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想要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直接給錢真的很有用

2020-10-11 科技X

想要幫助無家可歸的人過得更好,到底該不該直接給他們送錢?最近加拿大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可能會違背你的直覺。這項在卑詩省進行的為期一年的研究發現,直接給錢真的能顯著提升流浪漢的生活水平,甚至,「授人以魚」比「授人以漁」還有用得多。

慈善組織「社會變革基金會」(Foundations for Social Change)創立的「新葉項目」(New Leaf Project)組織了這麼一個研究。從2018年春季開始,他們招募了115名無家可歸的人,並將他們分為兩組:其中50人獲得了7500加元(約合38271人民幣)的現金支持,這裡面又有一半人還被要求參加個人規劃培訓會;而另外65人則沒有獲得現金支持,但其中同樣有一半人接受了培訓輔導。調研小組跟蹤了這些人一年時間,並分析他們的生活狀況變化。

他們發現,僅僅在研究開始後一個月,獲得現金支持的人就將街頭流浪的天數從77%減少到了49%,而對沒有接受現金支持的人來說,流浪天數反而增加了。平均而言,現金領取者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找到穩定的住房,而其他人平均則需要五個月。

更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等到12個月研究結束後,獲得現金支持的小組平均消費甚至還比對照組少了1000美元。研究報告還顯示,領取現金組在酗酒、抽菸和其他藥物上的使用情況也減少了39%。

「這種減少挺讓人吃驚,它違背了我們的刻板印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Jiaying Zhao說。「很明顯,人們共同的直覺都是,如果你給無家可歸的人現金,他們會把錢揮霍在毒品上。但這裡的情況並非如此。」

有受助者表示,獲得現金支持幫助他解決了相當多的生活困難。「現在我有了一個地方住,我可以專心上學,尋求我的職業,並專注於撫養我的兒子,對嗎?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們可能會認為,如果你無家可歸,就意味著你有嚴重的藥物使用問題,或者你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20%到30%的無家可歸者有嚴重的藥物使用或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人員解釋說。

