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受熱過程原理
一、大氣受熱過程
1、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示意圖
注意:(1)根據課本內容,學會畫原理圖,根據原理圖,複述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
(2)掌握箭頭含義。
2、大氣的熱力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雲層越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強,氣溫低;反之相反。
(2)大氣的保溫作用
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氣溫高;反之相反。
熱力環流
1、概念
2、形成過程
注意:(1)高壓、低壓的概念(溫壓關係、相對而言)
(2)在垂直方向上,氣壓與海拔的關係:氣壓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3)在水平方向上,上凸為高壓,下凹為低壓
(4)在水平方向上,風從高壓吹向低壓
3、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及其影響
⑴海陸風的形成;
海陸風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溼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⑵山谷風的形成;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汙染。所以,山谷地區不宜布局有汙染的工業。
⑶熱島效應與城市風的形成;
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汙染較重的工廠布置於下沉距離之外。
(4)注意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考查的形式:
①下墊面性質
②時間
③風向
④應用
大氣的水平運動(1)——風向
1、影響風向的因素
(1)水平氣壓梯度力:既影響風向又影響風速
(2)地轉偏向力: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
(3)近地面摩擦力 :既影響風向又影響風速
(4)下墊面性質不同(熱力環流的原理分析)
2、風向的判讀
(1)根據等壓線分布圖判讀風向
風向的判讀最準確的方法就是通過以上三個力的影響情況來判讀。總結規律如下表:
具體步驟:①畫切線
②判斷高(低)壓位置
③畫水平氣壓梯度力
④判斷南(北)半球
⑤根據左右手法則畫風向
⑥作「十」字架判斷風向
(2)風向符合或風玫瑰圖
【風向符合】
【風玫瑰圖】風玫瑰圖的判讀則需掌握其繪製的原理:中心原點的風頻概率為零,離中心原點越遠,說明風頻概率越高。該點所在位置朝中心原點的指向即該方位的風向。
(3)根據區域位置判讀盛行風
①一般大陸西岸按氣壓帶和風帶判讀
②一般大陸東岸按季風環流判讀
(4)城市功能區規劃判讀盛行風
(5)根據風所造成的某種現象判讀風向(景觀圖)
◆沙丘形狀:緩坡為迎風坡。
◆某種大氣汙染物濃度分布、火山灰厚度分布
物質擴散的反方向為盛行風向。
◆洋流的流向:洋流流向與盛行風向基本一致。
◆旗形樹冠:背風坡茂盛。
大氣的水平運動(2)——風力
1、影響風力的因素
(1)溫差:(冬季)溫差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夏季)溫差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2)風帶:受風帶控制,風力大(如盛行西風帶控制,風力大);靠近冬季風源地,風力大。
(3)氣壓帶:受氣壓帶控制下,風力小或無風(如赤道低氣壓帶,風力小)。
(4)摩擦力:臨海、海域寬闊的地方,摩擦力小,風力大;陸地上的山林、城市建築群多,摩擦力大,風力小。
(5)狹管效應:
①位於峽口(或峽內);
②峽谷或河谷的走向與盛行風風向一致;
③易形成狹管效應,風力增強,風力大。
2、促使風上升的動力
(1)太陽輻射:緯度較低的地方,太陽輻射較強,導致空氣受熱上升。
(2)下墊面:緯度較低的海域,太陽輻射強,水汽充足,溼度大,容易導致溼熱空氣上升。
(3)冷暖氣團:冷氣團主動與暖氣團相遇,導致暖氣團抬升,溼熱空氣抬升。
(4)水汽凝結:水汽凝結,釋放熱量,導致溼熱空氣進一步上升。
(5)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使空氣發生旋轉上升。
(6)地形:地形平坦開闊,對風力阻擋較小,更有利於冷暖氣團交匯。
4、影響風能資源是否豐富的因素 :風力大小、多風日
5、開發風能的條件→開發能源(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水能、核能)的條件。
(1)風能豐富;
(2)常規能源;
(3)市場;
(4)資金;
(5)技術;
(6)政策;
(7)風能的優缺點。
分析風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1)對氣溫:迎風坡氣溫低,冬季風迎風坡可能出現凍害;背風坡由於氣流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氣溫較高。
(2)對降水:取決於風經過的下墊面,如果風經過水域,就能帶來水汽,形成降水;若風不經過水域,則比較乾燥少雨。
(3)注意季節:某區域不同季節,風向不同,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也不同。
