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芳香化溼藥,是指擁有芳香氣味,同時又祛溼功效的中草藥。芳香化溼藥有溫燥化溼的功效,也能幫助健脾養胃,適用於治療因為溼氣過重而導致脾胃不好,從而出現胃口差、身體倦怠乏力、胸悶、口水多等症狀的疾病。除了健脾祛溼,這類藥物的部分藥材還對風寒感冒、暑熱、關節痛、痰溼咳嗽等症狀有治療功效。
常見的有佩蘭、白豆蔻、草豆蔻、草果、藿香、蒼朮、厚樸、砂仁等,他們具體有哪些治療功效,如何服用效果更好呢?下面來一一介紹。
1. 佩蘭
【性味歸經】性平,味辛。歸脾經、胃經、肺經。
【功效與作用】芳香化溼、醒脾開胃、發表解暑。屬化溼藥。
【主要成分】含揮髮油;葉含香豆精、香豆酸、麝香草氫醌;根含蘭草素。對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並能抑制排卵。
2. 白豆蔻
白蔻仁又稱白豆蔻,豆蔻。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果實,10一12月份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採取,除去殘留的果柄曬乾作藥用。取淨白豆蔻,除去雜質及果殼,取淨仁,為白豆蔻仁,取淨白豆蔻,除去雜質。剝取果皮,為白豆蔻皮。性味辛溫。有理氣寬中,燥寒溼,解酒毒之功效。可治胃痛腹脹、噫氣反胃等症
藥用部分是植物白豆蔻的果實,性味辛溫,有行氣暖胃的功效,對於消化不良、胃脹、反胃、胸悶等症狀有治療作用。若是因為胃部受寒而導致飲食有嘔吐感的,可以將白豆蔻研成粉末,伴酒服用。
3. 草果
在中國的農村,有各種神奇的植物,在農民的眼中,它們可能就是危害農作物的雜草,但是在城市人的眼中,它們就是美味,還有很多的草藥被用來當作草藥治病。
性味《滇南本草》:"性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溫胃,燥溼,理氣,消食。治胃寒疼痛,食積腹脹,寒疝,瘧疾。
草果歸脾胃經,性溫味辛,有除溼溫中的功效,與厚樸、草豆蔻、蒼朮等一起食用可以治療溼寒引起的腹胃脹痛等症狀。
4. 藿香
化溼,用於溼阻脾胃
藿香味辛香,辛散芳化,祛除溼邪力量比較強,且藿香主要歸於脾胃經,對於水溼困阻脾胃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因此藿香也被譽為芳香化溼的要藥。脾主運化水溼,水溼太多或脾虛運化不足就容易導致溼氣停聚在脾胃,從而造成脘腹脹滿、飲食不振、腹瀉等症狀,這時就能使用藿香以化溼。
止嘔,用於各種嘔吐
藿香除了能芳香化溼,作用在脾胃還能起到和中止嘔的效果,對於各種原因引發胃氣上逆造成的嘔吐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如食積於胃、暑邪傷胃、溼熱阻滯以及女性妊娠期等造成的嘔吐,藿香都能止嘔。
發表解暑,用於暑溼
藿香在內能夠化溼止嘔,而在外能夠發散解表,祛除在外的表邪。對於溼溫病初起既能解表又能祛溼,所以溫病醫家常常會使用藿香。其次,藿香還能祛除暑邪,用於暑溼或者暑熱。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感受了暑邪導致中暑,藿香就能起到一定的解暑作用。
很多人在夏天中暑的時候會喝藿香正氣水,這其中的藿香是去暑溼、頭痛、嘔吐洩瀉的良藥。藿香性微溫,味辛苦,服用方法煨煎湯服用,或者加入丸、散中服用。除了去暑溼,藿香還有益胃止嘔、去口臭的功效。
5. 蒼朮
蒼朮有祛風健脾、除溼散寒的功效,性微溫,味辛、苦。可以治療風寒感冒、水腫、洩瀉、夜盲等多種疾病。
6. 厚樸
厚樸的入藥部分為厚樸的幹皮,有祛溼化痰的功效,能夠治療溼氣導致的腹脹便秘、積食難消、痰多咳嗽等症狀。
7. 砂仁
砂仁與砂仁殼都是芳香化溼藥,砂仁取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的成熟乾燥果實入藥,氣性味溫辛,有溫脾化溼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而導致的嘔吐洩瀉有治療功效。砂仁和木香、枳實配合使用可以治療胃脹氣,健脾益氣可以喝香砂六君子湯。
以上7種中草藥是比較常見的芳香化溼藥,人體內溼氣重,多數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的,因此想要祛溼,首先就要把脾胃養好。芳香化溼藥的功效除了祛溼,也有健脾的功效,對於調理身體溼氣效果更好。
體內溼氣重,身體就容易出很多問題,因此需要去除溼氣,去溼氣除了利用一些藥物進行調理,還可以通過日常飲食和運動來將體內的溼氣排出去。藥物祛溼作用固然明顯,但是吃多了也不好,如果體內溼氣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服用一些藥物將溼氣排出去一部分,再利用食療和運動等方式慢慢調理,效果會更好。無論是溼氣的行程還是去除,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日常生活一定要住避免能增加體內溼氣的行為或飲食,去除溼氣也要長期堅持,才會出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