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的動態過程

2021-01-08 生物谷



3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張餘研究組與美國Rutgers University的Richard Ebright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RNA extension drives a stepwise displacement of an initiation-factor structural module in initial transcription 的研究論文。

基因轉錄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和轉錄起始因子σ組成複合物,再一起錨定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解開雙鏈DNA,起始RNA合成。在這個過程中,RNA聚合酶與大約60-bp DNA建立牢固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轉錄起始的高效進行。然而,RNAP隨後必須完全掙脫上述相互作用才能啟航完成RNA的延伸,這一過程稱為promoter escape。RNA聚合酶從哪裡獲得能量,並且如何積累能量來實現promoter escape,一直是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該研究發現在細菌、真核和古菌這三界生物中,轉錄起始因子都存在一個結構模塊(在細菌中為σ finger),這個模塊深入到RNAP的催化中心,在RNA聚合酶解鏈雙鏈DNA的時候,其能夠穩定單鏈的轉錄泡結構。但是該結構模塊的位置卻堵住了新生RNA的延伸路徑。在RNA的延長過程中,它勢必會與RNA發生衝突。在這項研究中,作者解析了

細菌

轉錄起始階段的大約20個複合物晶體結構,還原了這一個衝突的細節。作者發現,RNA的延長會逐漸擠壓σ finger,並最終將其推出RNAP聚合酶中心,根據結構信息,作者提出了promoter escape分子機制的假設。作者認為σ finger相當於一個彈簧,RNA在剛開始延長的過程中不斷地擠壓這一彈簧,能夠將NTP水解的自由能不斷轉換成機械能,並積累到σ finger的蛋白彈簧上,當這一彈簧被擠壓到極限時能夠促發RNAP與啟動子DNA的解離,完成Promoter escape。這一假設與15年前提出的DNA彈簧(DNA scrunching)理論相互補充,完善了promoter escape的分子機制。(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捕獲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動態過程
    基因轉錄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和轉錄起始因子σ組成複合物,再一起錨定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解開雙鏈DNA,起始RNA合成。在這個過程中,RNA聚合酶與大約60-bp DNA建立牢固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轉錄起始的高效進行。然而,RNAP隨後必須完全掙脫上述相互作用才能啟航完成RNA的延伸,這一過程稱為promoter escape。
  • ...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轉錄起始的調控機理
    清華新聞網11月2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通過開發高靈敏度檢測蛋白和DNA在全基因組相互作用的新方法——Stacc-seq,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中RNA聚合酶II通過「三步走」的模式參與實現基因組激活的過程。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  細菌基因轉錄首先需要DNA-directedRNA polymerase (RNAP)與轉錄起始σ因子形成RNA聚合酶全酶,隨後RNAP全酶識別啟動子DNA,打開雙鏈DNA形成轉錄泡,起始RNA合成。細菌的基因表達主要由轉錄起始σ因子調控。其中看家σ因子負責細菌基本生命活動的基因表達。
  • RNA聚合酶如何終止轉錄過程
    DNA轉錄為RNA包括三個階段:起始,延伸,終止,其中轉錄終止過程又可分為兩步,RNA轉錄本的釋放和DNA模板的釋放。II型RNA聚合酶負責真核生物體內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轉錄,其轉錄終止也是蛋白質表達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以往研究表明,聚合酶II終止轉錄過程必需RNA 3'端的多聚腺苷酸信號〔poly(A)〕, RNA前體的轉錄後剪切加工也和轉錄終止過程相關。另外,在β球蛋白基因的的3'側還發現了專一性的轉錄終止信號。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與轉錄機制的研究也是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內容。2006年,羅傑·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亞瑟·科恩伯格長子)「因其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引自諾貝爾基金會羅傑一直致力於結構生物學研究,其獲獎的主要原因是解析了酵母RNAP II的晶體結構。但他的貢獻不僅於此,他在70年代即推斷出核小體的基本結構,90年代又通過實驗將其證實。這也為轉錄機制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說明結構生物學研究並非僅僅依靠儀器,敏銳的頭腦也是必不可少的。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凝聚物在剪接中發揮作用,其中剪接是確保遺傳密碼準備轉化為蛋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他們還揭示了一個細胞機器的關鍵部分如何在不同的凝聚物之間移動。
  • 揭示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
