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站|麥田裡的棕扇尾鶯,勤勞捕蟲餵養幼鳥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情報站|麥田裡的棕扇尾鶯,勤勞捕蟲餵養幼鳥

片片麥田已泛黃,小鳥育雛格外忙。6月2日一早,壹粉「鍾福生」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濟南黃河北的南龍湖麥田裡,棕扇尾鶯小鳥辛勤捕捉食物的圖片。

清晨來到了黃河北這片麥田裡,看到這裡的小麥即將成熟收割,可在麥田裡做窩育雛的棕扇尾鶯小鳥還沒有學會飛行,這可急壞了鳥爸鳥媽們,它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加緊給小鳥的餵養頻次,讓小鳥們快快長大出飛,不被麥收所困擾。

「我們一起為這群鳥爸鳥媽們加油,願它們幼鳥茁壯成長,在麥收前成功出飛,找到更適合家。」壹粉笑著說。

棕扇尾鶯:體小(10釐米)而具褐色縱紋的鶯。主要棲息於山腳、丘陵和平原低地灌叢中,常出入於農田、草地、沼澤等地。以幼蟲為食,守護莊稼的生長,是農田中的益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孟德霞)

相關焦點

  • 「麥田裡的守望者」--棕扇尾鶯
    棕扇尾鶯為小型鳥類,體長9~11釐米。上體慄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幹紋和棕白色眉紋,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常見於海拔1200米以下。棲於開闊草地、麥田及甘蔗地,也出入於農田、草地、灌叢、沼澤、低矮的蘆葦塘以及地邊灌叢與草叢中。一般較金頭扇尾鶯更喜溼潤地區。
  • 情報站|龍湖溼地綠成蔭,棕扇尾鶯銜食忙
    ,白色毛茸茸的肚皮,給色、灰色端斑點綴於羽毛中,極伶極俐.加上一雙棕扇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棕扇尾鶯。,極伶極俐.加上一雙棕扇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棕扇尾鶯。,極伶極俐.加上一雙棕扇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棕扇尾鶯。
  • 「劈叉」 高手——棕扇尾鶯
    這就是我  白白肚皮褐衣衫,  尾羽小扇展一展。  上下翻飛多敏捷,  每天從早忙到晚。鶯歌燕舞繁殖期的棕扇尾鶯常常發出單調、規則、重複的尖高音。飛行時,每叫一單音,就振翅一次,翅膀呈波狀起伏。棕扇尾鶯主要棲息於灌叢和草叢中,也出入於農田、沼澤以及低矮的蘆葦塘。
  • 鷹、棕扇尾鶯——拍鳥系列(千島湖、山東壽光)
    下午,老師們拍鷹,我就在對岸的自然博物館裡逛逛……山東壽光市田柳鎮郎家營村,是鳥導老劉的家鄉,每年都能發現幾巢棕扇尾鶯。麥子接近成熟季節,是棕扇尾鶯育雛期。看過攝友自是清流老師拍的麥穗版,棕扇尾鶯猶如麥芒上的精靈,呈現出一幅幅經典的視覺大片,宛若金絲繡出的絹畫。這一場景,已成為壽光拍鳥人的經典作品。今天,老鷹來的頻率太少,下午6點老師們用兩分鐘時間做了決定,連夜趕往山東拍棕扇尾鶯!13個小時車程,於次日上午8點到達!
  • 麥田裡的精靈,演繹著大愛
    作者:奇異恩典棕扇尾鶯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草叢中,麥田裡,距地高10~50釐米。巢呈梨形、橢圓形或吊囊狀,開口於上面或上側方,主要由撕裂的草葉、植物纖維等編織而成,有的外面還被有蛛網,內墊有絨毛和柔軟植物。巢高7~8釐米,內徑約5釐米,營巢由雌鳥承擔,雄鳥協助搬運巢材。每窩產卵通常4~5枚;偶爾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的情況。
  • 花鳥攝影:蔦蘿藤花開,棕扇尾鶯來
    棕扇尾鶯(學名:Cisticola juncidis)小型鳥類,體長9~11釐米。相似種金頭扇尾鶯頭頂黃色或金黃色,下體皮黃白色,外側尾羽端斑窄而不明顯,呈棕白色。 繁殖期常有的鳴叫聲為單調、規則、重複的尖高音調類似「dzeep-dzeep」或「zit-zit-zit-」,此單音可持續近三分鐘。飛行或停棲小草枝頭時,均會鳴唱,在飛行時每叫一單音正好配合一次振翅的波狀起伏。 常見於海拔1200米以下。棲於開闊草地、稻田及甘蔗地,一般較金頭扇尾鶯更喜溼潤地區。
  • 《大山的自然筆記》-202【棕扇尾鶯】
