,黃芪和西洋參都屬於補氣藥這一大類,但是黃芪側重於補氣健脾,西洋參側重於補氣養陰。各有所長,不能一概而論誰的補氣效果好,要看具體情況針對的是什麼樣的患者,再考慮使用黃芪還是西洋參。一、黃芪偏溫,西洋參偏涼從藥性上也可以看出來,黃芪微溫,歸脾肺經,能夠補脾肺之氣,昇陽舉陷,益衛固表,擅長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另外還有利尿消腫、脫毒生肌的作用,可用於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而西洋參藥性涼,歸肺、心、腎、脾經。可用於氣陰兩傷證、肺氣虛及肺陰虛證。
  • 黃芪加一物常吃,腎強肝好,皮膚白皙滑嫩,血壓也悄悄降了
    黃芪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黃芪至今已經2000多年的歷史了,黃芪被譽為「平價人參」,非常受大家的喜愛,黃芪可以補氣、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還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黃芪本身的功效就非常強,但若想黃芪藥效再翻倍,就可以搭配以下食物吃,黃芪搭配一物常吃,腎強肝好,皮膚白皙滑嫩,血壓也悄悄降下來了。
  • 陳皮荷葉茶喝多久才有效?荷葉茶可以降脂清理腸胃
    1、清肝敗火陳皮和荷葉都是涼性藥材,都具有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熱養神、降壓利尿、斂液止汗、止血固精等功效。常喝能清肝敗火,排水利尿哦!2、消腫祛溼第二、陳皮荷葉茶主要的功效在於能治療痰溼型肥胖。這是因為陳皮中含有大量揮髮油、橙皮甙等成分,它所含的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道內積氣,消腫祛溼。
  • 西洋參和黃芪都補氣,但禁忌各不同,如何用才健康?聽藥學專家說
    黃芪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參是大補,作用迅猛。而黃芪相對溫和,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所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藥。西洋參和黃芪是常見的補氣藥,但是禁忌卻大不相同,另外,對於西洋參和黃芪這兩味補氣藥,應該如何用才健康呢?西洋參和黃芪各有哪些功效?
  • 這麼多年的「祛溼」湯都喝錯了?快來跟黃穗平學解「溼」
    脾主水溼代謝,脾虛就會導致水溼就無法被正常運化和代謝,留在身體裡變成溼氣。  為什麼有些人一直「祛溼」也沒效果?  溼氣重會引發很多身體不適的症狀。早點發覺溼氣入侵的問題及時調節,可以避免身體生病。  常見誤區 2  虛寒體質不宜直接用生薏米  薏米屬於淡滲利溼藥,但性偏涼,對於脾虛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會損傷脾胃,而脾是負責運化水溼的,脾傷了,溼氣更加排不出,越祛溼反而身體越溼。  煮之前可以將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黃色,把寒性減去,就能避免對脾胃的損傷。
  •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這些人不能吃它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1、益氣固表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為什麼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洩了。同理,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3、腎病屬陰虛、溼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
  • 這樣祛溼,方便又高效!
    其中「薏米」就是他就特別愛吃的食療材料(如史料記載的祛溼茶、八珍糕,都能見到薏米的身影)。 同仁堂御用祛溼茶方 市面薏米祛溼茶不少,為什麼我偏愛這一款?
  • 【每日一湯】海馬杜仲北芪湯
    2.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北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較好。臨床上通過不同配伍,能治療各種汗出症;同助陽藥配伍,治陽虛自汗;同補氣藥配伍,治療氣虛自汗;同滋補藥配伍,治陰虛盜汗。若氣血不足,外受風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藥中配伍黃芪,能鼓舞陽氣,補益汗源,使其發汗,所謂「黃芪有汗能止,無汗能發」就是這個道理。這時宜生用。3.益氣昇陽用於氣虛下陷之症。
  • 夏天想要祛溼排毒,吃什麼食物比較好?看看養生專家怎麼選擇
    1、夏季祛溼排毒吃:苦瓜每100克苦瓜中含有2.2克左右的膳食纖維,相比之下每100克芹菜含膳食纖維只有1.4克。每日飲食中攝入一定比例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通便排毒。2、夏季祛溼排毒吃:薏米薏仁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可以減輕胃腸負擔,增強體質,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治療,作用都很緩和。薏米含有藥用價值很高的薏醇,β-γ兩種穀甾醇,這些特殊成分,也就是薏仁具有防癌作用的奧秘所在。正常健康人常食薏仁食品,既可化溼利尿,又使身體輕捷,還可減少患癌症的機率。
  • 《秋姐煲湯課》:荷葉竹蔗薏米排骨湯,薏米需要先炒制減輕寒性
    今天我們就要和大家分享一款「荷葉竹蔗薏米排骨湯」,這款湯汁最早是從荷花宴當中發現的,這款湯不僅湯汁鮮美,同時製作也很簡單,是大家都能夠輕鬆學會的一款靚湯,所以我將製作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掌握更多食材之間搭配,掌握更多美味靚湯的煲制方法。喜歡喝湯的朋友們就不要錯過了,跟隨我們的步伐接著往下看吧!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荷葉
    (編輯/三木) ////////// 藥用荷葉 《本草通玄》:「開胃消食,止血固精。」《滇南本草》:「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洩氣,止嘔,頭悶疼。」
  • 荷花全身都是寶,荷葉這樣用可以祛溼,還可以減肥呢!
    不過我們很少用荷花來入藥,我們經常用來入藥的就是荷葉了。荷葉真的是上蒼賜予我們的一味藥食同源老百姓也用得起的良藥。荷葉最大的作用就是祛溼。荷花生長在水溼之地,荷葉長期被水浸泡卻不腐爛,說明荷葉有一種利水祛溼的本領,涼利之物生溼地。就是說,可以祛溼利水的藥材通常長在水溼的地方。
  • 按摩承山穴 巧妙祛溼好方法
    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溼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溼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散逸。遊泳的時候,人的小腿肚子會抽筋,這是因為人在水裡感受了寒溼之邪,這時,也只要趕緊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 具有消腫、美肌和排溼的薏米水,你喝對了嗎?
    薏米水又被稱為薏仁水,既可單獨飲用又可搭配綠豆、紅豆和香蘭葉等食材,他們各自所產生的效果還各有不同。薏米本身就具有祛溼排毒、解熱的功效。在酷暑炎熱的夏季,來上一杯薏米水,好像酷熱潮溼的感覺都沒那麼難受了呢。生、熟薏米是人人都能吃的嗎?
  • 祛溼瘦身之外,荷葉還有更多妙處
    上期回顧 荷葉是非常好用的藥食材料,能祛溼、瘦身、減脂、健脾胃。 這些大家現在都很了解了。 其實,荷葉跟其他祛溼的食材相比,還有一些特別的妙處。
  • 黃芪和它「很般配」,泡水喝,或能排肝毒、護腎臟,身體更健康
    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微溫,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健運脾胃,延緩衰老等功效。黃芪比較側重於補氣,對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無力,脈象細弱無力,可以是很好的提神補氣之物。體質偏弱的人,天氣稍微有一點變化就會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而這類人群中醫認為是「表不固」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