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重點難點切割:地球的公轉知識這樣學就容易理解還透徹

2020-12-03 朱根平地理

地球的公轉是高一地理入門階段的又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知識點,讓學習順利地進行?(聲明:有非常非常多的學校、老師、學生不強調知識邏輯,不強調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只強調把結論記下來、背出來,接著就是無限的題海戰術。是的,在簡單知識考試中得分靠死記硬背是沒有問題的。)

01,簡單知識:軌道、方向、周期、速度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公轉的周期365日6時9分10秒(是一個恆星年,以太陽之外的恆星作為參照物,和地球自轉周期的參照物一個道理);公轉的速度(學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克卜勒定律)有快有慢,近日點和遠日點問題;公轉的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學生居然不知道橢圓?會不會畫橢圓?橢圓的兩個焦點之間距離和橢圓的橢的程度知不知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

橢圓問題

說明:關於這個橢圓的知識,可以講也可以不講,不影響地理學習,只是有助於地理理解

02,難點知識:黃赤交角,回歸年問題!

一個回歸年是365日5時48分46秒。(解釋一下:如果只要學生背背的話也沒什麼,畢竟是簡單考試,只要背出來填空就滿分。無所謂懂不懂,懂與不懂都是滿分)1)為什麼出來一個「回歸年」的概念,回歸年是怎麼來的?

2)為什麼回歸線是南北緯23°26′呢,為什麼太陽直射點在這兩條線之間移動呢?3)為什麼南北極圈是66°34′呢?和黃赤交角是什麼關係呢?這就是黃赤交角問題。因為,黃赤交角是23°26′,這個角是黃道平面(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和赤道平面(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的夾角,請演示一下,用地球儀實物或者打比方或者數學畫圖都可以。過黃赤交角和地球表面交點做赤道的平行線,得到的兩條線就是南北回歸線,如下圖2

黃赤交角問題

了解一下黃赤交角。

圖2

所以,回歸年是地球公轉造成的,由於存在黃赤交角(地球自轉軸和黃道平面夾角是66°34′,黃道面和赤道面之間夾角是23°26′),太陽直射點就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一個周期就是一個回歸年,即365日5時48分46秒,這是以太陽為參照的。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的度數是互餘的。地球上的五帶劃分依據之一就是南北回歸線以及南北極圈。

地球上的五帶劃分

問題1:(1)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範圍、寒帶範圍、溫帶範圍如何變?(2)如果黃赤交角變小,熱帶範圍、寒帶範圍、溫帶範圍如何變?請總結它們的規律。問題2:(1)二分二至問題.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在一個周期內,直射點位於特殊的緯度上,如直射南北回歸線,就是二至,直射在赤道上就是二分,如圖。

二分二至

(2)如何判定是冬至還是夏至,春分還是秋分?你有什麼依據或者技巧?(3)剛才通過二分二至把一個圓(一個回歸年)切成4份。請問,在冬至和春分之間,1月、2月在哪兒?那麼,4月、5月在哪兒呢?7月、8月在哪兒?10月、11月在哪兒呢?在圖上標出來。這樣就把這個圓切成了12份了,繼續一下,二十四節氣劃分一下。這樣一個圓就切割成24份了。(4)在圖上把近日點和遠日點位置標出來。(5)剛才是在黃道平面上作圖的二分二至,現在換一種作圖法,把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移到地球上。如,下圖,看清軌跡箭頭所示。在把(4)的特殊日期寫上去

二分二至

這樣,地球公轉的基本知識點就解決了。下面要解決的就是地球公轉造成的幾個地理意義了。

魯教版的高一地理偏重理科,知識點之間具有鮮明的邏輯關係,銜接較為緊密。要通過不斷地提問,用問題來弄清知識之間的脈絡,再難的知識學習起來都比較簡單。2019年夏季8月1日

