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硫電池的坎坷產業化之路還有多遠?

2021-01-20 新能源Leader

目前軟包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可以達到300Wh/kg以上,已經非常接近其極限能量密度350Wh/kg,因此繼續提升的空間依然不大。為了滿足下一代高比能電池的需求,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了能量密度更高的金屬鋰體系電池,這其中Li-S電池憑藉著2510Wh/kg的超高理論能量密度吸引了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在2009年Li-S電池取的技術突破後,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產業界對於Li-S電池的關注度都在快速升溫。然而將近10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仍然未看到Li-S電池產業化的身影,那麼Li-S電池的產業化之路究竟難在哪裡?

近日,曲阜師範大學的朱坤磊(第一作者)和海科集團苗力孝博士(通訊作者),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Chao Wang(通訊作者)對Li-S電池產業化道路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S元素的理論容量可達1675mAh/g,按照2.15V的平均電壓計算,Li-S電池的理論重量能量密度可達2510Wh/kg,但是S正極還存在中間反應產物溶解,電子導電性差和體積膨脹大等問題,制約了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雖然在學術研究上Li-S電池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但是要實現商業應用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學術研究上,為了解決S正極溶解和導電性差的問題,學者們合成了多種碳材料,但是大多數的碳材料難以實現大規模的生產,而學術研究上對於工業上應用較多的碳材料是否可以應用在Li-S電池上還缺少研究。

此外,學術研究通常採用扣式電池,不少報導顯示在扣式電池中Li-S電池的倍率可達10C,循環壽命可超過1000次,庫倫效率超過99%,但是在軟包電池中Li-S電池的倍率很難超過0.2C,循環壽命也難以突破300次,庫倫效率也往往都在98%以下,因為這些性能主要取決於電解液的用量,LiNO3的添加量和Li的過量比例,例如在電解液中添加LiNO3的比例越多庫倫效率越高,循環性能越好,但是在添加量過多時硝酸鹽的強氧化性會引起嚴重的安全問題。

在學術上人們已經採用了多種方法解決溶解的S在正負極之間穿梭的問題,例如在電極表面、隔膜表面設計塗層等,以及在正極和隔膜之間增加一層插入層。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還面臨著成本,以及工藝可實現性等問題,因此在實際生產中難以應用。

Li枝晶的生長也是Li-S電池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有很多學術報導表示已經通過金屬鋰表面塗層和電解液添加劑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由於電池中金屬Li的數量有限,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理想,因此這也就導致了目前軟包Li-S電池仍然面臨著低庫倫效率、微短路和循環壽命差等問題。

要實現Li-S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就要首先解決上述的學術研究與商業生產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

1. 金屬鋰負極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勢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循環的過程中存在鋰枝晶生長和體積膨脹等問題,這會導致金屬鋰負極的粉化和電池厚度增加。隨著金屬鋰的粉化,會導致負極活性鋰的損失,在鋰的數量有限的情況下,會導致金屬二次電池的容量快速衰降,同時粉化的金屬鋰活性很高,暴漏在空氣中會著火和燃燒,從而導致安全性風險。

在學術研究中很難發現金屬鋰負極存在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在扣式電池中採用的金屬鋰的厚度較厚,因此鋰的過量比例通常可以達到幾十倍,因此即便是在循環過程中部分鋰損失,仍然有近乎無限的鋰去替代原有的鋰。但是在商業應用中要考慮電池的比能量的因素,因此不可能過量如此多的鋰。

在學術研究中可以採用人造SEI膜、改性電解液和3D集流結構等措施抑制Li枝晶的生長,雖然這些方法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它們都是在較低的面密度(<3mAh/cm2)下實現的,但是在商業軟包電池中,面密度通常可以達到10mAh/cm2以上,因此學術研究中採用的方法在實際生長中往往失去效果。

此外在鋰金屬負極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巨大的體積變化,因此會對其表面形成的SEI膜產生巨大的破壞,同時引起電池的厚度變化,這一問題可以通過3D集流結構,例如多孔導電泡沫、帶有微孔的碳纖維布,都是比較理想的集流結構,但是這些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其在軟包電池中的效果。

2. 正極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科研工作者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為Li-S電池開發高性能的正極材料,提升S正極的電子導電性,抑制中間產物的溶解和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提升S正極的反應動力學特性,為此開發出了眾多的碳材料,例如碳納米管、石墨烯、多孔碳等,但是這些碳材料中目前工業上能夠批量生產,並且成本較低的碳材料只有碳納米管和乙炔黑。

此外S的負載量也是Li-S電池商業化應用需要解決的問題,學術研究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往往S在正極中的佔比不足50%,但是在軟包電池設計中為了達到400Wh/kg的比能量,S在正極中的比例通常需要達到75-78%,在這一比例下要完全發揮出S正極的容量仍然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3. 隔膜

