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鳥類"添丁" 新成員灰卷尾現身大公島(圖)

2020-12-05 大眾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報導

  半島都市報5月21日訊 15人組成的鳥類專家組近日對大公島及周邊島嶼進行了調查,記錄到了該島特有的繁殖海鳥白額鸌,以及另外30多種鳥類。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調查之中,專家還發現了島城鳥類「新成員」灰卷尾。

  

  灰卷尾(青島市觀鳥協會提供)

  大公島保護區地理位置優越,是青島第二高島。該島因遠離陸地,人類活動幹擾少,是眾多海鳥和遷徙候鳥的主要棲息繁殖地,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必經之地。據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介紹,此次調查的目的是要尋找中華風頭燕鷗、黑叉尾海燕、白額鸌。去年,被稱為「神話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在青島膠州灣畔被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又叫中華鳳頭燕鷗,這種珍稀鳥類已經在青島絕跡了80年之久,全世界分布不超過100隻。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種之一。

  經過調查,專家組共記錄到島上及島嶼周邊海域鳥類包括喜鵲,麻雀、金翅雀、銀鷗等常見鳥類近40種,其中發現該島嶼特有繁殖鳥白額鸌約100隻、遊隼2隻。另外新發現青島鳥類記錄灰卷尾1隻,記錄到發冠卷尾、史氏蝗鶯、白腰雨燕可能在該島繁殖。另外發現國家2級保護鳥海鸕鷀2隻、暗綠背鸕鷀2隻。由於近期島上施工,人員船隻對島嶼周邊和島上鳥類活動造成一定幹擾,鳥類記錄較少。其中扁嘴海雀、黑叉尾海燕因為季節等原因沒有記錄到。

  

