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假的,溼氣到底是什麼

2021-01-18 科學闢謠

謠言:

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

闢謠:

我們經常聽中醫說某個人身體溼氣重,對於溼氣的影響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那麼溼氣是什麼呢?

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

溼氣有內溼和外溼之分。外溼多與氣候環境有關。當自然界氣候反常,氣象變化可成為致病因素。如氣候潮溼,陰雨連綿,或久居溼地,冒雨涉水,觸水勞作,溼邪皆可內滲致病。內溼,主要是由脾運化和輸布津液的功能失調,引起水溼、痰濁在體內蓄積停滯致病。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均傷脾致溼。

靜脈注射可使藥物迅速而準確地進入全身血液循環。靜脈輸液的主要目的是: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糾正水、電解質失調,維持酸鹼平衡;補充營養,供給能量;輸入藥物,治療疾病。而我們體內的水主要通過四種途徑排出體外:(1)腎臟排尿:腎臟是人體水分的控制中心,專門負責處理水分的分布,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正常成人每天尿量在1000-1500ml。(2)皮膚蒸發和出汗:正常人皮膚蒸發的水分約500ml,如有明顯的出汗則丟失的水分會相對增加。(3)肺呼出的水分:人體每天從呼氣中消耗的水分約400ml。(4)腸道排便:每天約8000ml的消化液進入消化道,但正常情況下只有不到2%(約160ml)的消化液隨糞便排出。所以說,中醫講的「溼氣重」與體內水分多,不是同一個概念。體內轉運水的系統流程會把多餘的水自動排洩出去,不會因為輸液攝入的水而引起體內「溼氣重」。

那麼溼氣重的症狀都有哪些呢?

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口乾,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頭髮油膩,脫髮,白髮;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浮腫,眼袋下垂;腰酸關節疼痛;胸口悶;黑眼圈;睡覺打呼嚕;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白帶有異味,瘙癢;皮膚油膩,起溼疹等。

如何減少體內溼氣,為您支招:

1.食療兼清淡飲食: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的飲食。減少酒、肉、甜食及生冷、油炸食物的攝入。很多平時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溼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

2.養成運動的好習慣:體內溼氣重的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快溼氣排出體外的速度。跑步、競走、遊泳等運動,都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3.中醫治療除溼:選擇正規的中醫,應用適當的治療方法或中藥進行祛溼。

4.避免潮溼的環境: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是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等。

