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之前雷科技( ID:leitech )介紹過的 23andMe ,這家國外的基因測試公司憑藉著口水來測基因,已經在國外火了好幾年。
然而最近嘿嘿君坐飛機的時候,卻無意間從雜誌報刊中看到了這家 23 andMe 的國內版本,它的名字叫 23 魔方。不得不吐槽,單是名字就感覺很山寨。為什麼取了一個這麼雷同的名字呢,他們那邊是這麼解釋的:「23 魔方取名於人體擁有 23 對染色體。這些染色體千變萬化,猶如魔方一樣,組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特徵。」
名字取得像也就算了,連解釋理由都雷同...那嘿嘿君真的沒辦法為你辯護了...
好了,不調侃了!今天介紹的這位主角正是上述這個中國版的 23andMe,它同樣利用唾(kou)液(shui)來檢測你的基因。
可能之前嘿嘿君並沒有介紹得足夠詳細,你們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看似跟 DNA 瓜葛不大的口水能夠檢測基因呢?
實際上 DNA 能夠從身體的任何細胞中獲取到。人類口腔黏膜的上皮細胞具有易脫落的特點,會自然脫落到口水中,也會在外力作用下剝落到載體上。這些脫落口腔細胞雖然細胞核會固縮,但同樣具有完整的人類基因組 DNA 序列。利用分別來自口腔黏膜上皮細胞與血液的 DNA 進行 PCR 反應做對比,兩者測序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唾液可以代替血液成為基因組 DNA 的簡易來源。
簡單地說,測口水其實是測口腔上皮脫落的細胞...
不出所料,它的檢測流程也基本跟 23andMe 一模一樣...需要在官網下單購買收集唾液的盒子,綁定對應的帳戶,採集唾液並寄回去檢測。
一開始,同樣是隨便打開一張好(xing)看(gan)的圖片,收集在唾液盒中...
但在收集唾液的過程中,23 魔方難得做到了一項跟 23 andMe 不同,那就是需要的唾液量只需要 2ml,而 23 andMe 則需要下圖這麼一大管...這確實讓人很驚訝,畢竟這樣科研水平已經足以跟之前介紹一滴血就能驗血的技術相提並論。但這難免還是讓人產生疑惑,23 andMe 作為這種服務的先驅者,憑藉著這麼多年的技術沉澱,難道還不如國內一家成立沒多久的生物科技公司?
聯繫到上面測口水即測口腔細胞的原理,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假設:23 andMe 需要這麼多量口水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保證這份唾液測試樣本中 100% 含有口腔細胞,另一方面口腔細胞多的話,可以對同一人做多次反覆結果驗證。
當然,以上只是嘿嘿君猜的,也許並不專業。
我們接著看這個 23 魔方能為我們提供什麼樣的基因測試服務呢?目前 23 魔方擁有三款產品,分別是標準檢測服務、兒童天賦檢測服務、常見病風險檢測服務。
與 23 andMe 能測試血統以及祖先等信息不同,23 魔方能提供基因信息在相比之下似乎顯得非常專業強大。他能直接出具報告給你,告訴你,你患什麼疾病的概率有多大,有什麼風險...
點開來每一種類型的病,就會提升你患這種病的風險有多高...不過當嘿嘿君看到下圖圈起來的「購買後可查看」這種字眼,聯想到 23 魔方還想做基因檢測領域的百度,一下子就恍然大悟...
當然這種測試患病概率, 23 andMe 也不是做不了,只是 2013 年被美國藥監局 FDA 禁止後,23andMe 便不再提供這種測試服務。
當初被禁止的原因正是因為 FDA 認為這種通過面向消費者 DTC 基因檢測出患病概率的服務,可能會對用戶起到一些誤導,反而會影響到用戶的健康。或許 23 魔方應當慶幸其在國內不會受到 FDA 的監管和審查。
就算是針對兒童的天賦測試,這測試出來的九個項目感覺也是忽悠家長的,這些數據真正能衡量一個兒童的天賦資質嗎?難道測試出來孩子的音樂能力低,就不讓他接觸音樂嗎?嘿嘿君認為姑且不論這些信息準不準,單單是讓這些信息流入家庭中,便會對一個孩子的教育引起很大的改變,或許對孩子的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嘿嘿君覺得沒有人天生就擅長什麼,多元化地培養小孩的興趣愛好才能找到兒童最擅長的特長。一份這樣的兒童天賦報告給一個兒童造成的會是一生的影響。
而最後面這個健康建議,感覺這些東西好像就能直接在百度知道中獲取到,提供的建議感覺似乎很籠統...
可惜我們並不是生物科技領域的專家,無法判斷出這樣一家公司的基因檢測到底可不可靠?
但需要明確的是國外包括 23 andMe 這些基因測試服務商都是受 FDA 監管的,而國內似乎沒有什麼醫療機構可以監管或者是驗證 23 魔方這種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科學證據。
畢竟從它的官網中,我們有且只要看到這三項能糊弄到人的證明: 99%準確性的基因測序技術、由 5 名醫學研究所教授、2 名首席研究員,以及 10 名研究員評定權威論文依據、 5 位所謂專家出具的報告解讀...
拋開基因測序技術來講,先說說這些專家出具的所謂權威論文依據、報告解讀,就算在世界範圍內足夠權威的美國藥監局 FDA 也認為這些面向消費者 DTC (Direct-to-Consumer)的基因檢測結果的臨床應用價值可疑,並且可能存在提供不準確或誤導性疾病的風險評估,這些專家就能夠為這種基因測試服務打包票?
甚至從搜尋引擎上的搜索結果也能得知一些東西,單單從搜索出來的信息上來看,以「 23 魔方 體驗」/ 「23 魔方 評測」搜索出來真正對口的資訊將近沒有,反而是什麼活動...什麼專訪出來的結果居多...
是非和真相就留給大家去探討!
其實也別怪現在資本寒冬,投資人不願意掏錢,因為真正靠譜的創業公司並不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