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如何判斷?如何通過飲食祛溼?

2020-12-06 多點養生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經常感覺四肢沉重、頭腦昏沉、還經常犯困,恨不得一整天都躺床上,這是怎麼回事呢?可能是身體內溼氣較重的原因。

經常有朋友說自己溼氣很重,到底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重呢?溼氣重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這幾方面判斷溼氣是否重

1.精神狀態

溼氣重的人表現為身體沉重,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包裹在頭上一樣。其實溼氣重不光表現為頭部的沉重感,根據溼氣停留在身體部位不同可以表現為全身各個部位的沉重感。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裹著自己一樣,出現四肢無力、精神不振,神疲思睡等症狀。早晨起床如果感覺腰酸背痛、頭暈無力、提不起精神、無食慾,刷牙噁心想吐等,就說明你的身體內溼氣很重了。

2.皮膚

溼氣重的人多表現為頭髮油膩、頭皮愛出油、臉上也比較愛出油、容易長期長痘痘,所以愛美的女性朋友首先要去除體內的溼氣。中醫認為肥胖多為痰溼所致,有些朋友每天吃的很少,肚子卻越來越大,身體虛胖走形,此時也說明身體內溼氣嚴重。

3.大便

溼氣重的人大便稀軟不成形,且溼氣重的人大便很黏,見水則散開,小便渾濁。還有就是大便粘在馬桶壁上衝不下去,這也是溼氣重的表現。

4.舌苔

溼氣重的人舌苔比較厚膩,正常人的舌苔為淡紅色薄白苔。如果舌苔厚膩就提示溼氣重,一般舌苔黃膩為溼熱,舌苔白膩為寒溼,可以根據舌苔的厚薄程度可以判斷體內溼氣的輕重程度。

溼氣重原因有哪些

溼氣有外溼、內溼之不同。外溼多由氣候潮溼,淋雨涉水,房間潮溼等因素所致。吹空調,吃冰冷食物,居處潮溼等是外溼產生的原因。內溼主要是體內代謝廢物堆積,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如果脾胃的功能正常,吃進去的食物能轉化為人體有用的物質,則很少產生溼,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麼吃進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產生了溼。

過多使用油膩食品易產生內溼

油膩食物本身就比較難吸收,脾胃功能較差的病人吃了就容易產生溼。生冷食物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如果脾胃不好或溼氣太重的人都應該少喝冷飲或生冷的食物。在就是有些疾病或藥物損傷脾胃或生痰溼,比如脾胃不好的人服用太滋膩的藥物就會生痰溼。

溼氣重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溼在中醫裡又叫「陰邪」,古話講「千寒易去,一溼難除」。如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困在你的身體裡從而造成隱患。

溼氣上行則會長斑長痘、油光滿面、頭皮瘙癢、頭髮油膩,滿臉油光。溼氣下行則會引發一系列女性婦科疾病等。溼氣在皮,會引發溼疹等皮膚問題、皮膚容易瘙癢。溼氣入骨,則引發關節疼痛等。溼氣過重的人還會經常出現食欲不振、口腔有異味的症狀。肥胖也是溼氣過重的表現之一,精神狀態易疲憊記憶力消退也是溼氣重的原因。

如何祛溼

溼氣重的朋友推薦大家喝《赤小豆芡實薏米茶》。紅豆有清心養神、健脾益腎功效,赤小豆有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之效,薏米有消腫利溼、健脾養胃、解毒排膿、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清熱利尿、潤腸通便等效,橘皮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溼等效果,大麥有緩解便秘、提高免疫、預防中風,蕎麥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梔子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相關焦點

