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分必備大氣運動規律重難點
2019-08-26 15:18
來源:高考地理資訊
作者:
一、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1.大氣對A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表現形式為a選擇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
圖中字母
性 質
意 義
地面輻射
B
長波輻射
是對流層大氣增溫的直接能量來源
大氣輻射
C
長波輻射
大氣逆輻射(c)會使地面增溫
3.影響太陽輻射的主要因素
(1)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強度從低緯向兩極遞減。
(2)下墊面因素:影響吸收和反射的太陽輻射比例。
(3)其他因素:其中氣象因素的影響最大。
二、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
1.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
(1)原理: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造成不同地區氣溫不同,導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間的氣壓差異,引起大氣運動。
(2)圖示:
①填圖:填出近地面的冷熱狀況和氣壓高低。
②畫圖:用箭頭標出氣流的運動方向。
2.大氣的水平運動
(1)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
(2)高空風與近地面風的比較。
類型
受力情況
風 向
圖示(北半球)
高空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
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與等壓線成一夾角
3.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1)原因: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2)規律: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恰好相反。
5.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單一氣壓帶、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和特點
氣候類型
成因
氣候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炎熱,乾旱少雨
冰原氣候
常年受極地高氣壓控制
全年嚴寒,降水稀少
溫帶海洋性氣候
常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
(2)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和特點
氣候類型
成因
氣候特點
熱帶草原氣候
溼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乾季受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幹、溼季分明
地中海氣候
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熱帶季風氣候
旱季時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東北季風控制,雨季時受氣壓帶、風帶北移形成的西南季風影響
全年高溫,一年可分為旱、雨兩季
(3)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季風環流
①概念:大範圍地區盛行風隨季節有顯著改變的風,叫季風。
②成因: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③典型地區:亞洲東部和南部。
三、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與天氣
類 型
冷 鋒
暖 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推移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圖示
天氣
過境前
暖氣團控制,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朗
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
過境時
陰天、大風、降溫、降雨、降雪等天氣
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
冷氣團控制,氣壓升高,氣溫、溼度驟降,天氣轉好
暖氣團控制,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我國典型天氣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或沙塵暴天氣;③冬季暴發的寒潮;④一場秋雨一場寒
①華南地區:春暖多晴,春寒雨起;②一場春雨一場暖
2.低氣壓、高氣壓系統與天氣
(1)低氣壓、高氣壓系統與天氣(以北半球為例)。
低氣壓(氣旋)
高氣壓(反氣旋)
等壓線狀況
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低
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高
示意圖
氣流運動
水平
氣流
逆時針輻合
順時針輻散
垂直
氣流
上升
下沉
天氣現象
常出現陰雨天氣
常出現晴朗天氣
我國典型天氣現象
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颱風
長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
(2)鋒面氣旋系統與天氣(以北半球為例)。
①概念:氣旋與鋒面聯繫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系統。
②鋒面位置:在等壓線轉折比較顯著的地方即低壓槽常形成鋒面,其中甲處形成冷鋒,乙處形成暖鋒。
③天氣:兩個鋒面附近氣流上升強烈,往往產生雲、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風降溫等天氣。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