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在世,逆天生長的大牛角達2.5米,正逐步走向滅絕

2020-11-23 騰訊網

非洲大草原上,氣候適宜,物種豐富,這裡有生活著很多頂級獵食者:獅子 、豹子等等,但也有許多富有特色的卻不那麼有名的動物。

今天要聊的就是非洲的一種牛,這種牛以它們的牛角聞名,它們就是安科拉長角牛。

安科拉長角牛是一種古老的物種,也叫瓦圖西長角牛。

它們的起源是非洲東部的一個國家:烏幹達,這種長角牛現在已經成為當地少數民族——巴赫馬人的一種主要牲畜。

為什麼說安科拉長角牛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物種,可以追溯到史前呢?

回到1850年,當時德國探險家巴爾斯在非洲大陸考察時,他來到撒哈拉沙漠,在這裡,他無意中發現了巖壁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和動物,但這並未引起他的關注和重視。

直到1993年,法國的駱駝騎兵隊,它們來到撒哈拉沙漠,在這裡的阿爾傑高原上,發現了壁畫群,這些壁畫長達數公裡,上面有各種各樣的人和動物,它們形態各異,都是一幅幅的生活場景,騎兵隊認為這是重大發現,便將這一發現上報,後對世人公布。

後來,考古學家對這一發現不斷探索和挖掘,發現了很多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000年的壁畫,而這些壁畫中就有很多的安哥拉長角牛。由此可以推斷它們是史前物種。

安科拉長角牛的最大特色就是它們的牛角了,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這樣長長的牛角,形狀特異,實在是有點違背進化論。

來看看它們那特殊的長角吧,兩隻角之間最遠的跨距可以達到4米,體重最重的有700多公斤,而雄牛的牛角也比雌性的大很多,這也是它們吸引異性的資本,遇到敵人,也能夠作為自我防衛的武器。

這樣的長牛角與梅花鹿的角、雄孔雀的長尾巴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寧作為累贅也要吸引異性的注意。

不過,安科拉長角牛的牛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用來調節體溫,我們知道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非常的炎熱,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炎熱的地方,而它們的牛角可以用來散熱。

而且它們也特別好養活,在沙漠地區,缺食少水的,能長出700公斤的個頭,也可見它們的厲害,相當的能吃苦耐勞,不挑食,而且只需要很粗糙的植物就能維持身體需要,每天需要的水也是很少的。

安科拉長角牛是人們主要蛋白質來源,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在撒哈拉沙漠,這裡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後,食物也很單一,因此,這種長角牛成為了當地人的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且牛肉鮮美,牛奶也富有營養,真是應驗了那句:吃進去的是吐槽,擠出來的是奶。

也正是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因此這裡的少數民族將擁有安科拉長角牛的數量多少來衡量一個家庭的地位和主人的身份,擁有數量越多的長角牛的人,擁有更多的財富,地位也更高一些。

因此,當地少數民族一般不會輕易的殺牛,而只會把它們當做珍寶,只是擠牛奶。

當然,除了喝牛奶外,安科拉長角牛對當地人來說還有非常多的作用,據說這種長角牛的尿液因為含有豐富的氨,這種成分能讓頭髮染成橙色,因此愛美的當地人,會用牛尿來染髮,而且他們認為牛尿能殺菌治病,所以還會有人用牛尿來洗臉。

一頭安科拉長角牛的售價在500美元,這相當於當地人一年的人均收入,而最高的一頭長角牛因牛角漂亮,曾在2017年售出了257萬元的高價。

安科拉長角牛的現狀不容樂觀

按常理,安科拉長角牛作為可以飼養的家畜,而且人們都將它們視若珍寶,當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應該說它們會被保護得很好,但是長角牛現實中的困境卻真實存在。其原因有二。

一是烏幹達政府推動的長角牛選育。這項工作是1995年開始推動的,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安科拉長角牛的產奶量和產肉量太少,與其他品種的牛相比,差太多,很難滿足人們的需要,於是當地政府想要將安科拉長角牛與那些優良品種雜家,試圖培育出產量更高的品種。而這種選育,直接導致了純種的安科拉長角牛走向滅絕。

二是人口的劇增帶來的棲息地減少。隨著當地人口的增加,對土地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多,人類佔據的土地越來越多,可以用來飼養長角牛的土地就會變少。

加上長角牛那長長的角,需要飼養土地面積就更大,為了能夠維持生計,當地老百姓不得不選擇刺癢雜交牛品種。

據統計,飼養雜家牛的比例從1997年的4.3%上升到2006年的17.3%。

但飼養雜交牛並沒有帶來生活的改善,非洲沙漠地帶,土壤本就貧瘠,惡劣的氣候並不是非常適宜雜交牛的生長,經常生病,需要的糧食也多,最終飼養的經濟效益還不如安科拉長角牛。

結語

隨著時間推移,雜交牛替代安科拉長角牛的越來越多,但是牧民的狀況並沒有因此而改善,他們在為可以改變物種的原本面貌而買單。

而安科拉長角牛的繁育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如果再不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也許這個物種就會消失。

