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彩虹」,是在原彩虹的外圍出現一條直徑稍大、顏色反轉的同心彩虹(副虹)與原彩虹(主虹)一起而形成的一種神奇的自然景觀。彩虹的主虹是水點內的反射造成,而副虹則是兩次反射形成的。其中,紅色在外、紫色在內顏色鮮豔的叫「虹」,另一個紫色在外、紅色在內顏色較淡的 叫「霓」,這種美麗的自然現象被人們稱為」虹霓「。
攝:李明
「雨後復斜陽,彩虹舞當空」現象的產生,就是由於雨後半邊天空露出太陽,另外半邊卻有厚厚的雲層,太陽光經雨點折射和反射後 , 每種波長的光都相對集中在最小偏向角的方向上。而不同波長的光 , 由於雨點對它的折射不同 , 它們的偏向角就稍有不同 , 因而形成了色散 。當太陽光穿過雲層和空氣中的小水滴及地面溫度較高,蒸發很快,雨後天空還漂浮著水汽和小水滴,就被折射出七彩霓虹。
攝:Ravey
攝:Ravey
牛頓解釋了彩色的來源,笛卡爾揭開了產生虹霓現象的面紗。
「虹」的產生
由幾何關係可以計算出,光線經過兩次折射和一次反射以後其偏向角:180° + 2α-4β 與水平方向所成的銳角( 即觀察者沿著陽光的方向觀察上述光線的視角)為:180°-( 180° + 2α-4β)= 4β-2α。
虹的光路圖
根據折射定律,sinα/sinβ = 1.33,所有光線經過進入水球的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後,具有不同的光線偏向角,其最小的光線偏向角約為138°。並且,在一定範圍內的入射光線的偏向角趨向集中於138°附近,其他的則分散分布於大於 138°的範圍。光偏向角集中於 138°附近的那部分光線以視角約為 42°的方向進入觀察者的眼中,這就是所謂的虹。
「霓」的產生
「霓」是光線經過折射、兩次反射、再折射離開水球後形成的。由幾何關係,可得出其光線偏向角為: 360° + 2α-6β-180°= 180° + 2α-6β 與水平方向所成銳角為: 360°+ 2α-6β,這就是所謂霓的視角。
霓的光路圖
由於「霓」的形成是由於光線在水球內多反射一次,其傳播路徑也有增加,所以「霓」的亮度和鮮豔度不及「虹」。雖然「雙彩虹」已經是奇觀,但是,自然界還出現過「三虹」、「四虹」等奇景,如果想看到這樣的景色,估計不僅得拼天時和地利,更得拼人品。
好啦,關於霓虹的物理學知識就先介紹到這裡。關於高考,我們已經屬於吃瓜群眾啦,還是欣賞彩虹,養足精神,好好準備期末考試~
參考文獻:
[1]譚少軒.霓虹現象的物理本質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4(4):50-54.
[2]劉燕鳴,劉彥明.虹與霓產生的原理分析[J].物理教學探討,2008,26(7):5-7.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會出品
編輯:林淵
特別感謝劉凱寶、李明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