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頭扇尾鶯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金頭扇尾鶯

2021-01-09 百聞動物

金頭扇尾鶯,拉丁名為是Cisticola exilis,別稱黃頭扇尾鶯,Golden-headed Cisticola,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命名時間在Horsfield,1827,命名人為Vigors。

該物種夏羽雄鳥前額淡棕色,頭頂蒼白沾菸灰色或為菸灰白色,枕菸灰色,臉淡黃褐色。背、肩黑色,羽緣灰褐色在背部形成黑色縱紋,腰淡褐色,到尾上覆羽逐漸變為深慄色或皮黃褐色,尾黑色具窄的淡色或灰棕色尖端,兩翅煙黑色具暗慄色羽緣。下體喉、腹白色或近白色,其餘下體皮黃色。冬羽雄鳥前額和頭頂黑色,羽緣灰色,後頸暗慄色具棕色羽緣,耳覆羽煙褐色。背、肩、兩翅覆羽和三級飛羽黑褐色具慄色羽緣,腰和尾上覆羽慄色,其中尾上覆羽具黑色縱紋,尾較夏羽顯著延長,中央尾羽灰褐色,羽軸黑色具黑色羽幹紋,其他尾羽黑色,飛羽黑褐色具暗慄色羽緣。頦、喉、胸、腹白色或近白色,兩肋慄皮黃色。

雌鳥似雄鳥冬羽。分布於雲南西部的種群雄鳥夏羽頭頂金黃色或黃色,冬羽棕色,雌鳥和雄鳥冬羽相似。而分布於臺灣的種群雄鳥夏羽頭頂為黃白色,冬羽為黑褐色具黃褐色羽緣,雌鳥和雄鳥冬羽相似。虹膜淡褐色或榛子色,上嘴紅褐或暗褐色,下嘴肉色或黃肉色,腳黃色或肉色。

該物種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腳和平原地帶的灌木叢與其在耕地邊和溪邊灌木與草叢中較常見。

金頭扇尾鶯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成小群,特別是冬季。春夏,雄鳥常停棲於居所環境中較高的草莖枝條上大聲的鳴唱,有時也停到電線上或在空中邊飛邊唱,飛行時常隨著歌聲上下不規則的飄移。秋冬則少有鳴叫,而且常隱於草叢中,不易發現。此物種主要以螞蟻等小型昆蟲為主食,偶爾也吃雜草種子。該物種繁殖期雄鳥於棲處或飛行時發出刺耳的,接響亮的流水般plook聲,也作刺耳的高音責罵聲。非繁殖期則少有叫聲,偶會有夏天鳴唱聲的前半段,且音量長度都縮小。

金頭扇尾鶯分布於澳大利亞、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緬甸、尼泊爾、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泰國、東帝汶、越南。 中國香港。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香港;臺灣。

此物種全球種群未量化,但在原產地較為常見。中國各地種群估國大陸約有100~10,000繁殖對;中國臺灣約10,000~100,000繁殖對。金頭扇尾鶯在中國種群數量並不豐富,有明顯下降趨勢,在一些有分布記錄的地區,如雲南等地,已很難見到。

