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虎,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虎類,在1937年就因為人類捕殺走向滅絕了。峇里虎的體長僅有北方老虎的三分之一左右,約達1米,體重也只有一百公斤左右。如今,我們只能在博物館中才可能見到峇里虎了。
亞歐水貂,亞歐大陸中特有的水貂,它們主要分布在小溪、河流和湖泊岸邊。自近代開始,在人們商業利益的驅使之下,亞歐水貂被人大肆捕殺用以製作貂皮大衣。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奪去了它們的棲息地,最終在21世紀的前一年走向滅絕。
中國犀牛,在歷史上,中國的華中、華南一帶都能發現到犀牛的身影,宋朝開始就已經有對犀牛的相關記載。但在近代,被利益蒙蔽了雙眼的人類過度捕殺犀牛,導致它們在20世紀左右便絕跡在國內,並於1922年在中國完全消失了。
基奈山狼,近代犬科動物中體型最龐大的一種,成年個體長達2米以上。生存領域僅限於基奈半島,當被人發現以後開始了瘋狂的捕殺活動,據統計,從發現到20世紀,人們捕殺超過三萬隻基奈山狼,在1925年被視為完全滅絕。
孵溪蟾,一種令人惋惜的滅絕動物,是自然界中為數不多能在體內孵化並哺育幼崽的動物。在1984年人們第一次發現到孵溪蟾,而它們的生存範圍只有狹窄的方圓五百公裡,僅僅一年之後便消失在野外門被人視為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