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務視角看「小藍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瑞幸咖啡」,是一個既能看熱鬧,又能看門道的機會。
庚子年春,註冊地在開曼群島,經境外監管機構註冊發行證券並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的陸員外的咖啡館「爆」了。這一爆,是自爆的爆,火爆的爆,更是弱爆的爆!
若論4月初財經圈的最大新聞,莫過於 「國貨之光」——小藍杯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於4月2日晚間自揭家醜、自曝大瓜——自認其在2019年Q2-Q4偽造交易金額22億美元。
而今,20天過去了。「小藍杯」的事情還沒完,相關事件仍在發酵。
常走夜路終見鬼,而冒名斂財的事情做多了,李鬼也會遇上打虎上山的李逵。
事情的起源,還得從知名做空機構美國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於2020年2月做空瑞幸咖啡說起。
2020年2月1日,渾水發布做空報告,稱其收到一份長達89頁的匿名報告,直指瑞幸咖啡正在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做空報告指瑞幸咖啡在2019年度部分報告中虛增收入及支出進行財務欺詐,其商業模式存在重大缺陷。
2月3日晚間,瑞幸咖啡否認做空報告中提及的所有指控。
2月4日,相關機構回應:否認造假,指控缺乏有效證據,銷售額將增長等。
3月,瑞幸咖啡賣空倉位成倍放大,同時看跌期權數量巨額成交。
4月2日,瑞幸公告承認財務造假。隨後,其股價跌75.57%,市值蒸發65億美元。
同日,中國證監會就此發發布聲明稱,中國證監會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中國證監會表示,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4月4日,瑞幸審計機構安永回應,在審計中發現了虛假交易虛增收入行為,已匯報公司審計委員會,督促公司公布檢查結果,並指派反舞弊團隊介入。
4月5日,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其個人微信朋友圈中發布內容稱,「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他寫道「過去兩年公司跑的太快,引發很多問題,現在狠狠的摔了一跤。我作為董事長難辭其咎!借朋友圈向所有人誠摯道歉——對不起大家!我接受一切質疑和批評,並會盡全力挽回損失!」
從瑞幸到神州系,再到中概股;從財務造假到商業模式;從好故事到好內容,從做空機制到跨境監管,瑞幸咖啡事件如同推倒的多米諾骨牌,給包括神州系、相關中介機構,以及中概股的後續命運與做空機制,甚至商業倫理層面帶來一系列影響與反思。
那麼,談及瑞幸咖啡,我們是該看熱鬧,還是該看門道?
——4月25日,經濟學博士、財政部會計名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惠園特聘教授陳漢文先生將作客《財道直播間》,帶領大家從另一個視角看瑞幸咖啡財務欺詐、做空方略與審計思維。
我們從瑞幸事件看到了什麼?
做空機構的產業鏈條是什麼?
做空者是否利用了財務欺詐?
做空機構會用到審計思維嗎?
瑞幸事件對審計有什麼啟示?
如何避免成下一個瑞幸咖啡?
如何避免成下一個瑞幸咖啡?
4月25日,帶著這些問題,
我們給您好看,也讓您看好!
責編丨郝新華
排版丨馮 雪
審校丨袁 園
—end—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