氣壓帶和風帶
一、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
注意:1、抓特殊緯度,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
2、根據氣壓帶判斷風向(或風帶)。
3、抓住極鋒特徵判斷氣壓帶和風帶。
4、判斷氣壓帶成因。
二、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注意:1、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規律。
2、根據氣壓帶位置判斷時間。
3、根據時間判斷氣壓帶位置。
季風環流
一、東亞、南亞季風
二、大氣環流對降水的影響
降水小專題
1、降水特徵的描述
①年降水總量;
②雨季時間(長短);
③降水的季節變化。
2、影響降水的因素
(1)大氣環流: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
①氣壓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
②風帶:主要看風的來向,迎岸風往往多雨;離岸風則少雨。
③季風:夏季受西南季風(南亞)/東南季風(東亞)控制,降水多;冬季受東北季風(南亞)/西北季風(東亞)控制,降水少。
(2)天氣系統:①鋒面系統②氣壓系統
(3)下墊面:
①海陸位置
②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雖處迎風方向,地勢較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顯,降水較少;河谷地形,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
③洋流:暖流增溫增溼作用明顯,降水多;寒流降溫減溼作用明顯,降水少。
④植被和水域:植被覆蓋率高(低),降水多(少);水域廣,降水多,反之少。
⑤人類活動:城市溼島、雨島效應,多上升氣流,降水多;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乾旱;興修水庫,降水增多;圍湖造田,降水減少。
3、影響乾旱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
②海陸位置
③大氣環流(副高和信風控制)
④地形(背風坡一側)
⑤寒流的影響
鋒面系統
一、冷氣團與暖氣團
冷氣團:從較高緯度吹向較低緯度的空氣;
暖氣團:從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的空氣。
二、鋒的概念及其特徵(見課本)
三、描述天氣特徵的一般思路
溫、氣壓、風、降水、光照
四、鋒面的類型及其特徵
氣壓系統
1.基本氣壓場
(1)高氣壓:中心氣壓高於四周氣壓。從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為B高壓脊。
(2)低氣壓:中心氣壓低於四周氣壓。從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為A低壓槽。
(3)鞍(鞍型場):兩個高壓和兩個低壓交錯相對的中間地帶。
2.低壓、高壓與天氣
(1)屬於反氣旋的是乙和B,屬於氣旋的是甲和A。
(2)氣旋中部氣壓低,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反氣旋中部氣壓高,盛行下沉氣流,多晴天。
(3)AB兩圖屬於北(北或南)半球氣流水平運動示意圖,判斷依據是氣旋北逆南順,反氣旋北順南逆。圖中虛線代表水平氣壓梯度力,實線代表風向。
(4)典型的氣旋天氣有颱風;典型的反氣旋天氣有伏旱,秋高氣爽。
鋒面氣旋
(北半球)
1、鋒面位置:鋒面多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即圖中的MD和ND處。這是因為冷暖氣團在低壓槽MD、ND處相遇輻和上升,形成鋒面。
2、鋒面附近的風向:根據左右手法則,可確定鋒面附近的風向。如圖中F、G處為偏北風,E、H處為偏南風。
3、鋒面性質及移動:圖中F、G點都在鋒面的北側,風從北方吹來,來自高偉度地區,而E、H正好相反,故F、G處氣溫比南面的E、H處氣溫低,確定F、G為冷氣團,E、H為暖氣團。MD為冷鋒,ND為暖鋒;而且,鋒面應隨氣流呈逆時針方向移動。
4、天氣特點:由圖中可知,氣旋的前方為ND暖鋒控制,故在鋒前G處等地出現寬闊的暖鋒雲系及相伴隨著連續性降水天氣:氣旋的後方為MD冷鋒控制,故在鋒後F處等地出現比較狹窄的冷鋒雲系和降水天氣,氣旋中部是暖鋒氣團控制的天氣。
5、一般來說,無論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氣旋中心東側的低壓槽處形成暖鋒,西側的低壓槽處形成冷鋒,只不過南北半球冷鋒和暖鋒的鋒前、鋒後相反而已。
全球氣候變化
一、氣候變暖的原因
(1)主要原因: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
(2)升溫原理:二氧化碳能夠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氣溫升高。
二、 氣候變暖的影響
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
2.對水循環過程的影響
3.對農業的主要影響
4.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三、應對氣候變暖的措施
氣溫小專題
1、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
