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中國藥典》收載的草藥。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泰國原豆蔻主產於泰國和柬埔寨,爪哇白豆蔻主產於印度尼西亞。我國的海南、雲南、廣東和廣西已經引種栽培成功。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之分。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樹、偶子,辛辣芳香,性質溫和;白豆蔻又稱多骨、殼蔻、白蔻,皮色黃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氣柔和;紅豆蔻也叫紅豆、紅蔻,良姜子,顏色深紅,有辣味和濃烈的香氣。
白豆蔻在我國始載於《開寶本草》,《開寶本草》中記載白豆蔻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及雲南;生於山地疏或密林中。
豆蔻直徑1.2~1.5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 ,有3條較深的縱向橫紋,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 ,兩端均具淺棕色絨毛 。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並被有殘留的假種皮。氣芳香 ,味辛涼略似樟腦 。
豆蔻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化溼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功效。用於溼濁中阻,不思飲食,溼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溼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的治療。
豆蔻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祛除胃腸積氣,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並能止嘔。
用法:3~6g。煎煮時間:白豆蔻主要化學成分為揮髮油,因此入煎劑宜後下。
豆蔻的配伍:化溼行氣,常與藿香、陳皮配伍使用。脾虛溼阻氣滯之胸腹虛帳,食少無力者,常與黃芪、白朮、人參等同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豆蔻種子含揮髮油,其成分含量遍的為1,8-桉葉素達、β-蒎烯、α-蒎烯、丁香烯、龍腦乙酸酯、α-松油醇、芳樟醇,此外還含有4-松油烯醇、香橙烯、γ-廣藿香烯、α-欖香烯、γ-蓽澄茄油烯、水化梨松烯、橙花步醇、甜沒藥烯、樟烯、及葛縷酮、等。
白豆蔻無論是醫療界還是食品界使用都非常廣泛,它是天然的食品調味香料,用於食品工業的防腐劑和香料,曾經也是香水的主要成分。
作為調料可去異味,增香辛。用於配製各種滷湯及供制滷豬肉、燒雞等,不僅可以去除腥味更可以增加味道的鮮美。
需要注意的是:陰虛內熱、胃火偏盛、口乾口渴、大便燥結者、乾燥綜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
目前豆蔻的交易價格為:160.00-190.00/Kg
豆蔻用種子繁殖。一般選取8月初至9月隨收隨播種,播種前催芽,如種子量少,可用種子4倍的溼沙混合後置於盆中,經常保持溼潤,在30 -35℃氣溫下,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點,此時取出播種。幼苗出土時,將蓋草輕輕撥至行間,以利出苗,出苗時要搭設蔭棚,以防止烈日暴曬。
定植初期和初出果後,應重施人糞尿或硫酸銨水溶液,以促進苗群生長。
圖片來自網絡,只為宣傳中藥知識,不做他用,認為不妥,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