你覺得應該如何保護安科拉長角牛,才能讓它們繼續生存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牛魔王也要逆天而行,動畫《牛魔王之浴火重生》即將上映
    繼《姜子牙》之後,一大堆孫悟空和哪吒的電影將會上映,他們都是觀眾習以為常的老面孔,不過眼尖的網友們發現,這一堆逆天而行的神話人物裡,竟然出現了一個久違的新人,它就是牛魔王。沒錯,在動畫《牛魔王之浴火重生》裡,牛魔王也要學習孫悟空和哪吒,和天庭叫板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如下:
  • 5種長相逆天的大象:長得像鬧著玩兒,可惜已滅絕
    不過,在歷史上,還生活著一些長相逆天的大象,如果它們還活著,小朋友們不知道會有多麼驚奇。1.鏟齒象。鏟齒象主要生活在1000萬到400萬年前,它們的下頜非常長,在前端並排長著兩個又扁又大的門齒,就像是一個大鏟子。具動物學家推測,鏟齒象會利用鏟齒從水中或陸地鏟起植物,再在象鼻的幫助下把食物送進嘴裡。
  •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現實版的「牛魔王」?老虎見了都逃跑
    據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裡的經典形象「牛魔王」就是根據它來進行角色構造的。因為體格龐大,實力不凡,老虎都不得不甘拜下風,喊爸爸,避之不及。今天要介紹的印度野牛,生活在東南亞地區,一身黑,唯獨四肢全是白,整體看來就是詭異的色調,也被戲稱為「白襪子牛」。為什麼說它是現實版「牛魔王」呢?除了體格形似極壯外,額頭上的兩個大牛角相似度高達百分之99。
  • 非洲草原上的「牛魔王」,牛角可達2米長,享受國寶級待遇
    在非洲草原上就有一種非常獨特的牛,這種牛便是桑格牛,它被一些人稱為是「牛魔王」,而這樣的形容並不是說桑格牛的性格比較粗暴,而是說桑格牛有著跟「牛魔王」相似的外形,大家都知道牛魔王的形象向來都是有著非常大的牛角,而桑格牛就是如此,桑格牛的牛角非常長,可以長到2米長,從外形上來看桑格牛是一種非常霸氣的牛,想一想如果被如此尖銳的牛角頂一下的話,可能會非死即傷吧。
  • 3億年前的巨型蜈蚣,長達2米多,沒有任何天敵,幸好已滅絕
    說到遠古生物,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數的遠古生物都有著非常龐大的體型,似乎當時的環境因素造就了那麼多大體型的生物,想一想如果遠古生物沒有遭到大滅絕的話,這個地球或許就是另一副模樣了,或許人類就不會像現如今這般強大了,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設想過遠古生物沒有滅絕的話地球的模樣以及人類的處境
  • 澳洲發現史前翼龍化石,翼展達4米,或比同類滅絕要晚千萬年!
    據《每日郵報》10月3日報導,日前發表於《科學報告》的一項報告稱,在澳大利亞內陸發現了翼展達13英尺(約4米)的翼龍化石,而且它們比人類所認為的滅絕時間要晚1000萬年。發現的化石包括八個肢體骨骼以及大部分的頜骨和頭骨,還有40顆牙齒和5塊椎骨,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發現最完整的翼龍化石。
  • 中國造「隱身衣」正逐步走向現實—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成都4月9日電(記者 謝佼)鬥篷一甩,從頭到腳遮住,然後就消失在視線裡……這一幕是電影《哈利波特》的經典鏡頭,而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正在把「隱身衣」逐步變為現實
  • 因人類而走向滅絕的5種貓科動物,其中一種僅分布在中國
    巴巴裡獅子,又稱作北非獅,在過去曾經是北非食肉動物的三巨頭之首,這種頂尖的掠食生物卻在古代開始就遭受人類的捕殺,直到20世紀,僅殘存下不到600隻北非獅,隨著人類忘乎所以地獵殺,最終在1925年北非獅便走向了滅絕。西亞虎,又稱作裏海虎,貓科動物的一種。
  • 盤點遠古時期的四大巨鳥,2.5米高的泰坦鳥竟排倒數第一
    一、泰坦鳥泰坦鳥屬於鳥綱鶴形目恐鶴科,是一種生活在兩百萬年前左右的巨型鳥類(在1.5萬年前徹底滅絕)。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以上。儘管這個高度比今天的鴕鳥也高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鳥的體重卻是今天鴕鳥的2.6倍以上。以泰坦鳥粗大的骨骼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體重應該在800斤左右。
  • 讓人惋惜的5類滅絕動物,最後一種被人發現一年後,就滅絕了
    峇里虎,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虎類,在1937年就因為人類捕殺走向滅絕了。峇里虎的體長僅有北方老虎的三分之一左右,約達1米,體重也只有一百公斤左右。如今,我們只能在博物館中才可能見到峇里虎了。亞歐水貂,亞歐大陸中特有的水貂,它們主要分布在小溪、河流和湖泊岸邊。
  • 史前逆天巨獸:巨齒鯊完爆恐龍
    原標題:史前逆天巨獸:巨齒鯊完爆恐龍 盤點20大史前巨獸:5800萬年前巨蟒口吞鱷魚巨齒鯊體長18米,體重大約有100噸,生活在260萬年前。大白鯊跟巨齒鯊比只是小可愛。巨齒鯊巨犀2300萬年前滅絕。是陸地史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身高接近5米,可以像長頸鹿一樣吃樹葉。