在學術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們通過多功能隔膜和S正極與隔膜之間的插層能夠很好的抑制溶解鋰硫化合物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從而提升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多功能複合隔膜的製備方式通常有兩個:1)對隔膜的成分和結構進行改造,提升離子選擇性,從而抑制鋰硫化合物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2)在正極和隔膜之間增加一個封鎖層,阻止鋰硫化合物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例如,研究表明在隔膜表面沉積一層多孔活性碳纖維層或聚吡咯層能夠很好的吸收電解液中的鋰硫化合物,從而減少其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提升Li-S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雖然改性隔膜技術在學術研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這些數據都是基於扣式電池取的的數據,S正極的面密度通常小於1.5mg/cm2,但是當這些隔膜應用在軟包電池中時,由於軟包電池的S負載量比較大,因此隔膜吸附鋰硫化合物的能力遠遠不足,因此對於Li-S電池電化學性能的提升並不明顯。

4. 負載量

負載量是影響Li-S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如果按照S的負載量為5mg/cm2計算,電池的面容量將達到8.4mAh/cm2,如果是雙面塗布則可以達到16.8mAh/cm2,在一些研究中S的負載量會達到10mg/cm2以上,但是實際應用中負載量在10mg/cm2以上時會導致電池的極化顯著增加,影響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同時S正極的孔隙率較高,往往達到60%,接近70%,因此導致S正極的厚度達多在200um以上,從而導致Li-S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還需要對S正極的孔隙率進行優化設計。同時Li-S電池在循環過程中過大的體積膨脹也會對鋰離子電池設計和電池成組帶來不小的挑戰。

5. 電解液

電解液對於Li-S電池的電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吸引了廣泛的關注。碳酸酯類電解液是鋰離子電池中最為常用的有機電解液,但是在Li-S電池中碳酸酯類電解液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醚類溶劑是較為常見的選擇,例如LiTFSI的二甲醚(DME)和1,3-二氧雜環戊烷溶液就是一種常用的Li-S電池電解液。

此外,電解液量也是影響Li-S電池性能的關鍵,在鋰離子電池中注液量通常在3g/Ah左右,作者以下圖所示的465473型方形軟包電池為例,如果S正極的面容量密度為5mAh/cm2,負極為150um後的Li箔,電池內包含10片正極,11片負極,如果按照3g/Ah的注液量計算,一個1Ah的軟包電池,電芯的重量為6.6g,電池的能量密度為320Wh/kg,相比於鋰離子電池並沒有顯著的優勢。但是如果如果能夠將電解液的用量降低到1g/Ah,則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大幅提升到459Wh/kg,但是實際上在學術研究中電池的注液量往往還要遠遠高於3g/Ah的注液量,因此雖然能夠獲得較好的數據,但是如果應用在軟包電池中能量密度甚至低於140Wh/kg,失去應用價值。

除了液態電解質,固態電解質也是一種理想的Li-S電池電解質,例如LiFSI/PEO固態電解質就能夠有效的抑制鋰硫化合物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從而改善Li-S電池的循環壽命,但是固態電解質的應用仍然還有問題需要解決。

6. 添加劑

金屬鋰負極由於較強的反應活性,會與電解液發生較多的副反應,因此可以採用電解液添加劑的方式穩定電極/電解液界面,目前LiNO3是最為常見的電解液添加劑,但是在循環過程中隨著LiNO3的消耗電池的性能會出現明顯的下降。研究表明通過在電解液中添加少量的過渡金屬元素能夠有效的提升Li-S電池的循環性能,例如在電解液中添加La(NO3)3後,La元素能夠在Li負極表面還原,與電解液溶解的鋰硫化合物反應在Li負極表面生成惰性保護層,從而顯著改善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7. 安全

安全問題是所有的化學儲能電源應用所必須面臨的問題,提升Li-S電池的安全性可以通過金屬Li負極改性、正極材料優化,新型隔膜應用,電解液匹配等工作實現,常見的醚類溶劑電解液(1 M LiTFSI ,1:1 w/w DOL/DME)中兩種溶劑的沸點分別為78和83℃,並且都非常易燃,因此導致電池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但是目前學術研究對於Li-S電池的安全性關注比較少。

Li-S電池雖然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較多的進展,但是這些研究多數都是基於扣式電池取得的,許多技術和材料並不適合應用在軟包電池之中,因此要實現Li-S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還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對金屬Li負極進行改造,採用低成本-高效集流體或高穩定的表面塗層減少金屬Li的體積膨脹,並減少電極的界面副反應,抑制Li枝晶的生長。

2)採用目前商業上可獲得的碳材料(例如SP、乙炔黑和碳納米管等)製備S正極,使其不但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同時還能夠兼具低成本的特點。

