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體內的溼氣很重,特別是喜歡喝酒的朋友,更是覺得喝酒會助溼,所以每次聊到養生的話題都說說到如何才能祛除自己體內多餘的溼氣,如果體內溼氣太重,那麼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比如關節疼痛,全身很困,沒有精神等等表現,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解決自己的溼氣,那是養生的第一步,人體內沒有溼氣才可以進一步滋補,當前很多宣傳上都會講到如何去除溼氣,其中有個神藥就是薏苡仁,很多祛溼的大咖都會談到薏苡仁祛溼的效果如何好,的確薏苡仁是有好的祛溼效果,但是祛除人體的溼氣不可能就用這個藥這麼簡單,今天我們就從一張經典的方劑麻杏苡甘湯來說說如何祛除體內的溼氣。
1.體內的溼氣在哪裡?
什麼是溼氣?首先要搞清楚,這個病理物質的特性,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房子,哪個地方最潮溼?一般都是一樓,或者是偏北陽光見不到的地方,或者是通風不暢的地方,或者周圍有水的地方。根據這些粗略的生活知識,我們就可以判斷,人體什麼部位一般溼氣會比較重呢?我想一般是人的下半身,靠近腹部的,局部常常被東西蓋住不透氣的地方,或者經常出汗,有水經過的地方,根據這個特點,人體的溼氣一般就集中在會陰部,腳趾間等等地方,根據這些特點只要是這些部位的疾病,我們就要想想是不是溼氣太重的緣故,治療的方法是不是也要帶一點利溼的藥物。根據這個理念,可以推廣到很多地方,比如一個人的臉上長了痘痘,但是這個痘痘是有分布特點的,比如在眼角,嘴角,鼻孔邊潮溼的部位,耳朵後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有劉海頭髮蓋住的額頭地方,這些地方痘痘特別多,那麼在治療的時候就要主要祛除體內的溼氣,所以人體的某個特點部位都可以有針對性地思考一下,這個部位的特點是不是符合溼氣存在的病理基礎,如果有就要有針對進行治療。
如果您能理解這方面的內容,那麼體內的溼氣在哪裡呢?可以說很多地方都會有,而且會根據不同的地方有所改變的,但是不管在哪裡,溼氣就會有該有的特點,比如影響局部的活動,導致局部的腫脹,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局部皮膚疾病,所以出現周身關節疼痛,關節腫脹,口中黏膩,舌苔白都是溼氣的特點,所以只要自己鑑別,就能抓住溼氣的病理物質。
2.薏苡仁就是萬能的祛溼劑嗎?
很多人會關心如何祛溼?說到祛溼肯定會說到薏苡仁,現在什麼紅豆薏苡仁粥等等,反正有溼氣就要祛溼,祛溼就用薏苡仁成了人人皆知的常識了,但是大家在好好想想,中醫治病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很多時候都是需要辨證論治的,不同的個體用藥是不一樣的,中藥治療講究的是私人訂製,一刀切的現象在再中醫裡是不常見的,所以對於薏苡仁祛溼一定要自己的甄別,不能覺得是常識就一定正確。
《神農本草經》:「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攣,久風溼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薏苡仁這個藥是偏寒的,根據中藥使用的桂枝,如何祛溼是熱性的,我們說這個病人是一個溼熱比較嚴重的,那麼多用點薏苡仁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這個病人是一個的溼氣是偏於寒性的呢?那繼續用寒性的薏苡仁是不是會導致體內更寒,這時候就不是祛溼的問題了,反而讓體內的寒溼更加嚴重,最終不是在治療疾病,而是在坑自己的身體。
3.從經典方劑麻杏苡甘湯探究祛溼方法
中醫治病往往是要用方子的,很少用到一個藥,所以用方子可以更全面地考慮問題,這個方子是治療溼氣嚴重的關節疼痛的問題,也就是溼痺,那麼溼痺又分寒溼痺和溼熱痺,這兩種其實都可以用,臨床上雖然說是用於溼熱明顯的,但是適當地進行加減,寒溼的痺症也是可以用的。
用麻黃,杏仁是一個經典的發汗藥對,可以辛溫發汗,相當於用熱來祛溼,薏苡仁有利溼的作用,有點偏寒,這樣就可以制約麻黃的熱性,同時相當於給局部開了個溝渠,有利於溼氣排出,甘草具有調和藥物的作用,根據這張方子,我們祛溼就要考慮幾個要點,一個要有熱點,其次要有控制點,同時需要具備流通點,最後還有個協調點,四點相互作用才能讓體內溼氣排出去,其中的這四個點是可以機動變化的,比如病人熱點不足,那麼我就加強熱點的藥物,比如這個病人流通點不夠,那麼就多用點通利的藥物,反正不管如何去用,只要保證這四個點在,那麼體內的溼氣就能順利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