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知道答案》是一本神奇的科普讀物

2020-12-03 稍後起飛

《水知道答案》是一本神奇的科普讀物,該書用122張前所未見的水結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項獨一無二的科學觀察: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這項震驚世界的實驗由日本研究水結晶的I.H.M綜合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主持,已進行了10年。所有的這些風姿各異的水結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的冷室中以高速攝影的方式拍攝而成。

在最初的觀察中,研究員發現城市中被漂白的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而只要是天然水,無論出自何處,它們所展現的結晶都異常美麗。當研究員異想天開地在實驗水兩邊放上音箱,讓水「聽」音樂後,一個奇妙的現象產生了: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結晶美麗工整,而聽了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的水結晶則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研究員進而在裝水的瓶壁上貼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讓水「看」,結果看到「謝謝」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結晶則破碎而零散。

波動理論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處在波動的狀態中,各自擁有一定的波長和固定的頻率。不僅人們周圍的物體呈波動狀態,就連各種文字、聲音、圖像,以及我們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活動也呈現為一種波動狀態。而構成人體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蓋,所以當人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波動的時候,水卻能感受到,並且受到強烈的影響。水結晶也許正是這些影響的信息記錄。

看了這本書,心中的種種不解又浮現出來。何為萬物,又來自何處?為何我們摸得到看得到聽得到嗅得到不同的物質,但又為何有我們所不能感覺到的東西?真的有不同的時間及空間存在嗎?從小,我就一直相信不管是動植物還是無生命的東西都有自己的溝通的方式,只是我們互不相通也感受不到。但是看了這本書,讓我相信凡是用「心」,任何事物都可以互相傳遞所要表達的信息。

本書作者因為看到雪花,而聯想到要用結晶水來做記錄,因為他相信每種結晶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不管多麼相像的事物,儘管是雙胞胎也不可能都完全是一樣的。

書中介紹到,人由水所構成,水可以複寫並加以記憶,且能知道並明白什麼是好壞而有不同的結晶水,這印證了它們是聽得到也感受得到我們所表達的信息,其中「愛和感謝」的水結晶最為美妙而語言是心靈的一種展現;說明語言本身就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語言大大的影響我們的意識,改變佔人體70%的水,並展現在身體上,使人擁有健康體魄及心靈健康,正所謂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體魄。並在第一章指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振動頻率,同時也都有感受振動的接受器,也會因為相同的頻率而產生共鳴。對人生充滿悲哀不積極的人,便會發出悲哀的電波數;對於周遭所有事物歡喜以對的人,則發出光明共振;行惡者則發出黑暗邪惡的波動。其實,萬物都有自己的周波數,就像水滴滴在一灘水上面所產生的漣漪,那環環相扣所造成各個層面的影響是甚大的;相對的,萬物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聲音頻率。

這讓我反面思考到現今社會,人類最缺乏的就是「愛和感謝」這兩種元素了。社會變化速度越來越快,人心已沒了平靜,已不再是以往那種純樸的鄉村生活,轉變而成的是由科技發展所取代的快速時代,加上現今社會的混亂不安,人心的彷徨及不潔淨的心,連空氣都模糊不清了起來。因為人們都忽略了凡是要用「心」,凡是要「感恩」以及「愛」。

在現實社會有太多的人總是在生氣暴怒時出言不慎,粗話滿篇,沒能使用積極的話語,而使得惡言產生了不和諧的氣氛及壞的心情,大家的敵意漸漸產生也越來越不能親近,惡性循環的結果只會造成社會的分裂,正所為心靈扭曲影響了全世界。相反的,如果我們都能以一顆善良友愛的心來面對事情,以平靜溫柔的心情來處理困境,那相信一切都會變得更好且更有收穫。

舉例來說,當人們聽古典音樂或是輕音樂,所得到的平靜及和諧一定比重金屬音樂來的多,且比較能放鬆自己並得到溫柔的心。相對的,既然人類可以與不同的波動及頻率產生共鳴,相信往好的方向繼續努力,一定可以架構起與大自然共同生存的和諧環境,選擇什麼樣的世界,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全在於你我的一念之間。

引用書中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語——「凝聚宇宙無限力量,必生成真和平盛世」,相信只要存有一顆愛與感謝的心, 處處用「心」去體會去感覺,才能知道彼此所要散發的信息。

有著感謝的心,就代表著你有顆謙卑不高傲的心;有著愛的心,就代表著你是由心發出善意,而不是表面做做樣子。當人們擁有這兩種元素,且善於去發揮交流,將會有另一種由「心」而得到的不同的幸福感覺。

讓水聽音樂,讓水看文字,將波動傳遞給水,有可能改變水的性質。實驗的結果是美妙的,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所呈現的結晶,像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樣美麗而工整;而聽到對美充滿深深祈禱的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水,其結晶也竭盡全力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

水就是這樣隨著美麗的古典音樂,發揮著自己的個性,形成了美麗的結晶。相反地,讓水聽充滿了憤怒與反抗色彩的重金屬音樂時,它的結晶形狀全都凌亂而破碎......

