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揭秘價格背後的真相,定價中的心理學套路

2020-12-05 陽小頌讀世界

一句話描述:商家的定價策略。

整本書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對相對價格非常敏感,對絕對價格則不敏感。

對於一件商品應該賣多少價格,人們是沒有概念的。

比如Sikerry,假定它是一個市場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商品,那它的定價就是賣方說了算,隨便定價多少,買家都不會覺得有問題。因為買家不了解這件商品,不知道這件商品的成本價有多少。以前也沒見過同類商品,所以就判斷不了什麼價格是合理的。

如果市場上出現過同類的商品,人們就會根據印象中的價格,來判斷這件商品的價格是否合理。

比如一瓶可樂的價格是4元,如果新上了一款可樂價格是40元,你就會覺得不合理。

有一個詞叫任意連貫性,也就是說,你第一次接觸某件商品的時候,它的價格是多少,在你腦海中會形成一個既定的印象。等下次你再看到這件商品的時候,如果它的價格上漲,你就會認為這個商品的性價比降低了,也就非常有可能去選擇其他品牌的同類商品。

所以商家沒辦法明目張胆地漲價,就只能使用一些小心機。

比如把瓶子底部設計成凹陷的或者換個新包裝,外形看起來沒變化,價格也沒變,但食物的淨含量減少了。這樣的話,成本依然會降下來。

大概有人還記得,可口可樂以前的瓶裝是600毫升,然後過段時間瓶身上的設計變成了寫著500ml+100ml(還有人吐槽,這不還是600嘛,有什麼區別),又過了一段時間就變成了500毫升。

還有一些薯片、零食之類的,動不動就換個包裝,顯示新包裝,用的也是這種套路。

關於價格如何定價,商家怎麼使用策略(定價的小心機),這本書中還講了很多,我想重點聊一聊這兩個方面——錨定效應和前景理論。然後再聊一聊,這類策略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一、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又叫沉錨效應,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也就是說,在估計未知數量時,最初的一個數值(「錨點」)充當了心理上的標杆或起點,顯著影響著預估的數值。

錨定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

打折價許多商品在標示價格時,會標上原價XXX,現折扣價XXX。這裡的原價,就是一個錨點。

即使大家都知道,這件商品原本就是折後這個價格。但原價的錨點依舊在起作用,讓我們潛意識以為,這件商品的價值就是原價的價格。於是就會覺得,現在的折扣價十分划算。

比如一件衣服,以199元的價格出售,一種標價方式是直接標價199元,另一種標價方式是原價399元,現活動期間折後價199元。猜一下,哪一種方式銷量更大?

中間價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是一個商品三種規格選項(三種價格)的例子?比如,咖啡、奶茶分為價格不同的大中小杯,汽車分為低配、中配、高配,手機內存有64g、128g、256g的……

為什麼這麼設定?因為當人們碰到三種價格的商品,如果自己本身又沒有什麼偏好的話,人們一般傾向於選擇「中間」價格。高價和低價都是錨點。

比如,去燙頭髮的時候,理髮店的價格表會顯示好幾個檔次,最低199元,往上399元、599元不等……我們在沒什麼概念的時候,保守估計,都會選擇一個中等價位的。所以店家標最低價的目的,並非為了讓你選擇最低價,而是以最低價為錨點,目的是賣出中等價位的產品或服務。

標高價的託兒很多店家會將一個超高價、幾乎沒有人買的商品放在店裡,作為「鎮店之寶」。像本書作者提到的,恆寶只生產了一個的100美元的手錶,愛馬仕只做了兩隻的33萬美元的手錶。這類東西,在供需市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幻覺。

既然是「一場幻覺」,為什麼還要將它放到店裡呢?