  • 四個方法 判斷寶貝溼氣重不重
    四個方法 判斷寶貝溼氣重不重 溼氣太重,從飲食、精神狀態、再到整個體質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孩子的體內如果溼氣太重還會變得容易生病。那麼,怎麼知道孩子體內是否有溼氣呢?
  • 老是聽說溼氣重,如何判斷有溼氣呢?
    究竟溼氣從何來,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溼氣呢?何為溼氣?一、外溼常由淋雨、涉水、居住潮溼之地,以水為事(如漁業,常年依水而居)等因素引起。內溼為水液運化失常所致,「久坐傷氣」、「思慮傷脾」,現代常見於白領、腦力工作者等(久坐、思慮過度、飲食不規律者)。如何判斷有溼氣中醫說人體的溼,其實也與自然界的溼相通。
  • 早上起來,3種表現可判斷體內是否溼氣重,若你有,需及時祛溼
    但是大部分人並不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溼氣重,也不知道要通過哪些方面來判斷。實際上,體內溼氣重從早上起來之後的種種表現就能判斷出來,以下幾點最明顯,很多人都中招了,那麼你該去溼氣了。第一:看臉大部人早上起床之後,都會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早上的狀態,通過看臉就能判斷出自己是不是體內溼氣重。如果臉上出油情況很嚴重,說明溼氣比較重。
  • 溼氣重怎麼辦 如何有效祛溼
    人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溼氣,有時候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特別是夏季,對很多人來說,溼熱難耐。所以在夏季女人們除了要防曬美白之外,為身體祛溼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應該怎麼檢測自身溼氣多重以及如何祛溼呢?一起來看看吧。
  • 怎麼祛溼有效?薏苡仁成祛溼代名詞,從麻杏苡甘湯說說如何祛溼
    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體內的溼氣很重,特別是喜歡喝酒的朋友,更是覺得喝酒會助溼,所以每次聊到養生的話題都說說到如何才能祛除自己體內多餘的溼氣,如果體內溼氣太重,那麼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比如關節疼痛,全身很困,沒有精神等等表現,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解決自己的溼氣,那是養生的第一步
  • 溼氣重百病生!這2種食物是「祛溼高手」,多吃不讓身體發黴
    溼氣是邪毒,具有重濁,粘滯以及趨向下的性質,究竟溼氣是怎麼產生的呢?面對溼氣,我們應該吃什麼樣的食物來幫助祛溼。如果你也自覺溼氣重,也符合相應的症狀,那麼也可以嘗試一下食物祛溼方法。你為什麼會溼氣重?原因二、久坐不動坐得太久,不積極運動,也是很容易導致溼邪入侵,會出現四肢乏力以及身體沉重的情況,人體會越來越不想動,而這樣的後果則是溼氣越重,如此惡性循環,最後導致疾病的出現。
  • 身體溼氣重的5個異常表現,你中了幾個?(附祛溼4方法)
    俗話說:「溼氣重百病生。」身體內溼氣重,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溼氣太嚴重的話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那麼如何判斷體內溼氣是否重呢?溼氣重有什麼表現呢?如何祛除溼氣呢?一、中醫:溼氣重的5大異常表現!你中了幾個?佔2個以上,勸除溼!
  • 如何判斷自己溼氣重不重?教你這3個方法來自查,或一目了然
    到了夏天很多人都出現了體內溼氣過重的情況,溼氣過重若沒有及時改善,將體內的溼氣去除,有可能就會帶來影響。因此,通過合理的飲食,多鍛鍊身體的方式來除去體內溼氣很重要,就算沒有溼氣過重表現也應該積極預防,這樣才能夠維持身體健康。
  • 有些人溼氣重還不知道,若出現以下表現,就得注意排溼了
    導語:溼氣其實是中醫的一個概念。,中醫認為溼氣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由於自然界潮溼的氣候,另一個是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因素。因為溼氣過多的人會經歷一系列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表現有效的判斷是否有溼氣的症狀。可以對比檢查以下幾種情況。
  • 脾虛溼氣重,晨起一般有2個共性!戒3習,做4事,健脾祛溼更健康
    出現脾虛的情況,很多人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這樣往往就會導致身體健康受損,也會影響水勢運轉,導致體內溼氣越來越重。經常熬夜,飲食不當,久坐不動,飲食不合理等等都會對脾臟造成巨大的傷害。脾主運化,運化障礙,代謝不好,就會增加患「富貴病」的風險。
  • 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假的,溼氣到底是什麼
    闢謠:我們經常聽中醫說某個人身體溼氣重,對於溼氣的影響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那麼溼氣是什麼呢?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溼氣有內溼和外溼之分。外溼多與氣候環境有關。當自然界氣候反常,氣象變化可成為致病因素。
