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內湖,湖南益陽沅江船舶基地萬子湖,太陽鳥(300123)遊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遊艇第一股」——依水而建,大門上方紅白相間的橢圓形公司徽標格外耀眼。
作為內陸省份湖南唯一生產奢侈品的企業,太陽鳥圓了很多暴富新貴的遊艇夢,而8月4日中國證監會的IPO「過會」批文,則無疑圓了47歲的太陽鳥董事長李躍先的暴富之夢。
太陽鳥主業為複合材料船艇,此次擬登陸創業板,發行2200萬股,募集資金1.59億元投向三個項目:高性能複合材料船艇擴能建設項目、技術研究與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營銷服務網絡建設項目。
發行後,太陽鳥總股本為8694萬股,李躍先夫婦持有2725.81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31.3528%。
招股書顯示,太陽鳥2009年淨利潤為2803.43萬元,每股收益為0.43元,比照今年創業板個股平均65倍以上的IPO發行市盈率,李躍先夫婦所持股份市值將達7.6億元,而包括李躍先妹夫皮長春、高中同窗徐毅在內的多名親友,也將身家數千萬元。
而伴隨著少數股東暴富歷程的卻是,李躍先刻意隱瞞太陽鳥的國資背景,利用湖南鳳巢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等殼公司,玩轉湖南沅江玻璃鋼家具廠並套取了巨額的公有資產。
記者輾轉幾地調查得知,李躍先在任沅江玻璃鋼廠廠長期間,以掛靠方式設立屬於自己的私營企業,從國企大量「吸血」,同時違規增加公司註冊資本套取銀行巨額貸款,並借力財技高超的幕後智囊,將太陽鳥送上資本市場。
太陽鳥即將成為中國遊艇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其依託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催生的大量富人階層,快速成長,但經營狀況向好背後,公司核心技術缺失,依然徘徊在中國低端製造的隱憂,亦漸次凸顯。
巧取千萬資產
「太陽鳥公司成立於1993年3月,當時為地方國營小廠。」李躍先2007年發表在《船艇》雜誌《從太陽鳥的成長談中國遊艇製造業》一文中如此表白。
但是,太陽鳥招股書卻稱,公司前身為2003年成立的湖南太陽鳥遊艇製造有限公司,對於與其淵源頗深的沅江玻璃鋼廠母公司湖南沅江縣文沅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的歷史,卻隱而不提。
「李躍先原來是文沅公司下面沅江玻璃鋼廠的廠長,1988年文沅公司改名為沅江市外經開發公司後,李在玻璃鋼廠下面設立玻璃鋼研究所,並將研究所逐步變更為現在的湖南鳳巢,同時通過研究所與玻璃鋼廠『雙線走路』,在研究所歷次變更的『體外循環』中將玻璃鋼廠的公有資產逐步侵吞。」外經開發公司老職工解先生如是描述李玩轉公有資產的內幕。
記者了解到,外經開發公司成立於1980年,是由湖南沅江市和海南文昌縣合資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旗下主要有沅江玻璃鋼廠等6家公司。1985年,高中畢業、木匠出身的李躍先,被外經開發公司經理袁卓彌任命為沅江玻璃鋼廠廠長。此後,外經開發公司下屬企業大部分倒閉,而沅江玻璃鋼廠則因用玻璃鋼製造小型遊艇而打開了業務局面。
1991年7月29日,沅江玻璃鋼廠出資9萬元設立沅江市玻璃鋼複合材料研究所,掛靠在外經開發公司之下,性質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此後,李躍先開始了其眼花繚亂的巧取資產之路。
1992年12月,玻璃鋼研究所變更為沅江市太陽鳥遊艇公司,註冊資金55萬元;1996年2月,變更為湖南省沅江市太陽鳥遊艇公司,企業性質變為集體所有制,註冊資金388萬元;1999年2月,變更為湖南省沅江太陽鳥遊艇有限公司,企業變為私營性質,註冊資本金增至1011萬元。
1999年4月,湖南省沅江太陽鳥遊艇有限公司變更為湖南太陽鳥遊艇有限公司;2003年5月18日,湖南太陽鳥增資989萬元,註冊資本變為2000萬元。
2003年6月3日,湖南太陽鳥與李躍先控制下的香港創富共同出資1100萬元成立太陽鳥有限,其中湖南太陽鳥出資780萬元佔比70.91%,為控股股東,香港創富出資320萬元佔比29.09%;2008年,太陽鳥有限更名為太陽鳥。
