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的「祛溼」湯都喝錯了?快來跟黃穗平學解「溼」

2021-01-15 網易

  有約君說

  淋了雨會「溼」,

  怎麼說吃了生冷凍也會有「溼氣」?

  空調嘆多了也「溼」,

  精神疲憊困頓、消化不良也是「溼」?

  「溼氣」到底是什麼鬼?

  為什麼阿媽煲的祛溼湯喝了很多也沒用?

  8月19日,由廣東省中醫藥局指導,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廣東省中醫院、南方生活廣播、QH岐黃網協辦,廣州採芝林藥業支持的「嶺南中醫科普大講壇」迎來第10期,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黃穗平教授前來解「溼」。

  黃教授提醒,

  「溼」也有不同體質類型,

  要對症祛溼;

  還有些人根本就用錯了食材,

  所以沒達到效果。

  快來收好黃教授的祛溼秘籍!

  百病之源「溼」從何來?

  「溼氣」可說是廣東人的高頻詞。中醫素有「風、寒、暑、溼、燥、火」六大病因之說,在嶺南地區,「溼」可謂六因之首,百病之源。黃穗平教授說,病因有內因外因之分,而溼的來源一樣有內外之分。

  從外部環境看,嶺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不分明,雨水多,地表含水份高,加之氣候炎熱,溼受熱蒸,以氣化形式瀰漫在空氣中,因此長年空氣溼度偏大。

  從人體內部環境看,本來熱的時候人體出出汗很有好處,可現代人夏天多用空調,不出汗,會導致皮膚毛孔開閉功能失常,「溼」無法排出體外,會引起體內氣血循環不暢,肺氣不宣、脾氣受遏,損傷脾胃的運化水溼功能。

  另外,飲食習慣吃冷飲涼也會導致水溼代謝受到阻滯;食物過於油膩,過食膏梁厚味,攝入的能量遠遠多於身體所需,也易聚溼生痰,引發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

  精神因素也是「內溼」的源頭。生活工作繁忙,大多人饑飽無常、勞倦失常、精神壓力大,「思慮傷脾」,「肝木克脾土」,出現脾虛徵象。脾主水溼代謝,脾虛就會導致水溼就無法被正常運化和代謝,留在身體裡變成溼氣。

  為什麼有些人一直「祛溼」也沒效果?

  溼氣重會引發很多身體不適的症狀。早點發覺溼氣入侵的問題及時調節,可以避免身體生病。

  如果一段時間疲勞困頓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如廁不如意;又或者口乾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頭皮油膩脫髮、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多半都是溼氣聚集了。

  很多人都覺得此時應該祛溼,但也有人覺得祛溼沒什麼效果。黃穗平提醒,不少人確實沒有掌握祛溼的正確方法。

  常見誤區 1

  赤豆紅豆傻傻分不清

  溼氣重的感覺不好受,有些人喜歡煮點紅豆薏米,來祛溼消腫,往往喝了一段時間,溼氣一點沒去,還覺得身體越發地腫了。其實,90%的人煮紅豆薏米粥,食材都選擇錯了,所以溼氣才祛不了。

  

  左圖:赤小豆

  下圖:紅豆

  

  真正有祛溼消腫作用的,不是紅豆,而是赤小豆。只有用對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溼的效果。

  從外表看,紅豆比較圓,種臍不突起;赤小豆呈細長形,一側有線形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

  常見誤區 2

  虛寒體質不宜直接用生薏米

  薏米屬於淡滲利溼藥,但性偏涼,對於脾虛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會損傷脾胃,而脾是負責運化水溼的,脾傷了,溼氣更加排不出,越祛溼反而身體越溼。

  煮之前可以將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黃色,把寒性減去,就能避免對脾胃的損傷。如果覺得麻煩,可以直接買炒薏米。

  常見誤區 3

  只知祛溼忽略健脾

  黃穗平說,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既能運化水谷又能運化水溼。而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化水溼功能正常,溼就不易產生。因此祛溼不能忘記健脾。

  常見誤區 4

  溼氣侵體四時有不同

  祛溼要學會辨別不同的性質以及各種常用的祛溼法。寒溼、溼熱、暑溼、風溼所用祛溼食材有不同偏重,最好先找中醫師辨識一下體質和溼氣的類型。

  四「溼」常用食藥材

  寒溼:乾薑、陳皮、砂仁、草果、艾草、花椒

  溼熱:赤小豆、薏苡仁、水芹、玉米、雞骨草

  暑溼:白扁豆、冬瓜、荷葉、西瓜翠衣

  風溼:五指毛桃、巴戟天、北木瓜、白芷、桑枝

  常見的祛溼食材你用對了嗎?

