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你準備好了嗎

2020-12-01 光明數字報

    【科學向未來】

 

    如今,「精準醫學」「腫瘤治療的伴隨診斷」「個體化醫療」等成為媒體熱詞,這預示醫學正在進入一個大眾基因檢測與治療的新時代。那麼,基因檢測到底是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是否可靠?

 

1.越來越低成本的基因檢測技術:從30億美元到1000美元

 

    要談「基因檢測」,我們還是先聊聊「基因」。「基因」是生命科學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是一段段定位在細胞染色體上的核苷酸序列。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基因的序列和表達調控模式,決定了人們的生長發育和與遺傳有關的健康狀況。

 

    由此看來,掌握體內基因的信息,就如同掌握了人體生老病死的密碼,破解這些密碼就能夠預測、診斷或解釋我們所關心的健康問題。

 

    已故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吳瑞開創的「引物延伸法」為破解基因密碼奠定了第一塊基石,在此基礎上,英國科學家桑格(F. Sanger)發展出了基因測序的「末端終止法」,並因此獲得198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桑格測序法的原理催生了第一代測序技術,成就了生命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將「基因」「測序」「遺傳病篩查」等生物學術語帶入了大眾的視野。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發表了包含30億對核苷酸序列的人類基因組草圖。這項必將彪炳史冊的偉大科學工程由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中國的超過3000名科技人員,在16個測序中心、耗時13年完成,花費超過了30億美元。

 

    其時,人們還無法預見到基因測序技術發展會如此迅速——到2007年,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第一個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圖譜的誕生僅僅用了3個月,花費了150萬美元。在第二代測序技術市場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科技企業華大基因研製的BGISEQ系列測序儀近年也已陸續投放市場,這家發軔於承擔1%人類基因組計劃任務的公司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

 

    今天,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正在萌芽。基於「納米級大小微孔設備」的單分子測序、基於「大規模平行標籤」的直接判讀測序等方法應運而生,已經能夠實現以1000美元成本在一天內測完整個人類基因組的壯舉。

 

    除了基因測序,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螢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sation,FISH)等也是臨床常用的基因檢測方法。

 

2.生物信息學:從數據中辨別信息,護衛健康

 

    測序得到了大量的基因密碼,但枯燥浩繁的數據並不能直接告訴人們身體健康的信息。於是,生物信息學應運而生——這是專門進行基因數據比對、拼接、豐度和關聯性分析、建立計算模型的交叉學科。

 

    生物信息學為基因科技的發展插上了翅膀。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科學家鑑定了許多與高血壓、哮喘、類風溼性關節炎、肺癌、前列腺癌等相關的基因位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這些疾病的遺傳和發病機制。特別是在某些與基因高度相關的遺傳性疾病的鑑別上,比如唐氏綜合症、地中海貧血等,取得了傳統方法無法比擬的效果。

 

    這些成果也很快進入臨床。比如,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發展了一種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測方法,可以準確鑑別和度量母親外周血中的胎兒DNA,既能避免羊膜腔穿刺對妊娠帶來的可能損傷,也能及早發現並避免嬰兒罹患唐氏綜合症等嚴重遺傳性疾病。

 

    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湯富酬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教授合作,利用極體高通量測序結果,能夠較為精確地推演出母源基因組信息,成功幫助有遺傳疾病的夫婦獲得健康寶寶。

 

    而基因檢測也能讓疾病治療更精準,比如乳腺癌的治療。基於乳腺癌基因表達譜,科學家分析將乳腺癌分為管腔上皮A型(Luminal A)、管腔上皮B型(Luminal B)、HER2過表達型(ERBB2+)、基底樣型(Basal-like)和正常乳腺樣型(Normal breast-like)共5種亞型,每種基因亞型對應一定的發病機制、惡性化程度、化療反應和預後等。患者通過基因檢測確定基因亞型後,即可制定治療方案——或單純內分泌治療,或內分泌治療聯合化療,或內分泌治療、化療及抗HER2治療聯用,這種腫瘤伴隨診斷的精準醫療思路提高了腫瘤治療的靶向性,不花冤枉錢,同時也提高了治癒率。類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變的檢測對於其靶向用藥也具有重要意義。

 

3.基因檢測產業:理性對待,積極發展

 

    對於基因檢測技術,大家也有很多擔心。比如,從目前研究結果看,基因與疾病的發生是概率關係,那麼,這種預測會不會給檢測者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會不會有基因信息洩露的風險?會不會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如果以後入學、就業,甚至婚姻都加上基因「門檻」,必將引發基因歧視。

 