金頭扇尾鶯屬名Cisti-cola的字首為由希臘文Kistos演變成Cistus,是巖茨科植物的一個屬名,Cisti為借用該灌木的屬名,cola是「定居者」的意思,是指該屬鳥種喜棲息於灌叢的環境。種名exills源自拉丁文是「細小」的的意思,應是指該種鳥身軀嬌小。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扇尾鶯科之褐頭鷦鶯
    對屬於扇尾鶯科的褐頭鷦鶯、黃腹鷦鶯和屬於鶯科的長尾縫葉鶯,我好長時間不能確切地區分它們。直到這次到深港拍鳥,三種鳥全部收錄,經反覆比對,才搞清楚它們的區別。關注說明:讀完每篇文章後點左下角閱讀原文/再點藍色字鳥哥傳說/接著點進入公眾號就關注了;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
  • 「麥田裡的守望者」--棕扇尾鶯
    棕扇尾鶯為小型鳥類,體長9~11釐米。上體慄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和棕白色眉紋,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常見於海拔1200米以下。棲於開闊草地、麥田及甘蔗地,也出入於農田、草地、灌叢、沼澤、低矮的蘆葦塘以及地邊灌叢與草叢中。一般較金頭扇尾鶯更喜溼潤地區。
  • 情報站|龍湖溼地綠成蔭,棕扇尾鶯銜食忙
    擺著扇尾的棕扇尾鶯.銜著食物從樹上飛起,像陀螺打轉轉,往朝霞萬裡的高空飛旋。擺著扇尾的棕扇尾鶯.銜著食物從樹上飛起,像陀螺打轉轉,往朝霞萬裡的高空飛旋。擺著扇尾的棕扇尾鶯.銜著食物從樹上飛起,像陀螺打轉轉,往朝霞萬裡的高空飛旋。
  • 花鳥攝影:蔦蘿藤花開,棕扇尾鶯來
    棕扇尾鶯(學名:Cisticola juncidis)小型鳥類,體長9~11釐米。上體慄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和棕白色眉紋,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羽幹紋細弱而不明顯,尤其是繁殖季節,腰和尾上覆羽幾為純棕色而無黑褐色縱紋。尾為凸狀,中央尾羽最長,暗褐色具棕色羽緣、黑色次端斑和灰色端斑,外側尾羽暗褐色具棕色羽緣、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兩翅暗褐色,羽緣慄棕色。下體白色,兩脅沾棕黃色。相似種金頭扇尾鶯頭頂黃色或金黃色,下體皮黃白色,外側尾羽端斑窄而不明顯,呈棕白色。
  • 「你的寶寶一起保護」 襄陽一群人助力一群「棕扇尾鶯 」安家繁殖
    今年七月,幾名觀鳥人在魚梁洲南端的一個小島上,被一片鳥語花香的景象所吸引,仔細觀察後,觀鳥人確認,藏在花叢中唧唧叫個不停的小鳥叫棕扇尾鶯。據介紹,棕扇尾鶯是夏候鳥,生活在南方,夏天到中原地區繁殖,因為數量在減少,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隨後幾天裡,觀鳥人發現棕扇尾鶯竟然在這些花叢中築了四五十個窩,有的窩裡已有鳥蛋,有的已哺出小鳥。
  • 盤點世界上最小的鳥,別說見過了,你聽說過幾隻呢?
    6.蕉森鶯蕉森鶯它的嘴巴長而且很尖,向下彎一點,這類鳥兒是以吃花蜜為主的,但是也可以吃別的銷魂衝或者水果!它只有8-13釐米,重量更是輕了,在7-20克左右!5.金冠戴菊金冠戴菊這個鳥兒的名字真是好聽極了,它更是小巧了,它只有7-9釐米,重量也是在4-7克之間,你別看它小,它對冷的承受力可是很強的,所以它生活的地方也都在在北邊。
  • 【泰山鳥類科普102】淡尾鶲鶯
    形態特徵 小型鶯類,體長11~12釐米,體形似柳鶯。上體橄欖綠色,下體黃色。
  • 樹鶯的家譜
    現存的32種樹鶯被劃分成7個屬,其中19種在中國有分布。拍過的樹鶯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冠地鶯和寬嘴鶲鶯了。
  • 「劈叉」 高手——棕扇尾鶯
    這就是我  白白肚皮褐衣衫,  尾羽小扇展一展。  上下翻飛多敏捷,  每天從早忙到晚。鶯歌燕舞繁殖期的棕扇尾鶯常常發出單調、規則、重複的尖高音。飛行時,每叫一單音,就振翅一次,翅膀呈波狀起伏。《錦被亭》             [北宋]蘇軾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誰道使君貧且老,繡屏錦帳咽笙簧。
  • 難得一見的靚鳥,漂亮的輝藍細尾鷯鶯
    輝藍細尾鷯鶯分布於澳大利亞內陸和西部地區,長僅14釐米,尾較長,象鷦鷯那樣向上翹。雄鳥羽毛以藍色為主,異常華麗,常在灌木叢中或森林下層活動。它在炫耀時會把臉蛋上的羽毛立起來。雌性是灰色。它們主要在矮樹叢內尋找食物。
  • 情報站|麥田裡的棕扇尾鶯,勤勞捕蟲餵養幼鳥
    原標題:情報站|麥田裡的棕扇尾鶯,勤勞捕蟲餵養幼鳥片片麥田已泛黃,小鳥育雛格外忙。6月2日一早,壹粉「鍾福生」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濟南黃河北的南龍湖麥田裡,棕扇尾鶯小鳥辛勤捕捉食物的圖片。
  • 鶯科動物強腳樹鶯簡介
    強腳樹鶯(學名:Horornis fortipes):體長9-13釐米,小型鳥類,是一種暗褐色樹鶯。具形長的皮黃色眉紋,上體概呈橄欖褐色,兩側淡棕色,下體偏白而染褐黃。與日本樹鶯相似,但跗蹠長一般不及23毫米。
  • 【泰山鳥類科普105】短翅樹鶯
    形態特徵 較大的鶯類,體長14~18釐米。整體似遠東樹鶯而稍短。上體橄欖褐色,下體近白色,兩脅和尾下覆羽皮黃色,具皮黃白色眉紋和近黑色過眼紋。與遠東樹鶯的區別在於其整體較少紅棕色,與強腳樹鶯的區別在於其體大且鳴聲明顯不同。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區和山下的灌草叢、矮樹叢中。習性似遠東樹鶯,一般單獨或成對活動,性隱蔽,多在灌叢和地面覓食昆蟲。鳴聲為拖長的低顫音,後接一串3~4音節的圓潤多變叫聲,與遠東樹鶯有區別。旅鳥。見於泰山山區。
  • 【悅賞】扇尾沙錐鳥
    【悅賞】扇尾沙錐鳥 作者:張大剛 市局老警官 【作者手記】 扇尾沙錐鳥 別稱:小沙錐 田鷸 沙錐 系小型涉禽 嘴粗長而直
  • 山東壽光,拍攝麥芒上的棕扇尾鶯鳥育雛,經典大片,美得不忍眨眼
    山東壽光市田柳鎮郎家營村,是鳥導老劉的家鄉,每年都能發現幾巢棕扇尾鶯。麥子接近成熟季節,也正是棕扇尾鶯育雛期。金黃色的麥芒襯託下,棕扇尾鶯猶如麥芒上的精靈,呈現出一幅幅經典的視覺大片,宛若金絲繡出的絹畫。這一場景,已成為壽光拍鳥人的經典作品。
  • 【泰山鳥類科普107】鱗頭樹鶯
    形態特徵 體型甚小的鳴禽,亦為小型的鶯類,體長8~10釐米。嘴尖而細,身形緊湊,腳較長,尾甚短,與其他鶯類較易區分。上體褐色,下體白。頭頂部羽毛短圓,具深色羽緣,形成鱗片狀。眉紋黃白色,過眼紋黑色。臉頰、兩脅和尾下覆羽沾皮黃色。腳肉粉色 。
  • 鷹、棕扇尾鶯——拍鳥系列(千島湖、山東壽光)
    快樂千萬種,見你最直接!初秋,千島湖的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