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博士:基於熔融鹽的特點介紹了現有熔融鹽雙罐直接/間接儲熱和...

2021-01-15 世紀新能源網

2013年8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國家

太陽能

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國際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在海南省三亞市隆重召開。本屆論壇部分代表的發言內容和觀點總結如下:

徐超 博士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基於熔融鹽的特點介紹了現有熔融鹽雙罐直接/間接儲熱和單罐儲熱的優缺點,針對單罐斜溫層儲熱系統流動與換熱過程進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單罐斜溫層系統的熱性能。並對單罐斜溫層進行了建模,數值模擬了不同傳輸關聯式對其特性的影響;給出了罐高度與熔融鹽在中心線處溫度的關係曲線,結果顯示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基本一致;還考察了不同的填充顆粒導熱系統對斜溫層充放熱性能的影響程度;其次,研究了不同的結構參數和工作參數,如不同的罐體高度對熔融鹽輸入輸出變化、斜溫層變化及其他性能的影響,通過上述變化規律可以指導優化斜溫層的設計;另外,還考慮了罐體保溫、停機狀態斜溫層擴張對斜溫層的影響情況。然後,研究了充放熱過程中填充顆粒屬性變化對溫度的影響情況。基於新的物理模型研究了放熱時不同位置顆粒溫度變化、顆粒內部溫度變化、顆粒直徑的變化、顆粒材料的變化對斜溫層溫度變化的影響。最後,利用相變材料的低成本、高密度等特性代替固體填充顆粒,在修正前期模型基礎上,模擬結果和實驗結果一致。(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相關焦點

