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中,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你知道的是「意識創造」的,你不知道的是「潛意識創造」的。
由於單位全是已婚人士,所以在一次同事聚會中我決定跟他們玩一個遊戲,任選了三位同事,請每人任意寫三個成語。
正在眾人不解時,三位同事已經完成。
我解釋道:「都說人有潛意識,這三個成語代表了他們婚姻的三個不同階段:相識、戀愛、婚後。」
潛意識
聽完我的解釋,大家望向我手中的字條:
這時,大家都驚掉了下巴,也太神了吧!
事實上,潛意識才是控制你的大BOSS。馬雲最精於此道,你看他取得這些名字: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小二、親……而且,他在任何時候都最強調價值觀,因為馬雲真正弄懂了「用潛意識的力量向宇宙下訂單」的秘密,所以他才可以白手起家,成為了名揚世界的華人首富!
人類可說是世界命運的支配者,因為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和生活環境,而其原因就在於人類擁有可以改變及憾動自己潛意識的能力。
目前發現控制潛意識的最佳方式,即是通過「自我暗示」的方法.潛意識能量,無限無形力量中最為強大的便是思考力。芝加哥大學的赫裡克博士說過:頭腦細胞及神經組合龐大得令人嘆為觀止,這個組合數,大到連幾億光年的天文數字也望塵莫及……一般認為,人類的大腦皮層內有140億個神經細胞,而這些神經細胞都依照一定規則,有秩序的排列者……若使神經細胞產生活動,可記錄出百萬分之一伏特的電位差。
潛意識容易接收與情感有關的資訊,想和潛意識溝通必須使用特殊的語言,而潛意識最能理解的語言便是情感。情感可分為六種建設性的情感與六種破壞性的情感。自我暗示所謂自我暗示,是指透過五種感官元素(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給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潛意識的作用之一,事實上就是在替你創造出達成願望的強烈信念,而強烈的信念便能發揮出無窮的力量。聖經上有一句話:只要相信,你便可以得到。
運用自我暗示吸引財富在此我將以財富目標為例,介紹撼動潛意識自我暗示力量的三個步驟:
(1)寫下你自我暗示的內容:例如,你決定在二年後的十二月十一日前要在銀行存到50萬元,那麼你的自我暗示語錄,大致應該如下:
我在一九XX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會賺到五十萬元,這筆錢是我在二年間一點一滴的累積下來的。
為達到50萬元的目標,我有全力以赴的決心,我有堅毅不可動搖的信念,我現在就能清楚地看到並感覺到這50萬元在我手中的情景。這筆財富已經在我面前等著我,但我必須採取行動,潛意識一定會給我所有需要的資源和步驟,當靈感及機會來臨時,我一定按照潛意識的指示,立即展開行動。
(2)接下來,你必須在每天早上一起床以及晚上睡覺前,早晚反覆的朗讀,一面在心中描繪完成時的影像,一面發出聲音念出來(聲音不用太大,以自己聽很見為準),對於這一步驟,你也可以將暗示的內容自己錄成磁帶於每天早晚重複;
(3)在牆壁、浴室、桌子等任何你看得到的地方貼上這個暗示,使它如影隨形不離地隨時隨地刺激你的潛意識。
目標視覺化、自我暗示為刺激潛意識的工具自我暗示本身並不能助你達成目標或產生財富。而是自我暗示會刺激潛意識,是潛意識幫你完成目標及賺取財富,自我暗示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人的頭腦和心智是由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所組成的。
潛意識是無法分辨是非善惡的,無論意識給了它什麼樣的資訊或想法,它都只會照樣全收而且對任何的指令都會一一的得以實現。潛意識透過自我暗示所能發揮出來的無窮力量,是驚人且不可思議的,這世上許多所謂的奇蹟或靈感,都是透過自我暗示的方式而產生的。
從冰山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潛意識一直深入海底,連接整個海床。如果你能夠深入挖掘潛意識的力量,最終將擁有調用宇宙的力量;在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面看到過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宇宙都會合力助你實現夢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1)無限潛能