2、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緯度位置越高,氣溫年較差越大。因為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能的年變化越大(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海陸位置: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大陸地區冬夏兩季獲得的熱量差值要大於海洋地區,離海洋越近的地區,受海洋的影響較大,年較差較小。離海洋越遠的地區,大陸性越強,年較差越大。
③地形:海拔越高,年較差越小。
④天氣:雲雨多的地區要小於雲雨少的地區。
⑤植被:有植被的地區要小於裸地。
3、氣溫特徵的描述
①平均氣溫;
②年較差;
③最高、最低月均溫分布;
④氣溫日較差。
4、影響氣溫的因素
(1)太陽輻射(緯度、太陽直射點)
(2)大氣輻射
①大氣作用②大氣環流③鋒面活動
(3)地面輻射(下墊面)
①海陸分布(時間:月份或季節)
夏季內陸氣溫高於沿海;冬季沿海氣溫高於陸地。
②地形狀況(坡向、海拔高低、地形封閉狀況、山脈走向、地形區分布狀況
地勢高,氣溫低;地形對冷空氣或者熱空氣的阻擋作用(要看地形走向與地勢的高低)——迎風坡氣溫低;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氣溫升高(河谷地區易盛行下沉氣流)——焚風效應;封閉地形,冷空氣易聚集或者不容易散熱;陽坡、陰坡(同一山脈):陽坡氣溫大於陰坡。
③洋流
沿海地區暖流增溫,寒流降溫。
④人類活動。
氣候小專題
1、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
(1)判斷南北半球
(2)以「溫」定帶
(3)以「水」定型
2、氣候特徵的描述
(1)描述某種氣候類型氣候特徵
(2)描述某大區域氣候特徵
3、氣候成因的分析
(1)太陽輻射(緯度位置)
(2)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季風環流)
(3)海陸位置
(4)地形
(5)洋流
(6)人類活動
4、氣候與其它地理要素的關係
(一)氣候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1)氣候對地形的影響
(2)氣候對水文的影響
(5)對沙漠地區水的影響
①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空氣中的水汽凝結下滲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區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量大----地表水缺乏
(3)氣候對土壤的影響
【答題技巧】氣候特點→植被生長狀況或枯枝落葉多少→土壤
⑴降水對土壤的淋溶、侵蝕作用
⑵影響土壤有機質多少。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一年中土壤凍結達幾個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緩慢,使有機質積累起來;而在常年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使有機質含量趨於減少。
⑶對凍土的分布及凍融的影響
【如地理必修3:從氣候角度分析雨林中土壤貧瘠的原因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生物循環旺盛,並同時形成枯枝落葉,枯枝落葉分解快,養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土壤積累和補充養分少;土壤長期受到高溫多雨的淋洗而變得貧瘠。】
(4)氣候對生物的影響
光照、溫度和雨量等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
(二)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1)氣候對人口、城市、建築的影響
(2)氣候對農業的影響【見農業專題】
(3)氣候對工業的影響
(4)氣候對交通的影響
⑴對內河航運的影響:通過影響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結冰期影響內河航運
⑵對遠洋航運的影響:順風和逆風、颱風和颶風等影響
⑶對航空的影響:大霧天氣、狂風、特大暴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
⑷對管道運輸的影響:低溫凍害的影響
⑸對公路、鐵路運輸的影響:
災害性天氣帶來的影響----颱風、寒潮(大風、降溫、凍害)、暴雨、洪澇、沙塵暴等---對公路、鐵路的選線,橋涵的孔徑大小等
(5)氣候對旅遊的影響
⑴有利影響----形成特殊的氣象氣候景觀---吉林的霧凇、哈爾濱的冰雕、黃山的雲海等
⑵不利影響----惡劣天氣影響出遊
⑶對特殊氣候區的旅遊影響-----地中海氣候夏季旅遊旺季
「重磅」高考地理交通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
「重磅」高考地理荒漠化與風沙問題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
「重磅」高考地理農業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
高考地理城市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
高考地理人口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