    其實,對待任何技術進步,我們都應理性看待,基因檢測技術也是如此。

 

    從目前的科學發展看,我們對基因的認識還只是一小步,並不完全清楚。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基因與生物體性狀並非是線性對應關係,而是網狀的——一個基因可能引發不同性狀,有些是好的,有些可能是不好的,因此很難用「好」與「不好」來判別基因。

 

    而我們也必須要說明的是,對於生物體而言,先天遺傳固然重要,但後天所處環境、生活方式等影響也會導致這人基因的變異或者會影響其基因的表達調控模式,進而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沒有什麼命中注定的健康,也沒有什麼天賦不通過努力即可顯現,健康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成功需要付出辛苦的汗水。

 

    對於基因檢測這一新技術,我們還要注意別上當受騙——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業以基因檢測為噱頭,欺騙廣大消費者,嚴重擾亂了基因檢測產業的秩序,阻礙了其正常發展。筆者在這裡提醒大家,如果有基因檢測需要,請一定到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

 

    基因檢測確實還存在種種問題,但因噎廢食不是長久之計。這些阻礙基因檢測產業健康發展的問題,有賴國家出臺具體的監管規範細則,也有賴生物醫學科技工作者向大眾做好科普工作。生命科學的積累已經為基因檢測奠定了基石,在這場呼嘯而來的生命科技產業革命中,我們不應錯失良機。

 