  •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現實版的「牛魔王」?老虎見了也得跑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現實版的「牛魔王」?老虎見了也得跑很多動物,它們在人類心中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印象,例如黃牛是憨厚老實的代表,默默無聞的幫助農民肯定田地。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是與黃牛截然相反的牛,它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堪稱現實版的牛魔王。
  • 5種已滅絕的史前生物,最後一種被發現冰凍遺骸,或能被重新「復活」
    5種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最後一種被發現冰凍遺骸,或能被重新「復活」!成年個體身長足有三米長,四肢均有利爪。中新世時期因為不能適應急劇變化的氣候,在此後的數十萬年中逐漸消失。
  • 這隻牛厲害了 來自非洲的大曹雲牛角長達2.4米 當地人持槍保護
    在官方的英雄故事介紹中,牛魔被打上了「牛魔王」的標籤,分到了【太古魔道】標籤下。現實中的非洲,有一隻「牛魔」,安科拉長角牛,又名安科拉—瓦圖西牛, 起源於烏幹達,是當地最古老的牛種之一。這種動物的角長得非常大,可以堪比象牙了!大家稱長角牛為最像牛魔王的動物。長角牛最大的特點是角長而粗大,從生理學來看這有利於血液循環,能在高溫下保持涼爽。
  • 動物保護協會稱阿根廷南露脊鯨正加速滅絕
    【環球網綜合報導】 近年來,隨著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加劇,越來越多的物種面臨滅絕威脅。據法新社6月4日報導,總部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鯨類保護協會(ICB)6月4日警告,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Patagonia)的南露脊鯨正以破紀錄的速度快速滅絕中。該協會相關負責人稱,2012年該地區有116隻南露脊鯨死亡,包括113隻幼鯨。這一數字幾乎是2011年61隻死鯨的兩倍。
  • 巨齒鯊是否真正滅絕,如果未滅絕它又在哪裡?
    巨齒鯊,為150萬年前的頂尖海洋掠食者,這類鯊魚的體長在早期時候被人誇大估測為30米。在近代,隨著人們對鯊魚生物的了解加深,逐步完善並且復原出鯊魚的外型與體長,現普遍認為巨齒鯊長度在20米左右。也正因如此,關於巨齒鯊是否真正滅絕,至今仍是一個未知數。有人猜測,巨齒鯊已經滅絕,在當時由於海水溫度急劇變化,造成大量的鯨類生物死亡,巨齒鯊不能捕獲到足夠的食物而逐漸走向滅絕。也有人認為,巨齒鯊可能仍未滅絕。儘管在科學界中多數人認為巨齒鯊已經消失了兩百多萬年,但在過去,曾經有不少關於巨齒鯊的目擊報導事件與資料表明,它們可能仍未滅絕,而是倖存在世界某個偏僻的角落。
  • 現實版「牛魔王」,體重達1噸半,見面就是幹,連老虎見了都要逃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種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堪稱現實版的「牛魔王」,連老虎見了都要逃跑!我們日常吃到的牛肉都是來自於家養的牛種,這些牛體型雖然不小但是和它比起來還只能算個弟弟,它就是印度野牛!因為它的全身除了四肢是白色以外,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因此又叫做「白肢野牛」,並且印度野牛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類,資料顯示最大體重為1噸半,堪稱一頭成年大象!
  • 生物大滅絕,人類正處在第6次大滅絕中是真的嗎
    然而,如此強大的生物卻滅絕了,對於恐龍的滅絕有很多的說法,比如火山爆發說,氣候變化說、隕石撞擊說等等,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隕石撞擊說了。而今時今日,隕石撞擊說已經不再是一個假說,而是一個明確的科學論斷。    2010年,41位科學家通過會議正式確立了隕石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科學論斷,科學家通過測量發現,在歐洲一些地區,白堊紀末期所形成的黏土層中含有大量的銥元素。
  • 中國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種類正在走向滅絕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種類正在走向滅絕。 2001年3月16日,為了進一步宣傳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義,國家郵政局發行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Ⅰ級)(第二組)》特種郵票,全套版張型10枚。(10-1)為「扭角羚」。屬偶蹄目牛科。
  • 6種正走向滅絕的生物,第5種二十多年前首次發現
    截至1997年,已知僅有3隻尚存,都生活在同一個自然保護區中,是世界上距離滅絕最近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