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品牌都有被激活的理由,只是你還沒找到而已。
——惠迪 品牌諮詢顧問
特斯拉總部無公關
美國時間 10 月 6 日,特斯拉已證實解散了美國總部的核心公關團隊,在歐洲和亞洲保留了部門公關經理。
特斯拉全球傳播主管基利 · 蘇普瑞齊奧(Keely Sulprizio),他是目前已知的特斯拉最後一位負責公關和傳播的工作人員,已於 2019 年 12 月離職。剩餘人員大部分離職,小部分轉崗。
自此,特斯拉的對外官宣渠道就只有一個了:埃隆·馬斯克的 Twitter!不知道媒體記者對這種簡單直接獲取企業消息的方式是喜還是悲,想要提早獲取獨家的媒體只能靠和馬斯克 「 套近乎 」了。
早有跡象但仍意外
特斯拉之前就有表示,有信心靠「產品」說話,策略重點不在廣告宣傳上。
有外媒發現,過去一年間,特斯拉公關團隊對媒體回應也很「冷漠」,但幾年前並不是這樣,媒體人傑森·託爾欽斯基(Jason Torchinsky)說,之前他們十分活動、主動、積極,注意維護媒體評論,並糾正錯誤,及時更新博客及公關內容等,這屬於公關的正常狀態。
馬斯克與媒體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和諧,認為媒體對特斯拉的報導有偏見,不準確,報導的不是真相。這樣看來,決定解散特斯拉美國核心公關團隊也是意料之外但似乎在馬斯克的「情理之中」。
公關與老闆恩仇記
公關工作的核心是處理公共關係,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之間溝通的媒介,是一個內外信息通達的樞紐,需要與創始人/企業高管有充分的溝通及相互的理解與信任。
這個事件中,有兩個概念被混為一談,一個是企業品牌(特斯拉),一個是個人品牌(馬斯克),這兩者之間有交叉部分,但不是全部,只是重疊多少的問題,像特斯拉就是重疊較多的。而雷軍和小米,就通過多人、多產品線社交媒體矩陣的方式把單一個人主導的風險隔開了。
所以,作為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一定是需要一個內外連接的埠,大家會認為這個埠的把關人,現在變成了馬斯克本人,渠道變成了個人推特。但其實,仔細看下就會發現,特斯拉的公關經理調整為了對外關係與員工體驗總監,這同樣是 「紐帶」 角色,對外關係包括很多面,媒體也是其中之一。
話說,特斯拉的公關離職也是種解脫,估計很難跟上老闆的自帶節奏,可能知道公司消息的時間和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在推特上看到的也差不了太多!
社交媒體下的公關進化
如果我們只看看特斯拉是否公關失守鬧出亂子,那就是湊熱鬧,作為企業管理者、公關負責人以及從業者,這其實是對公關行業的一個 「 警鐘 」,企業對外傳播與公共溝通這件事的底層邏輯發生了悄然巨變:
(1) 散裝的媒介:媒介渠道由單向大眾傳播沒反饋,到雙向互動社交媒體的好壞一件事,傳播完全散裝。
(2)個性的內容:傳播內容和寫作方法由自行設置,到邀請用戶共同參與創作,內容多樣化與人性化。
(3)創始人風格:創始人的個人品牌會極大影響公眾對企業和產品的認知,並把對個人的認知帶入。
所以,
作為管理者,是時候去重新審視公司內公關部門的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責了。
作為從業者,是時候去更新裝備和技能,重新學習和理解新的溝通範式了。
最後,
回到特斯拉這個事情上,我們再來看是不是具有普遍意義?我覺得不具有。不是所有的老闆都是埃隆·馬斯克,自帶話題,也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具備特斯拉的強勢,屬於各界主動關注型的品牌,但是對創始人有一個提醒:創始人個人品牌越來越重要,創始人就是品牌代言人、對外發言人,也是最能打動人的情感連接點。
01 | 創始人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為企業導流?
—
02 | 如何用結構化思維解決品牌散裝問題?
—
03 | 不投放不增長!如何為品牌植入情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