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完成起飛,準備爬升向萬米高空時
「我要飛得更高,像狂風一樣舞蹈」(BGM起)
此時,突然傳來了空管的聲音:「白鷺8489,上到7500保持」
(此處純屬虛構,每一次飛行都是非常嚴謹的)
這道指令意思是,讓機長上升到7500米的高度並保持飛行。
而選擇「7500米」也是經過對航班任務、航程航線、天氣情況、飛行區域以及飛機性能等因素綜合考量之後給出的高度。
那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飛機飛行高度」這件事。
什麼是飛行高度?
飛行高度是指飛行器在空中至某一基準水平面的垂直距離。在飛行過程中,為了避免飛機與地面障礙物相撞,飛機設有最低飛行高度。
一般來說,小型飛機是5000米以下,客機和其他類似機體的飛機在5000-12600米;航線長的飛行高度高些,航線短的飛行高度會相對降低。
但並不是說在這個高度之間,飛機就可以自行選擇在哪個高度飛行,因為飛行高度也有飛行高度層劃分。
飛機的發動機功率、載客以及空管是影響飛機高度的三大因素
根據相關規定,飛機在執飛時,應該按照所配備的巡航飛行高度層飛行。而在起飛前,機組會將準備好的航路相關的巡航高度數據輸入FMC(飛行管理計算機)中。
起飛後銜接自動駕駛,飛機就會按照規劃好的巡航高度飛行。
什麼是飛行高度層?
飛行高度層指的是「航路、航線飛行或者轉場飛行的垂直間隔,按照飛行高度層配備」。
飛機飛行高度層之間的高度差,就是為了防止飛機之間過近或者與地面障礙物相撞引發安全事故。
我國的RVSM實施以後,600米至8400米,每隔300米為一個高度層;8400米至8900米,隔500米為一個高度層;8900米至12500米,每隔300米為一個高度層;12500米以上,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
其中8900米至12500米定義為RVSM空域。而不符合RVSM適航要求的航空器應當在8400米以下飛行。
飛行高度層會根據飛行任務、飛機性能、飛行區域等情況而定
同時對於飛機的飛行高度層還有更細緻的安排規定——
民航飛機在飛行時,以正南正北方向為零度界限(正北000,正南180),凡航向偏右(偏東的飛機飛雙數高度層,即8千米、1萬米、1萬2千米高度層;凡航向偏左(偏西)的飛機飛單數高度層,即7千米、9千米、1萬1千米高度層。
例如∶ 民航飛機從北京飛往杭州,杭州位於北京南面偏東方向,飛機段飛雙數高度層,回程則飛單數層。又如飛機從瀋陽飛往杭州,杭州在瀋陽的南面偏西方向飛機須飛單數高度層,回程則飛雙數層。
這樣,相向飛行的飛機不在同一空高,避免了相撞。
巡航高度
巡航高度,是指巡航飛行時的高度。在這一階段飛機會在一個合適的飛行高度,保持水平勻速飛行狀態。
這時的飛行速度會選擇在最經濟的速度,稱為巡航速度,飛行的高度稱為巡航高度。
之所以有最經濟之稱,看確定巡航高度的考慮因素就知道——
按燃油最省原則確定的巡航高度(稱為「最佳巡航高度」)
滿足飛機機動飛行時巡航高度的限制要求
滿足高溫時發動機推力限制對巡航高度的要求
航程長短和空中交通管制規定對巡航高度的要求。
畢竟燃油費太貴了,而且也不是說飛機飛得越高就越好
噴氣運輸機在高空巡航的燃油消耗比低空少,飛行高度愈高,飛行每千米需要的燃油消耗量愈少,所以巡航髙度通常較高,直至對流層頂附近,大多數民航客機的巡航高度大多是在萬米左右。
民航客機的巡航高度為什麼大多在萬米左右?
避開鳥類,降低飛鳥撞擊的事故概率,因為絕大多數的鳥類飛行高度會低於這個數值
這個高度(平流層)大氣稀薄,大氣流動主要以水平方向為主,垂直方向較弱,飛機受氣流影響較小,適合飛行
可以避開大部分惡劣天氣環境的影響
渦扇發動機和客艙增壓技術保證客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也可以保持足夠的舒適和安全
當然,一般長航線的飛機的巡航高度保持在8000米-12600米,而短航線的飛機巡航高度會保持在6000米-9000米,但具體在保持在哪一個飛行高度層,還是要看空管的規劃決定。
當然啦,除了兢兢業業執飛的民航客機,還有一些用作它圖的飛機也飛行在天上,而且還在一次次的突破飛行高度的上限——
例如美國的試驗機X-15A創造了飛機的飛行高度的記錄—10.8萬米(≈108千米,稱得上空天飛機了);
還有,1972年6月21日飛行員吉恩·鮑萊特駕駛法國製造的SA-3158型「美洲鴕」直升機,創造了直升機飛行高度記錄——1.2442萬米;
但能飛到這種高度的畢竟是鳳毛麟角,並且極其特殊——比如X-15A用的是火箭發動機,SA-3158直升機的發動機也是專門設計的。
好啦,歡迎進入平流層~~
最後,平安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