    在轉錄過程中,一種稱為RNA聚合酶的酶將自身包裹在DNA的雙螺旋周圍,使用一條DNA鏈與核苷酸匹配以形成遺傳物質的副本---一條新合成的RNA鏈,該RNA鏈的合成在轉錄完成後會釋放出來。所產生的RNA可以產生蛋白,而蛋白對於所有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並可以在細胞內完成大部分工作。就像任何連貫的信息一樣,RNA轉錄需要在正確的位置啟動和停止才有意義。
  • 頡偉組發表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的調控機理
    II在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中RNA聚合酶II通過「三步走」的模式參與實現基因組激活的過程。Pol II的檢測,並利用該技術系統檢測了小鼠卵母細胞與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Pol II染色質結合的動態過程。
  • 細菌轉錄爆發現象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同時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就發現在DNA轉錄的過程中,處於RNA聚合酶前方的DNA鏈將聚集所謂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ing),通俗的來講就是DNA雙螺旋結構原本是每10.5個鹼基對轉一圈(360度)的,而現在被轉的越來越緊,每轉一圈的鹼基對數目越來越少,DNA形變越來越厲害了;與此相對應的,處於RNA聚合酶後方的DNA鏈將產生負超螺旋(negative supercoiling
  • TFⅡD再與RNA聚合酶Ⅱ結合完成轉錄起始複合物的形成
    由於全酶分子較大,其另一端可在到-10區的序列,在某種作用下,整個酶分子向-10序列轉移並與之牢固結合,在此處發生局部DNA12-17r 的解鏈形成全酶和啟動子的開放性複合物。在開放性啟動子複合物中起始位點和延長位點被相應的核苷酸前體充滿,在RNA聚合酶β亞基催化下形成RNA的第一個磷酸二酸鍵。
  • 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過程
    轉錄需要完整的雙鏈DNA,但每次轉錄僅以其中一條鏈為模板,稱為模板鏈,另一條鏈稱為編碼鏈。轉錄的過程分為起始(initiation)、延伸(elongation)和終止(termination)三個階段。起始階段包括對雙鏈DNA特定部位的識別、局部解鏈以及形成最初的一段RNA。
  • 從結構上揭示RNA聚合酶III轉錄起始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低溫電鏡技術(Cryo-EM),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放大和捕捉這種讀取機制的圖片。這項關於這種分子機制如何運行的發現可能為開發癌症治療的新方法開闢新的途徑。
  •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RNA合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同時流感病毒基因組的複製和轉錄過程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除了聚合酶本身,還需要病毒RNA、其他病毒蛋白以及宿主因子的共同參與,才能高效準確地完成這個過程。目前對於這個複雜過程的認知尚有許多空白,亟需研究人員去填補。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繼2008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禽流感病毒RNA論文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迎芳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和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PAN)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結果清晰地揭示了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
  • RNA 生物合成重點回顧-RNA 聚合酶
    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Ⅱ的作用是合成 hnRNA,它是 mRNA 的前體。2. 合成 4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Ⅰ;合成 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3. 合成 t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該論文主要研究了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Steitz研究組以CAP為模型,在Science雜誌上報導了細菌Class I與II轉錄激活因子與RNA聚合酶以及啟動子DNA的複合物結構,揭示了經典的轉錄激活分子機制。總體來說,它們通過DNA結合結構域與啟動子DNA相互作用,通過其轉錄激活結構域與RNA聚合酶相互作用,將RNAP聚合酶富集到其調控的啟動子DNA區域激活轉錄。
  • 【科技前沿】饒子和/婁智勇/鄧菲首次解析了分段負義RNA病毒聚合酶...
    分段的負義RNA病毒(sNSRVs)編碼單多肽聚合酶(L蛋白)或異三聚體聚合酶複合物,以吞噬用作轉錄引物的宿主信使RNA帽結構,並催化RNA合成。,該研究報告了血小板減少症伴隨著重度發燒的症候群病毒(SFTSV)L蛋白的全長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為3.4Å:L蛋白包含三個功能部分的原子模型(核酸內切酶,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和帽結合結構域)和兩個結構域(具有阻斷劑基序的臂結構域和羧基末端套索結構域)。
  •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2:56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徐彥輝和陳飛課題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