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聲症:你咀嚼的聲音讓我抓狂

2020-12-05 果殼網

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聲音能讓人聽了渾身不痛快,比如指甲劃黑板的聲音和尖銳的剎車聲。不過,對某些人來說,當惱人的聲音出現時,他們的反應可沒有一身雞皮疙瘩這麼簡單。他們每天的生活就如行走在危機四伏的雷區,腳步聲,咀嚼聲,乃至鄰座人的呼吸聲,都可能引發一場情緒大爆炸。

你咀嚼的聲音,我無法承受

這種名為恐聲症(misophonia)[1]的異常表現也被稱作「選擇性聲音敏感症候群」(selective sound sensitivity syndrome,簡稱「4S」)。患有恐聲症的人會對一些特定的聲音產生強烈的負面反應,這一點與另外一個經常也被翻譯為「恐聲症」的聽覺疾病hyperacusis不同。Hyperausis患者只是對聲音增大的忍耐能力下降,而對恐聲症患者來說,哪怕這些聲音在普通人聽來不過是完全可被忽略的背景音,他們也會感到百爪撓心一般的焦躁。他們在工作時無法集中注意力,也非常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而一塌糊塗的人際關係往往會讓他們走進自閉的牢籠。

打開一個專供恐聲症人群交流的論壇,迎面撲來的便是各種求助帖:

「我一聽見周圍人嚼口香糖就會忍不住炸毛,大家都覺得我是個怪人。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我到底該怎麼辦?」

「坐在旁邊的同事敲鍵盤特別用力,吃午飯的時候還喜歡大聲喝湯,儘管他本人特別和善,但我還是看見他就來氣。我不得不在工作時帶上耳機聽音樂,然後趁他離席的時候摘下耳機,享受一會兒清淨。」

「因為受不了咀嚼的聲音,我已近4年沒有和家人一起吃飯了,我媽也不能理解我到底為什麼反應這麼大。我們大吵過很多次,她大概快要把我趕出家門了。」

咀嚼聲是恐聲症人群最為敏感的聲音之一。圖片來源:Kris Wilson/Explosm.net

許多深受恐聲症之擾的人在獲取相關信息渠道之前,會因為「為什麼只有我這麼奇葩」而倍感孤獨。然而,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2],在483名大學生被試中,存在恐聲症症狀的竟然高達20%。

是病?非病?

更令人驚訝的是,儘管受波及的人數如此之龐大,恐聲症在主流醫學界的存在感卻異常薄弱。事實上,最早的關於恐聲症病例的描述出現在2000年,作者是著名耳鳴專家賈斯特波夫(Pawel J. Jastreboff)醫生,那篇論文的主題也不是恐聲症,而是治療耳鳴的兩種方法[3]。如今打開谷歌學術網站,以「misophonia」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依舊只有不到300條。

恐聲症為何如此不受待見?答案或許與它那尷尬的地位有關。作為一個問世不過十幾年的新概念,恐聲症目前的臨床定義尚不清晰。一些醫生與科學家認為,這種對聲音的過激反應不過其他一些精神疾病的副產物,換句話說,恐聲症或許只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獨立的「疾病」。相比之下,那些已發現與恐聲症有關的「正牌」疾病便搶眼了許多,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強迫症、抽動性穢語症、泛焦慮症和分裂型人格障礙。不難想見,如果一位患者說自己一聽到別人啃蘋果就有上前拼命的衝動,醫生多半會先從那些已有明確診斷標準的精神障礙入手,而不是只有少量臨床報導的「恐聲症」。

在2013年,一群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者們提出了不同意見[4]。他們招募了42名自我報告稱有恐聲症症狀的志願者,並對他們開展了詳盡的臨床測試。結果表明,志願者們的恐聲症表現具有許多共通的特徵,而且,依照現今流通的臨床診斷標準,沒有任何一種精神障礙能夠完整地將他們的症狀囊括在內。因此,他們提議為恐聲症「正名」,將之立為一個獨立的精神疾病,並且初步列出了診斷標準:

  1. 患者會被一些人為製造的聲音激起負面的生理和行為反應;
  2. 聽到這些聲音時,患者先是感到煩躁和厭惡,隨後便很快升級為憤怒,有時還會出現失控的攻擊性行為;
  3. 患者能意識到自己的反應是不理智的;
  4. 患者傾向於主動迴避會出現這些聲音的場合;
  5. 患者會因自己的反應而感到焦慮和自責,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6. 患者的反應無法用其他精神障礙進行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群志願者中,有12人(也就是近30%)之前已被確診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更是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現有強迫型人格。看來,恐聲症和強迫症等疾病之間的關係,在短時間內還是只能用「剪不斷理還亂」來形容了呢。

與聲音戰鬥

不管恐聲症在醫生那裡的定義如何變化,恐聲症受害者們的痛苦並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而基礎研究方面暫時缺乏有力成果的現狀,也導致目前還沒有針對恐聲症的系統性治療方案。

不過,不用著急,考慮到恐聲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你我難分的關係,一些經典的行為及藥物治療在這裡依舊可以派上用場。其中最容易實踐的莫過於改變自己應對聲音的方式:不要因為害怕情緒失控而讓自己與世隔絕,也不要莽撞地直接與人發生衝突,相反,戴上耳塞,聽段音樂,將注意力轉移至自己發出的聲音等等,都是更加積極的解決方案。

YouTube上可以找到一些介紹恐聲症的視頻,圖為紀錄片Fuath na Fuaim截圖。

去年,賈斯特波夫醫生的研究團隊以通用的耳鳴治療法為基礎,設計了一些專門針對恐聲症的幹預手段。例如,如果患者討厭吃餅乾的聲音,就讓他一邊聽這種聲音,一邊聞餅乾剛出爐的香氣,就這樣,惱人的聲音和美好的體驗聯繫在一起,也能逐漸變得容易接受起來。與此同時,服用抗抑鬱藥物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根據最終論文的統計,在收治的184名恐聲症患者當中,有83%取得了不錯的療效[5]

眼下,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加入恐聲症研究的大團隊,也有越來越多的民間組織在呼籲人們的關注,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恐聲症患者能夠重新擁抱祥和安靜的生活。(編輯:odette)

題圖來源:shuttstock

參考文獻

  1. Cavanna A E, Seri S. Misophonia: current perspectives[J].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2015, 11: 2117.
  2. Wu M S, Lewin A B, Murphy T K, et al. Misophonia: incidence, phenomenology,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in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sample[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14, 70(10): 994-1007.
  3. Jastreboff P J. Tinnitus habituation therapy (THT) and 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TRT)[J]. Tinnitus handbook, 2000: 357-376.
  4. Schröder A, Vulink N, Denys D. Misophonia: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 new psychiatric disorder[J]. PloS one, 2013, 8(1): e54706.
  5. Jastreboff P J, Jastreboff M M. Treatments for decreased sound tolerance (hyperacusis and misophonia)[C]//Seminars in Hearing.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2014, 35(2): 105-120.