人腦接受信息的方式可分為有意識(Conscious)接收和無意識(Unconscious)接收兩種方式。我們每天都會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無形的刺激,引起我們的注意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有意識或曰顯意識接收是人腦對於周遭事物的刺激有知覺地接收信息;而無意識接收是人腦對於周遭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覺地接受信息,這就是所謂潛意識(subliminal)。
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說:
「人腦好像是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均只用了不到1%的腦力。」
一個正常的大腦記憶容量有大約6億本書的知識總量,相當於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120萬倍。如果人類發揮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記憶整套百科全書,獲12個博士學位。
根據研究,即使世界上記憶力最好的人,其大腦的使用也沒有達到其功能的1%。人類的知識與智慧,迄今仍是「低度開發」!人的大腦真是個無盡的寶藏,可惜的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地發揮它的「潛能」(subliminal energy)——潛意識中激發出來的能量。
(2)α狀態
人的大腦24小時都會不停止運動。其運動形態表現為β、α、θ、δ四種振動波形。醫學界根據單位時間的腦波運動周期來定義這四種腦波:
在特種示波器的監視下,能測得以下腦波圖:
研究發現,腦波處於β狀態時,人的意識非常活躍,人們能進行複雜的邏輯思維:
腦波處於α狀態時,人的意識活動明顯受抑制,無法進行邏輯思維,處於無意識狀。此時,大腦憑直覺、靈感、慣性、圖像、想像等接收或傳遞信息。此時的潛意識處於活躍狀態。
腦波處於θ狀態時,即睡眠狀態,人會做夢,中間穿插出現α、θ狀態會使夢時斷時續,時而如入真境,時而雜亂無緒、不可思議。
腦波處於δ狀態,大腦幾乎沒有任何思維活動,即睡眠時的無夢狀態。
人們通常所指的潛意識狀態,實際上就是指腦波處於「α」波形時人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簡稱「α狀態」。人的一切潛意識活動都與「α狀態」有關。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通過控制大腦的運動狀態來控制人的潛意識,以達到有效激發我們無限的潛能的目的。
(1)特徵一:能量巨大
「冰山理論」形象地描述了意識狀態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現實能量,和潛意識狀態下我們可能有的巨大潛在能量之間的巨大差距。潛能大師伯恩·崔西研究斷言,人們潛能是我們現實能量的3萬倍以上。
(2)特徵二:β狀態時顯意識指揮潛意識,α狀態時潛意識指揮顯意識
在許多極端的情況下,如恐懼、絕境、重大選擇、大喜大悲時,大腦會突然處於暫時的「空白」狀態,這種狀態其實就是α狀態。那一瞬間常常會迸發出自己都難以置信的能量,那就是潛意識指揮顯意識的結果:潛能被激發。
β狀態時,顯意識對潛意識指揮表現為:
α狀態時,潛意識對顯意識的指揮表現為:
(3)特徵三:不懂邏輯,直來直去,不知拐彎
這一特徵,給人們利用心理暗示技術來改造潛意識,激發潛能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間。
(4)特徵四:對圖像刺激敏感,並分不清是親自經歷的竟像,還是自我想像產生的圖像
自我冥想,卓越圈,榜樣力量,目標視覺化等激發潛能的心理技術,即依據這一特徵而產生。
(5)特徵五:記憶差,需強烈刺激或重複刺激。
其一,強烈刺激會帶來刻骨銘心的感受。刻骨銘心會在潛意識中留下深刻印象,並因此而調動巨大的潛能。比如潛能訓練中常用的訓練手段:極限體能訓練與極限心理訓練:武俠小說中常見為報殺父之仇苦練數載,終成曠世武功的故事;臥薪嘗膽;當頭棒喝等等都是強烈刺激潛意識以調動潛能的典型手法。
其二,反覆刺激。目的在於形成習慣,而習慣就是潛意識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之一。
(6)特徵六:放鬆時,最容易與潛意識溝通
比如,練功前的靜坐;發功前的屏氣凝神;催眠前的放鬆與自我放鬆過程;潛意識音樂給大腦輸入各種令人放鬆的信號;美國高科技產品「生命潛能開發機」,工作前利用安裝在人身上的諸多電極向人的神經系統傳輸特定的電波,以誘發大腦中的α波出現等等,都是為了先讓自己完全放鬆,以便與潛意識進行溝通。
(7)特徵七:潛意識具有自動排列組合分類的功能
