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科普書適合各年齡段 解讀科普讀物寫作特點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好科普書適合各年齡段 解讀科普讀物寫作特點

  註:京華時報圖書排行榜根據北京圖書大廈、中關村圖書大廈、亞運村圖書大廈、開卷公司、當當網書店、京東網書店等圖書銷量統計數據綜合而成。

  ■榜說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4000多年前的古人觀察到大火星西移,就知道天氣開始轉涼,到了夏曆九月,便添置寒衣。流火的火,指大火星,古代正式名稱為心宿二,現代天文學稱之為天蠍座α星。我國古代天文學本來很先進,但慢慢地與其他自然學科一樣,被西方趕超。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不起眼的窗口——科普圖書,現在看來,也是西方人寫得最好。比如涉及天文學的《時間簡史》。

  傳說霍金寫此書時,有人告誡說,書裡的每一個公式都會嚇跑一半讀者。所以霍金只用了一個公式:E=mc^2。我閨女10多歲就看了《時間簡史》,雖然她只記住了書中那個奇怪的二維動物,而我至今仍時不時地翻翻。好的科普書,正如好的童話,多大年齡都適合。該書自1988年首版,猜猜到現在賣了多少?1000萬冊。

  16世紀,我們老祖宗在天壇祭天、地壇祭地的時候,哥白尼完成了不朽著作《天體運行論》。關於地壇,我只記住了兩件事,地壇書市和史鐵生。具有22年歷史的地壇書市今天終於戛然而止,令愛書人扼腕。我初次去地壇公園,就是逛書市。當然,也帶著尋覓史鐵生當年痕跡的想法,然而如南陽劉子驥尋桃花源之未果。真正的地壇,不在當初的祭拜儀式上,不在遊人如織的公園裡,只在那篇經典散文《我與地壇》中。

