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是所有生命的依賴,鳥兒無論遷徙還是覓食、活動都喜歡在這裡舞動。
流淌在心中的不止有孤獨與渴望,更有希望與夢想。
河灘開始大面積的變紅,呈現出一片紅色的海洋。這是一種刺酸模的植物,一年生草本,花序圓錐狀,花期5-6月,果期6-7月。結果時植物會變成紅色,所以7月的汾河灘是它們的世界。
喜歡走在紅色的海洋,期盼一些鳥兒在其中飛舞。我耐心尋覓,果然見東方大葦鶯與棕尾扇鶯飛來入畫。東方大葦鶯前文有過描述,今天重點來看棕扇尾鶯。這是一種僅有10釐米的小巧玲瓏的鶯,全身有褐色縱紋。
他也算汾河常見鳥,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只聞其聲,難見其形。這因為他們更喜歡在刺酸模的根部活動,躍起時便疾飛而去,留下一路悅耳的「嗶嘰,嗶嘰,叮鈴鈴」。再落下時也只是枝頭稍作停留,瞬間便鑽入一片紅色,是常見鳥卻很難相見。
他的歌聲帶金屬質感,清脆而特殊。我尋覓這歌聲從天空飄落,幾番觀察便找到了一些規律。幾乎聽到歌聲落下的地方便可以耐心等候,大約十幾分鐘後他們便會攀緣而上,落在較高的枝頭觀察一到兩秒,然後才會衝上高空,再次選擇落腳之處。我集中所有的精力於聽覺,然後便等待著他們落在紅色的枝頭,終於,他開心的飛了,我滿足的笑了。
我喜歡他落在刺酸模枝頭的樣子,挺拔而俊俏,他進化的應該說是完美無瑕,細長的腿託起了比例勻稱的身姿,俏皮而驕傲地出現在金色的餘暉中,仿佛穿著新衣的佳人,在紅色的背景裡嫵媚動人。
河灘在夕陽的映射下,色彩溫和而生機盎然。那暖暖的光渲染了紅色的韻律,通透而致遠,太陽落下的地方,炊煙又起,鳥歸去人亦倦。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大山也期待您的關注
這將是我堅持行文最大的堅持
點擊藍色【左岸大山】一鍵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