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的基礎知識
透視,簡單來說就是進大遠小。我們在空間中,通過眼睛觀察任何物體都會有透視,當我們位置固定,觀察處在不同方位的、距離遠近不等的相同物體時,必然會呈現近處大遠處小的特點,有的在視覺上還會出現形變,這便是自然空間中存在的透視現象。所以當我們想要把看到的對象表現在畫紙上的時候,就必須了解透視原理,這樣才能夠正確表達物體的形體及空間中的關係,更加真實的呈現物象
一點透視
一點透視又叫「平行透視」。當立方體的一個面與畫面平行,另一個面與畫面垂直,頂面與底面的四條平行稜線相交於視平線上同一消失點(中心點)
兩點透視
兩點透視有兩個消失點,又叫「成角透視」。立方體的四個立面相對於畫面傾斜成一定角度,往縱深平行的兩組直線產生了兩個消失點。在這種情況下,立面的垂直稜線也產生了長度的縮小(近長遠短)
三點透視
三點透視又叫「傾斜透視」,顧名思義就是有三個消失點。物體沒有任何一條邊緣線或面與畫面平行,成傾斜角度,是各種透視中衝擊力最強的一種,會讓畫面更加有「氣勢」,通常見於俯視和仰視。其傾斜線的透視規律是:近低遠高的直線消失到視平線上方的天點,近高遠低的直線消失到視平線下方的地點。
圓形透視
圓經過透視後變形成橢圓,與地面平行的圓與畫面垂直的圓,越接近視平線,其透視縮形變化越大。
幾何體作畫步驟講解
在整個畫面中,除正方體本身的黑白灰層次,還要注意物體與空間的關係,明度次序一般為:物體暗部(含投影)<背景<桌面<物體灰面<物體亮面。
圖中黃色區域作為物體的灰面部分,箭頭出發區域體現灰色特性,往指向方向擴散漸變減弱顏色。
紅色區域作為物體的亮面部分,箭頭出發區域最亮,往指向方向擴散慢慢消失。
藍色區域作為物體的暗面與投影部分,箭頭出發區域顏色最重,往指向方向慢慢變淺形成反光。投影出發點最重,往外擴散也是漸變減弱。同時暗部與投影應保持整體,不能有太大色差。
正方體作畫步驟
步驟一:觀察正方體的擺放角度、基本比例、透視與明暗關係,用直線勾勒出正方體的基本輪廓,注意構圖的平衡感。
步驟二:從明暗交界線入手,鋪滿暗部與投影,注意物體暗部三面交接點最強,往右往下減弱,投影邊緣最強,往後減弱。
步驟三:畫出背景與桌面,提高畫面完整度。運用背景反襯法,正方體亮面附近的背景略重,暗面附近的背景相對淺一些。
步驟四:通過觀察對比,給出灰面,明確畫面黑白灰。調整每個顏色層次的豐富度,更深一層地表現出正方體的形體質感,如刻畫一點正方體邊沿的坑窪、壞角,使畫面更加精彩。
從球體形體本身和空間來講,離我們最近的是球體的面中間部位,此處是球體最突出的位置,所以毋庸置疑也是最「突」的位置,離得最近的便是球體的整個輪廓了,但我們並不能一以「虛」之,整個輪廓的強弱虛實變化非常豐富,具體如圖標所示。
從光影的角度看,球體受光面離光源越近的部分越亮,距離越遠,顏色越暗。過了明暗交界線恰好相反,因為球體受到環境影響形成反光。
球體作畫步驟
步驟一:熟練結構畫法,更快地把球體輪廓畫出來,並定出明暗交界線與投影的位置。
步驟二:統一暗面與投影,加強明暗交界線和投影邊緣的顏色,並使其富有變化。
步驟三:畫出背景與桌面,提升畫面完整度。運用反襯的方法加強球體亮部與背景的對比度。
步驟四:從球體的明暗交界線往亮面帶出灰面注意排線方向要順著球體走勢,同時顏色過渡要細膩,這樣才能體現出球體圓潤的體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