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粘蟲」,看到這三個字你能想到什麼?是不是會馬上聯想到是一種粘呼呼、髒兮兮的東西!
看本文題目,就會猜到本人對此有過難忘的經歷。你呢?
呃~
其實圖片看起來……大概有人會覺得還挺可愛,假象,都是假象!它真的很讓人抓狂;特別是農民朋友都會很討厭它!
粘粘蟲,是我們當地的叫法。這個東西其實學名叫蛞蝓。但是在我心裡它真的不配有學名!
呃~
好吧,我不該歧視小動物;它確實叫蛞蝓。
蛞蝓,又名鼻涕蟲、蜒蚰螺、蜒蚰、旱螺、粘飯蟲、粘粘蟲等。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西南、長江流域、廣東、廣西、福建、江蘇、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害蟲、可入藥。
陸生。體柔軟,形狀似去殼的蝸牛,外形呈不規則的圓柱形。殼退化為一石灰質的薄板,位於身體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內殼。有尾嵴。體呈灰色、黃褐色或橙色,具有不明顯的暗帶和斑點。
觸角2對。眼位於後觸角的頂端。雌、雄生殖孔為1共同孔,位於身體右側、前右觸角的後下方。肺孔開口在外套膜的後緣。
身體經常分泌粘液,爬行後留下銀白色的痕跡。生活於陰暗、潮溼處,白晝潛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動。
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太好,做飯都是用土灶;一間不大的廚房,地面就是土地平整後,鋪上磚頭完事。
這樣的地面,在廚房那個經常用水的環境裡,必然是很潮溼的。會滋生很多小蟲子,其中就有讓人討厭的粘粘蟲。
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吃早飯的時候老是聽到媽媽抱怨:這粘粘蟲真是討厭,每天晚上刷好的碗到早上還是得從新刷一遍,又髒又噁心。
起初聽著媽媽的抱怨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次……
好像還是一個早上,睡夢中迷迷糊糊聽到媽媽喊我:「鐵蛋,趕緊起床,都幾點了不上學了?天天得喊,長大會有個啥出息……」
我迷迷糊糊的爬起來,揉著眼就習慣性的,一步三搖晃的往廚房走;到了廚房就彎腰在碗櫥裡摸出一個溼呼呼的大碗。這時候就感覺脖子後面一股風撲來,緊接著「啪」的一巴掌印在了我的後腦勺,「奶奶的腿兒,又不洗臉就吃,滾出去洗臉去…」罵聲還沒結束就聽見家裡大黃「汪汪汪」的狗叫,原來是隔壁大嬸叫來媽媽去下地幹活了。顧不上我的媽媽,撩下一句解下圍裙就走了「我和你爸都吃過了,你吃完就去上學吧,碗回來我刷」。
「哦」,我弱弱的回答了一句,看著快走出大門的媽媽,抓起勺子正準備舀飯的我,突然感覺左手裡的碗有些不對勁。
就感覺,手心跟碗貼合的地方有東西在蠕動,粘粘的,涼涼的,還特馬痒痒的…
突然有種不詳的預感,說時遲那時快我「啊」的一聲,把碗扔出老遠;頓時感覺一股真氣直達四肢、灌注百核剛起床的迷瞪勁兒便一掃而空了!
愣了有幾秒鐘後,伴隨著我小心臟的劇烈跳動,躡手躡腳的挪向那被我扔出的碎碗。
哇靠!好噁心吶!只見一隻特大號的粘粘蟲已經被碗茬子割成了兩段,每一段都有我拇指大小,還在不停的蠕動翻滾著。斷口處還在慢慢的流出灰色膿狀汁液……
嘔~
幸虧還沒吃早飯,看這扔在不停蠕動的兩段粘粘蟲,還摻雜著流出的汁液,頓時一層雞皮疙瘩起遍全身。
粘粘蟲,雌雄同體,交尾產卵,卵產於潮溼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葉嫩芽,為蔬菜、果樹、菸草、棉花等的敵害。
中國常見的種類有黃蛞蝓。大型,伸展時體長可達120毫米。體黃褐色或深橙色,有淺黃色斑點。
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或住宅的陰暗處。在高溼、高溫的季節最為活躍。喜食植物,為農業的害蟲。國外平均每年要花3000萬美元來消滅它們。
可以晚上在鼻涕蟲出沒的地方放一個裝滿啤酒的盆子,第二天就會看到喝的胖呼呼的鼻涕蟲。
也可以往鼻涕蟲上撒鹽:如果往鼻涕蟲上撒鹽,它會「融化」像水一樣的的東西和一層皮。原因它體內是含水量很高,造成體內鹽度很低,水分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轉移。因此,它就越來越小了, 給人的錯覺是化成水了。
可以用硫酸鋁撒於鼻涕蟲出沒的地方。硫酸鋁對其它軟體動物也有效。
殺死蛞蝓(鼻涕蟲)的另外兩種方法,一種是用濃鹽水噴灑地面驅除成蟲,一種是用米糠或豆餅加入2%砷酸鈣或砷酸鋁製成毒餌誘殺。對室外的陰溝、下水道等地方進行消毒,可用6%的滅達進行處理。
以下資料是摘錄於網上,僅供參考!
性味①《本經》:&34;②《別錄》: &34;【歸經】《本草再新》:&34;
【功用主治】清熱祛風,消腫解毒,破痰通經。治中風歪僻,筋脈拘攣,驚癇,喘息,喉痺,咽腫,癰腫,丹毒,經閉,症瘕,蜈蚣咬傷。
①《本經》:&34;
②《本草衍義》:&34;
③《綱目》:&34;
④《本草匯言》:&34;
⑤《本草崇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