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轉是高一地理入門階段的又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知識點,讓學習順利地進行?(聲明:有非常非常多的學校、老師、學生不強調知識邏輯,不強調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只強調把結論記下來、背出來,接著就是無限的題海戰術。是的,在簡單知識考試中得分靠死記硬背是沒有問題的。)
01,簡單知識:軌道、方向、周期、速度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公轉的周期365日6時9分10秒(是一個恆星年,以太陽之外的恆星作為參照物,和地球自轉周期的參照物一個道理);公轉的速度(學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克卜勒定律)有快有慢,近日點和遠日點問題;公轉的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學生居然不知道橢圓?會不會畫橢圓?橢圓的兩個焦點之間距離和橢圓的橢的程度知不知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

說明:關於這個橢圓的知識,可以講也可以不講,不影響地理學習,只是有助於地理理解
02,難點知識:黃赤交角,回歸年問題!
一個回歸年是365日5時48分46秒。(解釋一下:如果只要學生背背的話也沒什麼,畢竟是簡單考試,只要背出來填空就滿分。無所謂懂不懂,懂與不懂都是滿分)1)為什麼出來一個「回歸年」的概念,回歸年是怎麼來的?
2)為什麼回歸線是南北緯23°26′呢,為什麼太陽直射點在這兩條線之間移動呢?3)為什麼南北極圈是66°34′呢?和黃赤交角是什麼關係呢?這就是黃赤交角問題。因為,黃赤交角是23°26′,這個角是黃道平面(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和赤道平面(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的夾角,請演示一下,用地球儀實物或者打比方或者數學畫圖都可以。過黃赤交角和地球表面交點做赤道的平行線,得到的兩條線就是南北回歸線,如下圖2

了解一下黃赤交角。

所以,回歸年是地球公轉造成的,由於存在黃赤交角(地球自轉軸和黃道平面夾角是66°34′,黃道面和赤道面之間夾角是23°26′),太陽直射點就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一個周期就是一個回歸年,即365日5時48分46秒,這是以太陽為參照的。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的度數是互餘的。地球上的五帶劃分依據之一就是南北回歸線以及南北極圈。

問題1:(1)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範圍、寒帶範圍、溫帶範圍如何變?(2)如果黃赤交角變小,熱帶範圍、寒帶範圍、溫帶範圍如何變?請總結它們的規律。問題2:(1)二分二至問題.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在一個周期內,直射點位於特殊的緯度上,如直射南北回歸線,就是二至,直射在赤道上就是二分,如圖。

(2)如何判定是冬至還是夏至,春分還是秋分?你有什麼依據或者技巧?(3)剛才通過二分二至把一個圓(一個回歸年)切成4份。請問,在冬至和春分之間,1月、2月在哪兒?那麼,4月、5月在哪兒呢?7月、8月在哪兒?10月、11月在哪兒呢?在圖上標出來。這樣就把這個圓切成了12份了,繼續一下,二十四節氣劃分一下。這樣一個圓就切割成24份了。(4)在圖上把近日點和遠日點位置標出來。(5)剛才是在黃道平面上作圖的二分二至,現在換一種作圖法,把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移到地球上。如,下圖,看清軌跡箭頭所示。在把(4)的特殊日期寫上去

這樣,地球公轉的基本知識點就解決了。下面要解決的就是地球公轉造成的幾個地理意義了。
魯教版的高一地理偏重理科,知識點之間具有鮮明的邏輯關係,銜接較為緊密。要通過不斷地提問,用問題來弄清知識之間的脈絡,再難的知識學習起來都比較簡單。2019年夏季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