潛意識將保存儲蓄的複雜性的東西,進行自動的重新排列組合、分類,以隨時應付各種需要。人們做夢,便是潛意識的一種自動排列組合的反映。當我們思考某個問題的時候,與這類有關的潛意識就可能被我們喚醒,從潛意識裡升到意識中來為思考服務。而與思考問題無關的潛意識,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喚醒,它老老實實在那裡埋藏著。大腦功能紊亂的「神經病」,便是潛意識排列組合混亂無序造成的。
(8)特徵八:潛意識有直接支配人行為的功能
人的一些習慣性動作、行為,以及一些自己也沒有意料到的行為,實際上就是潛意識在支配人。一些人遇到難題,馬上想到「挑戰」「想辦法解決」,行動也幾乎同時跟上。另一些人遇到難題,則不自覺地、甚至不加思考地就想到退,想到失敗,而且也在行動上退卻。這便是過去不同經驗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9)特徵九:潛意識具有自動解決問題的思維功能
當我們苦思冥想某一難題,一時得不到解決時,我們可能會暫時停下來做別的事。結果突然有一天。問題答案的線索,甚至完整的答案從你腦中跳出來了,你驚喜萬分。原來這便是潛意識在自動替你思維解決問題。所謂「靈感」,就是潛意識的自動思考功能。
(1)意識反覆刺激形成潛意識
比如,一位母親每當孩子做錯事,表現不如她意時,就當面對孩子說:你真是一個笨蛋。這個信息不斷被孩子接收,並貯藏在大腦中,久而久之,孩子的潛意識中會形成一個自我形象「我是個笨蛋」。這樣的結果常常是,孩子成人之後表現為沒有創造性,有自卑情結。
(2)無意識反覆刺激形成潛意識
比如,周圍的朋友都很成功,你的潛意識中會有無形的壓力和動力;職業的習慣,會使警察憑「直覺」敏感地從人群中發現小偷,會使記者敏感於社會新聞,會使企業家敏感於商機;火車的汽笛聲會使一些人晚上無法入睡,而對於常住在鐵路邊上的人,可能就會無動於衷,因為他的潛意識認為火車叫沒什麼大不了的。
(3)意識瞬間強力刺激形成潛意識
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戀經歷,可能會造成該人潛意識中終身對感情的恐懼;小時候老師的一次公開表揚,可能會成為某人日後成功的信心源泉。
(4)無意識瞬間強力刺激形成潛意識
有一個病例,患者一下水遊泳就抽筋。看過各大醫院後均感無效,後經心理醫生催眠發現,「病灶」原來是患者自己都不記得的小時候一次落水。心理醫生們發現,許多「怪病」都與無意識形成的潛意識有關。
人腦的思維活動由顯意識、潛意識以及聯通兩者的能動潛意識三大部分組成。
大腦在顯意識狀態下,不斷感知外界信息的刺激而產生聯想,作出評估,產生邏輯判斷,形成決定。不斷感知的外界信息逐步貯藏在潛意識當中,慢慢在潛意識中形成自我形象、信念、態度、習慣,並保存自認為的真理事實。
能動潛意識的作用是,在做出行為反應之前,自動比較顯意識與潛意識是否協調一致。若一致,能動潛意識會只需調動顯能,發出相應指令,指揮全身各組織做出相應反應;若二者產生衝突,能動潛意識自動比較兩者的強與弱。顯意識信號更強時,立即創造能量,壓制潛意識按顯意識決定行事:潛意識信號強而顯意識信號弱時,它也立即創造能量,否定顯意識,按潛意識指令行事;當二者產生巨大衝突時,能動潛意識會瞬間創造巨大的潛能,使人產生通常狀態下無以比擬的巨大力量。
因此,我們可以解釋許多現實中的現象。這就是為什麼自信的人即使失敗,他仍然充滿力量,而自卑的人即使時機再好,仍然懷疑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是我認為的我」。信念在關鍵時刻會起決定性作用,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起決定性作用。
利用潛意識的核心方法是改造潛意識,下面三大改造自我潛意識的方法,均十分有效;
(1)方法一:強力刺激法
比如推銷員在遇到挫折時,大喊一聲,可以立即恢復力量;置於死地,常可以「後生」;強烈的夢想,造就偉大的行動。在我們三天兩夜「巔峰銷售潛能」,兩天一夜的「巔峰團隊潛能」(即『激勵、溝通與團隊建設)高級訓練課程中,均採用了大量的超強度心理及生理訓練手段,以幫助學員強力刺激自我意識,達到激發自我潛能的目的。
(2)方法二:直接輸入法
另外,你也可以不斷尋找其他對你有效的「直接輸入」方法加以運用。以上方法如果你照做,你將發現奇蹟會出現。
(3)方法三:心理暗示
心理學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即是心理暗示對人的巨大作用力的有力證明。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在學校經過一番「測試與分析」,他告訴老師以及在座的學生們,班級裡哪一部分學生特別聰明。當然,他的所謂「測試與分析」只是為了掩人耳目,挑選完全是隨機的。
受到心理學權威的暗示,接下來老師毫不猶豫地用對待「聰明人」的方法對待那部分「聰明的」學生,那群被教授暗示為「特別聰明的」學生也開始認為自己是應該「聰明的」,而且越來越發現自己似乎確實很聰明。