行為定價理論的重要見解有說到,不賣的東西可以影響在賣的東西。

這件高價商品作為一個錨點,放在店裡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購買其他商品。

「感官邏輯」的營銷顧問丹·希爾說,成功的商店利用高價物品來創造「混合著憤怒與幸福的複雜感受」。這是在說,中產階級消費者,對於買不起最高價的商品而感到憤怒,同時又為「買到了同品牌的其他商品」感到幸福。

二、前景理論

1、金錢(或一般而言的得失)的相對性

這個其實就是我們在開頭就說到的,人們對相對價格非常敏感,對絕對價格並不敏感。

2、損失厭惡

損失金錢帶來的傷害,遠遠大於獲得同樣東西帶來的喜悅。

比如說,意外丟失1000元,帶來的痛苦感受,和獲得獎金1000元帶來的喜悅感受。兩者相比,損失是我們更難以接受的。

關於損失厭惡理論,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經做過一項實驗,是一個拋硬幣的賭局。

如果是正面,你將得到150美元;如果是背面,你將輸掉100美元。這個賭局對於參與者來說,長期下注的話,肯定是穩賺不賠的,畢竟輸贏概率相同,贏的收益大於輸的損失。

但是實驗結果卻是,大多數人仍然拒絕了這個賭局,因為對於多數人來說,損失100美元的痛苦遠遠大於得到150美元的快樂。最少收益多少,快樂才能彌補普通人是失去100美元的痛苦呢?答案是,200美元。

這項實驗也證明了,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生活中,商家常用的「過XX幾天恢復原價」、「優惠券限XX天之內使用,超時作廢」等套路,利用的就是消費者的損失厭噁心理。

3、確定性效應

確定性效應說的是,

在面對收益時,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人們傾向於規避風險,選擇確定的好處;

在面對損失時,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人們傾向於喜好風險,選擇「賭一把」。

比如,面對收益,有100%的機會可以得到100美元,和有50%的機會能得到200美元(50%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在這兩者之間,人們必定會選擇前者。

比如,面對損失,100%損失100美元,和50%的機會損失200美元(50%的機會什麼都不損失),在這兩者之間,人們會選擇後者。

三、實際運用

1、先報價

在談判中,第一個出現的數字會成為錨點,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另一方對付出和接受的期望值。

先報出數字的人所確立的錨點是最有力的。

買東西時、應聘時、談判時,都可以用到這個方法。比如,在應聘時,你可以先提出自己的期望薪資,將自己提出的數值作為錨點,植入到對方心目當中。

另外,提出報價時,還可以將報價說得略高於自己的期待薪資,以留給談判時一個浮動的空間。

比如,你的期待薪資是1w,你可以提出1w2的報價作為錨點,談判結果即使略有降低你的標準,也不會低於你內心真正的期望值。

另外,不只是數字,通常情況下,首先提出觀點的人,他的觀點會成為談話的錨點,引導你朝著他的期望去思考。

比如,去剪頭髮時,通常理髮師會推薦染髮、燙髮、保養頭髮,說有套餐A、B、C……錨點直接定在了你選擇哪種套餐上,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使用「先報價」策略,則可以在一進門就說出自己的觀點——不染不燙不做保養,只剪頭髮,謝謝。從而讓自己的觀點成為錨點。

生活中利用錨點先報價的商家比比皆是,買烤冷麵時,直接問你「加雞蛋還是香腸」,直接將「必須加東西」作為錨點定在了雙方的談話中。

賣衣服的商家也是,兩件8折,三件7折,您是買兩件還是三件?可能你最初的目標只是買一件衣服,但是到家才發現自己買了好幾件。「先報價」策略就是說,一開始直接亮出自己的觀點,「我就買這一件」。

2、反向思考

生活中,我們不可能總是「先報價」的那一方。那麼,如果受到錨定的影響,削弱錨定效應的一個技巧就是「反向思考」。

談判時,當對方報出一個高價,錨點起作用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思考,並為這個錨點尋找正當理由:他為什麼報價這麼高?因為XX地方很好,它值這個價格。無意識的情況下,就被錨點左右了自己的判斷。

所謂反向思考,就是說,有意識地思考:這個高價不合理,為什麼不合理?找到儘量多的原因和理由,理由1、理由2、理由3……以此來削弱錨點帶來的影響。

四、最後通牒博弈

除了錨點和前景理論,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談判技巧——最後通牒博弈。

最後通牒博弈起源於,一項名為「最後通牒」的有趣的博弈論實驗。最後通牒(Ultimatum)的漢語意思是指談判破裂前的「最後的話」,一般指一方就某問題通知對方,限其在一定時間內接受其條件,否則將採取某種強制措施。