相關焦點

  • 指甲刮黑板 這聲兒你能受得了?解讀「恐聲症」
    一些聲音會讓你聽到後很不舒服,例如刮擦玻璃聲、嘔吐聲,這可能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形成的自我保護本能,讓自己遠離敵人、病菌的威脅。
  • 手指刮黑板,你能扛得住嗎?
    很抱歉勾起了大家記憶深處最恐怖的記憶,但這確實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主題有關:AMSR和恐聲症。可能有的朋友們對這個不太熟悉,大概解釋一下:ASMR是英文簡稱,其中文翻譯為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俗稱「耳音」。它是一個用於描述感知現象的新詞,通俗一點講就是某種聲音可以讓你「顱內高潮」。
  • 指甲撓黑板的聲音,為什麼很多人聽了後想抓狂?可算漲知識了
    導語:指甲撓黑板的聲音,為什麼很多人聽了後想抓狂?可算漲知識了關於學生時代,你的記憶是什麼,是那套肥大的校服,數學課上無法抑制的昏昏欲睡,亦或是隔壁班那個讓你掛心的學霸。那就是 黑板,準確的說應該是檫黑板時不小心剌到發出的聲音。這是一種非常刺耳、大部分人難以忍受的聲音。由於某些原因,小編日常霸佔一二排的寶座。吃粉筆灰是每日的標配,當然還少不了老師口水愛的噴浴。最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總有同學在擦黑板的時候會不小心劃到黑板,長長的指甲劃光滑的黑板,發出的那種尖銳、刺耳的聲音。光是想想就足夠讓人抓狂。但你知道為什麼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會讓很多人受不了嗎?
  • 為什麼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讓人很抓狂?原因大多數人都沒想到
    你是否會對生活中的某些聲音感到特別煩躁和抓狂,例如指甲划過黑板、金屬凳在瓷磚上拖著走、叉子劃陶瓷碗等等。這些聲音有時候不僅聽著讓人難受,就連在腦海中想像出來都會覺得讓人渾身不自在,甚至馬上就能起雞皮疙瘩,那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
  • 為什麼指甲撓黑板的聲音讓人很抓狂?多年的謎團終於解開了
    有這樣一種聲音,光想想就讓人想逃離現場,全身起雞皮疙瘩,一旦發出聲兒各種抓心撓肺不適就全都出來了,它就是揪心界的大佬,指甲撓黑板。看到這幾個字是不是已經要抓狂了,這就是它的威力所在。今天就說說這個如此令人厭惡的聲音為什麼這麼的刺耳,當我們聽到這種聲音,我們的大腦又在做什麼?了解了這麼多,是不是又勾起了你許多不愉快的記憶。雖然不是啥好聽的聲音,但是通過對聲音的認識,對大腦之間的一些互動的了解,是不是對這種聲音也沒那麼恐懼了。
  • 一隻蝦咀嚼食物的聲音竟然這麼低!
    對於聲音,「分貝」是這樣定義的:我們將某一個聲壓值定義為「標準值」(0分貝),這是一個固定的值;任何一個聲音,都和這個標準值相除,取結果的對數,再乘以20,這樣算出來的就是這個聲音的分貝。「分貝」並不反映聲音的絕對響度,它是以某一個聲音為基準,描述聲音響度的相對關係。科學一點說,它把一個指數增長的物理量轉換成了線性增長的物理量,便於計算。
  • 趙忠祥:道別迴蕩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聲音與咀嚼知識的時代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隨著渾厚而平穩的聲音響起,狂野絢麗的非洲自然風貌,自然而然地浮現在每一個八零後、九零後的腦海中,那是伴隨著幾代人成長起來的聲音。2020你那1月1日,中國著名播音員趙忠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 最令人抓狂的10種聲音:粉筆劃黑板只排第三?
    為什麼指甲劃黑板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就像是某個非常原始的東西一下子出場了,」薩賓德•庫馬爾說,這位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認為:「這也許是杏仁核向聽覺中樞發出的緊急信號。」研究顯示,大腦中強化的情緒應答,會改變人們對某些聲音的感受。
  • 最令人抓狂的10種聲音,第一名居然不是粉筆劃黑板!
    為什麼指甲劃黑板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這是可以找到解釋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惹人討厭的聲音會在腦中觸發一個高度情緒化的反應。