  

  五指毛桃

  性平微溫,味甘,歸肺、脾、胃、大腸、肝經,具有益氣健脾、祛痰化溼、舒筋活絡的功效。別名「南芪」,與北芪(即黃芪)相對,以顯示其補氣之功。是一味非常適合嶺南人的煲湯藥材,長夏時節用來煲湯對付脾虛溼困,老少鹹宜。

  五指毛桃茯苓雞湯

  材料: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雞半隻,姜3片(2人份)。

  做法:將雞焯水,藥材洗淨,一同放入砂鍋中,大火燒開後關中小火煲1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溼。

  適用人群:脾虛夾溼者,除了脾虛症狀外,還常見大便溏滯,口黏膩不渴,大便溏爛、頭身困重、舌淡苔白膩等症。

  

  白扁豆

  味甘,性微溫,入脾、胃二經,具有健脾、祛溼、消暑的作用。

  中醫認為白扁豆可健脾止瀉,現代醫學也發現白扁豆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適用於脾氣虧虛型洩瀉的人群食用。這類人大便常常承受不了油膩,常有有餐後腹脹、胃口不好、疲倦乏力等不適。

  冬瓜扁豆薏苡仁豬骨湯

  材料:帶皮冬瓜200克,炒扁豆20克,炒薏苡仁20克,生薑3片,豬骨200克。

  做法:豬骨焯水,冬瓜切塊,藥材洗淨,以上食材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1小時左右,加鹽調味。

  功效:清熱解暑祛溼。

  適用人群:長期室外工作感受暑溼熱者,常見心煩、口渴、大汗、舌苔黃膩等。

  

  薏苡仁

  性涼,味甘、淡,入脾、胃、肺經,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止痛、清熱排膿的作用。

  薏苡仁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利水滲溼,十分適合「十人九溼」的廣東地區入膳。

  土茯苓薏米豬骨

  材料:土茯苓20-30克(鮮品50-100克),薏苡仁30克,豬骨頭500克

  做法:土茯苓、薏苡仁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鐘,豬骨焯水,一同入鍋加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至30-60分鐘左右,加鹽調味,喝湯吃肉。

  功效:清熱除溼解毒。

  適用人群:溼熱蘊結人群。如症易長痘痘,油光面垢,皮膚發黃,口苦口乾口黏,口氣重,大便溏爛臭穢,肢體困重疼痛、舌質紅、苔黃膩等症。

  茯苓

  味甘、淡,性平,入脾、腎、心經,有淡滲利溼,健脾寧心的作用,凡水溼、痰飲,無論風寒熱或兼脾腎氣虛皆宜,被稱為「四時神藥」,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黨參茯苓扁豆湯

  材料:黨參20克,茯苓20克,薏苡仁30克,豬骨500克。

  做法:先將豬骨焯水,將黨參、茯苓、薏苡仁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後,文火熬1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祛溼。

  適用人群:用於治療脾虛溼阻所導致的頭身困重,氣短乏力,語聲低微,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舌淡苔白等症狀。

  陳皮

  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能,用於治療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疾病。

  陳皮生薑瘦肉粥

  材料:陳皮5克、生薑3片,瘦肉5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陳皮、生薑用溫水洗一洗備用,瘦肉切片醃製備用,大米洗淨後用水泡30分鐘;在鍋中加入陳皮生薑大米和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小火煎20-30分鐘左右,再加入瘦肉煮15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理氣、燥溼化痰。

  適用人群:腹脹、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咳嗽痰多、身體困重、舌淡苔白等脾虛痰溼者。

  白朮

  白朮可燥溼利水。生白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常用於痰飲眩暈心悸、水腫、脾虛便秘的治療;經過麩炒的白朮則燥性更強,燥溼利水力度更大;土炒白朮有培土(補脾)止瀉的強大功效;焦白朮常用於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納差。

  黨參白朮陳皮湯

  材料:黨參20克,白朮20克,陳皮5克,瘦肉300克。

  做法:先將瘦肉焯水,將黨參、白朮、陳皮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後,文火熬1小時,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補氣,燥溼利水。

  適用人群:用於治療脾氣虛夾溼所導致的氣短乏力,語聲低微,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等症狀。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黃穗平教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胡嘉鴻、宋莉萍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部分為資料圖片