所謂最後通牒博弈,其實就是一種由兩名參與者進行的非零和博弈。在這種博弈中,一名提議者向另一名響應者提出一種分配資源的方案,如果響應者同意這一方案,則按照這種方案進行資源分配;如果不同意,則兩人都會什麼都得不到。

比如,兩個人分一筆固定的錢——1000元。一個人有提出分配方案的權利,另外一個人同意或不同意的決定權(若不同意,兩個人什麼都得不到)。

假如A提方案,B表決。如果A提出的方案是9:1,即A得900元,B得100元。如果B接受,那麼A得900元,B得100元。如果B不接受,兩個人則一無所得。

按照人都是理性的假設來猜測,如果B接受了,自己還能得100元,如果不接受,自己一分錢都沒有,如果B足夠理性,那麼他應該是接受這筆錢的。

但是,這是根據理性人的假設預估的結果。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我相信,99%的人都會覺得「我」只拿100元,而你卻得到900元,太不公平了。從而拒絕接受這樣的分配方案。中國有句老話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大概也能解釋這種心理。

在日常的經濟行為,如談判中,最後通牒作為一種策略也起著重要作用。

如在商業競爭中,兩家公司同時競爭某個項目,A公司較大,大概率能夠中標這次項目,B公司較小,但是擁有攪黃項目的能力。雙方均有可能使用最後通牒博弈,B:你分我一杯羹,或我攪黃項目,誰都得不到;A:你老實點,我給你合作的機會,否則,你什麼都得不到。

即使不是競爭,是合作夥伴,談合作時,依然會存在最後通牒博弈的痕跡。比如,合作的一方表態:這份合同我最多讓利5%,這是我能給出的最低價,再低我們就沒辦法合作了。給出對方的兩個選擇是:接受,合作達成;不接受,合作失敗。

聽起來好像很複雜的樣子,但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這樣的談判技巧。比如,在買衣服時的討價還價。

「這個50行不行啊?行我就帶走,不行就算了。」當你扭頭就走的時候,老闆會喊住你說:「哎呀哎呀,行,你帶走吧。」

這時使用的策略就是最後通牒博弈,我們給出兩個選項是:A 接受我們的報價,交易成功;B 不接受,雙方交易失敗。

再比如,孩子跟家長要零花錢時,孩子要100元,家長說只有50元,要你就拿走,不要就沒了。這也是在使用最後通牒博弈。

好了,關於《無價》這本書,就聊這麼多。如果你對定價策略比較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裡面還有很多關於定價的有趣實驗。

