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舟曲災後重建雙電源環網供電 抗災害能力強
甘肅舟曲災後重建雙電源環網供電 抗災害能力強 甘肅省電力公司舟曲災後重建前方工作組負責人李曉怡介紹說,在高壓電網方面,舟曲縣城電源由原來的35千伏提升到110千伏,並實現了舟曲縣城110千伏「雙線雙變」,確保了電力主網的可靠供電。在中低壓電網方面,所有35千伏變電站全部實現了雙電源環網供電,電網網架結構更科學、布局更合理,供電可靠性大大增強,若有災害發生,可以快速通過環網保障供電。
-
國家電網最年輕縣級供電企業的改革之路
溫州供電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謝作尾介紹,龍港市供電公司設立工作在龍港市成立之初就提上了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以及溫州供電公司的議事日程,並於2020年4月獲得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批覆後加快推進。 「在撤鎮設市之前,作為鎮域電網,龍港電網基礎算是不錯的。鎮域電網升級為縣域電網,對供電質量和可靠性等要求更高,主網和配網都需要進一步優化和補強,才能滿足龍港快速發展的需要。」溫州供電公司建設部專責王寅說。 電網提檔升級有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但龍港發展不等人。2020年夏天,龍港用電負荷上升很快,供電形勢緊張,電力缺口達到6萬千瓦。
-
環網櫃DTU升級改造 提高城市電網現代化管理水平
近日,浙江溫州市洞頭區供電公司海霞供電所10多名電力技術施工人員在北岙街道新城區中央公館小區開閉所對環網櫃進行DTU裝置改造,經過10多個小時的不懈努力,當天就完成了調試、接入工作,實現配網「遙信、遙測、遙控」的「三遙」功能。
-
國家電網投運首個機場岸基供電設施在綿陽啟用
飛機停靠後,地面工作人員與機組成員溝通隨即關停飛機輔助動力裝置,國家電網公司駐該機場的運維人員啟動機位旁的電源,並將地面空調接駁到飛機腹部,開始進行保障作業。這是國家電網公司在全國首個投資運維的機場岸基供電設施項目。
-
我國未來電網格局研究報告:電網分層分區平衡將引領分布式電源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0年、15年後,甚至更遠的未來,我國電網將呈現怎樣的格局?南網能源院一份名為《我國未來電網格局研究》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就這個問題進行了預測。南網能源院電力規劃中心主任黃豫打了個形象的比喻,「通過交流特高壓同步互聯的各區域電網,就像赤壁之戰曹軍連環戰船一樣,雖然可以增加穩定性,但由於各船之間聯繫緊密,一旦一船被燒,火勢將迅速向其他船蔓延,非常難以控制,很可能導致火燒連營、全軍覆沒。」工程院專家組與南網能源院《報告》的認識,除了理論分析外,也有實際的案例支撐。
-
國家電網投運的機場岸基供電設施在綿啟用
工作人員上前,迅速將兩種特殊的設備與機體接通,飛機關閉引擎,噪音隨即降低。這是一次為飛機供電的過程。 【正文】據介紹,以往,飛機停靠後,機艙尾部的燃油輔助動力裝置將啟動,為機艙內供電、供氣。如今,飛機是通過附近這臺400赫茲靜變電源,為機艙內設備供電。
-
談縣級供電企業35kv電網線損高影響原因及對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153.htm1電網基本情況尉氏縣供電局擔負著尉氏縣區13萬平方公裡17個鄉鎮及縣城工農業生產及城鄉87萬居民生活供電任務。
-
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來康康國家電網怎樣保供電
面對極寒天氣、電網大負荷考驗,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連續發布寒潮、雨雪冰凍藍色預警,要求相關單位嚴格執行公司迎峰度冬確保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八項舉措,並密切跟蹤天氣變化,加強電網負荷預測,做好電力電量平衡;強化安全生產、基建施工風險管控,強化對供水、供熱、供氣等涉及民生的重要客戶供電保障,全面做好寒潮、雨雪冰凍防範和應對工作。
-
新疆750千伏電網首次環網運行
2014-05-16 14:22:37 華夏經緯網
-
智能電網:智能配電技術的優勢
智能配電作為智能電網的核心支撐技術,直接決定了智能電網的用戶體驗。根據國際大電網會議對智能電網技術的定義,智能電網應具有主動控制與管理的分布式電源、儲能設備,可以做到與客戶雙向負荷、具有靈活拓撲結構的公用配電網,具有柔性的技術標準、集中的管理模式和靈活的網路結構。
-
國家電網報:綜合治理電網閃絡
12月份以來,大範圍的霧霾天氣對電網的影響再次引起了湖北荊門市民的關注。而此時,荊門供電公司的員工們正忙著給220千伏喬胡線26號~32號杆塔更換電網防汙閃絕緣子…… 科學規劃,技改標準因地制宜 荊門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地區,屬中國典型微氣象區之一。
-
南方電網公司多層級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助力能源轉型