  編輯/吳婉虹

  今日健康必讀

  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公示 廣東藥店首次「入集」

  廣東首次將零售藥店納入國家集採當中,成為本次國採報量比重最高的省份。

  雷雨別出街!急診室一小時收治2例雷電傷

  每年八九月份,正值東南季風為嶺南地區帶來雷電暴風雨的季節,急診科專家為您支招如何防雷。

  1人救7人!父母替兒子轉贈「生命的禮物」

  「我們家庭已經遭遇不幸了,但其他家庭還有團聚的機會。我們同意捐獻。」一對夫婦替不幸離世的兒子捐獻出多個器官,將「生命的禮物」轉贈給他人。

  七夕,變美是頭號大事

  這幾個變美方法快收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怎麼祛溼有效?薏苡仁成祛溼代名詞,從麻杏苡甘湯說說如何祛溼
    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體內的溼氣很重,特別是喜歡喝酒的朋友,更是覺得喝酒會助溼,所以每次聊到養生的話題都說說到如何才能祛除自己體內多餘的溼氣,如果體內溼氣太重,那麼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比如關節疼痛,全身很困,沒有精神等等表現,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解決自己的溼氣,那是養生的第一步
  • 不怕冷卻怕溼,三月裡健脾祛溼就喝這幾碗湯
    段時間,廣州人民都過上了「潮」生活黏糊溼悶的氣息四處都是溼噠噠的然並卵除溼是一場持久戰>溼則先困脾清淡飲食,勤運動進食一些健脾利溼的食物,給身體排排溼。小編給大家特地準備了一周湯譜選擇最適合自己體質的煲起來吧!
  • 這樣祛溼,方便又高效!
    後來她在節目中就提到了,原來她能瘦下來,全靠這個「紅豆薏米」祛溼!一周瘦4、5斤都不是問題! 很多人都知道「乾隆」愛養生。 其中「薏米」就是他就特別愛吃的食療材料(如史料記載的祛溼茶、八珍糕,都能見到薏米的身影)。
  • 想讓「秋燥」解 自做潤肺湯
    話說湯水的「煲」與「燉」   要烹出一碗好湯,先要了解湯的兩種主要煮法———「煲」和「燉」。  「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煲可以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易於人體消化和吸收。
  • 二月多喝這個湯,強體質防感冒,是家人最愛喝的湯,你喝過嗎?
    春天,這湯我常做給家人喝,解春困,清心潤肺,孩子老人體質好眨眼之間,春天已到,日常飲食還是要根據春季氣候性特點做出調整,廣東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碗湯水。春捂秋凍,春季重養心、養肝臟,多吃蔥、姜、蒜、韭菜等有助陽氣的食物,在冬季存儲了不少脂肪,也要通過春季祛溼排毒的飲食方法來給身體做個大掃除。我們常說多喝湯,喝好湯,春季解春困,安心寧神是關鍵,清心潤肺不煩不燥的湯水,適合全家人飲用。那麼適合春季的湯水都有哪些呢?如果您還不會煲湯,但是也希望能學一學適合春季的養生湯譜,那麼今天這個湯譜的做法您一定要仔細看看!
  • 炎炎夏日,美女的滋補養顏湯——「白花牛奶根」你認識嗎
    民間草藥品種繁多,我們認識的卻十分有限,本人學習草藥多年,對山上的一草一木情有獨鍾,但還是比較喜歡帶有食療作用可做藥膳的草藥較感興趣。《黃帝內經》有言:「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治未病需要懂一些養生方法,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之外,學一些食療方面的養生知識也尤為重要。
  • 什麼是芳香化溼藥 分別有哪些
    所謂芳香化溼藥,是指擁有芳香氣味,同時又祛溼功效的中草藥。芳香化溼藥有溫燥化溼的功效,也能幫助健脾養胃,適用於治療因為溼氣過重而導致脾胃不好,從而出現胃口差、身體倦怠乏力、胸悶、口水多等症狀的疾病。除了健脾祛溼,這類藥物的部分藥材還對風寒感冒、暑熱、關節痛、痰溼咳嗽等症狀有治療功效。
  • 腿上若有4個表現,或在告訴你體內溼氣重了,該祛溼了
    許多人在關節疼痛時還誤以為是過度勞累或關節發炎所致,其實,都與身體溼氣重有關。因此,如果一到雨天發現自己的腿腳容易酸痛,或許是身體溼氣重所致。 許多人身體溼熱嚴重而無改善,脾胃功能持續下降,運化水溼的能力下降。
  • 明日迎春分節氣,記得常喝這湯,趕走瞌睡蟲,和溼氣說「拜拜」
    春分溼氣較重,特別是臨近清明,天經常下雨,對於空氣溼潤的南方來說,容易帶來各種「溼症」,讓人覺得很疲憊很困很累,容易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因此,不妨通過喝一些湯水來進行調理,給自己和家人煲祛溼湯,有意識地健脾、祛溼,趕走瞌睡蟲。
  • 泡腳也能排溼瘦身?讓你輕鬆瘦的日本小方片排溼足湯火爆來襲