水能記憶信息,還能通過在地球上循環來傳達信息。由此可知,來自宇宙的水包含著很多關於生命的答案。而解讀水的秘密的唯一方法,就是觀察它的結晶……

在兩個瓶子裡裝上米飯,天天對其中的一個瓶子說「謝謝」,對另一個瓶子則天天不斷地說「渾蛋」,一個月後,看看它們會發生什麼樣變化。過了一個月,對著它說「謝謝」的瓶子裡的米飯開始發酵;而對它說「渾蛋」的瓶子裡米飯,則腐臭變黑了。

這不是神話書裡的章節,也不是科幻片的精粹,這裡一本充滿靈性的書《水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這本書的作者江本勝是日本的醫學博士,他從1994年開始進行水結晶的研究,並收集各國地區的水做了大量的水結晶實驗,在零下25度的環境中讓水凝結成冰珠,

用200倍的顯微鏡進行觀察,結成晶體的水珠形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並把這些水晶圖形拍攝成照片,然後把他觀察到的奇妙結果寫出來,編成了這本美麗而靈性的書。

在這些美麗的圖文和各種實驗的奇妙結果吸引下,我已經對這本書是愛不釋手了。在我聲情並茂的引導下,我推薦給十六歲的兒子閱讀。孩子開始也並不熱衷於此書的看點,

在我的一再精彩描述下,女兒也被書中神奇靈性的水文化所吸引住了,她把整本書看完,之後我讓她談談讀後感,並鼓勵她推薦給好朋友閱讀。

那充滿智慧和神奇靈性的水文化,會讓你找到一種平和、友愛的感悟。水結晶會告訴我們,愛和感謝是我們人類期待的最美麗的語言。

相關焦點

  • 水知道答案
    在現在的社會中,人類的不滿、自私、貪慾、憎恨、妒忌等不良能量嚴重影響了地球,導致地球的環境也越來越差。而水正好是我們的鏡子,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的內心世界。     水的冰結晶又稱為水結晶,來自日本的江本勝博士對水作了一項神奇的科普試驗。使用蒸餾水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了冷凍,再通過200-500倍的顯微鏡拍攝結晶的冰的頂端部位。
  • 《水知道答案》是個謊言
    還記得風靡一時的《水知道答案
  • 水知道答案,水能感知人類的意念
    《水知道答案》在中國和日本被當作是一本與《時間簡史》同樣神奇的科普讀物。本書用122張前所未見的水結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項獨一無二的科學觀察: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而構成人體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蓋,所以當人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波動的時候,水卻能感受到,並且受到強烈的影響。水結晶也許正是這些影響的信息記錄。這些實驗水結晶照片在日本公布並結集為《水知道答案》出版後,旋即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江本勝博士多次受邀前往歐美展示水結晶照片並發表演講。
  • 《水知道答案》:你的心,就是最好的風水
    你的心是什麼樣,水就是什麼樣。水是什麼樣,身體狀態就是什麼樣。最近看了江本勝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一書,該書被譽為是與《時間簡史》同樣神奇的科普讀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日本江本勝博士通過幾百萬次的水實驗發現了:愛的言語、善的意念,可以讓水結出漂亮有規則的晶體;而粗魯的言語或者不善的意念,則會讓水結晶變得醜陋。我們對水說不同的話語,水就呈現不同的形狀表現。越好聽的話語,水結晶的形狀越美。「愛人者,人恆愛之。」
  • 知乎推薦科普讀物 Top10
    知乎上科普讀物推薦問答眾多,但自己找起來費時費力,在這裡,本號特別統計知乎科普讀物推薦中1W個回答,得出以下10本最受推崇的科普讀物,大家一起看看吧,一定會有所收穫。1.
  • 這些新上市的少兒科普讀物推薦給你
    今天全國科普日 浙江人最愛買科普書今天9月14日是全國科普日。這兩年,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科技概念層出不窮,科技熱點頻現,也讓科普書籍的銷量水漲船高。京東圖書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剛剛發布了科普圖書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科普圖書銷量比去年整整提升了三成。其中,少兒類科普書和百科讀物最受歡迎。在今年京東科普書2019年前8個月的銷售額中,少兒科普和百科讀物的佔比已經超過了80%。報告還根據銷售額對最喜歡購買科普書的省份和地區進行了排名,浙江人排在了全國第一位。
  • 張向榮︱國內科普讀物的春天到來了嗎?
    這一科學事件引起的深遠影響之一,就是我已經在兩本今年新譯出版的國外科普書籍上讀到了對其的評價。兩本書的評價截然相反,「一則一喜,一則以憂。」我不知道別的文科生是不是也像我一樣,雖然物理學的並不專業,但卻對物理充滿著好奇。因此,劉慈欣對我這類人的意義反而不在於備受爭議的「黑暗森林法則」等「純文科」話題,而是小說對當代物理學特別是量子物理學的瑰奇演繹,特別是一些還目前還是猜想的理論,一旦在科幻小說裡成為「現實」,對讀者會形成強烈的震撼。
  •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10套經典科普讀物推薦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10套經典科普讀物推薦 資訊標籤: 小學生經典科普讀物 小學生書籍推薦
  • 水知道答案?水啥都不知道
    在我小學的時候,《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忽然火了,書中作者提出,水不僅自己有喜怒哀樂,而且還能感知人類的感情,誇水它就會有漂亮的結晶,罵水它就難看。並且書中包含了許多漂亮的水結晶圖片,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讀者。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普讀物?英國兒童科普作家這樣說
    日前,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發布了《2018上海市少年兒童閱讀報告》,就上海0至16歲的少兒喜歡看哪些書給出了答案。報告顯示,最受歡迎的圖書類別仍然是文學類圖書。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科普、數學等門類「進駐」低幼段讀者書單,與此同時,科普、宇宙科學、科幻、中國歷史等門類均受到中小學生追捧。顯然,雖然文學閱讀熱情不減,但科普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孩子們的選擇。如何選擇合適的科普書?如何判斷課後閱讀材料是否適合小學生?又是否適合帶入到小學的科學課當中?事實上,對於科學閱讀,我們的問題還不止於此。那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科普讀物呢?