  • 【咀嚼的機理】只有人類才存在的危險的咽喉構造
    本文共973字預計閱讀時間2分鐘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好音樂只給您聽▼      到目前為止的說明,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人類為了攝取食物和飲料很多部分會發生許多現象
  • 指甲刮黑板的聲音有沒有讓你抓狂?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難以忍受指甲在黑板上刮擦的聲音,但你肯定也不會去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正因為這種刺耳的噪音如此遭人厭,科學家們才會去研究這背後的謎團。總的來說,這種折磨耳朵的刮擦聲和嬰兒啼哭、人類尖叫的聲音頻率相同,而這些聲音基本都與求救有關。
  • 你玩過最噁心的遊戲是什麼,各大奇葩遊戲現身,最後一款讓人抓狂
    你玩過最噁心的遊戲是什麼,各大奇葩遊戲現身說法,最後一款讓人抓狂這遊戲僅僅用『噁心』二字根本無法形容它,我感覺在加個『賤』字才勉強符合它的身份。這款披著『馬裡奧』玩法的外衣,卻幹著『噁心人』勾當的遊戲,除了濃重的手繪畫風想讓你吐槽,最重要的是你永遠不知道遊戲製作者前面給你設計了什麼坑。這是小編在網上看到主播玩的遊戲,玩著特別想砸電腦的遊戲,它折磨的你幾近瘋狂。
  • 吃東西聲音太大讓你抓狂?你可能患有恐音症!
    如果一聽到吃麥片時嘎吱嘎吱的聲響或是喝湯時令人頭皮發癢的哧溜聲,你就想尖叫,那你可能真的患有神經障礙,但你不是一個人。該症狀的學名為恐音症,指的是對咀嚼聲、咳嗽聲、打哈欠聲等聲音尤為敏感。有些人的恐音症程度比他人更嚴重,他們會被這些噪音分散注意力,甚至需要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 你的大腦可能不太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勇士們可以點擊播放鍵體驗一下��我們先來做個小調查:以下這些聲音,哪個最讓你抓狂?堅持看到這裡的你,真的很勇敢。因為即使僅僅是看到前面的這些圖片和文字,都會讓很多人產生一種汗毛直立的感覺,簡直就是當代酷刑!
  • 讓人抓狂的「粘粘蟲」
    「粘粘蟲」,看到這三個字你能想到什麼?是不是會馬上聯想到是一種粘呼呼、髒兮兮的東西!看本文題目,就會猜到本人對此有過難忘的經歷。你呢?呃~其實圖片看起來……大概有人會覺得還挺可愛,假象,都是假象!它真的很讓人抓狂;特別是農民朋友都會很討厭它!
  • 《海底總動員2》3D效果極佳 黃健翔魔音令人抓狂
    《海底總動員2》3D效果極佳 黃健翔魔音令人抓狂 時間:2016.06.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γ大頭蝦
  • 保和咀嚼片功效與作用?
    當我們在胃部不舒服的時候,去醫院醫生一般會給我們使用保和咀嚼片,很多人不知道它可以用來做什麼,那麼保和咀嚼片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一、保和咀嚼片功效與作用保和咀嚼片是一種治療積食的常用中成藥,來源於中藥方劑保和丸。保和咀嚼片具有消食,導滯以及和胃的作用,對於成人以及小兒的實際都有很好的療效。主要應用於有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症狀的人群。
  • 《鬼滅之刃》3人組裡最讓人抓狂的一個,就只會必殺技
    看過這部動漫的小夥伴都知道,這是一部慢熱型少年成長題材的熱血番,這部番的缺點就是可能你看第一集覺得特別無聊,然後就沒有動力看下去了,畢竟我也是過來人。不過當你看了兩集後,你就會發現原來這部番真的一點都不無聊,即使節奏前期有些慢,不過確實可看元素有很多,可以看出了作者真的是功底不一般。個人是十分推薦追番的。
  • 偏側咀嚼的危害有哪些?
    大部分人咀嚼食物基本上是左右兩側交換咀嚼,不僅能發揮牙齒的咀嚼功能,還可以通過咀嚼食物,產生摩擦,從而做到自潔,從另一方面來說,也預防了齲齒,也可以幫助頜骨發育。 但是有的小夥伴習慣只用一邊牙齒咀嚼,造成了一些危害。
  • 有一種酷刑是指甲劃黑板的聲音,雞皮疙瘩又起立了
    早在1986年,就有一批科學家注意到這種恐怖的聲音了,他們發現指甲劃擦黑板的聲音,就與猴子發出警報聲的頻率很接近。而靈長類在發現危險時,就是通過發出尖嘯聲來向同伴報警的。此外,我們還可以注意到,嬰兒的啼哭聲也落在此「抓狂頻率」內,嬰兒用啼哭來博取大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