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S的合作團隊介紹-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 (ISEIS)

2021-02-26 廣東省海洋遙感重點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城市與溼地遙感團隊 (UWRSG)(www.urbanwetlandrs.com)在林琿教授和張鴻生博士帶領下,近年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研究資助局(RGC)、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和廣東省海洋遙感重點實驗室(LORS)等單位的支持下,應用光學和合成孔徑雷達(SAR)等多源遙感融合技術,開展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與紅樹林溼地遙感監測和評估的系列研究。

在紅樹林溼地遙感方面,團隊致力於融合多源多時相星載與機載高分辨遙感和野外考察資料,對紅樹林本地物種和外來物種進行識別,變化監測以及對紅樹林生物量的估算,從而支持全國紅樹林監測與保育工作。為此,團隊共開展和參與了多次紅樹林野外調查,研究區包括香港(米埔、大澳、鹿頸等),廣東省(深圳、徐聞)以及海南省(文昌、東寨港、三亞等)。在野外調查數據的支撐下,團隊展開了一系列紅樹林遙感監測研究,應用高解析度多源遙感數據,通過機器學習(如深度網絡、旋轉森林等)模型對多源遙感數據的光譜特徵、空間特徵、後向散射特徵和極化特徵進行自動分析學習,從而進行紅樹林種間分類、樹種多樣性調查,以及紅樹林地上生物量估算。在紅樹林種間分類的基礎上,我們對不同物種的長時間序列變化進行定量分析。例如,我們對香港米埔溼地過去25年不同種類紅樹林的斑塊化特徵的時空變化進行分析,最後進一步分析外來物種海桑和無瓣海桑的長時間變化特徵,從而更好地服務紅樹林保育工作。

目前,研究團隊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和國內合作,致力於促進國內外紅樹林溼地的遙感監測工作的進程。例如,團隊成員是國際地理設計聯盟(IGC)綠色工作組和數字絲路國際計劃(DBAR)海岸帶工作組的成員。團隊還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國內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此外,團隊成員多次在國際會議上獲得獎勵,包括第26屆Geoinformatcis最佳論文獎、第四期中歐龍計劃會議最佳海報獎和香港中文大學Dean’s List獎。

已發表相關論文

1) Luoma Wan, Hongsheng Zhang*, Guanghui Lin, and Hui Lin, A small-patch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mangrove mapping at species level using high-resolution remote-sensing image. Annals of GIS. 2019, pp. 1-11, doi: 10.1080/19475683.2018.1564791

2) Hongsheng Zhang, Ting Wang, Mingfeng Liu, Mingming Jia, Hui Lin*, LM Chu and Adam Thomas Devlin. Potential of Combining Optical and Dual Polarimetric SAR Data for Improving Mangrove Species Discrimination Using Rotation Forest. Remote Sensing. 2018, 10(3), 467; doi: 10.3390/rs10030467

3) Mingfeng Liu, Hongsheng Zhang*, Guanghui Lin, Hui Lin and Danling Tang. Zonation and directional dynamics of mangrove forests derived from time-series satellite imagery in Mai Po, Hong Kong. Sustainability. 2018, 10(6), 1913; doi: 10.3390/su10061913.

4) Luoma Wan, Hongsheng Zhang*, Ting Wang, Gang Li, Hui Lin. Mangrove species discrimination from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using Gaussian Markov Random Field model. Wetlands. 2018, 38(5): 861–874, doi: 10.1007/s13157-017-0925-1.

5) Ting Wang, Hongsheng Zhang, Hui Lin and Chaoyang Fang*. (2015). Textural–spectral feature-based species classification of mangroves in Mai Po Nature Reserve from Worldview-3 imagery. Remote Sensing, 8(1), 24, doi: 10.3390/rs8010024.