相關焦點

  • 初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公轉》
    能力目標:1.使學生能夠通過事實說明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2.通過讀圖能說出五個熱量帶的名稱範圍。情感目標:通過觀察地球的運動,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本節教材難點內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原因,我確定這個難點的依據: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與地軸傾斜和地球位置有關,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複雜的問題。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在課堂 教學中,除利用課本中《地球公轉的軌道示意圖》和表1.2《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進行講解外, 教師還可以利用本期的圖片素材,或者自己製作動畫進行演示,將地球公轉運動中近、遠日點(到達時間和日地距離),公轉方向,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變化特點,公轉周期等知識點直觀地展示出來。   地球公轉的重要特點是一個重點內容。
  • 高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容---了解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二)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①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軌道等方面的規律和特點。②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
  • 初中地理說課稿:地球公轉的基本特點和黃赤交角說課稿
    課程標準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也就是說既要分析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地表水平運動物體運動方向的偏轉,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和五帶這些現象的成因,還應分析這些現象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以及人類活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當然,要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首先要認識地球運動的規律。因此,教材都講述兩種運動的繞轉中心、方向速度和周期等特點,之後再分析它們各自所產生的地理意義。
  • 高中高一地理難點解析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學易如反掌!
    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攻克易如反掌【 摘 要 】高一地理《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的知識點天氣系統之:氣旋與反氣旋(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補充說明:江蘇用的教材,魯教版)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攻克易如反掌:你要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是本領,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當你所學的知識都忘記的時候,剩下的就是被教育的本領,這些本領就是思想、思維、價值觀、格局、視野……朱根平老師認為:高一自然地理從學習方式上可以分為語文地理和數理地理部分,語文地理重在對地理知識進行閱讀、理解、記憶、聯繫、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 知識梳理:地球公轉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與自傳方向一致)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即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總保持66.5°夾角,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季節的變化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這樣,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地球表面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也就不完全相同,便產生了季節。
  •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容---了解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
  • 思維導圖建構地理體系,問題切割形成地理思維力!
    朱根平教地理之7200:思維導圖建構地理體系,問題切割形成地理思維力!下面這張圖片是上古時代的2016年我用電腦畫圖工具做的所謂的地理思維導圖,這是一張知識型思維導圖,一旦定格,即是死物,總是缺少點靈氣。它的最為核心的就是起到提綱挈領的關鍵詞或者短語、句子,或者圖形!
  • 地理期中考試複習方法
    一、要重視地理圖表分析,強化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地理複習時,對地理的圖表的解讀非常重要。像各種類型晨昏線圖,地理公轉軌跡圖,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圖,學會分析圖表,從圖表中獲取你要的信息,抓住關鍵詞,恰當的運營原理解決問題。
  • 高中數學有難度,高一新生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需要琢磨四個細節
    再加上有些同學進入高中後,學習不訂計劃,課前沒有預習,聽課抓不住重點,掌握不了學習的主動權,不能做到課後複習,單元小結和及時改錯,數學學習自然會遇到攔路虎。高一學生預習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 九陽真經:地球繞太陽公轉問題視頻演示解說
    地球公轉一直是中學地理學習的重點、難點。是不是這部分知識搞不懂,就徹底不能學地理了?
  • 有了這些,地理還怕學不好?
    是否被告知地理很難學?是的,根據地理教師的多年經驗,下面來分析下,學生普遍反映地理很難學的原因:1、 初高中銜接斷層在知識方面,初中地理主要要求學生能認識一些重要的區域及其他地理特徵,雖然也涉及地球和地圖等知識,但難度較低。且由於中考沒有地理科目,所以初中階段很多學校都不重視地理學科,甚至是找一些非專業的老師帶地理課。
  • 【高一必看】上學期所有重點難點(語、數、英、物、化、生六科)
    原標題:【高一必看】上學期所有重點難點(語、數、英、物、化、生六科) 馬上就要開學了,小夥伴們要準備開啟學校模式了呢!話說過了一個寒假,上學期的重點還會嗎?
  • 高一化學怎麼學?
    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內部聯繫的同時,還要學會聯繫生產、生活實際的應用。
  • 高考地理難嗎?其實不難,關鍵是高一打好基礎
    一.高一地理的學科特點初中升入高中之後,地理學科的基礎可以說大家都為零,如何能在高一脫穎而出,靠的是方法技巧加勤奮努力!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地理學習方法還停留在初中時代——簡單背一下就是高分!存在這樣的認識錯誤,其原因之一是對地理學科特點缺乏理解,由此對地理科產生了一些誤解:誤解一:認為地理學科是一門文字學科、背記學科,只需考試前花上一二十分鐘突擊背書即可獲得高分。這點已被考試證明是完全行不通的,高中的每次考試成績就說明了一切,特別是高三考試!
  • 高中地理辨別地理方向的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解析
    朱根平教地理之7206:辨別地理方向的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在普通地圖上辨別方向是基礎知識點,必須熟練。在有指向標地圖辨別是重點,在極地附近經緯網判定方向是難點。有指向標的地圖辨別方向要點3、經緯網地圖(知識難點就在極地投影的經緯網上)
  • 高一化學應該怎麼學?學生掌握了方法可以改變落後的學習狀況
    高一化學應該怎麼學?學生掌握了方法可以改變落後的學習狀況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表現優異,成績卓越。高一學生在學習中會對化學學科感到很難學,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為什麼會這樣?就會導致出現重大的知識漏洞,如果不能在課後及時解答疑惑,對於知識體系的構建是非常不利的。高一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學好每一個知識點,需要對每一個化學學習的細節做到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遇到不懂的問題,需要大膽的提出,跟老師、同學一起探討。需要在課堂上緊緊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踴躍地發言展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 高一化學怎麼學?學霸這麼說
    我們從初三開始學習化學,在初三大多數人覺得化學不難學,但是到了高中就不一樣了,因為化學成績不理想而選擇文科的比比皆是,還有的人認為化學比物理還難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那是因為高中化學和初三化學的學習方法大相逕庭 ,而大家依然按照初三學法來學習化學,當然成績不盡人意。
  • 高一地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知識點
    高一地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知識點 2013-09-04 19:51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覺得地理很難學?那是因為你沒有這樣學!
    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