希望你看過這篇文章之後,對定價策略有了一定理解,以後在生活中也能用到這些技巧。

祝你生活愉快。

相關推薦:書籍《無價:洞悉大眾心理玩轉價格遊戲》作者:威廉·龐德斯通《思考,快與慢》作者:丹尼爾·卡尼曼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鐵礦石價格暴漲背後的真相
    62%指數從80美金漲至當前的140美金,大連的鐵礦石期貨指數從550元/噸,漲至1000元/噸,漲幅驚人。鐵礦石價格飆漲的背後,真相是什麼呢? 【產業鏈位置看鐵礦】從產業鏈分配視角看,上中下遊會通過利潤大小來調整產量,整個產業鏈不斷處於動態的調整與平衡中,虧損時間較長的品種,長時間的虧損是不可持續的,後續重點關注企業在長期虧損下是否會發生減產行為,以及動態跟蹤庫存消費之間的動態變化,當出現供給端收縮或供給端收縮且需求狀況有所好轉,進而供不應求,供需關係改變時是做多的良機。
  • 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揭秘PUA的5大套路
    近日,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詳細解釋了PUA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再次引發了廣泛關注起初是指系統性學習戀愛技巧和心理學知識,不斷自我完善情商,去接近、搭訕自己喜歡的人。
  • 豫北電碳揭秘:石墨烯大熱背後真相!
    小編帶你揭秘,石墨烯大熱背後的真相!探尋一: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最輕最強的材料,與石墨淵源極深。數據顯示,2004年第一次得到石墨烯,就是用膠帶從石墨上粘下來一層。石墨烯大熱背後真相探尋二:石墨烯與石墨區別石墨烯: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透光率高、導電性強,主要應用於材料學、能源、生物醫學、微納加工等領域,被認為是一種高科技材料。
  • 淨水背後的真相是什麼?聽聽專業揭秘
    從這些背後看看淨水的事實是怎麼樣的!自來水汙染用科技來揭秘如今淨水器的推銷方式多種多樣,不少商家為了提高可信度。科技手段都用上了。電解水實驗,看起來很專業,通過測試自來水、礦泉水、純淨水三個水質,現場點解之後,發現純淨水的水質最好,自來水和礦泉水都有不同黑色、褐色物質出現。從而來證明,淨水器淨化的水更乾淨,讓我們少喝到髒物質!真的是這樣嗎?
  • 央視曝驚天騙局 揭秘投資背後的真相(組圖)
    央視曝驚天騙局 揭秘投資背後的真相  警方資料視頻:犯罪嫌疑人放禮炮慶祝  警方提供的這段視頻內容發生在2017年2月17日下午,涉案公司老闆郭某組織團夥成員,對拉到受害事主入金的楊某兵進行表彰。視頻中楊某兵胸前佩戴大紅花,其他團夥成員則鳴放禮炮慶祝,表彰大會結束後郭某還對相關成員發放獎金,並手舉一疊疊鈔票,得意洋洋地集體拍照。而與這群犯罪嫌疑人集體炫富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些被騙投資者欲哭無淚的痛苦。  重慶投資者 李女士:12月28號那一天,我就虧了48萬,我整個被詐了72萬多。
  • 《後真相時代》|揭秘真相背後的故事
    在《後真相時代》這本書中,他也為讀者列舉了很多自己運用「真相」幫助企業調整企業文化,使企業後續發展得到全體員工的一致支持的案例。除了這些,作者麥克唐納,還憑藉自己多年工作經驗,對政界人士的演講、對商界的廣告詞等為讀者做了細緻的分析,講述出了那些說詞背後,掩藏起來的其他「真相」。
  • 眼科主任揭秘「訓練提升視力」背後的真相
    眼科主任揭秘「訓練提升視力」背後的真相 小兒眼科專家何光華主任今天,我們邀請到成都愛迪眼科斜弱視與小兒眼科何光華主任為各位家長揭開「訓練提升視力」背後的真相。早已淘汰的視力表藏貓膩  何光華主任表示,受到場地、患者病情、認知水平等條件的限制,我們會使用很多類型的視力表。但同一個人使用不同視力表卻可能產生不同的測試結果。這兩種視力表中,早已被淘汰的視力表比現行的「標準對數視力表」更容易辨認。
  • 斯諾登揭秘美國為何對UFO外星人情有獨鍾?真相震撼世界
    斯諾登意外揭秘。根據斯諾登透漏的驚人文件,政府長久以來知道UFO為一個種族,其科技遠超人類。加拉加斯,委內瑞拉----愛德華斯諾登,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文件的走漏者,在周五時得到了委內瑞拉的保護。有了安全的保護港,斯諾登情願經過網際網路記事透漏更多震動國際的,對於政府部門的獨家隱秘。
  • 別再相信舊時代的營銷心理學了,價值營銷有新的三部曲 | 超級觀點
    我看過很多所謂的商業潛規則和銷售心理學,只會教人如何拿捏性格戰術,利用空間環境製造虛擬消費願景。陳舊老套到你的潛在受眾都知道的道理咱們不講,這個系列我會著重講解女性買買買背後的非常規商業心理學戰術,第一篇咱們先來講講價值營銷的前期鋪路三部曲:產品定價策略,沉澱用戶畫像和促生消費動機。
  • 翡翠成品的定價到底是由什麼因素構成的呢?
    「黃金有價玉無價」,我們都知道,翡翠是天然玉石,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其價值是不可以用克來簡單衡量的,但是到底還是一種商品,在進行交易的時候,總需要有一個確定的價格。那麼,那些翡翠成品的定價到底是由什麼因素構成的呢?
  • 揭秘誘人套餐的背後真相
    根據套餐內語音和流量的不同還會劃分不同檔位的定價。如今,流量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分鐘數則有些弱化,很多用戶每個月100分鐘都用不完,而流量則是月月不夠用,甚至還要花很多錢用於流量的購買。擁有更多的流量更低的價格無疑是很誘人的。筆者通過網絡檢索,發現了有不少看著很誘人的套餐。比如19元就能擁有200GB還不限速。這是真的嗎?仔細查找發現還確有其事。