8個月後,考試的結果表明,那群被教授圈定「聰明的」學生的成績果然明顯優於其他學生,或明顯優於自己的過去。
顯然,羅森·塔爾實驗中綜合運用了權威暗示(羅森。塔爾是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心理學權威);環境暗示(老師同學都知道測試的結果);期望暗示(聰明的學生會考出好成績);自我談話暗示(我是一個聰明的人);諸多暗示的結果,造成了「羅森·塔爾效應」。
積極的自我暗示,須遵循以下四條原則:
因此,凡是重要的信念,請視覺化。一條一條寫下來貼在顯眼處:凡是目標,都請視覺化。寫下來很好,變成圖像或立體的更好,然後將它貼在或放在你每天都能數次看得見的地方。善用潛意識的力量,成功會比你想像得更快、更輕鬆。彩蛋,推薦一套「積極的自我談話」,它能很好地幫助自己將顯意識及潛意識集中到積極的意焦上:
自我激勵: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自我期望:我是一個大企業家。
自我要求:我一定要努力,加油幹。
自我表揚:我真是好樣的。
自我欣賞:我真行。
自我關心:我要注意身體。
自我獎勵:祝賀你,這份禮物送給你啦!
自我批評:不該這樣。
自我懲罰:這件事是我不對,去做好事,補償一下。
自我提醒:成功者是不會輕言放棄的。
自我開導:想開點!何必計較這些小節。
自我安慰:沒有失敗,只是暫時還沒有成功而已。
自我總結:做得對,繼續幹。自我命令:立即行動!
當你通過催眠能夠進入潛意識活躍狀態時,你就可以開始向宇宙下訂單了。以下是我自己長期實踐的步驟:
(1)步驟1:了解自己,設立合理的目標
你必須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現在所處的位置,和你要去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去設立合理的目標。
(2)步驟2:不斷的重複和刺激,讓潛意識接收訂單指令
在這個步驟中,你也許應該製作自己的夢想板或是夢想書,最好是圖片;你也可以將自己的目標製作成潛意識CD在自己睡覺時不斷的播放,因為潛意識它是不睡覺的。 關於潛意識接收的詞彙你應該注意,因為它不知對錯,所以你一定要用積極正面肯定的指令,比如要把「不要緊張」換成「放鬆」;把「不要生病」換成「我很健康」;把「我想成功」換成「我是成功者」等等。
(3)步驟3:想像你達成目標的畫面和美好感覺
催眠的開始就是放鬆和想像。所以要去實現你的目標,你都需要勾勒出清晰的藍圖,去想像已經達成目標的畫面和美好感覺。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達成目標,沒有心想事成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沒有讓潛意識接收。我們很多時候對自己進行暗示時如果在清醒狀態是很難起效,但如果引導到催眠狀態(α波狀態),進行的正面暗示將有效的多。
(4)步驟4:不要與人分享你的目標
有的人會說,要分享自己的目標讓公眾來監督。不過現實生活中往往是說出自己的目標後,別人會稀釋你的能量(比如負面的、消極的話;不在乎;笑話你;或者潑冷水等等,雖然可能並不是惡意的)。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比如對於你最要好的朋友,全力支持你的朋友是可以分享的。當你的內在變的越來越強大時,當你已經開始不斷的達成一個又一個目標時,這時候也不妨向別人分享你的目標和成功經驗了。
(5)步驟5:不要指導你的潛意識該怎麼做
你要相信你的潛意識,相信潛意識的智慧。一旦懷疑,顯意識就會干擾,潛意識便不能發揮其最大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刻意,要順其自然。
(6)步驟6:感恩你的潛意識
不管這個目標有沒有達成,你都要感恩。感恩你的潛意識!感恩是獲取宇宙能量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同時也讓我想到,意念的力量。我在自己家裡因為習慣於聽早課,所以每天都能很早就起床,平時最晚不會超過五點半,但是到了老媽家好像全身心的放鬆,一般都會睡到六七點,今天就是七點才起床的。感覺浪費了好多時間呀,因為早起的那段時間利用率很高,那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沒人來打擾。
一次,我在茶几上吃煮好的方便麵,一邊還擺放著我愛吃的鹹菜。我邊看著擺放在茶几上的一本平常喜愛看的書,一邊端著方便麵吃。我每看書停頓後便將一塊鹹菜吃一點之後放到盛著方便麵的碗裡,然後當筆者再次停頓時,又一次夾了鹹菜,並且吃了一點又放進了方便麵裡面,反覆幾次,方便麵吃完了,卻發現吃剩的碗裡卻還有許多被筆者吃了半截的鹹菜。如此幾次,我就在想,這樣的潛意識,是不是與我們的消費一樣呢?