相關焦點

  • 神池驕子: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遙感專業博士張淵智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研究所教授及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兼職教授。1986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專業,1991 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遙感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荷蘭國際宇航研究院遙感專業獲碩士學位,2003 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遙感專業獲博士學位。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考研信息...
    各項目為申請制,無需參加研究生全國統一考試,無需保研資格,畢業頒發教育部認證的「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因應服務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深港合作和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教育研究機構之需要,深圳市政府依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了深高金,致力於將其建成金融經濟領域頗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國際高水平研究平臺、國際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和高端決策智庫。
  • 香港中文大學特邀報告:Iron Balance Matters to Life and Health
    近日,咱們營養發現主編大人王福俤教授受邀訪問香港中文大學,並做了題為「Iron Balance Matters to Life and Health」
  • 留學香港:香港大學HKU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市場營銷碩士項目介紹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香港TOP3市場營銷碩士項目的介紹,因為港科沒有開設marketing相關碩士項目,所以我們就來對比介紹一下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市場營銷碩士。香港大學市場營銷碩士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HKU,成立於1911年,通常被認為是亞洲最具名望的大學之一,有亞洲「常春藤」之稱 。
  • 香港中文大學
    13個研究所分別為:中國文化研究所、人文學科研究所、亞太工商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光科技研究所、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症研究所、人類傳意科學研究所、中醫中藥研究所、理工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香港亞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陳旭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推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通訊員 陳懇) 國慶假期期間,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副校長楊斌一行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進一步推進校際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香港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設立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聯合實驗室
    香港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設立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聯合實驗室新華社香港11月30日電 香港大學30日宣布,該校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於11月24日籤署諒解備忘錄,共同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環境而努力。雙方將成立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聯合實驗室,以促進內地與香港在海洋及環境等領域的科研協作。
  •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
    邱勇校長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會見  清華新聞網12月17日電   12月14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舉行會談。陳繁昌詳細介紹了香港科技大學的2020戰略與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並表示希望兩校加強在有關領域的合作。邱勇介紹了清華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進展。
  • 北大地空學院與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科合作協議籤署儀式暨...
    2019/04/19 信息來源: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編輯:凌薇 | 責編:山石 2019年4月16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與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生交流計劃籤約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 「香港中文大學珠海創新創業基地」落戶珠海高新區
    考察:「雙創」交流收穫頗豐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創業執行及項目加速總監、前期創業育成中心主任、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高新區科技顧問朱瑞富先生率考察團一行23人,來到珠海高新區開展「香港中文大學珠海創業營」活動。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因此,近20年,國際上包括來自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美國因特爾(Intel)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香港科技大學(HKUST)在內的多個科研團隊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嘗試在矽上直接生長三五族材料,其目標是在矽基三五族上製成雷射器並最終與CMOS工藝對接,實現光電子與微電子的大規模單片集成,從而大大提升光通信器件的功能,同時減低成本。
  • 中科院院士代表團訪問香港中文大學
    2月21日至25日,應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黃乃正院士的邀請,以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朱道本院士為團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代表團訪問了香港中文大學,並參加了該校舉行的「院士系列講座」及相關學術交流活動。Nuclear Energy Chemis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Emission, Fate and Respiration Exposure Risk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China為題,作了六場精彩的學術報告(見http://www.cuhk.edu.hk/oalc/cas_2011/),並參觀訪問了相關學系,聽取了香港中文大學有關教授和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介紹
  • 香港中文大學Michael K. Chan團隊報導一種新型可抑制α-突觸核蛋白聚集的多肽抑制劑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Michael K.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優先預錄取夏令營申請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優先預錄取夏令營申請截止日期為
  • 香港最好大學排名公布:香港中文大學第二,第一名好過清華北大
    香港大學香港大學 ,簡稱港大,是香港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 ,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 。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 、 政治學 、 教育學 、 工程學 、 會計學 、 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 。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十大新聞
    三方共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就聯合建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籤訂三方協議。12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建設項目總概算獲批51.33億元。醫院將進一步藉助香港中文大學臨床醫療等方面世界領先的發展水平,為深圳市乃至大灣區打造一家世界一流,且兼具先進醫療服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和創新醫學研究的、頂尖的國際化醫學中心。03
  • 香港大學科研團隊與內地合作獲重大成果,苗藥研究首登《科學》系列...
    為推進民族醫藥創新,助力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香港大學馮奕斌教授和其團隊歷時四年,與貴州百靈國家級技術中心研發團隊以及國內多名專家共同合作,並獲得重大研究成果。8月19日,記者獲悉,關於糖寧通絡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兩篇論文在《科學》(Science)系列《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和《細胞通訊與信號》上發表,這是中國苗藥首次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同時亦是香港科研機構與內地科研力量、行業龍頭企業聯合創新的新成果。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在此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於2020年7月1日正式成立。數據科學學院是港中大(深圳)繼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後的第五所學院,由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建立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 打開數據科學研究與應用的大門  有賴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運籌學相關的科研資源,數據科學學院自成立起,已建立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包括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金融工程四個本科項目;數據科學、金融工程兩個碩士項目以及數據科學博士項目。
  • 香港大學林文量團隊發表葉綠體能量流的新認知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林文量團隊採用螢光蛋白即時觀察植物內葉綠體及細胞質內的ATP濃度變化,發現ATP根本無法有效地進入成熟的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葉綠體,這發現打破了五十年以來的傳統認知。
  • 商業分析專題:香港大學pk香港中文大學PK香港科技大學,你選哪所
    很多同學在香港TOP3大學的商業分析碩士項目不了解,在選擇學校的時候,經常下不了決定如何三選一。從申請難度來說,香港科技大學的申請難度大於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從課程設置來說,三者具有相似性,從申請條件來說,除了香港大學不需要GRE,GMAT,其他兩所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