研究小組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對國家政策有所啟示。雖然還沒有足夠廣泛的數據支撐,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直接的現金援助效果往往比預想中好不少。「新葉項目」的組織者打算接下來繼續招募200名無家可歸者以進行進一步研究,他們還希望將這種模式推廣到北美的其他城市。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
  • 這次看著像來真的!新研究發現吃魚油可以幫助減肥
    這次看著像來真的!新研究發現吃魚油可以幫助減肥 編譯 小野 2016-01-20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 紐約2名無家可歸者相繼13小時在地鐵上死亡,疑似感染新冠肺炎
    警方表示,上周五(5月1日)晚上7:30時,MTA工作人員在清掃位於168街南線北站的一列C線列車時,發現一名男子癱倒在地。據信,這名57歲的男子可能是自然死亡。地鐵指揮員喬安妮·格林此前和新冠患者有過接觸,她剛結束隔離,第一天返回工作崗位,她對記者說:「重返工作崗位真是可怕,第一天就發生這樣的事情。」
  • 史蒂夫·克利福德繼續為那些受到冠狀病毒影響的人提供援助
    由於該地區成千上萬的人要麼失業,要麼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而無法工作,這些數字在佛羅裡達州中部每天都在飆升。``克利福德在一次發布會上說:「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期,我們組織的思想受到了每個人的影響。」。Clifford對於在佛羅裡達州中部地區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並不陌生。
  • 媒體:美國沙漠發現的金屬棒,或將對人類研究外星人有巨大的幫助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我們認識到了地球之外更為廣闊的宇宙世界,而我們也通過對宇宙的研究發現,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我們身處浩瀚星辰之中,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塵埃,很多未知的領域依然等著我們去探索。
  • "無家可歸"行星被發現:不受任何引力束縛/圖
    科學家公布的「無家可歸」行星CFBDSIR2149模擬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11月14日報導,科學家首次發現一顆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行的「無家可歸」行星。  這顆名為CFBDSIR2149的行星是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在研究中參考了法國同行的觀點以及加拿大-法國-夏威夷天文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天文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的數據。  CFBDSIR2149的體積是木星的7倍,表面溫度約為400攝氏度,是一顆只有5000萬至1.2億年歷史的「年輕」行星。
  • 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時間:2016-05-27 12:43   來源:壹心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 無家可歸者寄宿餐廳外,舊金山企業主無所適從
    小編引言自舊金山開始實施居家令後,該市數百個「共享空間」戶外用餐被迫關閉,成了無家可歸者長期露宿的地方,讓各餐廳尤為頭疼。從12月7日開始,因為新冠病毒病例數量激增,舊金山再次實行「居家防疫」,禁止了包括戶外用餐在內的許多活動。所以全市數百個「共享空間」(Shared Spaces)平臺,開始空著沒人了。
  • 想要突破、想要成功的人,不妨讀下程開甲的語錄,記住2個字即可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只有創新,才有突破,才有發展,才有成功。——程開甲#程開甲語錄# 不管是誰,只要想要成功,都會遇到一個瓶頸期,突破瓶頸了,就會走向成功,沒有突破,就很難堅持,就會走向失敗。
  • 全球氣溫再上升1℃,數億人將無家可歸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9月24日的科學報告指出,如今,受到溫室效應引發的全球變暖大環境影響,全球高緯度地區的氣候變化情況開始越來越嚴重,南極洲如今正在逼近臨界點,未來如果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再升高1攝氏度,那麼,海平面將至少上升2.5米,數億人或將因此無家可歸。
  • 設計師設計了一張海報,解決無家可歸女性缺乏衛生棉的問題
    在美國,約有 216000 名女性無家可歸,而在無家可歸者庇護所發放的物資裡,月經產品常常供不應求。衛生棉稅讓月經產品的價格難以接受,就好像它們不是基本必需品一樣。無家可歸的女性在月經期間只能得到一片衛生巾或一根衛生棉條——這一點都不誇張。她們只能用衛生紙清理經血。
  • 1983年蛇災:大洪水讓蛇無家可歸,居民以為有天災發生
    雖然如今的科學技術越發精尖,但是大自然還有很多難以探測的地方人類很難窺探到,甚至存在著一些無法用科學原理解釋的現象。1983年,在中國的陝西某地區發生了一起轟動的蛇災,那場災難聲勢浩大,很多人深受其害。但是關於當年的蛇災,新聞報導中並沒有太多的記錄,甚至連一張圖片都沒有,更沒有科學性的解釋說明,以至於讓很多人驚奇不已。
  • 三原色和無家可歸的人們終將被遺忘,才是我們的大確喪.
    簡直不敢想像,背景得有多強大能被如此縱容。最近大家真的都挺喪的,冬天到了,天冷了,心也涼。民怨短短幾天就積壓到讓人喘不過氣來啊。圖片來自網絡這是昨天我等了半個月的快遞小哥給我發來的簡訊:只是多了一些聞聲趕來的善良人士,他們幫助無家可歸的人們找一找遮風避雨的住所,搭把手搬個東西,遞上口熱乎的吃的,或者朋友圈多了一些轉發,給即將流浪的寵物們再尋個去處。
  • 研究發現:產品越像人,用起來越有罪惡感
    隨著科技發展,我們現在不僅把任務外包給人,還會外包給機器。但智能產品的使用真的能夠提升幸福感嗎?並不一定。研究發現,如果自動化產品太像人類,消費者反而會產生罪惡感。而且,如果使用自動化產品被當作懶惰的表現,消費者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
  • 科學家首次發現無家可歸行星 不受任何引力束縛(圖)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顆「年輕」的、「無家可歸」的行星,這顆行星不受任何引力束縛這顆行星被命名為CFBDSIR2149,科學家認為它無家可歸的主要原因是它不受引力束縛,也不圍繞任何恆星轉動,看上去十分孤獨。科學家稱,雖然一直認為這種行星是可能存在的,但卻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一顆實體。科學家在這次研究中,還參考了法國同行的觀點以及加拿大、法國、夏威夷天文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天文望遠鏡等的數據,並形容「發現它的過程好比大海撈針」。
  • 遇到挖耳朵碰瓷的—報警還是給錢—我慫了給錢了事
    碰瓷犯罪最可惡,有一次我回老家,天快黑了,下火車後我還得坐回村裡的汽車,我就急急忙忙的往前走,心想的別誤了車。我背著包,提著東西,頭往旁邊商戶看,因為好一年沒回老家了,看著兩邊的建築變化也挺大。我走著突然一個人碰了我一下,我也沒在意,那個人還說走路看著點。我著急趕路就說,對不起。我就繼續往前走,因為從火車站出來,得往前走2公裡才能到了我要坐的回村裡的車那,也沒捨得打車,就步行往前走。
  • 研究新發現!這個致癌基因成了那些吃不胖的瘦子的「變瘦基因」
    原創 小菌 趣科普如果要把世界上的人群分為兩類,除了男性與女性之外,胖子和瘦子這個分法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深有體會。與之前許多研究聚焦於肥胖症和肥胖的遺傳學不同,這次研究人員沒有去尋找哪些因素容易讓人變得肥胖,他們反其道而行之,去研究怎麼使人變瘦。思路確定後,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愛沙尼亞生物樣本庫(Estonian Biobank)的47102萬個基因組數據。該樣本庫是世界上最大的記錄常見疾病和罕見疾病基因組的資料庫之一。
  • 研究發現:這一類人,難以獲得持久的成功
    北京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跟蹤調查了那些性格不好的人(自私、好鬥和善於操控他人)從大學或研究生畢業走上職業生涯約14年後,用科學數據得出的明確結論:自私的人在追求權力過程中沒有優勢。
  • 鬼谷子:想要別人幫助你,牢記這2條規律,遠比討好更有用
    有人曾這樣描述在社會中的人際關係:"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是啊,世界上不會有完全感同身受的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小世界,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但同時,我們要清楚的一點是:我們每一個孤島都生存在大海這個社會環境裡,一個人想要生存和發展就離不開和別人的溝通和交流,我們只有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社會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別人和獲得幫助。我們只有在這種合作互惠的關係當中,才能推進自己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