    他也算汾河常見鳥,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只聞其聲,難見其形。我喜歡他落在刺酸模枝頭的樣子,挺拔而俊俏,他進化的應該說是完美無瑕,細長的腿託起了比例勻稱的身姿,俏皮而驕傲地出現在金色的餘暉中,仿佛穿著新衣的佳人,在紅色的背景裡嫵媚動人。
  • 一棕扇尾鶯捕獲螳螂 得意炫耀「戰利品」
    得意的棕扇尾鶯    7月28日,在萊州郭家店鎮林區,一隻棕扇尾鶯捕獲了一隻螳螂後,得意的炫耀自己的「戰利品」。
  • 擁有高超的平衡力的棕扇尾鶯,技能滿滿
    棕扇尾鶯,小型鳥類,比麻雀體型小一些,體長9~11釐米。虹膜紅褐色,上嘴紅褐色,下嘴粉紅色,腳肉色或肉紅色。上體慄棕色,黑褐色羽幹紋和棕白色眉紋,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尤其是繁殖季節,腰和尾上覆羽幾為純棕色而無黑褐色縱紋。
  • 山東壽光,拍攝麥芒上的棕扇尾鶯鳥育雛,經典大片,美得不忍眨眼
    山東壽光市田柳鎮郎家營村,是鳥導老劉的家鄉,每年都能發現幾巢棕扇尾鶯。麥子接近成熟季節,也正是棕扇尾鶯育雛期。金黃色的麥芒襯託下,棕扇尾鶯猶如麥芒上的精靈,呈現出一幅幅經典的視覺大片,宛若金絲繡出的絹畫。這一場景,已成為壽光拍鳥人的經典作品。
  • 「你的寶寶一起保護」 襄陽一群人助力一群「棕扇尾鶯 」安家繁殖
    因為襄陽的地理位置比較特別,每年夏天也會吸引很多夏侯鳥遷徙過來繁殖,那最近在魚梁洲一處花園裡就發現了成群結隊的小鳥,為了讓它們安心繁殖,愛鳥人士也行動了起來。今年七月,幾名觀鳥人在魚梁洲南端的一個小島上,被一片鳥語花香的景象所吸引,仔細觀察後,觀鳥人確認,藏在花叢中唧唧叫個不停的小鳥叫棕扇尾鶯。
  • 攝影師捕捉鳥媽媽餵養幼鳥瞬間
    鳥媽媽給這隻等待的幼鳥帶回味美螞蚱。幼鳥可能會很容易把這隻蜘蛛吃下肚。這些幼鳥可能很餓,不過它們料到媽媽會帶吃的回來。    北京時間3月7日消息,據攝影師奧克塔文諾斯•達馬萬在印度雅加達捕捉到一組鳥媽媽撫育幼鳥的照片。
  • 市民小區內撿到斑鳩幼鳥 專家建議餵養幾天後放生
    武漢動物園專家表示,該雛鳥應為山斑鳩幼鳥,屬「三有」保護動物,建議其餵養幾天後放生。昨日7時20分,家住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花園幸福時代小區的董女士在小區內遛狗時,突然發現路上有一隻灰色的雛鳥(如圖)。小鳥不會飛,也跑不快,十分緊張,周圍也沒有見到成年鳥。擔心其被貓狗傷害,董女士將小鳥帶回家中。考慮到自家養了狗,無法餵養小鳥,董女士將小鳥帶到單位,準備找同事幫忙。
  • 杜鵑鳥真的把自己的卵產在其他鳥的巢裡,之後就不管不問了嗎?
    不過,通常在鳥類中發生的「鳩佔鵲巢」行為,並不是一種鳥搶奪了另一種鳥的巢,而是一種鳥會將卵直接產在另一種鳥的巢中,讓別的鳥孵化、餵養自己的後代,而自己成了「甩手掌柜」,它們「只管生不管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杜鵑科和鶯科下的幾種鳥類了。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說一下它們是如何讓別人幫忙孵化和照顧「孩子」的?
  • 幼鳥從幼鳥到成年的成長階段是什麼?帶著這本養小鳥的指南
    在觀賞鳥中,新的出殼可以飼養,也被稱為麻風樹對於愛鳥人士來說,這個季節不僅意味著你可以從小養一隻稱心如意麻雀,還意味著更重要的意義:對幼鳥的野外營救。在幼鳥的餵養期間,由於頻繁的覓食,野外的母鳥會遇到更多的危險:在躲避天敵時,會被天敵殺死,會中毒,會發生「車禍」或遇到高樓大廈,鳥巢裡啼哭的小鳥會失去他們的母鳥,這意味著成長已經結束。
  • 空調外機內藏一窩幼鳥,10多位「鳥媽媽」爭相餵養,專家卻這麼說…
    同事們細細觀察後發現,空調外機裡竟然搭起一個鳥窩,4隻眼睛還沒睜開的小鳥嗷嗷待哺。沾上「人氣」的小鳥沒能再等到「鳥媽媽」。辦公室裡的十多個同事成為它們的「鳥媽媽」。他們專門製作了鳥窩,特地買來嬰兒米粉餵養4隻幼鳥,小鳥們享受「超規格」待遇。
  • 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在家庭裡養的小鸚鵡們,也完成了每年第一次交配產卵。前幾日小編去了我們當地的花鳥魚蟲市場,也注意到了各種麻鳥都開始漸漸上市銷售了。如果你也想養一隻萌萌的鸚鵡或者聰明的八哥鷯哥,那麼現在這個時間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季節。在觀賞鳥中新出殼的能被飼養的幼鳥,又叫」麻鳥「。不同的麻鳥,飼養注意事項都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