  • 晨起後,身體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溼氣多的表現?如何正確祛溼?
    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遭遇溼氣過重的困擾,身體會出現乏力,頭腦昏沉甚至是關節疼痛等。可以說,身體溼氣多,對人健康是影響是比較大的。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溼氣過多?今天就教你一招,從晨起狀態看溼氣多少。
  • 怎樣知道自己的溼氣重不重?教你3個辦法來判斷,來測一下吧
    脾臟功能保持良好,具備運化水溼的能力,可以將體內產生的多餘溼氣排洩出來,維持內部環境穩定。很多人出現了溼氣過重表現,溼氣過重的情況下許多身體信號會產生。因此留意到身體溼氣過重,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將體內的溼氣去除,這樣才能夠維持健康狀態。
  • 身體溼氣重,睡覺時可能會有3種現象,健脾祛溼常吃3物多做1事
    中醫講,脾主運化,是幫助整個身體運行的器官,是身體氣血運行所在,而脾喜乾燥,惡溼,如果身體溼氣比較重的話,就可能導致脾胃不和。而如果身體脾胃不和,又會對身體帶來一些傷害,比如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大便稀釋、腹脹腹瀉等,給生活和工作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 如何排除體內溼氣?
    溼氣重會體現出皮膚和頭髮都很油,皮膚油脂過盛,容易起痘,痘痘長期不徹底消退,則容易形成痘疤,並且因為溼氣重的原因,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會使黑色素積澱增加,形成雀斑。  二是面部水腫,這也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有的人晚上睡覺前不敢喝水,怕第二天起床臉上會腫,更有情況嚴重的,眼睛腫得睜不開,這就是溼氣重的表現。
  • 溼氣重的人,3類食物儘早忌口,吃得越多,溼氣可能會越重
    中醫認為:「溼氣乃百病之源」,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就會影響人體各項器官的正常修復與排毒,而且也會導致體內內分泌失調,從而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祛溼的工作,而對於一些體內溼氣過重的人群來說,其實與日常飲食也有一定的聯繫。
  • 舌頭是人體的「溼度計」,舌頭有3個特徵,暗示體內溼氣或很重了
    人體中的溼氣主要來源於兩個地方,一個是外部環境影響,比如說居住在河邊,經常下水捕魚,臥室常年曬不到陽光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溼氣重,還有一個是內部因素影響,器官功能失調,也會表現出溼氣重,這一點通常和飲食有關,比如說不健康飲食,經常吃生冷的食物。
  • 體內「溼氣」重有哪些表現?建議夏季遠離三種水果,溼氣繞道走
    近幾年來溼氣重這個詞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各種視頻網站上,都能看到有關溼氣重的視頻或文章。但是很多人也還是不了解溼氣重的人會有哪些表現?溼氣重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傷害?體內溼氣重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危害?人體內溼氣重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頭暈、倦怠、精神不振、口臭等症狀。還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壓或中風,出現右上腹疼痛、失眠、嘔吐、胸悶、發熱等症狀。另外很多人因為體內溼氣較重,導致身體代謝降低,出現溼氣型肥胖,這種原因造成的肥胖很難減下去,首先就要祛溼除溼。
  • 如何判斷溼氣重?這5個症狀若佔了2個以上,該提醒自己祛溼了
    溼氣過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為在體內溼氣無法及時排洩出來時脾臟功能降低,運化水溼能力下降,許多不良症狀會產生。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一留意到身體溼氣重的信號,患者就要通過及時去除溼氣的方式來維持健康,防止其他重要器官也受到牽連。
  • 明日穀雨,溼氣重,這6種食物別錯過,能健脾祛溼,輕鬆度過雨季
    明日穀雨,溼氣重,這6種食物別錯過,健脾祛溼,季節交替少感冒,輕鬆度過雨季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提醒人們時至暮春,初夏將至了。穀雨這天,全國各地雨水天氣明顯增多,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除了氣溫升高帶來的炎熱,還要注意雨水天氣所致的溼氣,尤其是南方地區。穀雨正是春夏交接的節氣,也是「脾王」之時。《素問太陰陽明論》:脾不主時何也? 脾不獨主於時,而寄旺於四季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