    俗話說得好:「晨間三百步,晚上一盆湯」。腳是我們人體穴位最多的地方。經常泡腳的人對身體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不僅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身體疲勞,還可達到祛溼排毒減肥的功效!但只用熱水泡腳總會覺得有些寡淡,不如在足湯裡加一些「料」,立馬感覺精緻了5個度。沒錯這個「調料」就是來自日本的小片方排溼足湯。
  • 夏天勤喝這8款湯,祛溼、解暑還能開胃,簡單又好記,快收藏~
    2019-07-04 09:39圖文來源:金陵名醫堂說起屬於夏天的湯,大家的第一反應大概是冰飲!其實,適合夏天的湯,真不一定是冰的。解暑祛溼湯01祛溼——薏米紅豆粥材料:薏米、紅豆做法:在鍋裡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裡悶半小時;再加火,燒開後再悶半小時,薏米紅豆粥就煮好了;除了紅豆和薏米不放別的東西。
  • 荷葉清暑化溼,還能降脂減肥!
    荷葉具有清暑化溼,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屬於清熱藥分類之清熱涼血藥。實際上,荷葉除了以上常見功效,更令人關注的是其可降血脂、減肥。《本草綱目》記載「荷葉服之,令人瘦劣」,古代名媛不乏用荷葉來瘦身減肥。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荷葉有降脂減肥、降血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 夏天想要祛溼排毒,吃什麼食物比較好?看看養生專家怎麼選擇
    進入夏季後各地都陸續進入悶熱、暴曬的溫度,北京最近溫度連續突破30度。當溼與熱交織在一起,溼氣就很可能入侵我們的身體,那怎樣祛溼、排毒成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祛溼排毒是現在十分熱門的詞彙,當人體新陳代謝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時,或是由於生活飲食的不健康,就會出現以口臭便秘、臉色萎黃、腹部肥胖等為代表症狀的毒素積聚現象。既然身體中的溼氣和毒素很大程度上是從飲食而來,那麼祛溼排毒也要從飲食當中下手。
  • 廣東湯經典湯料有妙用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表示,此時在湯飲調理上,可以選擇些解暑祛溼、除煩安神,補益心脾的湯料,打開「清涼閥」,身心平穩安度炎夏。林舉擇表示,本期介紹的眉豆黑豆茯神燉豬心湯,口感甘甜有益,是夏季保養心脾、調理身心健康的大眾化節氣時令廣東湯,尤其適合職場人士此時保健身心多飲用。
  • 經絡不通,寒、溼、痰皆來,常拍人體「垃圾窩」,驅寒祛溼化痰
    經絡如果不通了,不僅是痛,寒、溼、痰皆會不請自來,時間長了,就可能會影響到各個臟腑的功能,從而帶來一系列健康隱患。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體內的經絡是否通暢?經絡不通該怎麼辦?接下來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一下,希望此文對您有幫助。經絡若堵住了,身體可能會有哪些反常?肢體發涼:經絡堵住了,會影響到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氣血不能及時到達某一個或多個部位,就會引起身體發涼。
  • 福建人的養生秘方,藥膳湯
    福建人的養生秘方,藥膳湯,福建福安人的宵夜,不管主食是怎麼變化,總少不了一蠱妥帖的藥膳燉罐。時至芒種,福建的天氣潮溼悶熱,潮溼悶熱是這段時間最明顯的氣候特徵,這種將中草藥和食材,搭配在一起的藥膳,正是祛溼消暑的食補良方。
  • 明日穀雨,溼氣重,這6種食物別錯過,能健脾祛溼,輕鬆度過雨季
    張仲景補脾溫陽的方子,最喜歡用的藥是甘草、大棗、生薑,都是入脾胃經的。甘草大棗味甘,是入脾的,生薑既有健脾,還有和胃的功效。穀雨正是春夏交接的之時,也是「脾王」之時,甘味入脾,可以吃淮山藥、赤小豆、、薏米、土茯苓、白扁豆、冬瓜等,健脾祛溼。
  • 湯喝得不對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原來我們都喝錯了……
    最近氣溫又降很多小夥伴回家都選擇喝碗熱乎乎的湯一口下肚真是幸福的感覺湯的品類五花八門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可以用同類同等量的食材的可食用部分的多少來評判其營養價值的高低。換句話說,如果是同等重量的食材熬煮的湯,不能吃的部分越少其營養價值越高。從上述的說法可知,雞湯、魚湯、骨頭湯中,魚湯的營養價值更高些。因為三者相比,魚刺的分量最少,雞湯中等,而骨頭湯排最後一名。
  • 溼氣重怎麼辦 如何有效祛溼
    所以在夏季女人們除了要防曬美白之外,為身體祛溼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應該怎麼檢測自身溼氣多重以及如何祛溼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判斷是否溼氣重 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