  此時正是最宜人的季

  節,京華書榜也迎來了經典回歸。衡量圖書市場是否健康,經典書籍的銷量是個硬性指標。新書、暢銷書固然是新鮮血液,經典老書亦不可缺少,它們印出來,最起碼不會賠。這也是除了版權原因外,許多圖書公司成套成系列出版的動機。但我觀察過各種書榜,經典老書上榜機會並不多。 (瘦豬)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科普才是好的科普?科普作品,應該如何書寫
    趙序茅說,他的科普寫作始終以傳播準確的科學知識為底線。他認為書寫大自然,虛構寫作與非虛構寫作也應有明確區分。2018年,趙序茅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李明合著的《紅嘴美猴傳奇》,就是一本像新聞報導一樣的非虛構科普作品。該書基於研究團隊對滇金絲猴十餘年的追蹤觀察,用「全事件記錄法」對滇金絲猴群在一年四季裡的行為進行了詳盡記錄。
  • 科普文章寫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想要寫好科普文章,首先需要帶大家一起了解科普作品的幾大特點:1.科學性科學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就是這樣,科學必須揭示事物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用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科普作品要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啟蒙思想,所以更應保證科學性。2.思想性科普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之間的一座橋梁。它向讀者傳授知識,也使讀者受到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的薰陶,宣傳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來提高人們的科學素質和思想素質。
  • 「聚焦兩會」國內30本科普圖書六成為引進,科普讀物能不能讓科學家...
    「在中國創造已成為時代強音的今天,科學家缺位科普應引起高度關注!」作為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鼓勵科學家創作科普讀物的建議」,建議讓科學家參與到科普讀物的編寫之中。然而,今天的圖書市場上,科普讀物創作出版卻出現了不少問題。
  • 科普寫作分享
    寫科普文章是其中一種方式,優點是它形式簡單,門檻低,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方便,比如說講課需要場地,需要人員,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寫科普文章的缺點就是你需要額外的寫作時間和精力投入,對於沒有寫作習慣的人來說,可能還需要一定的練習。毫無疑問的是,就像臨床工作一樣,科普的能力需要學習和訓練,科普寫作也需要練習,多寫多練就能越寫越好。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普讀物?英國兒童科普作家這樣說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科普、數學等門類「進駐」低幼段讀者書單,與此同時,科普、宇宙科學、科幻、中國歷史等門類均受到中小學生追捧。顯然,雖然文學閱讀熱情不減,但科普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孩子們的選擇。如何選擇合適的科普書?如何判斷課後閱讀材料是否適合小學生?又是否適合帶入到小學的科學課當中?事實上,對於科學閱讀,我們的問題還不止於此。那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科普讀物呢?
  • 知乎推薦科普讀物 Top10
    知乎上科普讀物推薦問答眾多,但自己找起來費時費力,在這裡,本號特別統計知乎科普讀物推薦中1W個回答,得出以下10本最受推崇的科普讀物,大家一起看看吧,一定會有所收穫。1.
  • 書評|《骨頭之書》:「動物骨頭屆」的優秀科普讀物
    9月中旬有全國科普日活動,到時各大科研單位和科普達人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順應時節,給大家介紹一本很棒的科普繪本——《骨頭之書: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骨頭之書》由中國科學院專家特約審稿,美國10餘家主流媒體聯袂力薦,是「動物骨頭屆」中一本優秀的少兒讀物。它以問答的形式構建全書,並串聯起眾多知識點。孩子們可以在《骨頭之書》循著問題,循著線索捕捉有趣的科普知識。作者加布裡爾·巴爾幹開篇就對讀者說:「我酷愛閱讀動物骨骼方面的書籍!」
  • 楊福家華中一等科學家:很願為科普寫作盡力
    「等空下來,我很想為科普寫作盡點力。」這是楊福家、楊雄裡、華中一等著名科學家,在讀完本報4月19日頭版報導的《語文教改難覓科普範文》後,向記者表達的強烈心願。近日,申城科普界、科學界和教育界人士也紛紛向本報獻策。   好作品不少   「好的科普文章不是沒有,而是很多!」
  • 張向榮︱國內科普讀物的春天到來了嗎?
    好在不斷有新的物理學科普書籍問世,而且會談論更前沿、更驚心動魄的內容,比如上了今年全球各大媒體新聞頭條的「引力波」,被譽為補全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缺失的「最後一塊拼圖」,就催生了一批科普書籍,如《引力波》(中信出版社,2017);再比如義大利科學家卡洛·羅韋利近年連續推出《七堂極簡物理課》和《現實不似你所見:量子引力之旅》
  • 武漢「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十佳科普讀物均為武漢本土作家創作
    記者郭麗霞 攝長江網9月19日訊(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鬍子君)9月19日上午,2020年武漢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徐紅星出席活動並發言。活動現場,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介紹了2020我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情況;武漢市五星級科普特色社區、科普特色鄉村、科普特色基地、科普特色學校被現場授牌;十佳科技志願者、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十佳科普特色活動、十佳科普讀物發布。
  • 新媒體科普寫作訓練營第三期招生簡章
    了解科學哲學對我們寫作的用處5.  答疑解惑類的科普小品創作2 以故事為主體的科普創作3.  以包袱為導向的科普創作4.  以闢謠、駁斥為目的的科普創作5.  以小說為載體的科普創作課後作業· 練習今天教的第一個範式(答疑解惑類的科普小品文的寫作範式)2500字左右,嚴格限定在這個範圍,上下浮動不要超過100字。
  • 暑期趣讀書單:趣味科普漲知識,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推薦(20本)
    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書單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 10 本科普書籍】1、 看裡面系列簡介:引進英國 Usborne 出版社,英國亞馬遜網站五星級童書,3、 BBC 科普三部曲簡介:《BBC 科普三部曲》是[英]伊恩·斯圖爾特,[英]約翰·林奇,[英]保爾·羅斯等著圖書。本系列圖書分海洋、地球、生命三個主題。以科考探險經歷為基礎,由不同領域的專家隊員,分別對自然現象、原理、生物生態、環保等多角度進行探尋解讀。
  • 李淼:給孩子講科普寫作
    我是李淼,大家好啊,今天有幸被邀請到和同學們來分享我的科普寫作體會。然後也會提及關於一些科幻寫作的看法,雖然科幻寫作不是我的長項,但我也做過一點。今天我就基本上分三部來與同學們分享。第一部分關於科普,第二部分關於三種寫作,最後一部分關於科幻。我還會在最後留下時間,回答這個你們的問題。    首先,關於科普。
  • 這些新上市的少兒科普讀物推薦給你
    今天全國科普日 浙江人最愛買科普書今天9月14日是全國科普日。這兩年,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科技概念層出不窮,科技熱點頻現,也讓科普書籍的銷量水漲船高。京東圖書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剛剛發布了科普圖書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科普圖書銷量比去年整整提升了三成。其中,少兒類科普書和百科讀物最受歡迎。在今年京東科普書2019年前8個月的銷售額中,少兒科普和百科讀物的佔比已經超過了80%。報告還根據銷售額對最喜歡購買科普書的省份和地區進行了排名,浙江人排在了全國第一位。
  • 《我是小小創客》在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中獲獎
    《我是小小創客》在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中獲獎 2020-10-13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作品,應該如何書寫
    「科普的基礎是科學。」趙序茅說,他的科普寫作始終以傳播準確的科學知識為底線。他認為書寫大自然,虛構寫作與非虛構寫作也應有明確區分。2018年,趙序茅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李明合著的《紅嘴美猴傳奇》,就是一本像新聞報導一樣的非虛構科普作品。該書基於研究團隊對滇金絲猴十餘年的追蹤觀察,用「全事件記錄法」對滇金絲猴群在一年四季裡的行為進行了詳盡記錄。
  • 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尹傳紅回憶道,「我就在那個時候看了大量的科普和科幻作品,對科普、科幻和寫作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1990年代大學畢業的尹傳紅,幾經周折調到了《科技日報》,從此便與科普工作結緣至今。十四年前,尹傳紅在《科技日報》上開闢了名為「科學隨想」的專欄。專欄作品以科學隨筆和科技評論來解讀科技事件或科技話題,重視思想性。他認為這是一種進行科普和科技傳播十分便捷、高效的方式。
  • 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科普讀物之混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科普讀物之混沌:開創新科學的書籍介紹,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這本書更像是報告文學,這個定位使得它的文筆比大多數的科普讀物要生動得多。
  • 「科普」類的閱讀及寫作小技巧!
    閱讀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的知識,尤其是科普類的文章,科普類的文章裡面知識的準確性都很高,比較真實,推理方面也比較縝密。通常是遵循議論文的思維過程來寫的!對於喜歡科普的同學來說,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學會覺得比較枯燥!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閱讀呢?
  • 阿西莫夫「上過的最好文學課只用了10秒鐘」,分析其科普作品好在哪
    我國翻譯阿西莫夫作品最多的譯者卞毓麟先生形象地比喻說,阿西莫夫的全部科普作品構成了一個陣容可觀的「梯隊」:科學總論類有《阿西莫夫科學指南》、《古今科技名人辭典》、《阿西莫夫科學編年史》、《科技名詞探源》、《終極抉擇》等;科學總論類之下的「第二梯隊」,是各大學科的分論,有如《通曉物理學》、《化學簡史》等;「第三梯隊」則是論述某一小專題的讀物,諸如《遺傳密碼》、《數的世界》、《爆發中恆星:超新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