  • 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
    原標題: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   歲末年初,各種盤點不斷,也算常態了。這不,邪教也被老美inside out了。   亞馬遜網新近開售的Cults Inside Out: How People Get In and Can Get Out(姑譯《邪教揭秘:洗腦背後的真相》),告訴你,世界邪教千千萬,不能傻傻分不清。
  • 《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揭秘邪教洗腦過程
    瑞克·艾倫·羅斯著《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 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邪教,可謂是讓人「談邪色變」。如何抵禦邪教的侵害,拯救深受邪教迷惑的人,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認識它背後的運作規律。《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就是這樣的一本著作,它被亞馬遜評為「最權威、最深入、最專業的邪教問題專著」。《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一書由從事幹預邪教工作長達30餘年的瑞克·艾倫·羅斯於2014年推出。瑞克·羅斯是美國幹預邪教專家、破壞性膜拜犯罪案件法律顧問、全美有資質法庭訴訟專家、私人諮詢顧問、客座講師。
  • 價格歧視:雙十一的真相
    編輯導讀:價格歧視並非一個貶義詞,電商網站上充斥著的各種打折日,雙十一、618等都屬於價格歧視的一種,有了價格歧視才讓經濟條件沒有那麼好的人也可以享受到好商品。本文作者對什麼是價格歧視,在營銷過程中有什麼作用進行了分析討論,與大家分享。一、歧視1.
  • 全面揭秘蜥蜴人外星種族,大衛艾克陰謀論背後的真相
    同時也是卡米洛特揭秘工程參與者之一,世界著名神秘學調查者。1990年艾克認識了一位叫Betty Shine的靈媒,擅長精神治療。靈媒不但治好了他的關節炎,更幫他解開了許多心中的困惑。Shine說,艾克就是「上帝之子」,被送到地球來救治萬物,他將名滿天下但也要面對無數非議與嘲笑。
  • 重讀《傲慢與偏見》:審視愛情與婚姻背後的3個扎心心理學真相
    書中達西與伊莉莎白的愛情之路更是一波三折,背後揭示的心理學真相,現在看來,仍具有探討價值。 01 簡·奧斯汀深諳人性,奠定了作品通透的愛情觀 "傲慢與恭順"、"自負與謙卑"、"貪財與審慎"、"卑躬屈膝卻又自命不凡",上述相互矛盾的雙重性格烙印,深深地刻在柯林斯先生、班內特太太等人的身上。
  • 了解真相後,才知道原來是「被套路」了
    了解真相後,才知道原來是「被套路」了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人也都發現了,現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總是會有很多不同的美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現在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很多其他國家的美食也是開始在我們面前出現,尤其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就會經常的見到一種叫做培根的肉類,那麼對於這個培根來說,其實它是從西方國家傳入過來的雖然長肉的時間比較短,但是影響力卻非常的大因為很多人都會發現這個培根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可是對於這個培根到底是用什麼製作出來
  • 家電維修要小心「套路」(多稜鏡)
    汪韜感慨:「這麼多『套路』,真不讓人省心。」 在某網絡服務平臺上的一家北京家電維修商,標識為鑽石評級、機構認證,聲稱能精修各類家電,擁有百餘名優秀技師。底下的評論區卻炸開了鍋:「修冰箱,本來說好300元,後來突然告訴我做了清洗、加了氟,加價到480元。維修人員走後,連冰箱擋板都沒蓋上。」一名消費者說。
  • 魔術揭秘:世界上11個著名的魔術表演背後,所存在鮮為人知的真相
    魔術是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看的一種娛樂表演,它的歷史非常悠久,也湧現出了許多知名的魔術師,以及那些經典魔術表演,給觀眾帶來了難以想像的視覺體驗,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想去破解這些魔術的奧秘,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當然,一般的情況下,想要獲取這些表演背後的秘密是很難的,但是今天小編可以給大家帶來魔術的大揭秘
  • 【專家視野】揭秘概念背後的心理學智慧
    發展心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揭示人類心理發生、發展的規律是其毋庸置疑的根本任務。然而,發展心理學又與人類生活和教育實踐有著密切的關係,它所關注和探討的內容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而利用研究成果來優化發展也是發展心理學不容推辭的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