而作為控股股東的湖南太陽鳥,此後通過兩次變更,至2008年12月變為湖南鳳巢,註冊資本增至5000萬元;2009年11月,湖南鳳巢減資為2811萬元。
太陽鳥在《發行人關於公司設立以來股本演變情況的說明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確認意見》中稱,玻璃鋼研究所設立時的出資和歷次變更時的增資均來自李躍先及其團隊,成立初期只是私企掛靠國企,並據此認定湖南鳳巢和太陽鳥為私營企業,但是,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記者從解先生提供的材料中看到,玻璃鋼研究所成立時的9萬元註冊資金來自於政府對外經開發公司的財政撥款,而沅江太陽鳥55萬元註冊出資,則是來自於外經開發公司的實物和現金等,這些出資均屬公有資產,而非招股書附件所說的「玻璃鋼研究所自設立以來所有資金均系李躍先自籌投入」。
「1998年12月,太陽鳥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股退出,重組為民營的科技創業型企業。」2007年,李躍先在《船艇》雜誌撰文如此表述。
招股書附件稱,沅江太陽鳥的性質在1999年2月由集體企業改制變更為私營企業,李躍先與其16名代持人以沅江太陽鳥和長沙太陽鳥經評估的淨資產1011.64萬元中的1011萬元出資,設立沅江太陽鳥有限。
由此,李躍先暗度陳倉,從集體企業廠長搖身一變為私營老闆。
但記者掌握的材料顯示,改制時評估的1011萬元淨資產中,有915萬元為企業公積金,9.3萬元為企業未分配利潤,而這些資產均屬於沅江太陽鳥的公有資產,卻成為了李躍先設立私營企業的出資。
「這是典型的侵吞國有資產!」解先生語帶憤慨地透露,當時李躍先通過沅江外貿局和工商局相關負責人的協助拿到同意改制的批文,造成改制事實,將1000多萬元國有資產中飽私囊。
「李躍先完成對國資的侵吞後,在2006年曾謀劃以湖南鳳巢的前身為上市主體,或因公司從國企『吸血』跡象太明顯,而改用太陽鳥有限為主體上市。」湖南一名熟知國企改制流程的分析人士直言。
違規增加注資
李躍先通過在改制過程中對國有資產上下其手,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此後,他的目標迅速轉向資本擴張和IPO上市。
招股書附件顯示,2003年4月,湖南鳳巢前身太陽鳥遊艇有限更名為湖南太陽鳥遊艇有限公司;5月18日,李躍先、趙鏡夫婦和李躍先妹夫皮長春三人以公司無形資產「太陽鳥」牌商標權作價989萬元,對湖南太陽鳥增資,其中李躍先增資791.2萬元,公司註冊資本增至2000萬元。
同時,李躍先對此前16名代持人的代持股份進行清理,除保留趙鏡和皮長春股份外,其餘14名代持人和長沙太陽鳥所持股權全部被李躍先收回。
2006年3月28日,李躍先等三人按股權比例以資本公積金等對湖南太陽鳥再次增資3000萬元,其中貨幣資金600萬元、資本公積金1200萬元、實物資產1200萬元,同時公司更名為太陽鳥遊艇股份,註冊資本變為5000萬元,李躍先以4000萬元佔比80%。
招股書附件被迫承認,這兩次增資存在不規範行為,且無形資產佔註冊資本的比例超過了20%,觸了政策紅線,故主動減資。
2008年12月10日,太陽鳥遊艇股份更名為湖南鳳巢;次年11月,湖南鳳巢對以「太陽鳥」商標增資的989萬元以及以資本公積轉增的1200萬元進行減資,將註冊資本由人民幣5000萬元減至2811萬元。
「雖然湖南鳳巢已經進行了減資,但公司的行為仍是違規增加註冊資本,放在當時嚴謹的法律條款下,不排除會有法律風險。」湘行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靜龍表示。
李躍先違規增資,自有其目的:衝刺上市,利用違規增資套取銀行貸款。
招股書附件顯示,湖南太陽鳥2006年更名為太陽鳥遊艇股份主要是為了上市。記者了解到,《公司法》第152條規定上市公司的股本不得低於5000萬元,當時湖南太陽鳥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可見2006年的增資是為了擴大資本規模以符合擬上市公司要求。
李躍先的目的還不止於此。2006年註冊資本增至5000萬元後,太陽鳥內部進行了系列交叉擔保貸款:2007年5月,珠海太陽鳥為控股公司湖南鳳巢提供擔保,向工商銀行(601398)益陽分行貸款500萬元;2008年12月,李躍先為珠海太陽鳥提供擔保,向深發展珠海分行貸款2900萬元;2009年4月,李躍先為太陽鳥提供擔保,向工行沅江支行貸款3300萬元。
李靜龍分析,銀行放貸時會重點考察貸款企業的註冊資本等指標,銀行不會向註冊資本偏小的企業提供太多的貸款,「因此李躍先違規增資應該是為了旗下公司能儘量多地從銀行貸款」。
缺失核心技術?
