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幫助無家可歸的人過得更好,到底該不該直接給他們送錢?最近加拿大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可能會違背你的直覺。這項在卑詩省進行的為期一年的研究發現,直接給錢真的能顯著提升流浪漢的生活水平,甚至,「授人以魚」比「授人以漁」還有用得多。
慈善組織「社會變革基金會」(Foundations for Social Change)創立的「新葉項目」(New Leaf Project)組織了這麼一個研究。從2018年春季開始,他們招募了115名無家可歸的人,並將他們分為兩組:其中50人獲得了7500加元(約合38271人民幣)的現金支持,這裡面又有一半人還被要求參加個人規劃培訓會;而另外65人則沒有獲得現金支持,但其中同樣有一半人接受了培訓輔導。調研小組跟蹤了這些人一年時間,並分析他們的生活狀況變化。
他們發現,僅僅在研究開始後一個月,獲得現金支持的人就將街頭流浪的天數從77%減少到了49%,而對沒有接受現金支持的人來說,流浪天數反而增加了。平均而言,現金領取者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找到穩定的住房,而其他人平均則需要五個月。
更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等到12個月研究結束後,獲得現金支持的小組平均消費甚至還比對照組少了1000美元。研究報告還顯示,領取現金組在酗酒、抽菸和其他藥物上的使用情況也減少了39%。
「這種減少挺讓人吃驚,它違背了我們的刻板印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Jiaying Zhao說。「很明顯,人們共同的直覺都是,如果你給無家可歸的人現金,他們會把錢揮霍在毒品上。但這裡的情況並非如此。」
有受助者表示,獲得現金支持幫助他解決了相當多的生活困難。「現在我有了一個地方住,我可以專心上學,尋求我的職業,並專注於撫養我的兒子,對嗎?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們可能會認為,如果你無家可歸,就意味著你有嚴重的藥物使用問題,或者你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20%到30%的無家可歸者有嚴重的藥物使用或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人員解釋說。
研究小組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對國家政策有所啟示。雖然還沒有足夠廣泛的數據支撐,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直接的現金援助效果往往比預想中好不少。「新葉項目」的組織者打算接下來繼續招募200名無家可歸者以進行進一步研究,他們還希望將這種模式推廣到北美的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