  • 暑期趣讀書單:趣味科普漲知識,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推薦(20本)
    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書單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 10 本科普書籍】1、 看裡面系列簡介:引進英國 Usborne 出版社,英國亞馬遜網站五星級童書,4、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簡介:《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 2014 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 者是[美] 丹尼爾·查莫維茨。全書展示了植物如何分辨上和下,如何知道鄰近 的同類已經遭到了一群飢餓甲蟲的侵害,是否能夠欣賞你一直放給它們聽的齊 柏林飛艇樂隊的音樂,或者是否更偏好於巴赫那旋律優美的連復段。
  • 《我是小小創客》在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中獲獎
    《我是小小創客》在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中獲獎 2020-10-13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白的天文學量子力學入門讀物推薦
    但能夠給予我們答案的學科——物理學,以及支撐物理學的基礎學科——數學,可能都曾是我們學生時代的噩夢科目,棘手的考試滑鐵盧。這些學科是深奧的,以至於即使相對論,量子論提出時間不短,但對於普遍大眾來說還是停留在牛頓經典世界的層面。
  • 《水知道答案》,嗎?
    正如這本書的名字《水知道答案》,作者用122張通過顯微攝影拍下的奇形怪狀的水結晶照片,試圖向讀者展示「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的觀點。作者日本研究水結晶的I.H.M綜合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用10年時間做了一項關於水的實驗。在最初的觀察中,他們發現城市中被漂白的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而只要是天然水,無論出自何處,他們所展現的結晶都異常美麗。
  • 視頻|【聚焦2019全國兩會】別必亮:鼓勵科學家出版科普讀物 築牢...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別必亮提交的三篇個人建議中,有兩篇與文化出版有關,一是為傳承優秀文化,提出關於「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建議,二是關於以閱讀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議,提出出版行業要針對農村、農民、農業實際,出版更多人民群眾願讀愛讀之書。
  • 「聚焦兩會」國內30本科普圖書六成為引進,科普讀物能不能讓科學家...
    「在中國創造已成為時代強音的今天,科學家缺位科普應引起高度關注!」作為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鼓勵科學家創作科普讀物的建議」,建議讓科學家參與到科普讀物的編寫之中。然而,今天的圖書市場上,科普讀物創作出版卻出現了不少問題。
  • 少兒科普讀物的作者,竟然將常識問題寫錯,還出版了!
    英武收藏的草藥書籍出版時間本來今天計劃給大家聊聊「當歸」的傳奇故事,但沒想到,看到一個專門給兒童寫的科普類讀物錯誤的描述與解釋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鬆的積雪,像給小麥蓋了一床禦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素上面是英武直接從網上某幫上複製的答案,這個解答也比這個出版的書都準確很多!換句話說:瑞雪兆豐年!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就是讓麥子蓋上「三層被子」,來年小麥就能夠獲得大豐收!
  • 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科普讀物之混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科普讀物之混沌:開創新科學的書籍介紹,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這本書更像是報告文學,這個定位使得它的文筆比大多數的科普讀物要生動得多。
  • 好科普書適合各年齡段 解讀科普讀物寫作特點
    原標題:好科普書適合各年齡段 解讀科普讀物寫作特點   註:京華時報圖書排行榜根據北京圖書大廈4000多年前的古人觀察到大火星西移,就知道天氣開始轉涼,到了夏曆九月,便添置寒衣。流火的火,指大火星,古代正式名稱為心宿二,現代天文學稱之為天蠍座α星。我國古代天文學本來很先進,但慢慢地與其他自然學科一樣,被西方趕超。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不起眼的窗口——科普圖書,現在看來,也是西方人寫得最好。比如涉及天文學的《時間簡史》。
  • 武漢「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十佳科普讀物均為武漢本土作家創作
    記者郭麗霞 攝長江網9月19日訊(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鬍子君)9月19日上午,2020年武漢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徐紅星出席活動並發言。活動現場,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介紹了2020我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情況;武漢市五星級科普特色社區、科普特色鄉村、科普特色基地、科普特色學校被現場授牌;十佳科技志願者、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十佳科普特色活動、十佳科普讀物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