藥師提醒您:靜脈輸注給藥是藥物治療的重要途徑,雖不會引起正常人機體「溼氣重」,但無必要請勿濫用。如需注射,請到正規醫院諮詢醫生或藥師。

闢謠專家:宋燕青,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藥學部主任、副主任藥師

覆核專家:徐麗君,吉林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體內「溼氣」重有哪些表現?建議夏季遠離三種水果,溼氣繞道走
    近幾年來溼氣重這個詞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各種視頻網站上,都能看到有關溼氣重的視頻或文章。但是很多人也還是不了解溼氣重的人會有哪些表現?溼氣重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傷害?體內溼氣重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危害?人體內溼氣重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頭暈、倦怠、精神不振、口臭等症狀。還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壓或中風,出現右上腹疼痛、失眠、嘔吐、胸悶、發熱等症狀。另外很多人因為體內溼氣較重,導致身體代謝降低,出現溼氣型肥胖,這種原因造成的肥胖很難減下去,首先就要祛溼除溼。
  • 四個方法 判斷寶貝溼氣重不重
    四個方法 判斷寶貝溼氣重不重 溼氣太重,從飲食、精神狀態、再到整個體質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孩子的體內如果溼氣太重還會變得容易生病。那麼,怎麼知道孩子體內是否有溼氣呢?
  • 舌頭是人體的「溼度計」,舌頭有3個特徵,暗示體內溼氣或很重了
    人體中的溼氣主要來源於兩個地方,一個是外部環境影響,比如說居住在河邊,經常下水捕魚,臥室常年曬不到陽光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溼氣重,還有一個是內部因素影響,器官功能失調,也會表現出溼氣重,這一點通常和飲食有關,比如說不健康飲食,經常吃生冷的食物。
  • 頭部有5個表現,是溼氣重的人,少碰5種水果,當心溼氣越來越重
    生活中,我們常會說到「溼氣」,很多人對它是既熟悉又陌生。似乎人人都知道溼氣這個事,但又似乎沒什麼人能說清楚,到底什麼是溼氣?事實上,溼氣屬於中醫名詞,傳統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溼氣較重。而此時正趕上立秋,正是夏秋之交,也正是溼氣泛濫的時候。
  • 溼氣重如何判斷?如何通過飲食祛溼?
    可能是身體內溼氣較重的原因。經常有朋友說自己溼氣很重,到底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重呢?溼氣重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從這幾方面判斷溼氣是否重1.精神狀態溼氣重的人表現為身體沉重,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包裹在頭上一樣。
  • 若手腳出現這種現象,暗示體內溼氣很重,你知道嗎?
    導語:「一切疾病都是由溼氣引起的」,現在已經到了深冬,天氣寒冷並伴有潮溼,溼氣也非常嚴重。我們身體有溼氣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減弱,脾臟控制體內水分的運動。如果我們的脾胃有問題,水分的運動就會失去平衡,導致溼氣過多。嚴重溼氣的人會出現四肢無力、全身乏力、面部油脂過多、食慾減退、大便不暢等原因。
  • 有這幾個惡習的人,可能會加重體內溼氣,有則改之
    溼氣在我們的體內一直存在,輕微的溼氣我們身體都能夠及時的排出,但是體內溼氣過重,就會增加患病的機率。尤其是現在到了夏季,很多人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都容易導致體內的溼氣越來越重。溼氣的特性是油膩,黏性強,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也會導致溼氣再次加重,嚴重損害健康。
  • 溼氣重,這兩個地方會變大,太難看了!兩道茶帶走體內90%溼氣!
    溼氣這個詞,我們經常掛在嘴上說,因為太多人體內溼氣重了,而溼氣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太大的影響,尤其對女性而言,更會影響月經、白帶導致婦科病。首先,溼氣重的話肚子會變大溼氣重會讓人變胖,變得臃腫,就算你再怎麼瘦,也會冒出小肚子,而且體內溼氣重的人,就算再怎麼減肥也是徒勞無功的,稍微有一點效果,也會馬上反彈了。所以,你別以為肚子變大是自己吃多了,長胖了,錯怪脂肪,其實都是溼氣造成的。
  • 早上起床後,若沒有這幾個跡象,或說明體內溼氣還不多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遭遇過失去過重的困擾,如果體內溼氣比較重而沒有及時排出的話,很有可能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同時早上起床之後也可以觀察自己的身體,如果沒有以下這幾個表現的話,那麼有可能說明體內的溼氣還不算多,一起來了解一下。