  • 華北電力大學徐超:儲熱目前商用化程度非常高、可用於電力調峰
    固—液相變的儲熱材料很多,有非常多的材料,涵蓋了從極低的溫度到1000度以上的極高溫度,材料有石蠟、非石蠟的材料,主要應用於100度以下的溫度範圍內,還有熔融鹽,還有金屬等無機相變材料,熔融鹽和金屬可以用在比較高的相變儲熱。還有一些材料是基於上述材料的複合。其中高溫的儲熱技術領域,主要應用是熔融鹽,當然還有一部分技術也得到了研究。
  • 熔融鹽傳熱蓄熱技術
    在傳統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中,採用的傳熱蓄熱工作介質主要有空氣、水蒸氣和導熱油,但這三種介質都有各自的缺陷:空氣的使用溫度高但是工作壓力大,傳熱性能差;水蒸氣傳熱性能稍好但是使用溫度較低,工作壓力仍然很大;導熱油擁有良好的傳熱性能和低的工作壓力,但是使用溫度低,工作溫度在400℃以下,而且導熱油成本很高。
  • 「科普」太陽能光熱與儲熱
    像太陽鹽和HitecXL這樣的熔融鹽是兩個最常見的例子。顧名思義,這些鹽雖然在室溫(25°C)下為固體,但在高溫下會熔化成液體。此外,熔融鹽無毒且熱穩定。某些光熱電站甚至採用了第三種物質狀態來儲熱,即利用壓縮空氣或蒸汽等氣態物質。
  • 這次太陽能發電主角 很像你家炒菜的鹽
    傳熱儲熱的「好幫手」  「光伏發電雖易施工、易維護,但佔地面積大、受天氣條件影響大,陰天發電量很低,夜晚不發電。」王福家介紹,採用成熟儲熱技術的光熱發電可實現全天24小時穩定持續供電,相對於風電和光伏不穩定不可調的缺陷,光熱發電對電網更友好,可以說是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好幫手」。
  • 路易斯酸熔融鹽刻蝕:一種製備MXene材料的普適方法
    本文發表於《科學通報》「亮點述評」欄目,由成會明院士撰寫,介紹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黃慶研究員團隊、四川大學林紫鋒教授、法國土魯斯大學Patrice Simon教授等近期發表於Nature Materials的研究工作。
  • 「文獻筆記」文獻綜述類:相變儲熱材料相關研究進展
    但是,由於太陽能來源的間歇性,太陽能熱發電離不開儲熱系統,而儲熱材料是儲熱系統的核心,一般可以分為顯熱儲熱材料,相變儲熱材料和化學反應儲熱材料。由於相變材料的單獨應用難以獲得較理想的相變溫度和儲熱效果,常將相變材料與載體物質相組合來形成一種外形上可保持固體形狀、具有不流動性的複合相變儲熱材料,這也是目前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在熔融鹽中電化學裂解甲烷制氫氣
    在熔融鹽中電化學裂解甲烷制氫氣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4 16:04:43 近日,武漢大學肖巍課題組通過在熔融鹽中電化學裂解甲烷實現了制氫氣。
  • 塑料熔融指數測試儀的特點和注意事項
    久濱塑料熔融指數測試儀採用新一代人工智慧儀表控溫及雙位時間繼電器輸出控制,儀器恆溫周期短、超調量極小,溫度控制部分採用「燒不壞」可控矽模塊,從而使控溫精度和產品穩定性等都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為了便於用戶使用,此種型號儀器可時控、手動兩種 切料方法融為一體(切料間隔和切料的時間可任意設定)。
  • 住建部就太陽能熱發電工程項目規範公開徵求意見【附徵求意見稿】
    4.1.10採用熔融鹽或導熱油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應根據場址氣候條件、設備配置及系統特點採用防凝方案。熔融鹽管道、閥門、儀表應配置伴熱系統。4.1.11伴熱電纜在敷設前後應進行檢查,伴熱電纜應經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保溫施工。
  • 上海研製成功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設備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系統
    索比光伏網訊:由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研製的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系統,通過與電氣集團下屬多家企業的通力合作,歷經近三年的科研攻關與研製,取得成功突破。通過本項目建設的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示範系統,模擬了光熱電站的熔鹽儲換熱系統,測試了熔鹽管內對流換熱係數,積累了熔鹽系統啟停及運維經驗,目前已為多家企業提供了熔鹽物性及腐蝕特性測試等服務,為光熱電站熔鹽儲熱系統的設計、建設和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目在設計/運行溫度、防凍堵策略、智能控制等關鍵性能指標方面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 浙江大學危險廢物熔融玻璃化技術介紹
    北極星固廢網訊: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教授、常務副所長蔣旭光26日出席全國危險廢物熔融處理技術與標準研討會,並就浙江大學危險廢物熔融玻璃化技術做了簡要介紹。無論燃料式和電熱式都要花費較大代價。蔣旭光介紹,國內做了一些基礎研究,如:溶渣理化特性、重金屬浸出以及灰渣熔融特性和機理等,熔融作用效果顯而易見,大大減少浸出毒物的含量,絕大部分低於現有分析手段的極限值。通過熔融前後對比分析,熔融後都可以達到浸出標準,最重要的重金屬基本可以達標。
  • 隕石的衝擊熔融與熱變質作用研究,這些深層次的常識你知道嗎?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 星石空間站 ,本次星際知識之旅將和您一起來深入了解隕石的衝擊熔融作用和熱變質作用吧!隕石的衝擊變質級別是隕石衝擊強度的指標,用S表示。衝擊常在兩個流星體或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後產生。以下是D.Stoffler,K.Keil和RD Scott對衝擊等級劃分的介紹:S1:衝擊無影響(5 GPA)S2:非常弱的衝擊(5-10 GPA):在偏振光下看到橄欖石的不均勻變暗,平面和不規則的裂縫(天然解理裂縫除外);S3:弱衝擊(15
  • 體積法熔體流動速率儀 MFI熔融指數儀
    熔體流動速率儀是測定熱塑性塑料在一定條件下的熔體流動速率的專用儀器,是指塑料在一定溫度和負荷下,由通過規定長度和直徑的口模擠出的熔融物質,用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或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表示,它可區別熱塑性塑料在熔融狀態下的粘流特性;對熱塑性塑料及化纖的原料、製品等產品的質量保證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質檢和入庫測試方面。
  • 陶文銓院士: 電直熱是好鋼沒有用到刀刃上,我非常反對
    其中,電能直接取暖簡單方便,對大城市是一種實用的方法,但是能量品種損耗大。一公斤煤燃燒產生的熱量一般只有約30%可轉化為電能,最先進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也就有45-50%可轉化為電能,其餘熱量常常作為廢熱排出,質量損失很大,可以說是好鋼沒有用到刀口上。因此,我非常反對用電直接加熱。
  • 創新發明專利,提升太陽能集熱系統和熔鹽儲熱系統運行可靠性
    採熱循環迴路中根據所受熱應力可分為:有相對低溫載熱體通過的冷段和有相對高溫載熱體通過的熱段。但熱段集熱管長期處於相對高溫狀態,冷段集熱管長期處於相對低溫狀態。熱段的集熱管由於熱疲勞,會導致壽命大大降低,而冷段的集熱管又長期達不到設計工況。
  • 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分是什麼? 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介紹
    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分是什麼? 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介紹時間:2021-01-07 20: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分是什麼? 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介紹 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是什麼 關於這個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 鹽也可以儲存熱量-熔鹽儲熱
    鹽也可以儲熱,目前熔鹽儲熱已經在光熱電站上得到了很大規模的應用,熔鹽是指鹽融化後形成的熔融態,在儲熱中使用的熔鹽通常是硝酸鹽混合物,如光熱電站中使用的solar salt太陽鹽就是硝酸鈉和硝酸鉀的混合物。
  • 環保風暴下的熔融石英產業
    純度比天然結晶型石英更高(SiO2含量高達99%以上,鐵,鉀,鈉,鈦等含量低);其原子結構長程無序,通過三維結構交叉連結,具備高使用溫度和低熱膨脹係數的優良特性,熱膨脹率幾近為零,熱穩定性好,化學性質穩定。二、生產工藝將優質矽石原料(SiO2>99%)在電弧爐或電阻爐內熔融,熔融溫度為1695℃-1720℃。
  • 天文臺隕石論文(衝擊熔融)第一期
    不透明的脈狀區域在掃描電鏡(BSE模式 )下觀察發現, 它們由大量矽酸鹽角礫和粒間充填的、細的網狀金屬-硫化物構成(圖 3)。矽酸鹽角礫具有明顯的銳角, 基本上無熔蝕特徵。金屬-硫化物與矽酸鹽相比具有明顯低的熔點, 因此在不是很強烈的衝擊變質下, 可以首先出現熔融 。
  • 構造背景對Ni和Cu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過程中分配行為的控制作用
    迄今對這一過程的認知均基於Naldrett(2011)建立的原始地幔等壓批式熔融模型(圖1),其中幔源巖漿中的Ni隨著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Cu、Pt和Pd則主要受地幔中殘餘硫化物相的控制(當硫化物完全耗盡時達到極大值,隨後逐漸降低)。該模型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並已經運用於眾多礦床的解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