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平均身長至高可達7米,體重可達91公斤。緬甸蟒畢生會不斷成長,大量的脊椎骨增生令其體型不斷加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蛇類野生動物園中的一條緬甸蟒,是全球被飼養的蛇類中體重最重的紀錄保持者,在2005年,其體重達183公斤,體長則為8.2米。 緬甸蟒的身體顏色基調較為淺色,有著許多明顯的黑紋,其斑斕的紋理深受歡迎,在皮革行業中其蛇皮成為相當高級的逸品。緬甸蟒的體紋形態及色彩均與非洲巖蟒(Python sebae)頗為相似,這令許多在野外(多指印度與緬甸的邊陲地區)遇到巨蟒的人,會對此兩個物種有所混淆。
生活習性
本亞種的生長相當迅速,所以當它長到約1.5米之後,要減少食物的供應,以防止過度肥胖。在自然環境中,會進入水中,所以也要設置水盆,盆子大小是蛇盤成一圈後可以進去的程度。它相當耐低溫,長到約2.5米之後,可供應天竺鼠及兔子。
溫度保持在26-33℃之間,當然,緬甸蟒也能適應冬眠,只不過在冬眠期間的發病率很高,所以如果你不是想繁殖的話,請不要讓你的蟒蛇冬眠。飼養的容器的長度必須不少於蛇的體長的1/2,寬不少於體長的1/3。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儘可能購買人工繁殖的個體,這樣可以避免觸犯法律,避免對野生蟒類的數量構成威脅,而且這樣的個體比捕於野生的個體更易於馴服。
由於力氣大,生長速度和體型驚人,有時會攻擊侵犯其領地的大型動物,甚至將對方絞殺,有一定危險性。飼養需要相關知識指導!飼養者在飼養緬甸蟒之前,應該儘量透過各種媒介,獲知蟒蛇類和其他蛇類的基本知識。一般來說只有健康的個體才能夠很好的成為你的寵物。蟒蛇最容易感染的疾病是肺炎和口腔炎,在低溫的時候會得感冒。
在野外棲息地,緬甸蟒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成年緬甸蟒的皮被製成包,鞋子,衣服流通到貿易市場,成為搶手貨;幼年的緬甸蟒被抓來當廉價的寵物來販賣;因此當它們在野外不論大小都遭大量捕捉。面對日益減少的野生族群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強烈反對捕殺、食用、收購野生動物!
野生的緬甸蟒,是帶威脅性的、攻擊性的動物,這是因為它感覺自身安全受到影響緣故,想捉一隻野生的和從未接觸人類的蛇是比較困難的,它們會咬你和極力逃離你的手。(如果沒有,可能是因為它太虛弱)。
始終以最多的受力點支持你手上的蛇的身體。避免做快速移動的動作。不要把你的蛇當作是玩具。避免作出限制蛇動作的行為。不要把你的蛇纏在你的脖子上。避免用各種會對蛇產生壓力的行為去吸引你的蛇的注意力。你可以帶上手套。飼養者必須使自己飼養的蛇感到安全,讓他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