「李躍先為人低調,也很努力,他的成功,與我們益陽這個造船基地有很大的關係。」益陽船舶製造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鄧建富告訴記者。
益陽瀕臨洞庭湖,造船歷史悠久,船舶工業產值佔湖南省的70%以上,而沅江船舶工業又佔益陽市的60%以上,2009年產值超過10億。
遊艇的主要原材料是價格較高的高性能玻璃鋼,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因此身處內陸的太陽鳥,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資金的掣肘。
在公司草創階段,李躍先得到貴人袁卓彌的大力幫助。記者獲得的李躍先開具的借據顯示,其在1990年代初曾以購貨、購買原材料等名義向外經開發公司、袁管理的沅江市薴麻廠借款數萬元,此外袁還以薴麻廠的名義向銀行貸了80多萬元轉借給李躍先。
太陽鳥做大之後,在袁卓彌這位引路恩師因生活困頓而向其討要債務時,李躍先視而不見,直至2010年1月袁去世時,他才前往拿出一萬元慰問金。
隨後,李躍先還得到高中同學徐毅的鼎力支持。徐毅現任深發展廣州羊城支行行長,知情人士證實,徐毅在1990年代建設銀行(601939)沅江支行副行長任上曾為李躍先的公司提供過200萬元貸款,而這也暗合李躍先2007年發表在《船艇》文章中「創業初期靠200萬元借款起家」的描述。
2007年12月,徐毅在太陽鳥有限的增資中,以195萬元人民幣出資低價獲得225萬股股份,並且與李躍先同為公司4項專利權所有人。
2007年,太陽鳥的資產負債率高達61.62%,此後隨著2009年4月達晨創投公司旗下達晨財富和達晨財信分別對公司增資2200萬元和600萬元,以及2009年9月蘇州創東方等三家公司3000萬元的增資,2009年公司資產負債率降至27.28%。
「儘管上市存在瑕疵,太陽鳥成績還是不俗的。」益陽一家遊艇企業的負責人張總如是評價太陽鳥。財報顯示,2007年至2009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9345萬元、1.42億元、1.82億元和616萬元、2016萬元、2803萬元,數據呈逐年增加之勢。
太陽鳥在沅江和廣東珠海建立了兩個生產基地,沅江主產商務艇和特種艇,珠海主產私人遊艇,上海世博會期間,太陽鳥有3艘遊艇還入選「世博創優遊船」。
不過,太陽鳥雖然號稱「遊艇第一股」,但其短板也非常明顯:核心技術缺失。而在公司目前已有的21項專利中,包括3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8項外觀設計專利,而作為技術核心的發明專利尚是空白。
「一般發明專利越多,說明造船企業的核心技術越強。」益陽市經委鍾秋前科長介紹,目前遊艇製造的核心技術,主要是指能夠申請發明專利的高性能玻璃鋼複合船體材料。
「太陽鳥的主要優勢在於價格比較便宜。」鄧建富坦言,其價格僅為國外同等產品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國內權威人士也指出,相比國際同行,公司產品在製造技術、設計和環保排放等方面與歐美同行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美國、英國和義大利等國的遊艇製造企業紛紛進軍中國,北美三洋造船公司已經在太陽鳥珠海基地旁邊製成了國內最大玻璃鋼豪華遊艇「三洋公主」號,而上海紅雙喜、煙臺萊佛士等國內對手也強勁崛起。
作為中國最早從事遊艇行業的企業之一,太陽鳥笨鳥先飛,但其缺乏核心技術,目前又處於兩面夾擊之中,它能否真正展翅高飛?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