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雪蓋高度為8848米,巖面高度為8844.43米。
迄今飛得最高的直升機記錄為12441.94米,這項紀錄是由法國航宇工業公司研製的SA315B直升機創造的。1972年6月21日這架暱稱叫「美洲駝」的直升機,從法國伊斯特勒起飛,經過了25分鐘的上升到達了這個高度。1969年,「美洲駝」還在喜馬拉雅山作過飛行表演,在7500米高度創造了成功著陸記錄。
後來著陸高度被歐洲直升機公司的A-Star/Ecureuil AS350 B3打破。這架直升機於2005年4月創造了海拔9000米的高空記錄;2005年5月14日,這架直升機又飛到了8850米高空,到達珠峰上空,並且懸停了十幾分鐘,因為沒找到平坦之地而無法著陸。之前的5月12日,這架直升機從2866米的營地起飛,成功在7925米海拔高度的雪山著陸,是迄今為止直升機著陸的世界最高記錄。
這個噱頭當然不是說鬧著玩的那種噱頭,而是說飛這麼高的直升機,實際上只是極少數試驗機,是挑戰直升機升力極限的一些活動,並沒有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使用。
一般民用直升機升限在2000~4000米,軍用直升機比民用飛得高一些,也就在6000米高度範圍。如我國陸軍航空兵的Z-9直升機,最大升限為6000米;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實用升限為6250米。這類直升機在作戰或者特殊任務時,有時也會突破極限,升得更高些。
如尼泊爾皇家空軍飛行員,就曾經在海拔6500米高度,創造了營救遇險登山者的紀錄。一名印度空軍的飛行員,於2004年5月駕駛直升機在中印交界的卡美特山完成了一次約7090米的救援任務,獲得了《航空周刊與航天技術》授予的榮譽證書。
我國研發的AC313直升機,2011年9月2日成功飛越海拔8000米,創造了我國直升機高原飛行的最高紀錄。據說,我國軍用直升機「直-18」最高飛行高度能夠達到9000米,但沒有找到具體創造的紀錄。
前面說了,直升機飛上珠峰早已經實現了,但這並不等於能夠登上珠峰觀光和救援。能飛那麼高的直升機只是極少的實驗機,那麼為什麼不多做一些實用機用於救援和觀光呢?
原來直升機本身的飛行特性限制了其飛行高度。直升機飛得越高,就越困難,功效比就越差。眾所周知,直升機升空完全是依靠發動機的功率帶動旋翼攪動空氣,產生升力來實現升空和飛行的,飛得越高,空氣就越稀薄,要承受飛機的重量,旋翼就需要攪動越快,功率就需要越大。
在海拔6000米以上高空,空氣密度只有0.663kg/m^3,是海平面密度1.226kg/m^3的0.54倍,想一想,要獲得海平面同等的升力,直升機就需要加大馬力給旋翼提供更多的升力,但由於空氣稀薄,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來供給發動機燃燒,這樣飛機飛行會變得很吃力,無法給旋翼提供足夠的動力,飛機就會很不穩定。
一般來說,6000米一般為直升機的升高極限。
除了前面說的飛行極限限制,雪山高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空氣對流很厲害,動輒極端天氣暴風雪出現。而一般出現險情,都是在惡劣極端天氣,因此高空救援就更加難上加難,稍有不慎,就會機毀人亡。
珠峰上山勢險峻,亂石崎嶇,根本沒有直升機立足之地,況且直升機在高峰雪山降落,機聲轟鳴振動,加上巨大旋翼攪動的氣壓,很容易導致雪崩。
而且迄今為止,直升機能夠飛到8000米以上的記錄,都是試驗時創造的,參加試驗的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飛行員們。如果觀光則面向的是普通吃瓜群眾,普通人根本無法適應直升機極不穩定的高空環境。
因此現在要實現用直升機在珠峰著陸觀光,還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