  • 溼氣太重,影響身體健康?3個辦法「逼」出體內溼氣
    一、導致溼氣重的原因有以下三點1、居住環境有些人因為地區原因,長期處在相對而言比較潮溼的環境中,便會使外部寒氣以及溼氣進入體內,從而導致溼氣過重。此外,若經常穿著被汗水浸透或者是洗過之後沒有完全晾乾的衣服,同樣也會增加體內溼氣。
  • 溼氣重的人,面部會出現三個特徵!如何排除體內溼氣?
    溼氣重會體現出皮膚和頭髮都很油,皮膚油脂過盛,容易起痘,痘痘長期不徹底消退,則容易形成痘疤,並且因為溼氣重的原因,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會使黑色素積澱增加,形成雀斑。  二是面部水腫,這也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有的人晚上睡覺前不敢喝水,怕第二天起床臉上會腫,更有情況嚴重的,眼睛腫得睜不開,這就是溼氣重的表現。
  • 體內溼氣過重時,或會出現這幾個表現,兩個小妙招或能輕鬆排溼
    現在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溼氣是什麼,或者說知道溼氣但是不清楚不重視。48歲的劉先生便是這樣,一直覺得溼氣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根本不以為意,直到自己身體內溼氣累積,導致了各種問題的出現,比如說身體虛胖,容易流鼻血等等,他才意識到溼氣真的存在,而且能夠引發人體各方面的問題。
  • 多是體內溼氣太重了,教你3招來改善
    如果想要了解身體是否健康,平時可以多觀察自己的舌頭是否有特殊表現,很多人在照鏡子的時候會發現舌頭肥大,而且有明顯的齒痕,一旦存在這種表現應該找出具體的原因之後積極改善,防止身體健康問題持續發展。那麼,舌頭肥大還有明顯的齒痕,和哪些原因有關係呢?
  • 入夏後養生,除溼防溼最重要,只需三招,快速判斷體內溼氣重不重
    入夏後養生,除溼防溼最重要,只需三招,快速判斷體內溼氣重不重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經歷了短暫的春暖花開以後,就馬上迎來了立夏,常言道「春養肝,夏養脾」,因為春季天氣比較乾燥,所以空氣中的細菌以及病毒比較多,對肝臟的傷害也比較大
  • 溼氣危害太大,生活中遠離「3物」,幫你迅速擺脫溼氣困擾
    平時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遠離一些導致溼氣過重的物品,才能夠擺脫溼氣的困擾。一、溼氣危害太大,生活中遠離「3物」,幫你迅速擺脫溼氣困擾1、有寒氣的食物如果體內的溼氣比較重,我們就要遠離一些有寒氣的食物,因為這些有寒氣的食物對於體內溼氣的影響很大,會造成體內溼氣加重。
  • 花椒和生薑哪個更去溼氣,它們怎麼吃才能更好排出溼氣
    人們經常會覺得自己身體溼氣重,那麼要做的就是祛溼工作,經常用來祛除溼氣的兩大主要物質就是花椒和生薑,於是很多人都要問了,既然花椒和生薑都有祛溼的功效,他們中間肯定有祛溼效果好壞的區別,所以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花椒和生薑祛溼的那些事!第一,花椒和生薑哪個更去溼氣。
  • 身體溼氣重,睡覺時可能會有3種現象,健脾祛溼常吃3物多做1事
    中醫講,脾主運化,是幫助整個身體運行的器官,是身體氣血運行所在,而脾喜乾燥,惡溼,如果身體溼氣比較重的話,就可能導致脾胃不和。而如果身體脾胃不和,又會對身體帶來一些傷害,比如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大便稀釋、腹脹腹瀉等,給生活和工作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 溼氣重的人,3類食物儘早忌口,吃得越多,溼氣可能會越重
    中醫認為:「溼氣乃百病之源」,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就會影響人體各項器官的正常修復與排毒,而且也會導致體內內分泌失調,從而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祛溼的工作,而對於一些體內溼氣過重的人群來說,其實與日常飲食也有一定的聯繫。
  • 房子裡溼氣太重是什麼原因
    有的朋友覺得屋子裡溼氣好像很重,但是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甚至有點朋友感覺自家哪哪好像也還過得去,為什麼還是會感覺室內溼氣很重呢?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上乾貨,原因和解決辦法大家可以自己參考一下。室內水面,如魚缸、水缸、水培盆栽、露天天井積水、非密封排水溝,或者水龍頭等其他接水的地方長期潮溼不能幹燥,尤其經常使用的、沒有水池接水的、地板是水泥或者木質地板等吸水有不易乾燥的,這些地方都會源源不斷地散發水汽,使室內陰冷潮溼,給人一種溼氣很重的感覺。
  • 常做這3個行為,會使體內的溼氣加重,醫生建議:要及時重視起來
    導語:有許多00後的小夥伴,常常會總是感覺到自己身上沒有力氣,腦袋也總是昏沉沉的。導致上課以及工作時沒有精神。這或許就是體內溼氣過重導致的。溼氣在進入人體以後,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危害,我們要重視平時的一些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