    (作者:姜韶東,單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靠譜嗎?對比了 3 家檢測結果,我們發現...
    大家做檢測前也要先對這些疾病有客觀的認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產前基因檢測,可以篩查類似唐氏症候群、13-三體症候群、18-三體症候群等遺傳疾病,提前知道胎兒的健康狀況,判斷是否需要終止妊娠。還有一些遺傳性癌症的基因篩查,比如乳腺癌,可以在預判有發病風險的時候,切除乳腺,防止癌症的發生。可以說基因檢測的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 想做基因檢測領域的「百度」,你靠譜嗎?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之前雷科技( ID:leitech )介紹過的 23andMe ,這家國外的基因測試公司憑藉著口水來測基因,已經在國外火了好幾年。好了,不調侃了!今天介紹的這位主角正是上述這個中國版的 23andMe,它同樣利用唾(kou)液(shui)來檢測你的基因。
  • 基因家族:你知道什麼是基因嗎?你對基因檢測了解嗎?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稱為座位,每個基因都有自己特定的座位。在同源染色體上佔據相同座位的不同形態的基因都稱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體中往往有一種佔多數的(因此常被視為正常的)等位基因,稱為野生型基因;同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間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過突變產生,相對於野生型基因,稱它們為突變型基因。
  • ...遺傳病基因檢測、民用基因檢測(比如採集點口水看你的祖先是誰...
    ,比如胎兒遺傳病基因檢測、民用基因檢測(比如採集點口水看你的祖先是誰),可靠度高嗎?相比這次「設計嬰兒」的事件,上述基因技術有倫理問題嗎
  • 花幾百購買預測孩子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高曉鍈)「你的創造能力如何」「你未來的領導能力如何」「你未來有沒有責任心」「你有什麼遺傳病「……這些信息只要花499元,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並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25個工作日內,你就能拿到一份包含上述問題的「基因檢測報告」。
  • 專家告訴你 ▎TP53基因檢測有必要嗎?
    你知道嗎?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死亡率第一的癌症。從病種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居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其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基因+環境=疾病腫瘤的發生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 消費級檢測基因的「診斷」靠譜嗎
    基因檢測服務快速發展,但40%的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消費級檢測基因的「診斷」靠譜嗎  湖南的陳阿姨在拿到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後惶恐不安了許久。一種是檢測原始結果的錯誤,例如檢測結果顯示你有某個會提高乳腺癌遺傳風險的基因突變,但實際你並沒有這個突變;另一種是解讀的錯誤,即檢測出的某個突變被解讀為高風險,但實際上這個突變並不會提高風險。」 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說。  但陳鋼認為,這一論文並沒有披露足夠全面完整的信息。「首先,論文裡沒有說明到底是哪些公司的檢測結果被用於評測,所以我們不知道它們到底用的什麼檢測和分析方法。
  • 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可以檢測孩子的智力嗎?
    (原標題: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哪些人需要檢測?其實,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包括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等。體檢季到來,要不要加基因檢測項目?元碼基因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埂建議高風險家族人群、婚前、育前人群等進行檢測,對於孩子的智力及體育、音樂等特長的判定則用處不大。
  • 基因檢測值得做嗎?有啥用?
    在上一篇文章裡提到我做了基因檢測,有幾位讀者比較感興趣,問我這方面的問題。問題無外乎:做這個檢測有啥用?值得做嗎?用誰家的產品?
  • 消費級基因檢測靠譜嗎?40%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消費級基因檢測靠譜嗎?40%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原標題:   湖南的陳阿姨在拿到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後惶恐不安了許久。這份報告顯示,她患食管癌、宮頸癌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需密切關注,並建議進行該疾病的全位點基因檢測。
  • 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能檢測孩子的智力嗎?
    其實,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包括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等。體檢季到來,要不要加基因檢測項目?元碼基因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埂建議高風險家族人群、婚前、育前人群等進行檢測,對於孩子的智力及體育、音樂等特長的判定則用處不大。
  • 什麼是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真的能夠預測癌症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趙經理這才意識到當初的基因檢測沒有問題,它是預測癌症的一種方式。基因檢測是什麼?想必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染色體、基因等等,很多人不知道基因檢測究竟是什麼,醫生告訴大家,基因檢測實際上就是通過體液或是細胞對DNA進行掃描,對人體進行一個深層次的解讀,通過它可以發現一些隱藏的疾病。
  • 如何用英文提問「你準備好了嗎?」
    跟Bella老師一起學習日常生活中「你準備好了嗎?」的不同問法。「你準備好了嗎?」不同表達方式單詞+爆破【例1】Are you ready?你準備好了嗎?ready ['red] adj.準備好的【例2】-Ready yet? 準備好了嗎?-I'm ready. 我準備好了。-I'm not ready. 我還沒有準備好。yet [jet] adv.還;仍然;到目前為止【例3】-Are you all set? 你好了嗎?
  • 基因檢測並非無所不能 理性看待基因檢測
    有些宣稱個人全基因測序的體檢項目,收費高達數萬元。近年來,基因檢測發展迅速,可以通過分析DNA來診斷人們是否有可能患有家族遺傳病。但是,從基因檢測走向市場以來,人們對它的質疑就沒有停過,基因檢測到底能不能預測疾病?基因檢測究竟是否準確呢?
  • 基因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服務是精準醫療還是「現代算命」?
    ­  基因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服務是精準醫療還是「現代算命」?  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讓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了基因檢測。因為被檢測出遺傳了產生突變的癌症基因BRCA1,她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
  • 測疾病風險測癌症,商業基因檢測真的靠譜嗎?
    現在的廣告已經變成了「來吧,吐口痰,用它我就可以解密你的身體,幫你遠離疾病」。和許多其他「高科技」的產品一樣,基因檢測的出現,讓很多人驚喜,也讓人迷惑:基因檢測,真的有那麼神奇麼?基因編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也同時將公眾的視野聚焦到這個以往神秘的領域。今天我們也來八一八同樣神秘的基因檢測。
  • 個人基因檢測在中國
    個人基因檢測是今年來新湧現的新事物,令人驚訝的是,在三四線小城裡也已經開始有了它的蹤跡。在百度搜索欄中輸入"個人基因檢測",你能夠得到好幾頁的搜索結果,聲稱能夠提供個人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有幾十家,打開他們公司的網頁你會發現這些公司能夠根據你的基因檢測結果診斷你在將來是否會患上某種疾病,或者為你提供個性化用藥的依據,或者勸你,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你得戒菸/戒酒了。
  • 基因檢測,是健康管理的起點
    未來三五年,如果你不懂基因,就等於現代人不會使用手機,現在已進入生命科學世紀,如果你不了解基因,就等於你不了解自己。
  • 關於核酸檢測 你了解嗎?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最近,隨著北京市核酸檢測範圍進一步擴大,「您核酸了嗎」代替「您吃了嗎」,一時成為北京坊間流行的問候語。核酸檢測,這個曾經陌生的醫學名詞,如今儼然成為大家最熟悉的詞語之一。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嗎?思客整理了十問十答,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1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病毒有遺傳物質。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RNA,這是它最核心、最明確也最準確的標誌。我們檢測到有新冠病毒的核酸,那麼,就肯定能說明,的確是有新冠病毒。這也是它被作為給感染病人確診的金標準的原因。
  • 商業化基因檢測是什麼?基因檢測產品並非都靠譜
    基因檢測實際上都是一種噱頭。」  在一些社交網絡媒體,有不少和陳偉珊老人一樣相信基因檢測能夠「預測未來」甚至「包治百病」的人。但是基因檢測產品真的靠譜嗎?  2014年2月,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曾聯合發布一紙「叫停令」,以強硬態度整頓基因測序行業,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絕大部分生物公司、醫療機構基因測序產品未經審批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