相關焦點

  • "愛鳥周"活動啟動 觀鳥現場白腰杓鷸應聲現身
    (青島市觀鳥協會供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報導  半島都市報4月24日訊 今年4月23日至29日是青島市第37屆「愛鳥周」。日前,包括20多名少年兒童在內的近百人市民隊伍前往膠州灣畔,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觀鳥。據介紹,青島境內目前已記錄有鳥類398種。  本屆「愛鳥周」,青島市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愛鳥護鳥活動。
  • 灰卷尾,為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共有14種
    灰卷尾(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為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共有14種。灰卷尾,體形中等,嘴形強健側扁,嘴峰稍曲,先端具鉤,嘴須存在。灰卷尾,鼻孔為垂羽懸掩。初級飛羽10枚,一般翅形長而稍尖。尾長而呈叉狀,尾羽10枚,上有不明顯的淺黑色橫紋。
  • 青島最全「觀鳥地圖」 這些鳥類你都見過嗎?
    300種,包括中華鳳頭燕鷗、青頭潛鴨、白鶴等3種極危物種,黑臉琵鷺、小青腳鷸、大濱鷸,大杓鷸等10種瀕危物種,還有新發現的史氏蝗鶯、黃腹柳鶯、黑鳽、禿鷲、山鶥、長尾鴨、黑雁等14種。志願者供圖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它們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種之一,自1863年被命名以來到2000年,人類對它們一共只有6次確切的觀察記錄。
  • 風浪中繞島三圈才見五隻「青島小企鵝」 數量已較往年減少
    半島記者 李兵 魏軍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為持續做好本年度的溼地日濱海溼地保護宣傳活動,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於1月25日組織青島觀鳥協會、青島海洋大學等海鳥研究科研人員對大公島近海海域的越冬海鳥資源開展野外監測調查。當日,監測船隻在7級風浪中繞大公島三圈,才發現了5隻素有「青島小企鵝」之稱的扁嘴海雀,數量較去年減少明顯。
  • 青島原來藏著這麼多觀鳥聖地!快收藏!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 山海相依、植被繁茂 溼地類型多樣 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 青島已經記錄了近400種鳥類
  • 15部門聯手保護鳥類溼地 震旦鴉雀現身白沙河
      每年6到8月份,是鳥類繁殖的季節,每當此時,位於青島入海口的城陽區白沙河畔就成為鳥類的天堂,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以及愛鳥人士前來觀鳥。它在地球上已經有4億5千萬年歷史,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是鳥類中的活化石。震旦鴉雀首次在青島被鳥類專家王希明發現是2010年,此前山東從未有記錄。
  • 青島鳥類資源正在恢復 全球珍稀瀕危物種相繼現身
    來源 信網「愛鳥周」活動期間組織開展「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主題活動,通過市民觀賞青島的野生鳥類圖片,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讓全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提高保護野生鳥類的生態意識,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黃島、城陽、平度等地結合本地實際,分別開展相關宣傳科普活動。
  • 第37屆「愛鳥周」啟動 青島境內已記錄鳥類398種
    扁嘴海雀,青島特有鳥繁殖地在大公島雀鷹,國家二級保護鳥。遺鷗,國家一級保護鳥。三趾鷸、尖尾濱鷸、紅嘴藍鵲、水雉、震旦鴉雀、金斑鴴、流蘇鷸、紅嘴巨鷗、黑翅鳶、白眼潛鴨、白腹隼雕……昨日,青島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青島西海岸新區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青島市森林公安局西海岸新區分局、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體育局、青島西海岸新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舉行以「保護鳥類資源守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第37屆「愛鳥周」啟動儀式。
  • 青島陸生野生動物大數據:鳥類陣容最龐大(圖)
      你知道在青島生活著多少種野生動物嗎?昨日是第三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首次整理髮布調查了32年的青島陸生野生動物調查數據。數據顯示,青島的四大類陸生野生動物中,鳥類的品種最多,其中扁嘴海雀、醜鴨等都是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卻在青島現身的珍稀物種。
  • 每日一鳥(145期)——灰卷尾
    灰卷尾2018年拍攝於雲南灰卷尾:雀形目 > 鴉科 > 卷尾屬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白鶴(薛琳 攝)五種鳥類極危物種現身膠州灣溼地 中華鳳頭燕鷗一次性觀測到37隻  膠州灣處於全球三大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澳大利亞至東北亞遷徙線路上,每年遷徙季節都會有大量的遷徙鳥類在膠州灣停歇  據介紹,截至2019年底,青島境內已記錄到的野生鳥類有21目72科398種,較此前新增加11種,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28%,佔山東省鳥類種類數量的91%。在這些鳥類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如丹頂鶴、大天鵝等64種。新增鳥類主要為水鳥,如:遺鷗,漁鷗,褐翅燕鷗,斑臉海番鴨等,以及白頂鵖,棕眉柳鶯等其他鳥類。此外還有蛇雕,草原雕等猛禽類。
  • 飛鳥與魚--灰卷尾,赤紅山椒鳥與紅尾水鴝
    只是它並不像小型鳥類那麼好動,每當它在一個新位置上安靜下來、或者我的鏡頭略離開它,我就會迷失它的方向,只得等下一道白光閃起。卷尾是一種大型的鴉科鳥類,喜歡在喬木的高層站立,飛撲過往的昆蟲。灰卷尾是名符其實的灰卷尾,淡淡的灰從頭罩到腳,長長的尾羽向兩側叉開,眼周的一圈白是它身上僅有的一點裝飾,這色彩與妝容衝淡了它的兇相,卻讓它有些滑稽。我與它那短短的相見也乏善可陳,關於它,我最想說的只有一句:「它好像一尾魚啊!!」
  • 福建明溪發現新鳥種:灰卷尾
    9月27日中午,在明溪縣蓋洋鎮白葉村水口區域,河南師範大學劉偉博士一行,在開展拯救明溪珍稀動植物調查任務時, 發現「灰卷尾」,同時在周圍還觀察到了12隻成年的鴛鴦。據資料,灰卷尾屬於雀形目鴉科,此前,明溪僅記錄有黑卷尾和發冠卷尾二個卷尾類的品種,它們都是夏天在明溪繁殖的夏候鳥,經常成對活動,立於林間空地的裸露樹枝或藤條,捕食過往昆蟲,攀高捕捉飛蛾或俯衝捕捉飛行中的獵物。據專家分析,當前正值候鳥遷徙的高峰,當天觀察到的灰卷尾應該是與周邊的鴛鴦一起從北方遷徙過來的候鳥,鴛鴦將在明溪這裡過冬,而灰卷尾則是遷徙過境而已。
  • 揚州「鳥家族」成員知多少?調查顯示:本地常見鳥類133種
    湖上這麼多鳥「鳥中大熊貓」也來了》一文,文中說遺鷗現身邵伯湖,成為揚州「鳥家族」的第282個成員。這282種鳥類,是揚州歷年記錄下來的鳥類名錄。這麼多鳥兒,哪些屬於常見鳥?最新出版的《揚州鳥類圖鑑》給出的答案是133種。1《揚州鳥類圖鑑》由揚州大學魏萬紅殷寶法主編,是可供揚州本地市民野外觀鳥識鳥的工具書。
  •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時間:2020-11-06 15:36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近日有關於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具體情況
  • 萌萌山鷦鶯現身雲頂山 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麗星鷯鶥。 廈門市觀鳥協會供圖  據了解,今年年初,廈門市觀鳥協會發布的《廈門鳥類名錄》中,記錄的野生鳥類達383種。名錄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廈門野生鳥類記錄共計22目74科383種,佔全國鳥類種數1471種的26.04%,其中包括不少國內、國際的重點保護種類和瀕危物種。  廈門市觀鳥協會表示,廈門地處候鳥遷徙東西線路、南北線路的交匯區域,很多種類的候鳥都會在廈門停留、棲息,是全國觀測鳥類的重點城市。
  • 鳥類新記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保護區!
    黑鸛現身保護區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6日訊 10月9日中午,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魚塘,鳥類調查人員在統計鳥類時,突然成群的鷸鴴被驚起,原來是有兩隻大鳥在追逐,後面一隻是蒼鷺,前面是一隻黑色的長嘴大鳥,它就是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內的新記錄鳥類——黑鸛。
  • 翅膀的痕跡——記者歷時60多天拍攝途經青島的都市候鳥
    每年的四、五月份,由南往北遷徙的「春運」候鳥都會被青島——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所吸引,在此歇腳、流連乃至安家。全世界8條重要候鳥遷徙路線,說來也巧,青島正是中國沿海遷徙路線的中轉站,目前島城已錄得鳥類400餘種。