是的,這種潛意識的夾菜與我們潛意識的消費是同樣的道理;在我們的消費中,我們常常去喜歡買自己偏愛的那種牌子的物品,正如我們在菜市場看到有那麼多賣烤白薯的,卻通常是去買同一個人的;我們常常專著於某一家鞋店,某一家小吃店,或是某一家理髮店。對,這是顧客的忠誠度。同時,這也是潛意識消費。
潛意識消費的前提:必須有紮實的顧客忠誠度。雙方之間必須有一個支點,就是感情。其作用是,以感情作為支點,架起經營者與消費者一種默契的交流狀態。 潛意識消費大約有以下特點:
哈佛商學院傑拉爾德(Gerald Zaltman)教授最近的實證研究表明95%的消費者對產品或品牌的認知存在於他們的潛意識裡。關於潛意識消費的研究,我們要從兩個層面來入手,內因和外因。內因包括:消費者與銷售方。消費者,包括個人喜好,習慣、思想、意識形態、世界觀、人生觀等主觀性方面。銷售方,包括服務、信譽、展示、產品功能等。此外,外因部分包括社會評價、輿論引導、宏觀政策等。
首先要了解人的行為機制,這些只是利用管理心理學知識,進行營銷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並不是全部。
(1) 76秒衝動窗口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購買衝動,只會持續76秒,如果在這段時間內不能完成購買,衝動就會消失;你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間窗口,壓縮購買流程,幫助顧客完成下單動作;你也可以嘗試用這個時間窗口,向他人表達觀點,或是在求職中推銷自己。
(2) 亮度的「閾下意識」
我們每個人的感覺都有一個「閾值」。以視覺為例,亮度低於「閾值」,肉眼就無法看見;但在「閾下」,我們的潛意識仍然可以察覺,稱為「閾下意識」,並且影響我們的判斷。聰明的商家會合理利用這點,比如,樂之餅乾的包裝圖案隱藏著「SEX」的字樣,從潛意識層面促進顧客購買。
(3) 時間的「閾下意識」
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同樣擁有「閾下意識」;一幅畫面,如果在我們眼前閃爍的時間很短,肉眼無法看見,但「閾下意識」可以感知。比如,如果你希望你的產品能傳遞「關愛」的感覺,就可以在廣告片的空隙處加入淺淺的「LOVE」字樣。
(4) 「情緒啟動效應」
「我們先行產生一種情緒後,後面的行為也容易蒙上同樣的情緒色彩。」因此,你可以在營銷時先進行情緒渲染,給顧客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同樣,當你與別人交流時,也可以先進行必要的情緒鋪墊,這樣別人會更樂意接受你的觀點。
(5)「蔡格尼克」效應
意思是說,「人有一種完成完整加工的本能」,也就是說我們趨向於把碎片自動拼合。「蔡格尼克」效應可以與「閾下意識」捆綁打組合拳:比如,在「閾下」關聯印上嘴唇的圖形,「閾上」用語言暗示,假設是「吃爆米花」,那麼看的人就會自動把信息補全:你家的爆米花吃起來很可口。
潛意識佔據大腦92%的大小,顯意識僅佔剩下的8%,所以我們最不了解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你生活中,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 你知道的是「意識創造」的,你不知道的是「潛意識創造」的!維繫人類萬物之靈的力量就是潛意識的力量,積極的潛意識可以讓任何邪惡失去它恐怖的表象,湮沒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中,也只有這種力量才能讓我們依附它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End-
作者:水伯,stygoogle創始人,《消費者洞察指引》作者
本文由 @水伯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