3)開發新類型的隔膜,抑制溶劑的鋰硫化合物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提升S正極的利用率。

4)選擇合適的電解液和添加劑,能夠適應有限的Li含量和較高的S塗布量,固態電解質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但是還需要進行深入的開發。

5)優化S的塗布量,實現軟包電池能量密度的最大化。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How Far Away Ar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From Commercialization?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doi: 10.3389/fenrg.2019.00123, Kunlei Zhu Chao Wang, Zixiang Chi, Fei Ke, Yang Yang, Anbang Wang, WeikunWang and LixiaoMiao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鋰硫電池優缺點_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鋰硫電池優缺點   優點:鋰硫電池除了能量密度非常高外,還具有一些其他的優點,一方面,其生產成本比較低。由於鋰硫電池主要採用硫和鋰作為生產原材料,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另一方面,鋰硫電池在使用後低毒,並且回收利用的能耗較小。   缺點:鋰硫電池最大的劣勢在於其循環利用次數比較低。因為硫化聚合物具有穩定性比較差的特性,所以當前鋰硫電池的循環利用次數要遠遠低於普通的磷酸鐵鋰電池,這就極大的增加了鋰硫電池的使用成本。
  • ...蔚來|鋰硫電池|固態電池|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中國科學院物理...
    可以看到,作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似乎已經到達產業化應用的前夜。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固態電池技術唯一的產業化平臺,正致力於將這一技術進行產業化。具體來看,衛藍主要通過七方面達到這一目的。
  • 鋰硫電池充放電原理_鋰硫電池的應用
    ,這東西活性很高,作為負極沒話說,但用的時候注意安全,活性高往往意味這危險存在;然後是電解質主要是一些鋰鹽溶液,電解液不同與鋰離子電池常用的酯類物質,鋰硫一般用的都是醚類物質,這裡也是一個很講究的地方,電解液與正極會接觸,那麼就涉及到硫及其正極產物會不會直接溶解在這個裡面,這就造成電池循環性能的下降;還有隔膜。
  • 鋰硫精選:10篇好文回顧鋰硫電池近期工作進展
    ,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產業化的下一代電池。然而,硫在充放電過程中較大的體積形變和較差的導電性會導致鋰硫電池性能的下降,阻礙了鋰硫電池的實際應用。「穿梭效應」更是制約鋰硫電池產業化的關鍵問題。開發兼具功能性和結構性的硫載體材料是克服這些缺點的有效途徑。
  • 什麼是鋰硫電池?鋰硫電池有什麼特點?
    近日,媒體紛紛宣傳鋰硫電池獲得新突破,可令電動汽車續航達到1000公裡。那麼,什麼是鋰硫電池,它與當前主流的鋰離子電池有什麼異同?鋰硫電池是鋰電池的一種,是以硫元素作為電池正極,金屬鋰作為負極的一種鋰電池。單質硫在地球中儲量豐富,具有價格低廉、環境友好等特點。
  • 【中國科學報】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商業化之路任重道遠
    「鋰硫電池是極具應用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金屬鋰二次電池,其理論能量比高出現有鋰離子電池4至5倍。」郭玉國說。  從2009年開始,郭玉國帶領研究團隊開始主攻鋰硫電池,他們提出利用碳納米孔道限域的鏈狀小硫分子解決鋰硫電池中多硫離子溶出難題,並因此成功製備出一種電化學性能優異的納米複合正極材料。
  • 鈦釩氮固溶體以實現鋰硫電池中合理的硫化學反應
    有鑑於此,華南師範大學王新副教授、滑鐵盧大學陳忠偉教授等人以氮化鈦作為基體,將釩引入其晶格構建了三維自支撐鈦釩氮固溶體硫載體,高效吸附多硫化鋰,並促進其原位轉化,從而有效將硫活性成分限制於正極區域,提高了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表現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同時在高硫負載的情況下,相關鋰硫電池的性能依舊穩定。圖1. 構建鈦釩氮固溶體示意圖。研究亮點1.
  • 鋰硫電池即將掀起新一輪電池革命
    張久俊向記者表示,要想讓純電動汽車在常規路況下能有長續航能力,行業中普遍認為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得達到500Wh/kg,而這個數值理論上能實現1000公裡。對於這個技術指標,目前鋰硫電池和鋰空電池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其中,鋰空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理論上能達到3000Wh/kg,但受制於技術水平限制,目前只能在200Wh/kg以下,此外,鋰空電池的循環壽命也不夠,目前還無法達到商業運用。
  • 近期鋰硫電池研究進展
