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幾款直升機可以飛到8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直升機飛行最高紀錄為12000多米,但是珠穆朗瑪峰頂上條件惡劣,即便直升機飛上去可操控性也很差,隨時都有墜機危險。
在2005年,美國《航空周刊與航天技術》報導,飛行員Delsalle駕駛A-Star/Ecureuil AS350 B3直升機在珠穆朗瑪峰頂上盤旋著陸,成為人類首位在珠穆朗瑪峰上著陸的飛行員。
如果我們查看細節,珠峰頂上並沒有可供直升機降落的地點,而且直升機在珠峰頂上的可操控性極差,飛行員只是在上面盤旋著陸,起落架雖然觸底,但螺旋槳始終以最大功率運行著,停留時間3分15秒。
為了這次飛行任務,他們把直升機上能拆的都拆了,重量減少了120公斤,然後選擇天氣晴朗的最佳時刻登頂,為了證明直升機登頂的可重複性,飛行員還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登頂。
人類有紀錄的,直升機飛行最高海拔是12000多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出了一大截,但是常年攀登珠峰的季節,時常發生人員被困,然後得不到救援死在中途的情況,那麼為何不用直升機進行救援呢?
主要的原因是,即便直升機能飛到峰頂,直升機的可操控性也變得極差,這和珠峰的高海拔有關:
(1)高海拔地區大氣稀薄,比如海拔4000米處空氣密度只有標況的70%,直升機靠螺旋槳高速旋轉產生升力,空氣密度越小,相同轉速下直升機獲得的升力越小。
(2)高海拔地區氧氣含量低,比如珠峰頂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直升機使用燃油發動機,在含氧量低的情況下,直升機的燃油發動機難以獲得最大動力。
如果直升機在這樣的條件下強行進行救援,首先會加大直升機的運載負荷,然後可操控性進一步變差,甚至超出此時直升機的最大載負荷,弄不好就會墜機。人類有記錄的,直升機救援最高海拔也就6000多米,而且是冒著巨大風險去的。
所以對於部分高原直升機,在空曠的條件下可以飛得很高,即便發生失控,在下墜時也有一定的反應時間,但是在珠峰上,一個小失誤就有可能與山體相撞,然後機毀人亡。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