55天前,這座廣西首個基於人工智慧AI技術的「雙環網+主幹配」智能配電開關房成功投運,南寧成為了國內少數應用此類自適應智能配電開關房的城市之一,隨著年內智能配電開關房的陸續建成投產,該區域年戶均停電時間將實現小於5分鐘的管控目標,成為國內高可靠性供電示範區之一。 據悉,南寧城區智能電網示範區是南方電網公司首批20個智能電網示範城市之一。
-
國家電網的飛輪效應
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20多年來未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的國家。強勁保障力,來自基礎「骨架」、「末梢」供電的久久為功。2020年6月30日,隨著四川阿壩夾壁—馬塘110千伏線路工程帶電投運,國家電網成功完成「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等電網建設。
-
以電代油 國家電網投資運維的首個機場岸基供電設施在綿陽啟用
飛機停靠後,地面工作人員與機組成員溝通隨即關停飛機APU(輔助動力裝置),緊接著,國家電網公司駐該機場的運維人員啟動機位旁的400赫茲靜變電源,並將地面空調接駁到飛機腹部,開始進行保障作業。這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全國首個投資運維的機場岸基供電設施項目。據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運維人員蔣向東介紹,該項目可保障飛機在機場停靠時艙內的電能供應及溫度控制。
-
國家電網迎戰雨雪天氣 保障電網可靠運行
受寒潮影響,山西電網負荷屢創新高,12月8日晚,山西統配用電負荷達3043萬千瓦,為歷史最高紀錄。 國網山西電力及時採取得力措施,確保電網和全省供電萬無一失。該公司根據每日負荷預測和天氣情況,提前做好發電機組出力安排,精心調度,保證電力供應;對承擔電網調峰任務的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等水電機組提前要求蓄好水位,每天負荷尖峰時段投用;重點做好用電取暖戶的供電保障工作,安排3770餘人加強供電線路巡視與維護;進一步強化值班工作,各搶修隊伍備好備足搶修材料,24小時值守,遇有供電搶修立刻出動,用心做好供電服務工作。
-
國家電網正在大力推進智能電錶更換業務人工抄表將退出歷史舞臺
近日,小編從南方電網公司官網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15日,南方電網公司全網智能電錶覆蓋率及低壓集抄覆蓋率均100%,提前完成智能電錶和低壓集抄全覆蓋,即「兩覆蓋」建設任務目標,其中廣東電網公司提前半年實現目標。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在其經營範圍內大力推進智能電錶更換業務開始於2009年。
-
國家電網發布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併網技術規定
3.3孤島islanding包含負荷和電源的部分電網,從主網脫離後繼續孤立運行的狀態。孤島可分為非計劃性孤島和計劃性孤島。註:非計劃性孤島指非計劃、不受控地發生孤島。計劃性孤島指按預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計劃地發生孤島。3.4防孤島anti-islanding防止非計劃性孤島現象的發生。
-
未來,我國電網面臨著什麼?
,2019 年國網城市供電可靠率達 99.955%、農村供電可靠率達99.815%,特高壓交流環網、直流線路布局初現成效,堅強智能電網建設逐步成型。1)預計「十四五」期間電網及相關產業投資 6 萬億元;2)未來三年,減小企業、尤其小微企業用電報裝,在增容擴容上安排 1000 億投資;3)瞄準核心技術加大投入,計劃到 2025 年投入 800 億、徹底解決受制於人的狀況,確保供應鏈安全;4)將圍繞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化的技術,儘快形成能源網際網路的產業鏈。整體而言,電網投資仍將繼續穩步推進,能源網際網路仍將是戰略重點。
-
山西加快建設特高壓樞紐電網(「新基建」)
作為晉電下江南的大動脈,晉北-江蘇特高壓直流自2017年7月投運後的一段時期內,除網對網匯集450萬千瓦電力外,僅有神泉一期2×60萬千瓦機組明確為配套改接電源,其餘3座、402萬千瓦配套電源在國家停緩建名單內,未能充分發揮該直流800萬千瓦的送電能力。
-
國家電網未來5年將投6200億建特高壓智能電網
圖為我國未來特高壓電網一環網規劃。(圖片來源:資料圖) 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張正陵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特高壓(UHV)智能電網對內地電力發展是必須的,未來五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人民幣,建設20條特高壓線路,以將西南的水電和西北的風電傳輸至中國東部。發展特高壓電網不僅是技術革新,還實現遠距離運輸,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且能改善當前中東部面臨的嚴峻環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