    在鋰硫電池(LSBs)中引入雙功能中間層可有效抑制。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 在鋰硫電池中。內建晶面自調節以選擇性S/Li2S轉換用於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重量、面積和體積容量對二次電池的市場佔有率具有重要影響。1. Adv. Mater.: 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在鋰硫電池中,多硫化鋰作為連接正極氧化態物種硫和還原態物種硫化鋰的橋梁,起到了重要作用。
  • 鋰硫電池無人機試飛成功
    LG化學|鋰硫電池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9-15 09:07:19 閱讀:10 日前,LG化學宣布,裝載該公司鋰硫電池的無人機,在韓國首次成功完成高空飛行試驗。圖片:LG化學官方由韓國航空航天研究所開發的高空長航太陽能無人機(EAV-3),裝載了LG化學的鋰硫電池,成功進行了平流層飛行試驗。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一、鋰硫電池背景鋰硫電池的反應原理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的脫嵌機制有所不同,鋰硫電池是通過鋰與硫發生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其理論能量密度遠高於傳統鋰離子電池,具有很高的理論放電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因而被給予厚望。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上述有機薄膜可以作為鋰離子和鈉離子電池獨立的柔性電極,鋰離子電池中可逆容量可達到1050 mAh·g-1,鈉離子電池中為650 mAh·g-1。電極還顯示出優越的倍率和循環性能,應歸因於其擴展的π-共軛體系以及高表面積的分層孔隙。6.
  • 專訪院士張久俊:鋰硫電池即將掀起新一輪電池革命
    張久俊向記者表示,要想讓純電動汽車在常規路況下能有長續航能力,行業中普遍認為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得達到500Wh/kg,而這個數值理論上能實現1000公裡。對於這個技術指標,目前鋰硫電池和鋰空電池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其中,鋰空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理論上能達到3000Wh/kg,但受制於技術水平限制,目前只能在200Wh/kg以下,此外,鋰空電池的循環壽命也不夠,目前還無法達到商業運用。
  • 有了超清鋰硫電池,電動飛機可以飛了!
    從2004年以來, Oxis Energy公司一直在研究一種領先於其他技術的化學物質-鋰硫。這種技術能使電池變得極其輕巧,而在最新的研發中,鋰硫電池所達到的能量密度是鋰離子電池的兩倍以上。硫磺鋰還能夠提供航空所需的所需功率,不僅耐用,最重要的是,它足夠安全。畢竟,一旦飛機遇到突如其來的大火或其他災難時,總不能隨便拉到路邊修理。
  • 超薄膜讓鋰硫電池實現千次以上穩定循環
    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相比,以單質硫為正極,金屬鋰為負極的鋰硫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原料成本、更好的環境親和性。但受限於循環壽命太短,鋰硫電池尚不能在大規模儲能和電動汽車領域得到實際應用。近日《美國科學院學報》在線發表文章稱,科學家將一種超薄超輕的表面複合膜刷塗到硫電極的表面,從而使鋰硫電池的使用壽命顯著提高。
  • LG鋰硫電池,用在太陽能無人飛機上了
    摘要:韓國航空航天研究所對太陽能無人機EAV-3進行了電池供電的試飛。這架飛機的動力來自機翼和機身上的太陽能電池和LG化學鋰硫電池。韓國航空航天研究所進行了一次太陽能無人機EAV-3的高空試飛,該飛行器採用韓國LG化學公司生產的鋰硫電池。
  • 高密度鋰硫電池賦能 電動飛機可續航兩小時
    Oxis開發的一種鋰硫聚合物電池原型被證明可以達到470瓦時/千克。鋰硫電池還會遇到其他一些問題。Oxis正在研究高密度鋰硫電池的其他應用。鋰硫技術被視為鋰離子儲能技術的一種更安全、可靠和環保的替代品。理論上,在給定大小和重量的電池中,鋰硫電池可以比鋰電池多容納五倍的電量。另外,由於硫是一種廉價且豐富的原材料,所以這種電池比目前的鋰電池要便宜很多。
  • 鋰空氣電池和鋰硫電池的工作原理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鋰空氣電池中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包括氧氣還原反應的催化、空氣電極透氧疏水性、空氣電極失活等。雖然鋰空氣電池取得了一些進步,但要真正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2鋰硫電池鋰硫電池研究最早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但是一直以來鋰硫電池的實際容量不高、衰減嚴重,並未受到重視。
  • 替代ITO 石墨烯觸控螢幕產業化之路還有多遠?
    石墨烯觸控屏產業化應用前景 自從石墨烯發現者於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 國內外石墨烯產業開始興起, 但前期石墨烯產業化的重點為石墨烯原材料的規模化生產, 市場上還缺少一款可供銷售的石墨烯薄膜應用商品。
  • 鋰硫電池新突破 電動車續航裡程獲提升
    (Li–S)提出了一種新穎的陰極設計概念,將可大幅提升此類具有發展前景的下一代電池的性能。『鋰硫電池新陰極設計概念』  據了解,目前鋰離子電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而鋰硫電池被認為是鋰離子電池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